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故,多讀書,多思考作者 | AS
小公園裡的大爺大媽,看看他們的健身生活,可謂讓人大開眼界!
在大眾印象中,中國的中老年人是怎樣?
風燭殘年,步履蹣跚,弱不禁風。
然而!
今時不同往日,這些描述中國大爺大媽第一個不答應。
以上只能用來描述年輕人 。
去街頭走一遭你就知道,老年健身軍團有多猛。
一股神秘東方力量加持下,大爺大媽的身體都得讓你我自愧不如。
要說健身鄙視鏈頂端是誰,中國大爺大媽當之無愧。
之前有個山東大媽,憑藉一手「上吊」健身風靡全村。
▲動作請勿模仿
大媽68歲,愛上這門手藝只是偶然。
一次包餃子,脖子疼得低不下頭。
鬼使神差下,大媽自己琢磨搞來了套裝備。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果敢,開始了第一次測試。
一翹腳。
一撐。
得勁了!
堪比神醫。
從那以後,大媽每天都得上去吊會。
▲動作請勿模仿
放上音響,跟著音樂跳上半小時太空漫步。
步伐有力,節奏帶感。
什麼時候音響不響就下來。
要困了,就在上面睡會。
大媽說,看著害怕,其實越撐越好。
這堅持下來一段時間,多年頸椎病算是治好了。
不光如此,還收穫兩個迷弟。
不過迷弟僅止於遠觀:
「這實在是太嚇人了!這一年多了,天天來這樣弄,俺可不敢試!」
迷弟殊不知,大媽早已出圈,引領了一波健身潮流。
效仿者紛杳而至。
另一大媽就地取材,於馬路旁架起吊繩。
手腳此起彼伏,盡顯90年代交誼舞之風。
懂得保護自己的她不忘披上醒目橙黃小馬甲,安全有效健身。
▲動作請勿模仿
活動頸椎的同時,把腰椎間盤一併治了,還能收穫迷妹。
最重要的是,通過繩子與大自然進行深入的靈魂交流。
在民間,這一健身方法還有個嚴謹學名:「吊著一口氣。」去公園走一遭你就會明白,什麼叫行走的《槓精是怎樣煉成的》。當年還在睡夢中摁掉一個又一個昨晚調好的鬧鐘,掙扎著再睡一分鐘時。隔著光陰,我仿佛看到大爺少年時期,意氣風發的樣子。▲動作請勿模仿
▲動作請勿模仿
想起之前坐地鐵,看到一大爺站在我身旁,便急忙站起來。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但大爺大媽偏用自己無情的身軀證明:▲動作請勿模仿
而健身到了一定的地步,就可以達到無形勝有形的地步。還有大媽鬼斧神工操作下,一塊爛鐵當即成了奔騰小野馬。雙手中指指天,整個人處於靜止狀態,健身的同時成功向天再借五百年。坊間除了以上比較流行的鍛造身體方式,還有一些小眾潮流。你永遠不知道兄弟為了幫你鍛造身材,流下過多少辛勤的汗水。奧運更高更快更強的理念在這群大爺大媽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單槓上這位大爺六十多歲,上了單槓就是無情的轉圈機器。
▲動作請勿模仿
而場下,老外被震驚到下巴都合不攏。
可以說,有老年健身軍團的地方,這是常態。
尤其是北京,每個老外到那必打卡的地點就是天壇公園。
除了參觀寶地,也是為了看大爺大媽健身。
國外媒體曾做過一期老年健身軍團的報導《事實證明中國爺爺奶奶們比你們更健壯》。
由此,這股東方神秘力量的真面目終於曝光。
一眼望去,好傢夥,哪裡像大爺大媽,分明就是中國版史泰龍集合。
▲動作請勿模仿
之前有人做過採訪,你對中國的印象是什麼?
女孩回答是,中國人會功夫,各種武術。
因為大爺大媽們的健身,這下誤會恐怕要加深了。
而真正到中國見過真相的老外,一定會篤定之前想法:
中國人真的會功夫。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年輕點的老外是獵奇,滿頭白髮的老外則陷入了沉思。
而懂的人早已拿出相機,記錄下中國大爺大媽的健身視頻,回到大洋彼岸再拿出來仔細研究。
期盼有天也能悟出中國功夫的真諦。
同齡人的差距就是這麼一步步拉開的。
還有些國外大媽粉絲不遠千裡來到中國,都忍不住要親上一口。但高傲的大爺大媽從來都不為所動,他們終究成了高攀不起的樣子。畢竟對他們來說,仰慕者到了一定地步,再多也只是一個數字。年輕人才保溫杯裡泡枸杞,老年人早已踏上健身養生的道路。有位大哥跟著他練,什麼神經衰弱,睡眠不好都比過去好。以前,老年人都是在家幫子女帶孩子,沒什麼地方去,一輩子就這樣看到頭。但現在有了健身,認識的朋友多了起來,恰好彌補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相比於悶在家裡,出來透透氣,和同齡人社交,順便健下身,這是最好的選擇。一直以來,我們總是以為給老年人最好的物質就是最好的孝敬。老年健身軍團的火爆,其實也是對我們這些後輩的警醒,是時候多關注一下他們的精神生活。在天壇公園那,幾乎每個老年人都會風雨無阻來鍛鍊,大家每天都會相互照應。但如果一個人突然好幾天沒來,不用問也大概能知曉發生了什麼。二十多年來,有人來,有人走,唯一不變的是老年健身軍團依舊在那。我明白生老病死是常態,但也希望,老去人兒都能像這幫健身軍團一樣,儘可能鍛鍊自己身體。國館: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每天8點,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內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
感謝您讀到這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