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當上皇帝的人來說,他們的格局以及心態必然也是發生了很大轉變了的。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會對皇帝產生一種六親不認鐵面無情的印象,但實際上即便是再怎麼殺伐果斷的當權者,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人性,也會有自己所珍視的親人朋友。當他們最人離世之後他們同樣也會感到悲痛萬分。
我們要講的是雍正皇帝和好兄弟之間的故事,這位好兄弟就是胤祥。這裡所說的好兄弟指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兄弟,而不是說親密無間的朋友,對於皇帝來說這樣的關係其實是比較特殊的,因為在歷史上皇子之間的關係往往都不怎麼好。
最主要原因自然就是權力鬥爭了,這一點從歷史上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就可以看出了。也並不是每一個朝代的皇子們都會像李家兄弟這樣手足無情,不過由於他們在皇位繼承權上的對立關係,始終還是會與彼此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或只有等到塵埃落定之後,兄弟之間才有可能坐下來好好地談談心。不過對於從小到大都身處在明爭暗鬥環境當中的這些皇子們來說,兄弟的概念也相對顯得淡薄,更不要說其中有不少的兄弟,都不是一個母親所生的。
感情深厚
然而雍正與胤祥之間的關係,這麼多年來,一直都被看作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這主要是因為胤祥本人有著極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而他這樣的正氣是能夠讓雍正這樣心思縝密的皇帝都願意相信的。然而他也是為數不多能讓雍正感到佩服的俠義之士。
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13個孩子由於其母庶出,因此他的身份也並不怎麼高貴。雖然他的輩分和出身都不怎麼樣,但是康熙卻唯獨對這個孩子特別寵愛,每次只要離京外出,都一定會把他帶在身邊之後,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整整10年。
在那之後,康熙也曾經在每次巡遊的過程當中都會帶上胤礽,只不過這並不是出於寵愛,而是怕他造反。他怕胤礽自己一個人留在皇城之內會做出什麼忤逆之事,所以就讓他跟在身邊,時時盯著他。而胤祥也正是充當了他父皇的左膀右臂。
其實這兩兄弟從小關係就很不好,而他們倆的差距也是如此之大,所以他希望能夠讓胤祥來刺激一下胤礽,從而督促他改正。同時胤祥自幼就在將門之師的教導下成長,因此也是文武雙全,本身也可以充當康熙皇帝的護衛。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胤祥本人的品質讓皇帝非常欣賞,然而他的欣賞卻引來了其他皇子的不滿。自從他將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之後,底下的幾位阿哥們就對儲君之位躍躍欲試了。其中有幾位甚至心思惡毒的想讓父皇將胤礽給殺了。
助力奪取皇位
如此險惡的用心自然也是引來康熙皇帝的不滿,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連胤祥本人也都有這層意思,而且表現得相當積極。他當然是不願意相信這位自己如此欣賞的皇子竟會幹出這樣陰險毒辣之事。即便他們此前有過矛盾,但也不至於鬧到這樣的地步。
於是康熙皇帝開始質問其胤祥,那他卻始終都不肯鬆口,只是說這是自己的意見。而康熙皇帝也對自己兒子的這種態度感到十分生氣,於是一怒之下把他幽禁在了宗人府裡。可事實上這其實是胤祥為了保全雍正才做出的舉動。
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由於早年間去世了,因此在13歲那年他就由烏雅氏撫養長大,而他的養母恰恰正是雍正的生母。也就是說他和雍正實際上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彼此之間一直都有交流。
因此他自然是知曉自己這位弟弟的奪嫡之心。如果說這一次的風波當中雍正被揪了出來,那麼很有可能他再也無緣皇位了。如果更嚴重一點的話,他甚至會被父王處罰,乃至貶為庶民。所以他必須要替雍正抗下這一劫。
後來雍正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登上了皇位,而此時胤祥也並沒有攀上兄弟之情,而是恪守著君臣之道,忠心耿耿地輔佐著雍正。雍正自然也是對自己的這位哥哥十分感激,因此給他的生母以極大的殊榮。
雖然說在後來的執政生涯裡,雍正身邊除了胤祥幾乎就沒人可用了,但胤祥也的確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一人可當多人用。兩人之間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兄弟情誼了,當時還是過命的交情。也正因如此,雍正才會對自己的這位好兄弟如此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