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2017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發表的主旨演講《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被國際社會譽為「冬日裡的陽光」。時隔3年多,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這份「冬日裡的陽光」依然具有超越時空的穿透力,始終閃耀著中國智慧的思想光芒,照亮了顛簸起伏的世界經濟新航程。
3年多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區衝突頻繁發生,恐怖主義、難民潮等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貧困、失業、收入差距拉大,「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成為困擾世界經濟發展的難題,習近平主席用中國智慧給出了答案。3年多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在一起,面對多重風險挑戰,如何推動世界經濟「破冰」,加快復甦發展,中國答案依然是最優解。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從辯證思維中堅定開放的決心。從哲學上說,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經濟全球化同樣如此。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把其優勢發揮好,把其不足克服掉,它就能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當年,中國對經濟全球化也有過疑慮,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有過忐忑,但中國最終還是在遊泳中學會了遊泳,在風浪中破浪前行,日益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實踐已經證明,「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面對疫情衝擊、百年變局,世界各國都當堅定開放的信心,攜手戰勝經濟全球化「血與火」的考驗,鞏固經濟全球化「糖與蜜」的成果,讓它更好地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從團結一心中凝聚克難的合力。團結就是力量。復甦發展是世界共同的目標,團結合作是實現共同目標的最有效路徑。在疫情防控中,中國舉國一心,上下同心,以最快的速度取得了疫情防控的突出成果;在經濟復甦中,中國萬眾一心、握指成拳,以團結偉力成為了世界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成就是世界的成就,中國的經驗也是世界的經驗。習近平主席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提出「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等,為促進世界經濟走出困境貢獻了中國方案,為引領世界經濟「破冰之路」點亮了思想火炬。
「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從奮鬥精神中夯實擔當的肩膀。「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到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從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約14.5%,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到實現7.5億人成功脫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從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自貿區建設不斷取得突破,到中歐班列逆風中跑出「加速度」、第三屆進博會如約舉辦,中國和中國人民在砥礪奮鬥、克難奮進中辦好自己的事情,讓世界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這是中國的擔當,也當成為更廣大國家的共同行為。新時代的中國,仍將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支點,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與世界共享機遇,也期待世界各國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朝著相同的方向攜手奮進,共同肩負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展,開創美好新未來的時代使命。
「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相信中國必將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也期待世界各國能夠順應歷史潮流,攜手共創美好未來。(艾佩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