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時34分,迎來夏至節氣。
這一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
「雨砌蟬花粘碧草,風簷螢火出蒼苔。」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夏九九」,你會數嗎?
你可能知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可你知道與「冬九九」形成鮮明對照的「夏九九」嗎?
「夏九九」以夏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南宋人陸泳在《吳下田家志》中就記載了「夏至九九歌」,歌謠道:「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後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江南食俗。《吳江縣誌》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夏至養生10要點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
很多年輕人喜歡穿牛仔服飾,夏季不適合穿這種衣物。衣服顏色儘量以淺色為主,衣服的布料儘量選用棉質及亞麻。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
夏季夜短,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
此時節,公眾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夏至時節氣溫高,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夏天是養心的季節,應「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靜自然涼」。聽慢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舒緩的音樂可以幫助呼吸慢下來,讓心臟得到休息。
溫水衝澡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後飯」的養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生要求。
鍛鍊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為涼爽的時候進行,場地可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清新的地方,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為好,劇烈的運動不宜做。
此時節,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採取防曬措施,如打傘、戴遮陽帽、塗防曬霜等;隨身要備有人丹、藿香正氣水、十滴水、清涼油等。
在夏至這一天,章丘人來一碗涼麵,才算是應了這個時節的景,今天就教給大家做正宗的老章丘涼麵,不妨抽時間學習一下:
涼麵,章丘人俗稱「麻汁面」,是傳統的夏季麵食。
過去章丘人講究吃薄寬的過水麵,老百姓喜歡用涼開水過面,共過三遍,麵條筋道涼爽,過了水的涼麵配上蒜泥,香醋,麻汁,椿芽鹹菜混合,再輔以清口的黃瓜絲或煮好放涼的脆芽菜,既充飢又爽口,百吃不厭。
原料:鮮麵條,芝麻醬,花生醬,蒜,香醋,胡蘿蔔椿芽鹹菜。
做法:
1,原料準備好。
2,椿芽鹹菜與胡蘿蔔鹹菜一起剁成細碎的末;
3,在蒜窩子裡加少許鹽,把蒜瓣搗成泥兒,加點涼開水調勻;
4,花生醬與芝麻醬按1:1的比例調勻成濃稠的醬汁;
5,麵條煮熟;
6,撈起過涼;
7,將過好的麵條按喜好加入香醋,蒜泥兒,麻汁醬,鹹菜碎拌勻,再來點兒黃瓜絲什麼就ok了!
怎麼樣?是不是挺簡單呢?小編家裡一般做涼麵的時候還喜歡放點焯好的豆角兒,味道也很不錯喲~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網絡
章丘廣播電視臺女漢子小編的微信號要公告天下了→bin03140(長按可複製),如果有好的文章無論是心靈雞湯還是搞笑圖片還是最新資訊都可以把連結發給小編喲!火速來加小編私人微信吧,mua!
更多信息,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