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知之明的得寸進尺:看二戰日本對美國發起的中途島海戰

2021-01-08 一騎煙塵論古今

一、珍珠港事件後的日本徵服狂潮,已經完全達成了「南進」目標

自1941年12月7日襲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之後,日本迎來了一連串的徵服狂潮。

1941年12月8日,泰國曼谷陷落;1941年12月19日,香港陷落;1942年1月31日,馬來亞陷落;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陷落;1942年2月中旬,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陷落;1942年3月6日,印度尼西亞首府雅加達(巴達維亞)陷落;1942年3月8日,爪哇島陷落;1942年3月底,帝汶島陷落;1942年5月1日,緬甸陷落;1942年5月6日,菲律賓陷落。

此時的日本,已經完全達成了當初陸軍和海軍總參謀部制定的「南進」作戰目標,即佔領「菲律賓、關島、香港、英屬馬來亞、緬甸、俾斯麥群島、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西裡伯斯、帝汶」,形成了日本主導下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

結果,日本獲取的戰略資源非常可觀:

獲取了全球70%的錫礦儲備,以及全部的天然橡膠資源,迫使美國人為其汽車輪胎研發合成橡膠,日本的石油產量(790萬噸)超過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伊朗的總和;日本人每年還從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運走140萬噸煤炭;從菲律賓運走110萬金衡盎司的黃金(超過了阿拉斯加,或除加利福尼亞外美國各州黃金產量)和約50000萬噸的錳、鉻、鐵;從泰國運走了錫;從緬甸運走石油、銀、鉛、鎳和銅。

而且,日本還將中國和其他同盟國的陸上交通線徹底斬斷,形成了非常主動的戰略態勢。

按照總參謀部的原定計劃,日本的下一步行動,應該利用戰爭獲得的優勢,和美國談和。

可是,俗話說得寸進尺。既然得到如此優越的條件,日本已經不滿足當初的想法。

二、日本陸軍的不配合,讓日本海軍準備單獨打一場漂亮仗

珍珠港事變前的日本,大於90%的石油和大量鋼鐵都靠從美國進口,其「南進」目標的達成,基於對英、美、荷蘭作戰的勝利,因此存在不確定風險,由此定下了「大東亞共榮圈」的有限目標,一旦達成此目標就要和美國談和,迫使美國承認日本武力獲得的既得利益。

可是,在太平洋上的一連串勝利,讓日本認為英、美、荷蘭都是紙老虎,其實力遠不如想像的那麼強。

崇尚武力是日本武士的傳統,戰勝不了對手會切腹自殺,一旦認為能夠戰勝對手,就會毫不猶豫地砍下對手的頭顱,絲毫沒有憐憫。

此時的日本軍中武士們,將原定的目標扔進了垃圾堆,重新制定了新目標,將美英荷蘭徹底趕出太平洋。

除此之外,日本不願意止步於原來的計劃,還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日本以武力開拓為國策,擔心日本軍人的戰鬥精神逐步衰退;第二、擔心經濟基礎強大的英美獲得喘息之後,會對日本進行反攻。

確定了要繼續對美英作戰的目標之後,日本海軍將目標定在了夏威夷和澳洲,因為海軍擔心美國海軍從夏威夷和澳大利亞兩地對自己構成威脅。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一直對偷襲珍珠港的不成功感到後怕,它擔心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出珍珠港,還擔心美國海軍利用澳大利亞做為反攻日本的跳板。

因此,日本海軍希望日本陸軍配合,對夏威夷或者澳大利亞進行登陸作戰。

可是,日本陸軍卻有不同的想法。

日本陸軍希望以中國為中心,東進印度,因此,他們希望實施對錫蘭(今斯裡蘭卡)的作戰,不願意打澳洲和夏威夷。因為陸軍看來,打這兩地的目標太宏偉,需要大量的兵力和時間,陸軍不想冒險。

為了讓日本陸軍首肯自己的計劃,日本海軍認為必須先單獨幹一場漂亮仗,通過打贏一場大戰讓日本陸軍轉變觀念,配合海軍攻佔夏威夷和澳洲。

於是,日本海軍的目標,盯上了珍珠港以西1000英裡的中途島和澳大利亞周圍的索羅門群島、斐濟等島嶼。

三、日本海軍的兩線作戰戰略

針對夏威夷和澳洲的作戰,日本海軍又分兩派意見:

1、山本五十六和聯合艦隊司令部希望攻擊中途島;

2、海軍參謀本部希望攻佔索羅門群島、斐濟等島嶼,切斷美國和澳洲的聯繫。

爭論以海軍參謀本部佔上風,日本海軍開始對澳洲周圍的群島進行積極備戰。

可是,一個突發事件改變了原有結論。

1942年4月18日,日本東京遭到美國空襲。

為了避免東京再次遭到美國的下一輪空襲,日本海軍決定,除了對澳洲周圍的群島進行作戰外,同時對中途島作戰。計劃分四個步驟:

第一步:深入索羅門群島,攻佔圖拉吉島做為水上飛機基地;

第二步:攻佔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以此為基地,轟炸澳洲的昆士蘭;

第三步:攻佔中途島;

第四步:攻佔瓜達爾卡納爾島,截斷美澳交通。

於是在戰略上,日本海軍就面臨對澳洲和中途島的兩線作戰。

四、珊瑚海海戰,為中途島海戰奠定基礎的前哨戰

1942年5月3日,日軍按計劃佔領了澳洲東北索羅門群島的圖拉吉島。

掩護日軍登陸的是「翔鶴」和「瑞鶴」2艘航空母艦以及護航的4艘重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共125架飛機。

接到情報,美軍「約克敦」和「列剋星敦」2艘航母及護航5艘重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共141架飛機從珍珠港出發。

5月8日上午,美日雙方在珊瑚海相遇,結果日本「翔鶴」和「瑞鶴」2艘航母被擊傷,美國「列剋星敦」航母爆炸沉沒,「約克敦」航母負傷。

美日雙方的這次相遇,使得美軍損失1艘航母,似乎損失大過日本。可是由於兩國工業能力的差距,日本的兩艘航母短期內無法重返戰場,而美國的「約克敦」號很快就出現在了中途島海面。

珊瑚海海戰,成為為中途島海戰奠定基礎的前哨戰。

五、中途島海戰:日軍使用誘餌戰術

中途島海戰中,日軍又進行了兩個方面的作戰,即主力對中途島作戰,還有一支偏師對中途島北方的阿留申群島作戰。

中途島海戰中,日軍出動了幾乎所有海軍主力,包括:

1、一個先遣潛艇部隊:21艘潛艇;

2、中途島攻略部隊,艦隊司令近藤竹信:12艘運載5000登陸部隊的運輸船,8艘重巡洋艦,2艘戰列艦,1艘輕型航母;

3、第一航母艦隊,艦隊司令南雲忠一:4艘重型航母,250架飛機,2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1艘驅逐艦;

4、主力艦隊,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3艘戰列艦(1艘為世界最大戰列艦大和號),1艘輕型航母,21艘驅逐艦。

充當對阿留申群島作戰的偏師命名為北方部隊,艦隊司令細萱戊子郎,麾下戰艦:

3艘運載2400登陸部隊的運輸船,2艘輕型航母,2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

日本應對中途島海戰的戰術是誘餌戰術:

先對中途島北面的阿留申群島發動空襲,從而吸引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北上支援,如此美軍將進入日本北方部隊和第一航母艦隊之間,北方部隊和第一航母艦隊將對其兩面夾擊,以日本6艘航母對美軍2艘航母的絕對優勢,日本海軍將對美軍航母進行毀滅性打擊。

日本以自身的工業能力判斷,在珊瑚海海戰中受損的「約克城」航母不可能歸隊,因此判斷美國有2艘航母參戰。

正常情況下「約克城」的修復需要90天,可實際「約克城」的修復只花了48小時,這就是美國強大的戰時工業能力,如此,美國實際有3艘航母參戰。

六、中途島海戰:美軍使用伏擊戰術

美軍海軍實力為:

「企業」、「大黃蜂」、「約克城」3艘航母,233架飛機,8艘巡洋艦,20艘驅逐艦,19艘潛艇,除此之外,中途島上還有109架飛機。

美國海軍還有一項比日軍先進得多的武器,就是情報和密碼破譯。

由於密碼的破譯,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對日本的航母情況非常清楚。

另外,美軍還有比日本先進得多的水上偵察機,即PBY「卡塔琳娜」水上飛機,其偵查範圍可達700海裡。

美國應對中途島海戰的戰術是伏擊戰術:

美軍艦隊預先埋伏在中途島以北日本偵察機視線外,以中途島放出的PBY「卡塔琳娜」水上飛機對日軍艦隊進行搜索,一旦發現日軍艦隊,美軍將秘密從中途島東北方向南下,對日本艦隊進行側襲。

至於日軍那支攻擊阿留申群島的誘餌北方部隊,美軍根本不搭理。

七、美日雙方中途島之戰經過

南雲第一航母艦隊的108架飛機首先向中途島發起第一波攻擊,但為了方便佔領中途島後自己使用飛機跑道,沒有將島上跑道炸毀。同時,為了對付隨時出現的美軍艦隊,有93架飛機裝備了炸彈和魚雷;

在進行第一波攻擊時,南雲艦隊被美軍發現,美軍116架飛機從175英裡外向南雲艦隊發起進攻;

美軍向南雲發起進攻,南雲卻沒有發現美軍,他以為美軍已經被進攻阿留申群島的北方部隊吸引,因此為了向中途島發動第二波攻擊,命令93架飛機將攻擊艦隊的炸彈和魚雷換成攻擊中途島的燃燒彈和碎裂彈。

日機正在換燃燒彈和碎裂彈的過程中,日軍偵察機報告發現10艘美軍艦艇,其中沒有航母,南雲不予理睬,不久,偵察機報告發現1艘航母。

這時,日機已經都換上了燃燒彈和碎裂彈,而且4艘航母都正在接收從中途島返航的戰鬥機和轟炸機。

南雲命令已經換上燃燒彈和碎裂彈的日機,重新拆下燃燒彈和碎裂彈,再裝魚雷。於是,甲板上都是炸彈、魚雷和燃油。

這時,美軍第一批41架低空飛行的魚雷轟炸機飛抵日軍航母上空。日軍先進的「零」式戰機被美機吸引在低空角逐,結果日機將35架美機擊落。

當日軍飛機都在低空角逐美軍魚雷轟炸機時,37架美軍俯衝轟炸機突然出現在19000英尺的高空,出現得如此突然,以至日軍飛機根本沒有爬高攻擊的時間。

沒有受到日機幹擾的37架美軍俯衝轟炸機,很輕鬆地完成了進攻。南雲旗艦「赤城」號受到兩次攻擊,發生爆炸後沉沒;「加賀」號和「蒼龍」號被擊沉。

「飛龍」號趕來支援,重傷美航母「約克城」號後,自身被「企業」號和「約克城」號的24架飛機擊沉。

美航母「約克城」號返航途中被日本潛艇擊沉。

如此,中途島海戰以日本損失4艘航母,1艘重巡洋艦和約330架飛機,美國損失1艘航母,1艘驅逐艦和約150架飛機而告終。

日本損失了很多經驗豐富的戰鬥機飛行員,而美軍損失的主要是魚雷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

中途島海戰之後,日軍還有4艘完好的輕型航母,6艘正在建造和維修的航母,可是美國卻有3艘重型航母,不少於13艘航母在建。

中途島之戰成為日本轉衰的轉折點,美國海軍得到全面振興。

八、中途島作戰在戰略和戰術上的經驗和教訓

兵力佔有絕對優勢的日軍在中途島海戰的失敗,幾乎都是主觀原因,而少有客觀因素。根本原因,在於日軍之前的勢如破竹而帶來的過度狂妄自信。落實到具體的戰略戰術上有如下原因:

1、戰略上,兩面作戰:

日軍既要切斷美軍和澳洲的交通線,又要進行中途島作戰,戰略上使得日軍進入兩面作戰。

2、戰略上,多路分兵,而沒有集中兵力:

日軍雖然兵力對美軍佔有優勢,可是具體到中途島海戰中,卻只有南雲忠義的第一航空艦隊投入戰鬥,相比美軍並不佔有絕對優勢。

山本五十六的主力艦隊和攻佔阿留申的北方部隊都沒有參戰。

3、戰略上,到底是攻佔中途島還是消滅美軍艦隊?目標不清晰

讓運輸船隨軍行動,體現了日軍對攻佔中途島還是消滅美軍艦隊的目標不明確。

以派出北方部隊為誘餌看,日軍的目的是消滅美軍艦隊。可是以運輸船隨行,日軍的目的似乎又是攻佔中途島。

運輸船行動緩慢,隨著主力艦隊行進就延緩了主力艦隊的速度,也延緩了日本艦隊到達中途島的時間,讓美軍從容設伏。

4、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位置讓他無法指揮

山本五十六在離戰場數百公裡外的主力艦隊「大和」上,由於所有參加這次作戰的日本軍艦都實行無線電靜默,導致山本根本無法和他的各個艦隊聯繫,他無法將東京發來的最新情況通報給南雲,也無法控制南雲的作戰。

如果山本待在岸上,或者待在交通和情報中心的東京,就可以達成完全不同的效果。

5、戰術上,搜索飛機飛行架次不夠

空襲中途島之前,南雲沒有派出足夠的搜索飛機對美軍進行搜索,實際上,美軍就是從日軍飛機的搜索空隙進入的。

6、戰術上,沒有讓戰鬥機進行高空掩護

日軍的戰鬥機都在低空對付美軍魚雷轟炸機,而沒有在高空擔任掩護的飛機,結果讓美軍的俯衝轟炸機有了可乘之機。

7、戰術上,4艘航母上的飛機同時出擊,產生防衛空白

4艘航母上的所有飛機同時出擊和收回,而在飛機收回時,整個艦隊完全沒有防禦,如果以2艘航母出擊,另2艘航母收回,就能在進攻和防禦上達到很好的平衡。

8、戰術上,信息落後

戰役中日本的情報始終無法達成接受者和發出者的雙向互動。日本的情報官給山本和南雲的報告不及時也不準確。

山本一直以為美國僅2艘航母參戰。

南雲手中的無線電發報機比山本的弱,因此只能接受山本的信息而無法將自己的信息上報山本,更還要保持無線電靜默,使得「大和」號上的山本無法和南雲溝通。

如此,南雲成了孤軍作戰。

九、總結:得寸進尺對上兵伐謀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一直遵循著先武力試探,然後得寸進尺的套路。

日本以原本蜷縮列島的島國,先對琉球得寸進尺,後對臺灣得寸進尺,再對朝鮮武力試探後得寸進尺,再以「九一八」對中國東北的得寸進尺,而後對華北乃至對全中國的得寸進尺,隨著得寸進尺的成功和獲利,日本胃口越來越大,對自身的力量越來越不自知,乃至最後擴大到對東南亞的得寸進尺。

結果,日本不僅丟了北方四島,更成了世界上唯一遭受核攻擊的國家,終於嘗得惡果。

反觀美軍,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遭到沉重打擊下,主動對東京發起空襲,其實空襲並不能造成太大損失,卻沉重打擊了日本國人的心理,迫使日軍進行兩面作戰,並急於求成想消滅美軍主力。

美軍又利用先進的情報系統,使自己隱藏在暗處,對日軍知己知彼,隨時掌握日軍動態,將計就計設下埋伏。美軍雖總體弱勢,可是在具體戰役上的力量並不弱,再加以襲擊的突然性,最終獲勝。

美軍的一系列動作,堪稱「上兵伐謀,未戰而先勝。」

相關焦點

  • 日本軍國主義的悲歌——中途島海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際,美國正式對法西斯主義宣戰,加入到反法西斯陣營。而中途島海戰就是美國參戰以來一次與日本打的最漂亮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由於中途島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交通樞紐和前沿哨所。
  • 《中途島之戰》以中途島海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
    在戰爭影片中,二戰永遠是戰爭電影最喜歡挖掘和拍攝的題材。 今天,就和大家談談又一二戰題材的電影《決戰中途島》。這部影片是以中途島海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中途島,這個只有不到5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地理位置極其險要,它處於北美與亞洲的太平洋航線中途,地理和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影片高度還原了當時戰爭的慘烈
  •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前言: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這是美國日本在太平洋上重要戰役,雙方投入了數十萬兵力,戰鬥極為殘酷。最近看到一個神論,說如果中途島美軍敗了,日軍就能封鎖美國海域,轟炸美國本土的船塢,讓美國沒法發展海軍。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有戰爭就有犧牲,日美兩國在這場海戰中都損失慘重。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日美兩國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損失有多大?首先日本的損失,日本在中途島海戰前,海軍通訊密碼被美國情報機構破譯,致使日本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美國海軍提前得知,步步受制,慘敗而歸。日本損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1艘重巡洋艦以及332架艦載飛機。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中途島海戰那麼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犯了什麼錯,讓其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完敗於美國呢?首先是情報上的失誤,日本海軍竟然讓美國間諜在戰前破譯了自己的海軍通訊密碼,這是致命之失啊,最終導致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爆發前就了解了日本海軍所有作戰計劃和作戰部署,這種情況下,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就是戰神附身,也很難打贏美國啊。
  • 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出動了八艘航母,為何有四艘卻在打醬油
    不過有趣的是,在這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決戰中,作為日本海軍殺手鐧的航母,卻只有四艘參與了直接進攻,剩下的四艘一直在打醬油,基本沒發揮什麼作用。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出動了八艘航母,為何有四艘卻在打醬油?首先,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中途島海戰是在中途島附近海域爆發的一場海上大決戰。但實際上,中途島作戰計劃只是日本「米號作戰」計劃的一部分。
  • 工業實力決定戰爭實力:日本如果贏下中途島海戰,結局會有變化嗎
    南雲忠一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大腦短路,造成了日本海軍在幾分鐘內的手足無措和毫無建樹,也正是這幾分鐘的空檔期讓日本艦隊遭受了滅頂之災,這一場被雙方都寄予厚望的大戰,以美國勝利,而日本失敗收場。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消失的五分鐘」或者是「上帝一定是個美國人」這樣情緒化的話語,事實就是南雲忠一背棄了戰前的方針,舉棋不定,最後導致了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失敗,簡單,而又真實。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中途島海戰拖住日本艦隊立下大功
    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水面艦艇名艦無數,但水下艦隊也同樣戰功赫赫,接下來介紹美國在二戰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獨角鯨級大型遠洋潛艇SS168鸚鵡螺號,該艇是美國在戰前專為廣闊的太平洋作戰設計,水下排水量高達4000噸,在大量潛艇排水量低於1000噸的當時這個噸位是驚人的,巨大的噸位賦予了他強大的戰鬥力和多任務用途
  • 決戰中途島!尼米茲和山本五十六的真正較量,美國與日本的對決
    《決戰中途島》電影海報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次中途島海戰,這是發生在二戰期間的一次重要戰役,對陣的雙方分別為美國與日本海軍,而這場海戰主要是在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
  • 從《決戰中途島》看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
    例1:戰爭伊始——偷襲珍珠港談中途島海戰,不得不提日本偷襲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因為這是六個月後美國在中途島擊潰日本聯合艦隊的緣起,更是這場情報之戰的開端。1941年,日美之間的外交談判遲遲沒有進展,日本決定向美國開戰,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提出直接攻擊美軍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除掉日本海軍最大的威脅—美國航母。但要將這一構想變成可實施的方案並付諸行動,還面臨無數的困難和風險,而情報工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 二戰美軍艦載機不如日軍,美國航空兵如何奪取中途島制空權
    在這場海戰中,美國海軍以損失一艘航母的代價擊沉日軍4艘航母,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不利局面,給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以沉重打擊。 當時美國海軍艦載機的整體實力不如日軍。那麼在艦載機整體實力不如日軍的前提下,美軍航空兵依靠什麼樣的戰術奪取了中途島戰役的制空權,進而贏得中途島戰役的最後勝利呢?
  • 太平洋海戰:日軍為何勝於珍珠港而敗於中途島 !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這是一次航母戰鬥群對航母戰鬥群的戰爭。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其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還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因此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 航母上亂放東西有多嚴重,中途島海戰說明一切,日本從此一蹶不振
    在二戰中最為奪目的海戰就要數美日之間的太平洋戰爭,從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開始,雙方便在太平洋上展開殊死戰鬥,其中中途島海戰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有兩點原因所決定,其一是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美日本土的中間,誰掌握此地便是具有了未來對地方可以實施全面進攻的戰略支撐點,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是無與倫比的戰爭焦點。其二便是這次戰役的規模,堪稱有史之最。這次戰役山本五十六幾乎是將日本海軍的全部家底都壓上去,共有兩百餘艘軍艦,其中單是航母就有八艘、戰列艦有十一艘,其它更是不計其數,助陣的還有六百餘架戰機。
  • 中途島海戰中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慘敗?
    此時在上月珊瑚海海戰中受傷的五航戰「翔鶴」、「瑞鶴」兩艘航母都因受傷正在修理之中,本來完全可以等到它們修理完畢,再發起作戰,但黑島認為出動一航戰、二航戰這四艘航母完全綽綽有餘了。與很多人的想像不同,雖然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中利用海軍航空兵創造了驚人戰果,但聯合艦隊對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重要性卻依舊沒有足夠認識。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美日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此戰美國海軍以弱勝強,大破日本聯合艦隊。此戰過後,美國一掃珍珠港被襲後的不利局面,重新奪取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勝利的天平也漸漸向美國傾斜。中途島海戰而對於日本來說,中途島海戰更是其喪失國運的一戰,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被美軍擊沉。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
  • 看《決戰中途島》:明治維新後從無敗績的日本海軍是如何被打頹的
    這似乎正好映襯了日本國花——櫻花的特點:絢爛的開放但卻如流星一般轉瞬即逝。IJN最鼎盛時其兵力甚至超過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中途島海戰是整個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它直接導致美日兩國海軍戰略主動權的交換,同時也揭開了整個日本帝國衰亡的序幕,因此其戰略意義無論如何抬高都不為過。
  • 日本聯合艦隊慘遭打臉的戰役,中途島海戰,日本悔之晚矣!
    日本在歷史中的眾多戰役中,好像表現出來的都是在剛開始時信誓旦旦,仿佛自己已經看到了戰爭勝利的那一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徹底惹怒了美軍之後,美日的對決開始了。在1942年6月4日展開,美日展開了中途島戰役。
  • 中途島海戰中飛龍號航母以一敵三,日軍該不該單艦發起反擊?
    在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中,日軍航母艦隊遭美軍突襲,3艘主力航母在不到半小時內就喪失了戰鬥力,而唯一倖存的「飛龍」號在第2航空戰隊司令官山口多聞少將指揮下發起兩次反擊,重創「約克城」號航母,算是扳回一分,但最後也未能避免被擊沉的命運。那麼,處於山口的位置上他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 二戰日本海軍的噩夢!美國王牌航母,中途島擊毀3艘航母一戰成名
    企業號航母是日本最怕的一艘軍艦。日本海軍聽到它的名字就聞風喪膽,稱它是"灰色幽靈"。 在性能方面,企業號屬於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是二戰早期美國最為先進的一級航空母艦。最高航速約33節,載機量最大能載96架,不過一般的常規搭載是80~9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