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說《致仕》
作者:孫方友
陳州羅瓊,字楷庭,號展鵬,清同治三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又選授陝西南知縣,充任過山西同考官,後官至禮部御史。由於清末官多錢少,「古稀致仕」改為「花甲告老」,所以,羅瓊六十一歲那年,就告老回到了陳州。
羅瓊回陳州的時候是光緒二十九年,沒享受幾年退休俸祿,大清朝就完了。羅瓊只有一個女兒,早已嫁到京城。羅瓊告老還鄉那年,女兒就隨女婿去了英國,來回一封家書至少要用半年光景。加上在任時沒積攢什麼錢財,陡然一斷經濟來源,就有點兒嬰兒斷奶之勢,很是驚慌。民國三年,羅瓊已年過古稀。老伴雖比他小一些,也已年過花甲。清朝未完時,當地官員每逢過年過節履行義務也好,逢場作戲也好,總要到府上拜望一番,多少還能幫助解決一點困難。眼下成了前清遺老,再沒人過問了。原來有錢時,家中有丫鬟有僕人,老兩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眼下沒錢了,連自己也養活不住了,怎能養得起丫鬟和僕人?
就在這種時候,卻有個小僕人無論如何也不願離開羅家,說是不要分文侍候兩位老人。羅瓊很是感動,問那僕人:「我現在年老無用,要錢沒錢,要權沒權,你為何還跟著我?」那小僕人說:「老爺有錢的時候,待我們下人如親人,現在你家窮了,總不能棄主而去!」羅瓊說:「眼下已不是你侍候我們的問題,而是要養活我們!天長日久,我又家徒四壁,咱們三個人怎樣過日子呢?」那小僕人說:「這不難,我每天外出討要,回來養活你們!」羅瓊一聽,更為感動,想了想說:「要飯總不是辦法,咱還要自食其力。不如我寫些書畫,你拿到街上換些錢花!」
羅瓊有一筆好字,寫了,就讓小僕人去街上換米換面。天天如此,羅瓊就覺得欠了小僕人什麼,說:「讓我如何報答你呢?」小僕人說:「我從小死去爹娘,虧你們二老收留了我。怎能用報答二字呢?再說,眼下我們吃穿全靠你的字畫,我不過跑跑腿而已!我最擔心的是二老百年之後,我靠什麼過日子呢?」羅瓊想了想說:「如果你願意,我就教你讀書寫字。」小僕人自然求之不得,急忙磕頭拜師。從此以後,每天賣字回來,就跟著羅瓊練字讀書。賣字不到一年,羅瓊的女兒從英國匯來了不少錢,三個人的生活水平一下子提高了上去。
小僕人姓田,叫田小,羅瓊給他改名,叫田高。羅瓊每天教書寫字,身心得到鍛鍊,高壽到八十六歲。那時候,田高已經學了一肚子學問。羅瓊離世的時候,他的女兒專程從英國回來弔喪。羅瓊的女兒叫羅環,在英國很有錢,她見田高善良,替自己為父母行孝,很是感激不盡,給了田高不少錢,並還要把父母住的房屋送給田高,不想全被田高婉言謝絕。田高說:「大小姐,我什麼也不要!老爺已經把他一生最寶貴的東西送給了我,一是學問,二是做人的原則!」羅環一聽,更覺得田高是個難得的好人,埋葬過父親之後,決定把母親帶到英國,並把房產變賣,在陳州縣政府為田高謀了個差事。
田高二十六歲那年,走進了陳州縣政府,憑著一筆好字和一肚子學問,後來當了不小的官,而且一生清廉,很受好評。日本投降不久,田高年至花甲,告老回鄉,卻堅持不要政府俸祿。當時有不少同僚笑其太愚,田高只是一笑置之。回到陳州,他憑一筆好字,開了個書社,雖不富裕,但日子還算過得去。
幾年以後,全國解放,不少曾經做國民黨大官的人被專政,唯有田高一身無事。原因有幾種:一是他為官清正;二是他是僕人出身;三是他不領退休金被說成了對黑暗社會的不滿……所以他被列為團結對象。田高也高壽,活到八十九歲,離世時他是省政協委員。據說田高臨死的時候只留給後人一句話:無論何朝何代,做人總該以善為本。並特意安排做官的長子離休後不得領取退休金,靠自食其力為國家減輕負擔。只可惜,他的大兒子沒到離休就因受賄罪被關進了監牢——這大概是田高做夢也未曾想到的!
1995年5月
非原創,內容來自網絡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看BJ5Z1973的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