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諫多少繁華背後的危機:盛世愛國偉卷《清明上河圖》

2020-12-26 超強海屹

#絕句#開篇絕句:贊張擇端之《清明上河圖》

天朝偉卷錄春秋,盛世繁華匿隱憂。

赤膽豪情揮妙筆,忠貞睿智匹夫愁。

一幅宏偉的盛世長卷《清明上河圖》,重量級的國寶,有人折服於精湛的繪畫技藝,有人醉心於研究歷史長河,有人感嘆於世界第一大都市的繁華……應有盡有,各取所需。而畫家這份深厚的愛國情懷,不知有多少人體會。

清明上河圖立體畫展

我們都十分崇敬寇準、範仲淹、蘇軾等死諫、苦諫等仁人志士,他們的忠貞愛國的故事廣為流傳。而畫家張擇端,他用那睿智的思考與觀察、精美絕倫的繪畫向當局者苦諫,他也是一位值得稱頌的愛國志士。

畫名為什麼取《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作為宋徽宗的宮廷畫師,本應迎合皇帝,畫畫宮廷花鳥,練練「瘦金體」。可他偏偏關心世間百態、民間疾苦,憂國憂民,敬獻了一幅大宋看似繁榮但是病入膏肓的宏偉畫卷。

宋徽宗與李師師

宋徽宗本就在藝術上造詣頗深,特別又精於工筆花鳥畫。他應當看得出,河邊的種種紀實手法,繁榮背後的隱憂。這畫借清明時節本應蕭瑟悲傷,卻喧鬧繁華,如此反差提醒他,政治上已經不清明了。

可是宋徽宗崇尚道教,醉心於道士們給他精繪的祥瑞和吉兆。自己又沉迷於書法繪畫,如何了解體會國家之命運,民間的疾苦,如何能從畫中各種細節,感受得到國家治理的弊端。因此他初看《清明上河圖》時,過多地欣賞了此畫的藝術價值,不關心畫中用真意。詢問此畫何名呀?得其名後,在卷首欣然用他那流芳百世的「瘦金體」題上《清明上河圖》五籤,加蓋了自己雙龍收藏小印,收入御府完事。

宋徽宗親題《清明上河圖》

為什麼沒有張擇端的詳細記載?

汴京的繁榮,城市的龐大,商賈雲集,經濟昌盛,文化璀璨,已經讓宋徽宗沉醉於道士們為他描繪的瓊樓玉宇,摘星攬月。但是睿智清醒的大畫家張擇端,卻能準確地關注到亡國的種種跡象,可他為什麼冒天下之大不韙,呈上這「盛世危圖」呢?「翰林張擇端,字正道」這就是一位畫者的擔當,恪守正道。

張擇端雕像

能畫出如此畫作的大畫家,北宋也屈指可數,可是怎麼唯獨沒有張擇端的相關記載呢。按道理皇帝都御題了字,加蓋了印,御府內就應該有詳細的記錄和記載。極可能是因為這幅圖太精美了,讓宋徽宗經常拿出來細細觀賞。越細看發現越不對,這不是危言聳聽嗎,這不是在譏諷朕嗎,越想越不悅。因此在北宋後期成書的《宣和畫譜》裡,沒有張擇端的記載與畫作,張擇端被人為的、刻意的刪除了。

畫中有哪些令畫家心悸的膏肓之患

一、軍隊渙散、軍人經商

北宋時期,周邊的勢力越來越強大,沒有強大的軍隊根本無法保障國家的安全。北邊的大遼已經呈泰山壓頂之勢,西北的西夏也虎視眈眈,西邊的吐蕃、西南的大理、看似臣服的高麗都不安分。

反觀此時的大宋軍隊,在這商品經濟的洪流中,哪有心思保家衛國,他們也開始經商。還是合法的,因為宋朝為了彌補軍費的不足,還推行鼓勵軍隊去經商。

國之瑰寶

大街上繁華似錦,商鋪侵道,文武官員為爭道互不相讓,馬車牛車橫衝直撞,可沒見一個兵出來管理。軍官、士兵們都去哪呢?

畫中的望火樓,空空如也,消防兵們都把望火樓下的兩排兵營變成了林立的商鋪。城門外的御署倒是有幾個兵,慵懶地散坐著,有一個兵居然還趴在公文箱上睡著了。連院中的白馬,都等不起,吃飽喝足臥在地上。三個士兵正忙於押運軍酒,估計也沒少偷喝,借著酒勁,光著膀子試弓箭呢。城外一匹驚馬,後面一隊打獵歸來的官兵,雖然北宋明令禁止二至九月狩獵。

二、城防體系形同虛設

在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都不再研究軍事了,甚至連城門都不守了。張擇端有意畫出宏偉壯觀的城牆和城樓,可城牆和城樓上一個兵都沒有,只有一個打更的,無聊地看著城下的爭吵。城牆上也沒見任何防禦設施,看起來就如裝飾一般。

城門的兩側,駱駝商隊正好悠然地通過,第一匹駱駝剛剛走出城門洞,城門另一側還有兩匹駱駝悠閒的跟著,駱駝上馱滿了貨物。想來這胡人的商隊可以暢通無阻,無人盤查。在商隊最後,持仗負責押運護送商隊的胡人,不好好盯緊貨物,反而東張西望,想必是儘可能多的記錄下宋都的點點滴滴。

不設防的城門

宋人已毫無危機意識、安全意識,胡人已經輕而易舉地把大宋的情況摸得清清楚楚。清晰可見無人防守、無人盤查的宏偉的城門,張擇端卻偏偏畫上一支畫中最豪華、最悠閒的胡人商隊,難道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嗎。

按道理,進城門第一家就應該是守城部隊機關,可現在變成了稅務機關,正忙著過秤和收高額的稅賦呢。難道北宋軍事實力很強嗎,早已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嗎。都城尚且如此,各地山高皇帝遠,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軍事戰備物資匱乏

糧食作為立國之基,官府一定要時刻關注,糧食儲備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可是私家的船,運來大批的糧食,正準備囤積居奇。而當時的官船呢,花石綱的活還幹不完啊,哪有功夫運糧。這些聰明的商人要不了多久,就能控制都城的糧價。國家糧食儲備一空虛,糧價飛漲,帶動物價飛漲,國庫有再多的錢都沒用,勢必國庫被掏空,全國人心惶惶,軍心渙散。

運糧的商船

重文輕武,只有趕考的文人,不見習武的百姓。眾多商鋪林立,不見鐵匠鋪、兵器坊。再看達官貴人駕的高頭大馬,而士兵駕馭的都是矮挫瘦小的劣馬,市面上老百姓用的基本上是牛、騾子和驢。馬作為古代最重要的戰備物資,官府都毫不重視,可想而知更何況其他的戰備物資了。

四、看似和諧繁榮,充斥著矛盾衝突

河道發生大船因為沒有提前放下桅杆,即將與橋相撞的險情。兩岸的人都為之驚呼。如此重要的、溝通兩岸的交通樞紐,竟然無人管理和防範。

橋上隨意佔道的生意人,讓本來就不寬敞的橋面,變得非常雜亂擁堵。橋中央騎著高頭大馬、氣宇軒揚的武官,與穩座橋中的文官,看來旗鼓相當,互不相讓。但當周邊的人都在為撞橋險情驚呼大喊,聲音都傳出畫外時,他們還充耳不聞,目不斜視。反映官員都在爭權奪利,根本不關心國家危亡、民間疾苦。

險象環生的虹橋

河道上也沒有任何官方負責管控的船隻,不見任何水兵營寨,甚至連負責消防的兵船也沒有。汴京自古水系發達,倘若敵軍延河而至,將入無人之境,輕鬆直取都城。城中之物,包括皇帝老兒,已呈插翅難逃之勢。

還有許多危機不一一累述,張擇端敬獻《清明上河圖》之時,國外強敵獠牙盡露,國內宋江、方臘接連造反,內憂外困,北宋已到了崩塌的邊緣。圖中眾多人物,畫家必定深入觀察,認真研究,如果光表清明之雨,單述春意綿綿,無法讓這長卷有血有肉,有靈有性,無法壓抑自己的愛國之情,無法掩蓋憂國之心。每一個人物,每一處場景,都是在畫國家命運,都是在苦諫繁榮下危機四伏。畫師的內心何其強大,畫師的用意無比良苦。

您記住北宋苦諫志士、鬥士張擇端了嗎?

圖片由免費正版圖片提供,非常感謝!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

本文由超強海屹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宋畫讀記|《清明上河圖》:如夢幻泡影,累卵之上的浮華盛世圖景
    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上金代人張著的寥寥數語的跋文是唯一的原始孤證: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
  • 立體書《清明上河圖》:讓大宋風華「躍然紙上」
    約900年前,畫家張擇端以一幅《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的盛世繁華、人文風貌盡收畫中。這幅傳世之作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無價瑰寶,也堪稱整個世界的歷史財富。但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稀世國寶《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幾乎每隔十年才能公開展示一次,能親眼所見真跡並近距離觀賞的機會少之又少。
  • 將清明上河圖放大50倍,樹下的那個人,是在幹什麼?
    好事成雙,北宋不僅創作出了展現中國大好河山的《千裡江山圖》,而且創作出了表現當時繁華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名叫張擇端,他採用長卷形式,運用散點透視的畫法,生動地再現了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的城市繁華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這副畫全長約529釐米,寬約25釐米,基本將整個汴京城都濃縮於圖畫之中。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900年前,一幅《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的盛世繁華、人文風貌盡收畫中。2.2米的畫卷中藏有豐富的信息,粗略瀏覽只能感受一時的視覺震撼,而畫中所蘊藏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值得後世仔細觀摩。3大盛世主景+6小群生像,首本《清明上河圖》立體書;3.耗時6年打造,故宮專家團隊指導審校;4. 1000道手工工序,1440小時手工拼裝,經久耐翻。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名畫《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殺局:暗藏24具屍體,還有間諜藏身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主題並不是清明盛世,連清明節都不是。因為我們在畫面當中根本找不任何表現清明節各種習俗的痕跡,不管是掃墓、踏青還是野餐。這張畫裡也完全沒有謳歌盛世繁華,粉飾太平的意圖。上個月,他替汴京炭行的一樁生意作保,卻沒想到卷進一場欺詐,幾乎導致全城斷貨……清明上河圖中有太多太多的秘密,紅娘落轎、書生問仕、闔家出遊、外賣小哥、腳店等等,824個人物背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每個人在為生活奔波,鮮活的好像這些人就在我們面前。
  • 黑科技版《清明上河圖3.0》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清明上河圖3.0》實現了新的突破,它不僅保留了作品原本的美學價值,也讓觀眾走進了文物,體驗了文化。」店內人聲鼎沸,小二殷勤招待,屏風後一位歌女輕撫琵琶彈唱,「外賣小哥」託著美食往店門外走,令人置身《清明上河圖》展現的生氣勃勃的汴京日常生活場景。
  • 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
    特別是經歷了北宋一百多年的建造,汴京已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擁有人口一百多萬,繁華無比,正是這樣建都的歷史為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提供了最真實的場景。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絹本        北宋文學家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對北宋都城的繁盛有著生動的記載:「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幹戈。
  • 散文|參觀《清明上河圖》作者:琚向東
    參觀《清明上河圖》文| 璩向東上海之旅期間,我們於7月9日在上海世界愽覽會中國科技館觀賞了《清明上河圖》。上海世博會中國科技館展廳內長約二十餘米的巨大電子屏幕上,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動態的《清明上河圖》。全圖景觀從右到左,從城外到城內,讓觀者看得有滋有味。
  • 《清明上河圖》復活:充滿陰謀和殺局,824個人物竟都有姓名!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一幅百科全書式的畫作,公認的千古名畫第一巨作,無價之寶。《清明上河圖》身世之謎——張擇端當時受宋徽宗指使,繪製《清明上河圖》,用以記錄宋徽宗在汴梁城內布下的奇局。喧鬧的虹橋,一抬轎子徐徐穿過,裡面坐著的正是蔡京。
  • 口碑餓了麼再造清明上河圖,帶你去古代雲逛街
    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圖》呈現的江南社會城鄉人民生活實景,以場面宏大、氣勢雄偉、細緻生動著稱。在支付寶城市生活周期間,口碑餓了麼聯合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圖》IP,攜手平臺百家品牌,匠心改造,保留盛世名作風華,融入現代商業活力。
  • 《清明上河圖》高清完整版
    各地公私藏家手中還有許多摹本和偽造本,有人統計,現存《清明上河圖》有30多本,其中大陸藏10餘本,臺灣藏9本,美國藏5本,法國藏4本,英國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就藏有7本。最精緻宋本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係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後歷代繪製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9]6畫作之謎編輯秋景之說
  • 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揭曉,824個人物逐一「復活」
    如今,60多年過去了,《清明上河圖》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名人畫作,據統計,《清明上河圖》中一共繪有810多人、90餘牲畜、28艘船、20輛車、8頂轎子、170多棵各類樹木、130餘棟屋宇。這幅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中還有不少千年之謎,經過了漫長的探索被揭曉,終於有人破解了。
  • 再現大宋風華:5米長卷立體書《清明上河圖》推出
    來源:經濟日報五米巨幅、原作比例、精準還原《清明上河圖》。10月25日,由故宮出版社、紫禁太和、葫蘆弟弟聯合推出的立體書《大宋風華:立體<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博物院外東華門99號院線上發布。「中國書畫巨製的強IP,加上新穎的立體結構,這本書真正使得國人熟悉的《清明上河圖》『活』了起來。」福建葫蘆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約900年前,畫家張擇端以一幅《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的盛世繁華、人文風貌盡收畫中。這幅傳世之作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無價瑰寶,也堪稱整個世界的歷史財富。
  • 《清明上河圖》的五大未解之謎,張擇端留下了一幅謎團重重的巨著
    導語:《清明上河圖》大家都知道是一部偉大的巨作,它是宋朝時期張擇端的名作。這個作品傳說是宋帝在夢中夢見繁華市井的場面,於是就想找個畫家把他的「夢境」描畫出來。於是在幾個畫師都沒有畫出宋帝的感覺,最後只是張擇端的創作得到了宋帝的賞識。
  • 清明上河圖放大幾倍後,出現外賣小哥,網友:古人比你想像的會玩
    提起《清明上河圖》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傳世名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唯一一件存世珍品,是一幅獨一無二的絕世寶作。這幅畫卷長5米多,裡面有著龐大的人物、動物、植物和建築,是北宋年間的社會縮影,場面非常熱鬧,具有非常高的社會研究價值。
  • 匠人心,刺繡情丨她耗時8年織就22米巨幅《清明上河圖》,帶你夢回千年~
    和風薄藹  柳條青青古街古人  古腔古調趕集  派對  尋春梨花風起正清明汴河風光如夢幻說到《清明上河圖》,一幅詩意盎然、繁華似錦的盛世圖景便躍然眼前。它,描繪了清明節日時期宋朝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描寫了各種複雜的社會形象和民俗風貌。
  • 2020《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深圳站,展出信息詳細介紹!
    《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深圳站時間:2019-12-19至2020-05-28《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深圳站地點:深圳 | 華潤大廈藝術中心美術館《清明上河圖》真跡沉浸特展深圳站門票價格:76,108,208,298
  •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都城汴京背後的故事
    北宋畫家張擇端幼年喜好讀書,也曾研習一種沿襲自唐朝時期的界畫,之後到了汴京備考科舉,未能如願,轉而專攻繪畫,考入了翰林圖畫院,《清明上河圖》便是其代表作。可謂集張擇端之大成,結構嚴謹,內容豐富,段落分明,描繪了12世紀初北宋都城東京汴河兩岸以及汴京城郊的景觀。一般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才是張擇端的原作。
  • 《清明上河圖》最可能的真相
    ,而是五丈河,由此推翻了以往關於《清明上河圖》的所有討論。 參考閱讀: 第103期 | 古地圖中的《清明上河圖》線索 第118期 | 《水滸》和《清明上河圖》 作 者:吳 斌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