喜訊!瑞安天井垟「泰兩優1332」畝產達665.21公斤

2020-12-12 浙江在線

2020-12-10 21:4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潘敏潔

近日,《馬嶼天井垟優質稻米品種的引進與推廣》項目示範方通過專家組驗收。驗收結果為畝產665.21公斤,比目標產量高了115.21公斤,這標誌著馬嶼天井垟優質稻米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本次測產示範片面積100畝,位於馬嶼鎮增光垟村,示範品種為優質絲苗香稻品種「泰兩優1332」,由溫州市科技特派員吳勤儉負責組織實施,由瑞安市增瑞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單位負責生產。現場,由溫州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組聽取了情況匯報,現場目測、選點、機械實割測產並取樣檢測水分,驗收結果比目標產量高了115.21公斤。「整個示範方採用統一品種布局、統一供種育苗、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機械操作等栽培技術,獲得了均衡高產。」吳勤儉說。

高產的背後,離不開這位科技特派員的推動。畢業於溫州農校農學專業的吳勤儉,現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副研究員,一直從事水稻等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與推廣工作。他曾主持及主要參與省、市、縣科技成果轉化與科技計劃項目等10多個,其中「優質雜交中晚稻新組合引試與示範推廣」和「優質超級稻中浙優1號和甬優6號示範與應用研究」分別獲得浙江省農業豐收獎二等獎和溫州市農業豐收獎二等獎,2012年度榮獲 「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等。

2019年,吳勤儉派駐馬嶼擔任科技特派員以來,一心致力於被譽為「浙南糧倉」的天井垟糧食生產功能區稻米產業的提升工作。他不僅利用自身專業知識為種糧大戶們做好農業生產中的技術指導,還積極利用自身資源幫助他們開展產後銷售。

據了解,馬嶼天井垟引進的示範品種「泰兩優1332」是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溫州市農科院)副研究員馬國華最新選育的水稻新品種,也是浙江選育的唯一一個兩系一級米品種,系浙江省育種攻關30周年代表品種之一,曾榮獲2019浙江「好稻米」金獎及評分最高產品、2019甌越「好味稻」金獎及評分最高產品。其米粒小巧玲瓏,形態飽滿,米飯潔白如玉,細膩柔滑,醇香甘甜,有彈性,炒飯不粘連,煮粥漿汁如乳,口感極佳,是不可多得的高端優質大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泰兩優1332」在瑞安市天井垟成功推廣,將為當地農民、糧企、米商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1607607850000

相關焦點

  • 畝產700公斤!袁隆平「超級稻」在蘭溪試種成功
    畝產700公斤!經過專家組實測,超級稻「湘兩優900」今年預計畝產550-650公斤,高產田塊每畝可達700公斤。據了解,「湘兩優900」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具有結實率高,根系發達、抗倒伏、抗病蟲害功能強、高產增收等特點。今年超級稻「落戶」蘭溪,在全市26個規模種糧主體進行示範。
  • 「全面奔小康 雲上看瑞安」網絡直播活動今天啟動
    瑞安博物館裡有不少「鎮館之寶」,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北宋熙寧十年蓮瓣紋瓜稜形銘文銅權。這枚重達62.5公斤、刻有168個字銘文的銅權,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從先秦到明清的銅權中,銘文最多的一枚,居全國第一。陳欽益告訴記者,這枚銅權是1972年,仙降新江垟坑村一個農民從田裡無意中所得。
  • 畝產801.79公斤!奉化農戶打破「浙江農業之最」記錄 
    日前,浙江省農業廳傳來喜訊,經浙江省農業之最委員會辦公室認證,江口街道種糧大戶竺海龍種植的「甬優1540」連作晚稻百畝方畝產最高達801.79公斤,打破2018年樂清市種糧大戶卓燈球創造的800.91公斤「浙江農業之最
  • 平均畝產達309公斤,看看大豆高產的「育種密碼」
    1月2日,記者從省農科院獲悉,我省大豆育種團隊再獲新突破,由省農科院與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聯合選育的大豆新品種「鄭1307」平均畝產達309公斤。這是全國唯一連續兩年實收百畝、畝產超過300公斤的大豆品種。「通過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結合,讓黃淮海地區大豆大面積畝產300公斤以上成為可能。」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常汝鎮表示。
  • 德州武城:「泰科麥33」畝產達774.94公斤 創全市小麥高產新紀錄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6日訊 6月15日,在德州市武城縣三十萬畝糧食高產創建示範方「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田」項目裡,經測產,「泰科麥33」小麥新品種畝產達774.94公斤,創全市高產新紀錄。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博士研究員鞠正春介紹說,實打面積2.8畝,共收鮮籽粒2088.0公斤,雜質率0.1%,平均水分含量9.5%,最後折合畝產是774.94公斤。
  • 畝產1365公斤!袁隆平團隊長江中遊雙季稻產量創新高
    今年,雙季稻合計均畝產1365公斤,創下了我國雙季稻產量新高。其中,雙季超級稻模式示範面積2500畝,早稻種植的是高產品種株兩優819和株兩優173;晚稻則選用了高產國標二級優質稻品種Y兩優911。「示範片水稻種植,以赤眼蜂防治水稻蟲害為主,配套了扇吸式益害分離誘蟲燈保益控害、稻田天敵保護及生境調控、合理補施有機肥、輔助生物農藥防病及生物肥防草害控制等技術,全程都是綠色生產技術體系。」
  • 超級稻畝產達3061.52斤
    人民網衡陽11月2日電 (匡瀅 實習生 馬翠鮮)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
  • 801.79公斤! 浙江連作晚稻百畝方畝產破紀錄
    801.79公斤! 浙江連作晚稻百畝方畝產破紀錄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2-12 07:52:57 Sat    12月11日,記者從浙江農業之最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我省連作晚稻百畝方畝產破紀錄!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這是11月2日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試驗示範基地測產現場拍攝的待收割的水稻。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記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 801.79公斤!浙江連作晚稻百畝方畝產破紀錄
    12月11日,記者從浙江農業之最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我省連作晚稻百畝方畝產破紀錄!日前,該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相關專家,對寧波市奉化麥浪農場竺海龍申報的110畝連作晚稻進行測產驗收。驗收組根據《浙江省水稻測產驗收辦法》,經現場查看後,隨機抽取三塊1畝以上田塊,採用收割機全田實割測產,並經實驗室溼谷抽樣,去雜、烘乾後稱重、測定水分,折成標準水分(14.5%)的淨谷平均畝產,測得連作晚稻百畝方平均畝產801.79公斤,打破800.91公斤的浙江農業之最紀錄。
  • 16農戶畝產超900公斤 新昌水稻高產創下新紀錄
    日前,記者從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新昌縣水稻高產攻關成績再創歷史新高,16位參與攻關的農戶畝產超過了900公斤,為歷年最多的高產集群;其中羽林街道楓家潭村何其龍攻關田畝產達到了1019.33公斤,為我縣第三次突破畝產噸糧,創下我縣水稻高產的新紀錄。單產水平再創新高 畝產1019.33公斤「幾乎是遭受了『沒頂』之災,居然還有這麼高的產量。
  • 手機號是農民熱線 瑞安田裡「長出」全國「最美農技員」
    2020-11-01 21:48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西秀區這種馬鈴薯畝產達2047公斤 較常規品種增產743公斤
    經過田間測產,項目實施區平均畝產達到了2047公斤,較當地常規主栽品種每畝增產743公斤,增產率達56.97%。經濟效益上,按照田間收購價格每公斤2.6元計算,示範區畝產值將達5068元,除去投入成本, 每畝淨產值能達2800餘元。      據悉,冬春早熟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是安順市農院通過多個單項試驗,總結研發集成的適合安順地區種植的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 興義水稻超高產試驗示範畝產超1100公斤
    會前,觀摩團一行走進興義水稻超高產實驗示範基地進行實地觀摩,現場見證了貴州綠色水稻如何實現畝產超1100公斤。走進水稻超高產實驗示範基地裡,成片成片的稻田裡金燦燦的稻穀顆粒飽滿,沉甸甸麥穗壓彎了水稻的腰。放眼望去,滿目綠色,水稻稈壯穗齊,一片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色。
  • 「張豆3號」再創張豆系列雜交大豆畝產新高 實收實測畝產432.6公斤...
    甘肅張掖網訊 (張掖日報融媒體記者 陳文寶 錢曉萍)今年10月,在甘州區紅沙窩種植區(張掖農場野水地),佔地近50畝的張豆「3號」雜交大豆高產示範田迎來收穫期,進行現場機械化收割,實收畝產達432.6公斤,再破高產紀錄,比日前實收實測創全國畝產最高紀錄的張豆「1號」多產54.6公斤
  • 新昌水稻高產攻關再創佳績 畝產最高達1019.33公斤
    日前,記者從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我縣水稻高產攻關成績再創歷史新高,16位參與攻關的農戶畝產超過了900公斤,為歷年最多的高產集群;其中羽林街道楓家潭村何其龍攻關田畝產達到了1019.33公斤,為我縣第三次突破畝產噸糧,創下我縣水稻高產的新紀錄。單產水平再創新高 畝產1019.33公斤「幾乎是遭受了『沒頂』之災,居然還有這麼高的產量。
  • 莒南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力爭突破畝產1200...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莒南縣今年試種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品種「叄優一號」,在莒南縣生長平衡,株高、穗型均勻,無明顯病蟲危害,無倒伏,表現較好。袁隆平院士同意該品種作為莒南縣2021年重點高產攻關項目,繼續擴大示範面積,力爭突破每公頃18噸目標。
  • 畝產533.95公斤 興安盟耐鹽鹼水稻產量創新高
    華聲在線9月2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文)「水稻畝產達到533.95公斤,這是很好的成績,我很高興。」9月27日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通過視頻,遠程聯線內蒙古興安盟耐鹽鹼水稻測產現場,宣布測產結果。
  • 一級優質米:中國第一隆香米隆兩優534 第五屆稻香杯特等獎)
    >熟期:長江中下遊作中稻,比豐兩優四號長3.0天;長江上遊作中稻,與Y兩優1號相當;在華南作晚稻,比博優998長3.5天產量:各區試中,比豐兩優四號增產7.67%;比F優498增產2.9%;比博優998增產10.57%;特性:株高106.9~122.6cm,每畝有效穗16.6~18.4萬
  • 雙季超級稻畝產3061.52斤 實現禾下乘涼夢
    「叄優一號平均畝產911.7公斤!」 11月3日,第三代雜交水稻測產組組長謝華安院士在新聞發布會上高聲宣布,標誌著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3000斤。 這是袁隆平團隊在履破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等世界紀錄後再次創造的新紀錄,也意味著袁老「一畝地可以養活五個人」的目標已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