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起,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在風景園林專業本科人才培養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理念與生態文明建設內容融入到教學全過程,創新設計了生態文明思政課程鏈。其中《景觀生態學》入選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課程、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課程、上海市精品課程,最近,更是入選《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課程鏈團隊是如何將思政教育融於專業課程,達到入腦、入心效果的呢?
從中國傳統生態智慧講起
《道德經》裡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簡潔明了的語言,道出了人在天地自然中間的地位和處境,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道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因地制宜的人地觀,也是我們祖先古老的生態智慧……這是基礎課《景觀生態學》上王雲才教授在向大三第一學期的學生介紹「生態倫理與正確的人地關係」相關知識點,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對中華文化崇尚自然和道法自然的「東方智慧」心生自豪。
課堂上,老師會向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和生態哲學在理念、行動和實踐上如何達到高度一致,中國傳統道家生態智慧如何從哲學層面建立起人地關係的至高至善標準,對從根源指導生態規劃設計具有哪些重要價值,通過中西生態觀念發展比較,了解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偉大成就,從而建立文化自信。
據介紹,近年來,風景園林專業王雲才、陳蔚鎮、劉頌三位教授為本科生精心設計了一套生態課程鏈,其中包括基礎課《景觀生態學》、專業課《生態規劃設計》和實踐課《景觀規劃設計實踐》,面向大三學生開設,貫穿上、下兩個學期和暑期實踐。課程鏈巧妙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分為四大模塊:「生態倫理與正確的人地關係」「生態表達挖掘與文化傳承」「生態規劃設計與兩山理論教學」「生態規劃設計與生態文明建設」,採用課堂講授與課外學習、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理論討論與田野調研、觀點辯論與典型案例剖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現由基本原理到專業技能、生態倫理到社會責任、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遞進培養。
課程鏈團隊成員:王雲才(右一)、劉頌(中)、陳蔚鎮(左一)三位教授在研討會上合影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具備生態素養與可持續設計理念的設計師,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文化自信和使命感,能夠適應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需要的設計師人才。」項目負責人王雲才教授介紹說。
生態規劃,讓案例「燃」起來
「近年來流行的螢火蟲主題郊野公園,『輕羅小扇撲流螢』充滿浪漫氣息,你們年輕人是不是特別愛去?但你們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園區規劃設計符合生態倫理嗎?」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其實這種通過人工手段擴大螢火蟲的種群規模,大幅度改變了生態系統結構,破壞了生態系統原來的平衡,螢火蟲的『浪漫之家』終將變成『螢火蟲之墓』。我們在做規劃設計的時候一定要牢記『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概念,注重和諧人居、綠色發展。」陳蔚鎮教授在大三下學期的《生態規劃設計》課上給學生們分析案例。
「知識不等於智慧,我們在做規劃設計的時候得有生態智慧。」陳老師啟發學生道。大三上學期的《景觀生態學》課程中,老師著重講授生態學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論、學科發展歷史等知識,到了下學期,便通過大量的設計案例來啟發思路,漸漸地將學生引入園林規劃設計的正題。
建築物與周圍環境完美協調、傳統與現代和諧融合的蘇州博物館,被稱為「人工天河」、上世紀60年代創造林縣生態奇蹟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麗鄉村、生態城市、美麗國土的中國方案……專業老師精心挑選針對性、說服力俱強的案例,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
課堂上注重理論討論、觀點辯論與案例剖析,選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景觀生態規劃原理》、「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景觀與區域生態規劃方法》《圖式語言——景觀地方性表達與空間邏輯的新範式》。課後,課程鏈團隊的老師們還建立了「高效景觀與生態服務」微信公眾號,供學生們進行線下學習。
走向自然,觀生察態
炎炎夏日,位於五角場某社區的一片街頭綠地裡,一群學生正在神情專注地觀察綠地中的植物、動物,統計生物多樣性,了解植物種植和培育的全過程,了解廚餘垃圾發酵變成有機肥料的工藝,思考種植設計、景觀設計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景觀美化的作用……這是《生態規劃設計實踐》課程中的一個教學環節,老師要求學生每個季節至少來綠地觀察一次,對發現的生態問題提出規劃設計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絕不是紙上談兵,課堂教學和書本讓學生了解了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過程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原理和辯證關係,實踐則是通過觀察、規劃和設計來理解、維護和改善生態系統的和諧性。」實踐課專業老師劉頌教授告訴記者。
「繁華都市裡的一小片綠地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我們在一米見方的綠地裡發現了80餘種植物,還有蚯蚓、蟾蜍、蝶蛾等小動物,這是大自然的力量,這是人與自然共生的奇妙鏈。」 在對位於五角場社區的街頭綠地觀察後,有學生感慨地說。
「什麼樣的景觀是生態的?」「無形的生態關係如何規劃設計表達出來?」「什麼樣的規劃設計才是真正好的和具有生態智慧的?」……經過整整大三一個學年的學習和實踐,學生們深刻地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紛紛立志要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
(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