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術」中品牌虛擬人偶建立的基礎----人性的四大動機理論
前面兩篇文章跟大家一起討論了心理學的基礎以及腦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本文繼續跟大家討論「邪術」的基礎理論支撐----人性的四大動機。通過序言對「邪術」的介紹,大家應該都知道「邪術」能夠有效施展,必須要通過品牌虛擬人偶的建設,通過擬人化的方式,才能進一步施展營銷陷阱實現「操控」。之前跟很多現實中的朋友交流的時候,會把品牌虛擬人偶理解為人設,其實不然,品牌虛擬人偶和人設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人設是一種表面上的偽裝,主要的目的是用來欺騙,它經不起時間和事實的考驗,所以經常能夠聽到人設崩塌;而品牌虛擬人偶是需要通過一系列內化才能完成建設的虛擬人物,它除了沒有真實的人的物質存在,其他的一切,包括名片、屬性、價值觀、記憶都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它是永遠都不會崩塌的。故而品牌虛擬人偶和人設的區別可以分為:品牌虛擬人偶是真實的,而人設是虛假的;品牌虛擬人偶是內在的,而人設是表面的;品牌虛擬人偶的目的是操控,而人設的目的是欺騙。所以想要保證品牌虛擬人偶的真實、內在以及完整性,就必須要從人性的出發,只要保證品牌虛擬人偶是符合人性本質動機的,才能讓品牌虛擬人偶脫離人設的虛假、表面以及殘缺。
經常聽說人的心裡總是矛盾的,我們自己也經常在矛盾中徘徊。具體的事情就不過多舉例了,本文中只討論跟「邪術」有關的內容。首先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會存在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我們渴望徵服,大到徵服世界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得到無數讚譽,青史留名不枉為人,小到徵服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在某一件事上說服他們,讓他們認可自己,支持自己,贊同自己,另一方面希望自己能過上穩定的生活,衣食無憂、旱澇保收,不需要努力拼搏努力奮鬥,所處的環境和心境都不會發生變化。其次我們的生活狀態上,一方面渴望獨立,獨自面對,屹立風雨,有獨特的思維、思想,能夠擺脫失控的混亂,可以給到別人安全感;另一方面又渴望歸屬,希望自己能夠有所依靠,有所依賴,認為不應該有人是孤獨的,並且懼怕「無用、無能、無力」感,希望能夠獲得幫助並且給也能人以幫助。這四種人性的動機沒有任何優劣好壞之分,而且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內在動機,只不過會隨著環境和場景的不同,予以靈活切換而已,下面來具體看一下這四種人性動機的狀態。
首先來看下徵服這個人性的動機,徵服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人類用暴力、武力、強力或勞動手段制服對象,使其接受、服從、順從。這種可以解釋為內心對絕對實力的渴望,對強大武力的渴望。另外一種是個人威望、影響等所及或者出眾的才華、寬闊的胸襟、高尚的道德或智慧使人信服、折服、心悅誠服,這種可以解釋為內心對絕對權利渴望,對至尊地位的渴望。與此同時,仔細品味,人類的進化史不就是一部人類對大自然、人類對其他物種、人類對異族夥伴的徵服史嗎?所以縱觀人類進化的歷史徵程,人性動機可以說是每個人心中最牢固的潛意識,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希望在這個時代裡、在某一個團體中或者在某一個人心中「刻下永久的痕跡」,這就是人們內心最大的渴望。在徵服人性動機裡,恐懼被流放、遺棄或吞沒,因為這樣它們將會消散、無力,準備「刻下痕跡」的刀背後的雙手將被割棄,它們害怕穩定,會讓它們失去鬥志,它們渴望能夠得到愛、得到認可、得到團體的歸順。所以在徵服的人性動機下,產生的虛擬品牌模型分別是:英雄、亡命之徒(也可以說顛覆者)和魔法師。
接下來再看穩定型這個人性動機,對於穩定的一種解釋是穩固安定,沒有變動。如水位、情緒、局勢等,可以看到這是一種主體感受,也就是作為人性擁有者的主體自身渴望穩定,穩定的身體狀況、穩定的經濟狀況、穩定的情緒、穩定的情感、以及穩定的內心等;另一種解釋是使穩定。即是作為人性擁有者對客體期待或者促使其穩定,比如穩定的朋友、穩定的戀人、穩定的領導、穩定的社交圈子、穩定的公司、穩定的投資/理財產品、穩定的社會大環境等。其實對於穩定的人性動機,更多的是對自己付出以及期望勞動換回的回報,或者說對所處的環境或者心境不會輕易變化一種心理期待的狀態。換句話說每一個人期望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立下秩序」,通過秩序來維持一切關係的平衡。在穩定的人性動機裡,恐懼被陷害、出賣或空虛,因為它們害怕自己的平衡被破壞,它們害怕秩序被破壞,害怕獨立讓它們被世界遺棄,這樣它們就失去了已經獲得的一切。它們渴望自己或者別人能夠找到幸福。所以在穩定的人性動機下產生的品牌虛擬人偶模型分別是:照顧者(關懷者)、創造者、統治者。
再之後是獨立型這個人性動機,對於獨立的一種解釋是,不依靠他人,即沒有他人的輔助或者幫扶依然可以生活的沒有憂愁和煩惱。比如獨立生活、獨立養家、獨立完成某項任務、獨立戰勝某個困難、獨立挑戰某件事情等;另一種解釋是脫離原來所屬單位,成為另一單位,比如某科研室獨立出去成為某研究所、某人獨立出去自己做公司等。換句話說就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不受他人所控,能夠決定想要以及嚮往的一切,獨立的人性動機是人類對天堂的嚮往,它們恐懼財務危機、病痛、失控的混亂,因為這會讓它們陷入失控的焦慮,害怕從屬讓它們失去對自己命運的掌握,它們希望它們的一切希望都是真的,並願意為此付諸行動加以佐證,它們渴望的是安全感,也堅信自己能夠找到安全感。所以獨立型的人性動機下產生的品牌虛擬人偶模型分別是:天真者(純真者)、探險家、智者。
最後是歸屬型這個人性動機,對於歸屬的一種解釋是歸附,從屬。即以無形的方式,從精神的角度附屬或者歸屬於事物,比如歸屬黨的領導、某人歸某人領導等。另一種解釋是歸於,確定所有權,比如房子歸屬市政府,土地歸屬國家等。換句話說就是每個人都渴望從屬於某個人、某個團體。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找到依靠,讓他們相信沒有人是孤獨的,他們恐懼無用、無能、無力,因為這會讓他們開始自我否定,害怕獨立讓他們與世隔絕,所以他們會努力表現自己,受到別人的關注,吸引別人的同時也努力在被別人吸引,他們渴望獲得成就。所以歸屬的人類動機下產生的品牌虛擬人偶模型分別是:凡夫俗子(平常人)、情人、弄成(娛樂者)。
總體來說就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很想要被人喜歡、很想要歸屬於某個團體。與此同時,我們又很希望成為獨立的個體,很希望走自己的路。兩種欲求都是深層的人性動機,但是卻將我們往相反的方向拉扯。歸屬的渴望讓我們想要取悅他人、服從他人;個體化的渴望則促使我們獨處,並作出可能不被我們親近的人所了解的決定後行為。同樣的,大部分人也都很需要安全與穩定。這樣的渴望可以從例行公事、舒適感或墨守成規中獲得滿足。但是,一個人無論多麼想要獲得安全感,大多數的人仍然會受到企圖心和徵服欲道德趨使。然而,想獲得成就的喜悅,我們就必須冒險,因此,當我們很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些什麼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採取有爭議的立場,也可能自行創業或嘗試其他冒險的新投資。
總之品牌虛擬人偶模型的建設必須完全依靠人性的四大動機理論,人偶一旦脫離了這四大動機,將會變得空洞無力,也就跟人設沒有任何的區別,不但起不到操作「邪術」實現對目標群體的操控作用,還會被目標群體在彈指間將人偶戳破,淪為笑談,從而永遠無法實現操控的目的。所以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一定要把四個人性動機理解清楚,並能夠將與之匹配的人偶熟記於心,在後面真正開始建設人偶的是將會起到非常關鍵作用。
另外還請大家記住一點,品牌虛擬人偶與人性最深層次的動機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才能在營銷陷阱中起到「操控」的作用,而且請大家永遠記住,能夠操控營銷陷阱的和目標群體的是被建設出來的品牌虛擬人偶,而不是背後的營銷人員。所以人偶一旦建設並內化完成,營銷陷阱徹底走完,營銷人員就是真正的進入「少幹活、多賺錢」的階段,企業的營銷也不會因為某一個或幾個營銷人員的流動而發生任何變化,新到崗的營銷人員只需按照原有的人偶創建、內化以及營銷陷阱的步驟重複操作,就可以不斷的擴大營銷規模,實現營銷的良性循環。
最後關於品牌虛擬人偶模型的建立後面會有專門的章節為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本文僅希望大家能夠記住人性的四大動機理論,並能有較深的理解,這樣在後面進行品牌虛擬人偶模型的建設時,才會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