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全球教育專家共同探索新常態下課程教學模式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全球教育專家共同探索新常態下課程教學模式

2020-11-09 16:51: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陳霜葉教授直言了疫情中在線教育出現的「照搬課程表」「互動不足」與「欠缺學習自主性」等課程教學問題。華東師範大學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9日(記者陳靜)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人們的生活進入新常態,在此背景下,未來的課程如何滿足未來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把握教育新常態下的課程發展趨勢?

  記者9日獲悉,在線上線下舉行的第18屆上海國際課程論壇上,來自美國、英國、芬蘭等多國和地區知名專家深入對話,為後疫情時代設置課程與開展教學提供前瞻性思考。

英國布萊頓大學Ivor Goodson教授視頻發言。華東師範大學供圖

  英國布萊頓大學Ivor Goodson教授指出,面對社會的巨大不確定性,人們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場和理性選擇理論來解決「新常態」時代出現的課程與教學問題,當務之急需要專業人員合作打造新學習模式,提供解決方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Punya Mishra教授認為,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以技術為媒介的學習將成為教學的一大關鍵。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黨委書記王牧華教授認為,未來,課程開發應當整合校內外和國內外優質資源,在共建、共享、共發展原則引導下,以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為導向,積極構建有利於學生個性和創新發展的資源平臺,搭建整體貫通、個性多樣、可選擇、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強調學生應當成為課程與教學改革參與者與擁有者,是美國堪薩斯大學教育學院傑出教授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Yong Zhao的觀點。這位學者從學生視角出發,提出了鼓勵和支持學生自我決策與自我服務的具體策略,為新常態課程教學發展提供新思路。

  據透露,論壇上,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正式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繫學校網絡國際中心(UNESCO ASPnet)的學術指導機構。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陳霜葉教授對記者直言了疫情中在線教育出現的「照搬課程表」「互動不足」與「欠缺學習自主性」等課程教學問題。她認為,這是傳統課堂面授教學中隱藏的規訓與監控方式在虛擬學習空間上的慣性延續或衝突。

  陳霜葉教授指出,若要在線教育模式更多、更好地融入線下課程、課堂與教學,新的混合教育制度就需要超越技術的視角,重構制度中的規訓與監控機制,以更專業地課程與教學設計給學生和學習賦權。美國雪城大學教育學院Jing Lei教授也提及了混合學習。這位學者介紹了美國K-12學校目前的做法,並分享了有效的策略和面臨的挑戰。(完)

相關焦點

  • 新常態 新實踐 新範式:新時期高校外語教育與教學發展探索
    來源標題:新常態 新實踐 新範式:新時期高校外語教育與教學發展探索 6月6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外研在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
  • 趙章靖: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教育的變化特徵和趨勢
    約有一半的受訪者主張復學後要綜合採取包括遠程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混合式教學,相對而言,那些需要學生開展協作式學習、基於項目式學習的課程和教學內容將會大大減少,線上與線下融合式教學與學習將成為新常態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0月17日,上海師範大學主辦,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承辦的「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召開。  劉江會作了題為「抓住疫情觸發『在線教學』快捷鍵契機促進教學模式創新的思考」的發言。他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促發了「教學革命」,這種影響將長期存在並推動教學改革常態化,教學模式在疫後不應回歸舊態。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如何改革創新?上海師範大學召開研討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給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帶來革命性的變化。10月17日,上海師範大學召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會議由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承辦。
  • 清華大學發起全球大學特別對話 共商新冠疫情下在線教育合作與發展
    ,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位代表相聚「雲端」,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線教育挑戰與變革,共謀交流合作新發展。近百位UNESCO全球代表處官員、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媒體代表旁聽會議。「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
  • 化工高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高校逐步探索出多種在線教育模式。文章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倫理課程為例,介紹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方式探究與實踐環節延伸。線上課程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並舉有助於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可為進一步開展工程倫理融合式教學奠定基礎。
  • 時間線|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多項體育賽事按下「暫停鍵」!
    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國際體壇也遭受了重創,全球多項體育賽事按下「暫停鍵」!希臘奧委會表示,雖然有冠狀病毒警告,但仍有大批群眾湧出參與,將暫停在希臘本地舉行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歐洲足球五大聯賽官方均已暫停了國內的各級足球賽事:3月9日• 義大利奧委會官網公告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將暫停國內體育賽事至4月3日,其中包括正在進行的意甲聯賽。意甲俱樂部尤文圖斯的球員魯加尼已被確診為新冠肺炎;C羅因疑似接受了兩次核酸檢測,結果都為陰性。
  • 疫情下大學在線教育的變革與展望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導致的學校停課已波及全球87.9%的學生,截至4月底,已有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5億學生受到影響。3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球發布遠程教學解決方案,推薦了世界範圍內可免費獲取的27個學習應用程式和平臺,愛課程網、阿里釘釘、藍墨雲班課入選。4月24日,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在線會議。來自6大洲15個國家的21所大學,跨越時空,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大學的責任與擔當,以及如何做好在線教育。
  • 線上線下融合教育 ClassIn引領後疫情時代新趨勢
    10月13日電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教育、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大勢所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衝擊,使傳統的課堂教育受到了根本挑戰,線上教育實現更為明顯的快速發展,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逐步成為一種教育新常態。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教師角色的轉變,多元化課程的構建,自主學習的激發等熱點問題交流與碰撞,在10月29日「回·XIANG」——「課程星球」百校聯盟論壇上,來自國內29名著名教育專家,在雲端共同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深入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促進更加公平而又更高質量的教育發展。
  • 新冠肺炎疫情下服務貿易發展新機遇及紓困舉措
    前言服務貿易是高度依賴人際流動與國際交往的貿易形態,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不可避免地對我國服務貿易造成負面衝擊,有效緩解疫情對服務貿易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這需要從企業積極作為與政府精準幫扶兩方面共同努力。危機中往往蘊藏著機遇,此次疫情加速了商業模式創新、企業自我重塑與經濟肌體升級再造,催生出了一些服務新業態、新模式與新增長點,文化、旅遊、教育、醫療、金融、保險等服務貿易迎來線上發展新機遇。一、疫情對服務貿易的負面衝擊世貿組織(WTO)服務貿易晴雨表最新結果顯示,全球服務貿易增長延續了2019年底的疲勢,在2020年第一季度依然疲軟。
  • 專家學者集思廣益探索教育新生態
    12月11日至12日,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會經教育部批准,由中央電化教育館與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包括1個主論壇、9個線下分論壇和4個線上分論壇。
  • 中黃崔建社校長與清華附中王殿軍校長等專家,共同探討「全球勝任力」
    隨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今年10月22日舉行的AFS全球會議上發布了PISA2018全球勝任力評估報告,並將其納入2018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關於如何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成為全球教育界人士關注的熱門話題。   後疫情時代教育的格局和形態被重塑,對新時代背景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18屆上海國際課程論壇召開—新聞—科學網
    > 深度研討疫情之下如何應對教育新常態
  • 全球疫情衝擊教育體系,各國教育部長呼籲教育創新及公平
    作為新冠病毒爆發後,全球首場最高規格的國際教育線上論壇,本次論壇集結了來自歐洲、北美、亞洲和大洋洲七個國家十五名教育部長、專家學者、政策決策者以及傑出青年代表,就全球疫情背景下,未來教育的改革、發展與創新展開了巔峰對話。本次論壇以 「教育中斷與教育重建:新冠疫情如何塑造教育的未來?」
  •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NBA是否延期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NBA是否延期?延期多久?美國媒體報導,在NBA自己有球員感染了新冠肺炎,且做出了不齒的行為,在之前一場採訪中,爵士中鋒戈貝爾故意摸了全部的採訪設備。當時就有一部份人覺得戈貝爾反常,果然現在已經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目前爵士對雷的的比賽已經被臨時取消,延期多久還沒有確切時間,
  • 頂級專家共議疫情新常態:公共衛生體系緊張,老百姓放鬆過日子
    來源:《財經》雜誌頂級專家共議疫情新常態:公共衛生體系緊張,老百姓放鬆過日子對於應戰秋冬季可能遇到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重的情況,與會專家給出了三個可用的防控策略:圍堵、檢測與疫苗文/《財經》記者 孫愛民自6月11日,由新發地批發市場引發的北京新一波疫情,也已連續6天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新冠病毒仍是全球公共衛生與經濟復甦的巨大隱患。新冠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並會在今年秋冬季節復發,已幾乎是全球的共識。今年秋冬季的疫情情況究竟如何?「新常態」下,中國的防疫策略將作何調整?多支研發團隊競逐的疫苗,能否終結疫情?中國會否啟動疫苗應急接種?
  • 首批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發布 面向全球免費開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學堂在線」國際版上線,標誌著以「學堂在線」「愛課程」為代表的首批高等學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面向全球正式推出。「學堂在線」國際版定位於匯聚國內外一流在線課程,首先支持中文、英語,後續將陸續支持俄語、西班牙語、法語及日語等語種。平臺支持慕課、直播、證書、在線學位等多種在線教育形式,將重點挖掘來自中國高校的一流課程,同時兼顧引進全球性區域性頂尖高校的一流課程。「學堂在線」國際版將與「學堂在線」雨課堂英文版無縫連接,國際版課程經授權後可供雨課堂海外師生應用於混合式教學。
  • 甘晨力談教育信息化下的新教育模式及優勢
    尤其於今年全球爆發疫情後,各地紛紛實施居家隔離,學校長期停課,改為實行線上教學,透過網際網路及不同軟體將教育結合資訊技術,打破地域界限之餘,更啟發了社會反思傳統口述面授教學模式並作出新改變。新慧集團(New Wisdom Holdings Limited)董事會主席甘晨力先生認為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教學模式,正好為教育信息化在我國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奠定了基礎。
  • 教育部:把在線教學的「新鮮感」轉化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新常態」
    上半年,教育部準確研判、果斷決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快速響應、精準施策,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了一場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不僅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而且審時度勢、化危為機,應變局開新局,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