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百度的百度問答中看到了這樣一句俗語,有網友問:農村俗語----「冥冥之中有天意,祖宗教誨須牢記」是啥意思?
看到這個問題後,我沒有急於回答,而是上網查閱了許多資料,從資料中得知,這句俗語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
一、冥冥之中有天意
所謂的「冥冥之中」是一個漢語詞語,指人所無法預測並且人力也無法控制或不可理解的一種狀況;而所謂的「天意」,是指虛幻的「蒼天」的意思。
而「天意」又應該如何表述呢?
網上的資料介紹說:1913年,袁世凱在紫禁城太和殿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的當天,本來風和日麗,但當就任儀式開始時,突然狂風大作並下起了傾盆大雨,以至於將參加典禮的所有來賓都澆了一個「透心涼」。
當典禮快結束的時候,會場上突然竄出了一條黑狗,衛兵看到黑狗後當場就將黑狗打死了,從而使狗血淌了一地;典禮結束之後,袁世凱乘坐一輛馬車,前往總統府就職,但還沒有走出紫禁城,好端端的馬車車轅竟然無緣無故地斷了一根,著實讓所有人都感到晦氣。
在當時,也有許多人認為這屬於偶然事件,但袁世凱僅僅做了83天皇帝便被迫退位,而退位之後不久,竟因尿毒症而一命嗚呼了。因此,有人把袁世凱就任時的偶然事件聯繫在了一起,並聲稱偶然事件其實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在網絡上,關於「冥冥之中有天意」的說法有很多。有人說,自然界裡的事物是幽暗深遠的,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控制著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雖然很難預測到,但在事件發生之前,是會有某種預兆的,而這種預兆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不過,這種所謂的「天意」預兆有時候並不明顯,是很難讓人類能夠具體察覺到的。因此,可利用的意義並不是很大。
二、祖宗教誨須牢記
所謂的「教誨」是教導和訓誨的意思,最早出自《書·無逸》中,《書·無逸》中有這麼一段話:「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而在唐 劉長卿的《別李氏女子》一詩中則有這麼一句:「臨歧方教誨,所貴和六姻。」
作為自己的祖宗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勤勉敬業;能夠遵紀守法;能夠尊老愛幼,他們都希望將自己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因此,他們在有生之年會對自己的子孫後代做出許多有益的訓誡。當他們故去之後,子孫後代也一定要牢記已故先人對自己所做的訓誡,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自家的優良家風代代相傳。倘若有一代人忘記了先人的訓誡,那麼,家風就會「斷檔」,就無法再傳承給下下一代了。因此,民間認為:「祖宗教誨須牢記」。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應該說這句俗語的後半句還是蠻有意義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牢記祖宗的訓誡,做好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