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大工最新科研成果!

2020-12-22 大連理工大學

日前,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李雪花副教授團隊與蘇州大學李瑞賓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環境健康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發表了題為「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s for predicting inflammatory potential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納米金屬氧化物誘導炎症效應的定量結構-效應關係模型)的研究論文(DOI: 10.1289/EHP6508)。該研究首次構建了機器學習模型,實現了對納米材料造成肺部炎症效應的預測。不僅為納米材料風險評價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還拓展了對納米材料炎症效應機理的認識。

隨著納米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納米材料在生產和使用中進入環境,威脅人體和生態系統的健康。人體吸入納米顆粒會引發肺部炎症,造成肺部纖維化,評價納米材料的肺部炎症效應至關重要。納米毒性的傳統評價方法主要依賴活體動物實驗。由於納米材料種類不斷增多以及生物系統的複雜性,大規模動物實驗帶來很大的倫理問題和經濟負擔。

該研究的內容及技術路線

針對以上難點,該研究首次報導了預測納米金屬氧化物肺部炎症效應的機器學習模型。該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構建了包含30種納米金屬氧化物的資料庫,其中涵蓋金屬氧化物的4種定量理化性質。檢測了金屬氧化物在免疫細胞中引發的多種細胞因子,發現白介素IL-1β是炎性響應的重要生物學標誌物,為納米材料在細胞和動物體內炎症風險評估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

(2) 基於所構建的資料庫和量子化學計算,開發了預測納米金屬氧化物肺部炎症效應的機器學習模型,模型的預測準確率達90%以上。通過實驗的驗證,證明模型的外部預測能力良好,準確率達86%。

(3) 識別和證明了金屬氧化物誘導炎症效應的關鍵細胞事件。機器學習分析、量子化學計算和實驗結果共同說明:細胞攝取、溶酶體損傷及組蛋白酶Cathepsin B釋放是金屬氧化物造成炎症的關鍵事件。

納米金屬氧化物造成肺部炎症的機理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是環境健康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經Web of Science檢索,該刊2019年共發表論文174篇,其中第一完成單位在中國的論文共有15篇

這項工作為納米材料的毒性篩查和安全性設計提供了工具,也為未來實現以計算模擬替代大規模動物實驗提供了可能性。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777019, 21477016, 31671032)和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2018YFE0120400)的資助。

第一作者:黃楊 (博士生,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

通訊作者:李雪花 (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

李瑞賓 (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

內容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官方微信平臺 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

圖文作者:黃楊 胥吉萍

編輯:白書彬

校對:徐一丹

責任編輯:周學飛

相關焦點

  • 大工物理學院與國際聚變能組織(ITER)科研合作取得最新成果
    大工物理學院與國際聚變能組織(ITER)科研合作取得最新成果 2020-06-26 0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曲阜師大曹博教授在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發表最新科研成果
    曲阜師大新聞中心訊近日,曲阜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曹博教授團隊與麻省理工學院、武漢大學等單位合作,在DNA表觀遺傳學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進展,分別發表於著名國際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和《Proc. Natl. Acad.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1、生科學院劉建全團隊發文揭示樹木葉片衰老響應全球變暖的機制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該期刊是英國著名雜誌《Nature》(自然)於2017年創立的自然科學類子刊,2019年SCI影響因子11.518,是天文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廣州大學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單位且為第一完成單位。大質量恆星(超過8倍太陽質量)如何形成是現代天體物理的重要研究課題。
  • 法學院一論文在國際權威期刊Energy Policy發表
    由法學院胡德勝教授與博士生許勝晴共同完成的論文「Opportunity, Challenges and Policy Choices for China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中國發展頁巖氣的機遇、挑戰與政策選擇)近日已由專業國際權威期刊Energy Policy(《能源政策》)在線發表,即將正式出版。
  • 南開學者在金融學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宮旭)近期,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助理教授李欣明多篇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  論文「The Effects of Cultural Values on Bank Failures around the World"於2019年11月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上 。該文首次開展了廣泛的銀行層面破產的國際研究,探索了國家文化對銀行破產的影響。
  • 齊魯理工學院教師張德亮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近期,齊魯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師張德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Small》上發表題為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Derived Photo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and Nitrogen
  • 中山大學新冠疫苗科研成果在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發表
    近日,從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團隊傳來好消息,其團隊關於新冠病毒新型疫苗的科研成果最近已在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IF: 22.6)在線發表。
  • 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s & Design等期刊上發表文章80餘篇,申請和授權專利二十餘項;多次在本領域內重要國內外學術會議做邀請報告。材料的性能與多個尺度的微觀組織結構密切相關,主要包括元素組合和基因單元等。
  • 湘大物理「韶峰」班本科生在國際著名物理學術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7日訊(通訊員 袁娟)4月23日,湘大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2016級「韶峰」實驗班本科生龔振昊同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學著名國際學術期刊《物理學評論B》(Phys. Rev.B.)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具有本徵Type-III型Dirac錐低能量石墨烯異構體的理論預測」(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a low-energy Stone-Wales graphene with intrinsic type-III Dirac-cone)。這是該院「韶峰」實驗班本科生第二次在該期刊上發表學術研究成果。
  • 湘大熊瑞祥副教授合作論文在比較經濟學國際權威期刊發表
    湘大商學院博士生導師熊瑞祥副教授與復旦大學陳釗教授、巴黎第一大學Sandra Poncet教授合作的論文《地方金融發展與民營企業出口:來自城市商業銀行的經驗證據》(Loc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aints on domestic private-firm exports: Evidence from city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在比較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
  • 江西財經大學2位教授論文被國際權威期刊錄用!
    >近日,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周冬華教授(通訊作者)與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Haiyan Jiang以及 Gary Tian教授合作的論文《The Influence of the Deregulation of Short-selling on Related-Party Transactions: Evidence from China》,被國際權威期刊
  • 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重慶日報消息,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 優秀:深圳技術大學一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英文論文!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是學術出版業巨頭荷蘭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的磁學領域核心期刊,自1975年出版以來,至今已有50多年歷史。被SCI收錄,目前最新影響因子為2.683。
  • 張灼華團隊發表包蟲病無創分子診斷的最新研究成果
    紅網時刻6月4日訊(記者 鄭濤)近日,寄生蟲病領域權威國際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在線發表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精準分子醫學研究所、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遺傳學研究中心張灼華教授團隊在包蟲病無創分子診斷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 北大核心期刊第八版有效期審稿發表快的期刊,大學教師評副高發表
    陸志明一共發表了5篇SCI稿件,其中兩篇發在了所在領域排名前五和前十的期刊上。而如今,他一年完成的SCI稿件多達十幾篇,大多發在了中低端期刊上。劉煜提到,在期刊選擇的尺度上大致包括:期刊出版的時效性、國際編纂慣例、英語的文獻書目信息(落款、作者信息、摘要、樞紐詞、參考文獻、項目等)以及同行評議等。現在評定正高多是要向核心期刊投稿的,核心期刊是含金量比較高的刊物,加分也是比較多的。
  • 首都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在兒童發展領域知名期刊發表論文
    日前,首都師範大學初教院心理教研室青年教師蘇萌萌在兒童發展領域國際知名期刊連續發表兩篇SSCI論文,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兒童大腦發育以及閱讀能力的影響。發表在《腦與認知》(Brain and Cognition)的文章採用靜息態成像分析技術,發現兒童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尤其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可以預測大腦中語言相關腦區靜息態功能連接的強度,這種腦連接又進一步影響了兒童的閱讀能力。
  •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科研成果評價意見出臺 「十不得」能否根治...
    國際期刊使用必須堅持正確價值導向   文件: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賈浩提問:在論文寫作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國際數據和期刊,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 西華大學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Energy》上公開發表文章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2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程波)西華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韓志強副教授課題組在等量層流燃燒研究領域取得最新研究進展,在國際知名期刊《Energy》上公開發表題為「On the equivalent effect of initial temperature and
  • 南京林業大學一本科生在國際權威期刊《Small》發表論文!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Small》在線發表了題為「Faithful Fabrication of Biocompatible Multicompartmental Memomicrospheres for Digitally Color-Tunable Barcoding」的學術論文(影響因子10.85),對食品、藥品的防偽提出了一種新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