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棄子:巴勒斯坦

2020-12-12 騰訊網

雖然巴勒斯坦已經宣布建國,也得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但是其國土人民仍在以色列的實際控制之下,如果得不到以色列的首肯,它的每一個主張和訴求都無法訴諸實踐。

而在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其他國家幾乎都是由阿拉伯人建立的,即便是土耳其和伊朗,也與巴勒斯坦擁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然而,就是在這麼一個阿拉伯國家林立、伊斯蘭教盛行的地區,巴勒斯坦歷經幾十年的艱苦鬥爭也尚未站穩腳跟,這讓我們不得不懷疑,難道巴勒斯坦是阿拉伯的棄子嗎?

棄子的命運:只有生死存亡,無關人權道義

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領土爭端和民族矛盾,既是中東戰爭的導火索,也是中東亂局的核心問題。然而,巴以之爭實質上不完全是兩個民族的鬥爭,更多的是西方列強出於種種齷齪心思一手造就的。

巴勒斯坦的前途命運,需要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艱難行進,從來無關人權道義,只有生死存亡。在生存土地的選擇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沒有自主的權力。

在巴勒斯坦這片土地上,猶太人曾經建立過希伯來王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近千年內於此繁衍生息,這是雙方提出排他性主權要求的基礎。

英國的《麥克馬洪書簡》和《貝爾福宣言》分別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許下了建國諾言,加劇了兩個民族的仇恨和矛盾,復國和衛國之間不存在任何妥協的可能,兩個民族流血衝突和恐怖事件頻發,在此背景下,英國將抗不下的責任甩給了聯合國。

《貝爾福宣言》

誠然,1947年的聯合國的181號決議明顯偏向於以色列,它的人口不及巴勒斯坦的一半,卻佔據了57%的土地,這種不公平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但是,如果該決議偏向於巴勒斯坦,雙方就能達成一致了嗎?恐怕很難!

以色列本身就是歐美等國在阿拉伯世界裡打下的一顆釘子,只要這些大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需求沒有變化,巴以衝突和中東亂局就會持續下去,在這場蔓延幾十年的衝突之中,無論是巴勒斯坦還是以色列,都沒有決定性的話語權。

以色列

歷史沒有假設,仍需直面現實。雖然以色列背靠大國支持在五次中東戰爭中佔盡了便宜,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完全認定以色列是巴以衝突和歷次中東戰爭中的過錯方,在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面前,人權道義從來都不是優先考慮的問題。

對阿拉伯其他國家而言,亦是如此,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與否完全出於本國利益考量,無論是幫是棄,他們最先考慮的總是本國而非巴勒斯坦。

第一次中東戰爭

棄子的困局:內亂不止,外戰不休

中東地區是全球能源和戰略要地,其局勢走向關乎整個世界的格局發展,所以,這是全球大國的必爭之地,是大國博弈最白熱化的戰略要地。想要從這樣一個混亂的區域內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真正獨立,需要勤修內政,並在國際上廣結良緣,兩者缺一不可。

然而,內亂不止、外戰不休的巴勒斯坦兩個條件都沒達到,怎麼可能擺脫成為阿拉伯棄子的命運呢?巴勒斯坦內亂不止,國家道路撲朔迷離。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今,巴勒斯坦始終沒有形成核心的領導集團,由於政見不同,內部組織經常鬧的不歡而散甚至大打出手。

早在1936至1939年的巴勒斯坦民族主義運動中,就有主張暴力不妥協的極端強硬派和主張在託管狀態下妥協建國的溫和派之分,在其領導人胡塞尼流亡他國後,群龍無首的各個派係為了爭取領導權而相互暗殺,造成了法律和秩序的崩塌。

1983年5月,巴解組織作戰部部長阿布·穆薩因在鬥爭路線上與阿拉法特相左而發動兵變,雙方武裝鬥爭持續了半年之久;1994年,「人陣」「民陣」等組織因反對巴勒斯自治協議而退出巴解執委會。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巴勒斯坦兩個最大政治組織「法塔赫」與「哈馬斯」的鬥爭更加白熱化:2006年「法塔赫」拒不承認「哈馬斯」在立法委員會的選舉結果,兩派開始發生武裝衝突並各自為政,使本就力量不足的巴勒斯坦進一步分裂;

17年兩派在埃及斡旋下初步和解,然而19年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又下令撤出了拉法口岸的工作人員,兩派相互指責對方逮捕己方成員,和解的表象之下仍然是內鬥不止的僵局。

在這樣的形勢下,溫和派與以色列達成的協議不被認可,激進派與以色列的鬥爭得不到幫助,連巴勒斯坦自己都把握不住國家的獨立路徑,又讓別國如何助力呢?

巴勒斯坦外戰不休,外交關係時好時壞。1970年6月,巴勒斯坦遊擊隊不斷挑釁約旦政府,甚至策劃刺殺時任約旦國王海珊,忍無可忍的約旦在美以的支持下於當年9月沉重打擊並驅逐了巴解組織;

1975年4月,從約旦轉移到黎巴嫩的遊擊隊又槍擊了一座基督教堂,引發了長達十餘年的黎巴嫩內戰;1991年海灣戰爭前夕,時任巴勒斯坦總統阿拉法特明確表態站隊薩達姆,引起了幾乎所有海灣國家的不滿,導致了大量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對巴勒斯坦的財政援助也一度中斷。

不得不說,巴勒斯坦的一些過激作為和孤立政策嚴重影響了阿拉伯國家的同情和支持,甚至在某些時期內與同民族同教派的國家產生了敵對關係。而其內部少數組織的恐怖活動,更是影響了它的國際形象和外交力度。

內亂不止、外戰不休的巴勒斯坦,既缺乏足夠的力量支撐,又沒有明晰的道路規劃,外交政策和國家戰略因為不同派別不同領導人的上臺而反覆無常,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不成為棄子?

黎巴嫩內戰

阿拉伯與巴勒斯坦:繞不過去的美國,丟不下的棄子

如果僅看表態發言,阿拉伯從未放棄過巴勒斯坦;如果看各個國家的實際動作,阿拉伯從未把巴勒斯坦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時至今日,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再也繞不開美國,而由於各個阿拉伯國家不同的對美關係,他們在不同時期對巴勒斯坦的支持力度也不盡相同,至於其背後的利益訴求和隱藏目的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在很多時候,巴勒斯坦更像是阿拉伯國家手中的一張牌,時不時亮出來但又從不打出去,是一枚丟不下的棄子。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的態度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就已經初現端倪。

首先,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發起方是阿拉伯國家聯盟,然而彼時的巴勒斯坦尚未以國家形態加入聯盟之中;

其次,戰後以色列與多個阿拉伯國家籤訂了停戰協議,埃及承認了以色列除加薩走廊的主權,約旦吞併了巴勒斯坦的西岸地區,實質上巴勒斯坦的國土被以色列和部分阿拉伯國家瓜分了;最後,此戰的結果使巴勒斯坦喪失了八成的國土面積,有一百萬的巴勒斯坦人淪落為他國難民。

在這場戰爭中,巴勒斯坦建國完全成為了部分阿拉伯國家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藉口,而戰爭失敗後,又被這些國家推出來作為擋箭牌和替罪羊,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巴勒斯坦是阿拉伯的棄子嗎?

美國是巴勒斯坦獨立路上繞不開的絆腳石,也是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棄子的重要原因。五次中東戰爭中美國的身影從未缺席,海灣戰爭更是確立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巨大軍事威懾和外交影響。

由於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教之爭,阿拉伯國家本身也不是鐵板一塊,這就給使美國有了很好的插手契機和分化基礎。在胡蘿蔔和大棒的雙重因素下,不少阿拉伯國家不得不擁抱美國以保證自身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經濟社會發展。

比如海灣戰爭期間,各個海灣國家與美國統一戰線對付伊拉克;比如11年阿拉伯聯盟開除敘利亞並對其實施經濟制裁;比如17年阿拉伯聯盟開除了力挺美國死敵伊朗的卡達。

對巴勒斯坦亦是如此,20年在美國川普政府的支持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悍然宣布了對巴勒斯坦部分地區的吞併計劃,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在一片國際反對浪潮中,貌似頂不住的以色列與阿聯籤署了一份所謂的和平協議,暫停了該項計劃。

這毫無疑問是帶有陰謀氣息的,正如土耳其所言,該協議是赤裸裸的偽善行為,阿聯為了自身利益出賣了巴勒斯坦,而加納國會議員穆巴拉克更是直接稱之為阿聯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背叛。

雖然有巴勒斯坦、土耳其、伊朗、加納等國家明確表達了反對和不滿,但是更多的阿拉伯國家表達了中立態度,像埃及和巴林甚至表達了對美國的謝意,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要是知道,這個協議的部分內容直接關係到了巴勒斯坦的核心利益,然而巴勒斯坦並不是協議的籤署方,難道巴勒斯坦的國家利益可以被美國和少數阿拉伯國家如此明目張胆的作為交易籌碼了嗎?那麼阿聯哪裡來的底氣和勇氣?當然是美國,和那些與美國媾和的盟友們!

內部各派紛爭不斷,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際上的同情支持在沒有力量支撐下蒼白無力,起不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已經糜爛了幾十年的巴勒斯坦前途叵測,悲情的巴基斯坦人民被各方勢力輪番當作談判籌碼,成為阿拉伯棄子的悲劇已成既定事實。

相關焦點

  • 阿拉伯國家都起了「叛徒」,沙特死敵誓言力挺巴勒斯坦,發誓抗以
    來自巴勒斯坦方面的報導稱,卡達埃米爾·謝赫·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塔尼重申:支持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的獨立和主權的巴勒斯坦國。卡達半島電視臺轉述卡達最高權力領導人,卡達埃米爾報導說,「我們在巴勒斯坦問題的司法公正和以1967年邊界內巴勒斯坦人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權利的立場保持不變。」
  • 「巴勒斯坦」指什麼?
    1947年,英國正式向聯合國提出將巴勒斯坦問題列入會議日程的請求,同年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佔地43%的阿拉伯國、佔地57%的猶太國。自此,巴以問題正式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為之後歷經半個世紀的中東戰爭埋下伏筆。《巴勒斯坦指什麼?》由法國作家阿蘭·格雷什所著,原作為法語,阿文版於2012年阿拉伯研究與政策中心出版社推出。
  • 為爭奪巴勒斯坦,巴以衝突不斷,到底巴勒斯坦的土地屬於哪一方
    雖然我們對巴以衝突並不陌生,也知道他們都在爭奪領土,可是巴勒斯坦那片古老的土地,到底屬於哪一方呢?巴勒斯坦國是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之一,是阿拉伯世界的一分子。
  • 約旦和巴勒斯坦曾經是同一個國家,為何最後分開了
    (阿卜杜拉二世)一、巴勒斯坦問題由來。約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紀時屬於阿拉伯帝國版圖。這個方案兼顧了猶太人和巴勒斯坦原住民的利益,約旦也是滿心歡喜。但其它阿拉伯國家不樂意了,認為巴勒斯坦地區應由周邊阿拉伯國家共同分配,豈能讓約旦一家獨享,於是極力反對,導致方案流產。二戰之後,聯合國出臺了181號決議,推動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分別建國,同樣遭到了阿拉伯國家的聯合抵制。
  • 巴勒斯坦領導人哀悼科威特國家元首逝世
    巴勒斯坦領導人哀悼科威特國家元首逝世 唐湘偉/央視新聞 2020-09-30 03:39
  • 巴勒斯坦有一個韓達拉,沒人見過他的臉
    他以漫畫為武器,表達了對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的抗議,阿拉伯世界專制腐敗的現狀,不同政治力量在這片土地上撕扯而對平民造成的傷害。 而對於阿拉伯世界來說,異教國家的建立,無疑給中東紮下了一顆釘子。 於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反對聯合國1947年提出的分治方案: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分別建立一個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巴勒斯坦國,與一個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國。
  • 約旦和巴勒斯坦曾是一個國家,到底為什麼分了家?
    約旦是中東地區的一個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人佔到了約旦國內一半人口以上。和周邊很多石油富國比起來,約旦的石油並不富裕,到現在外援仍然是約旦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約旦和巴勒斯坦之間有著特殊關係,兩國在歷史上層是一個國家,只不過後來分家了。
  • 阿拉伯國家概況
    【地理位置】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共22個,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地區,包括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葉門、科威特、阿聯、卡達、巴林、阿曼等12個西亞國家;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蘇丹、茅利塔尼亞等7個北非國家;非洲東部的吉布地和索馬利亞以及印度洋西部島國葛摩。
  • 【小國】巴勒斯坦:「中東不死鳥」的守望
    主要居民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  巴勒斯坦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約旦河西岸以色列佔領區以及加薩走廊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1988年11月15日正式宣布建國,是聯合國觀察員國,正在爭取正式會員國席位。2013年1月,阿巴斯籤署命令,要求將法規、公文、證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稱謂統一改為「巴勒斯坦國」 .
  • 巴勒斯坦宣布退出與美以一切協議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導 據俄新社貝魯特5月19日報導,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當地時間19日在半島電視臺的直播中宣布,鑑於以色列政府有意吞併巴勒斯坦領土,巴方決定退出與以色列和美國的一切協議。阿巴斯說:「即日起,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及巴勒斯坦國解除基於與美國和以色列政府達成的所有協議的一切義務,其中包括安全義務。」
  • 阿拉法特:不僅僅是腐敗分子,更是巴勒斯坦人民的罪人!
    這樣,巴勒斯坦可以擁有相當於西岸面積97%的國土,超過了戴維營會談(2000年7月11日至24日)時以方許諾的90%。  首府和聖殿山:巴方答應將聖殿山的哭牆和東耶路撒冷11個猶太社區的管轄權讓給巴拉克;以方也相應地給予巴勒斯坦對西耶路撒冷阿拉伯社區的管轄權。如果東耶路撒冷劃給巴勒斯坦,則有20萬阿拉伯居民將不再屬於以色列。
  • 巴勒斯坦的土地到底是巴勒斯坦的還是以色列的?
    巴勒斯坦人說這塊土地是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說是他們的——事實就是存在兩種對立的說法,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爭端難以用講道理的方式解決,雙方各有各的立場,不要在事實面前講對與錯。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地球上的土地只屬於地球。
  • 巴勒斯坦召回駐巴林大使:拒絕、譴責巴林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巴勒斯坦召回駐巴林大使:拒絕、譴責巴林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新華社拉姆安拉9月11日消息,據巴勒斯坦通訊社報導,巴勒斯坦外交部長馬勒基11日宣布召回該國駐巴林大使,以就巴勒斯坦如何採取「必要步驟」回應巴林同意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進行磋商
  • 被滅千年的猶太人怎麼突然跑到巴勒斯坦去建國了
    消息傳到中東地區後,整個阿拉伯世界就炸了,阿拉伯人在一戰後被英國人坑了一次,現在又被坑了第二次,再好脾氣的駱駝被逼急了也會暴走,隨後示威遊行、暴力活動席捲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 面對暴走的阿拉伯人,美國有點虛了,建議聯合國重新對巴勒斯坦實施託管。
  • 以色列阿拉伯政黨的崛起:以巴衝突的新玩家?
    1967年戰爭以後,整個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都被以色列佔領,原來的隔絕被打破,以色列阿拉伯人得以重新與他們生活在約旦河西岸的同胞們聯繫起來,西岸地區興起的巴勒斯坦民族主義得以擴散到以色列阿拉伯人當中。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識與反以情緒都逐漸被激發出來,新一代民族主義的精英開始在以色列阿拉伯人內部倡導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自己的國家,巴勒斯坦難民回歸等主張,並得到阿拉伯民眾的普遍擁護。
  • 阿拉伯國家國旗:前世與今生
    截止2012年末,聯合國共有193個會員國,2個觀察員國(梵蒂岡和巴勒斯坦)。雖然這些國家的國旗都有其獨特性,但是不難發現,仍有不少國家擁有相似的國旗,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包括挪威、瑞典和丹麥,共有十字形)、非洲(一些國家的顏色相同)。當然,國旗的相似性也存在於阿拉伯國家中。在
  • 500億美元振興巴勒斯坦經濟!川普女婿出招,邀請中東土豪出資
    川普的女婿庫許納邀集阿拉伯國家出資,砸500億美元振興巴勒斯坦經濟。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婿、白宮高級顧問庫許納肩負促成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談的責任,而他本月24日啟程前往波斯灣島國巴林商議延遲已久的美國中東和平方案前,接受半島電視臺獨家專訪,明確為川普承認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護航,而他日前公開的方案僅有「發大財」內容,即投入500億美元促進巴勒斯坦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經濟發展,完全沒有提及以巴之間的歷史政治爭議。
  • 以色列是主權國家,軍事實力那麼強,為何不直接滅了巴勒斯坦
    以色列是主權國家,軍事實力那麼強,為何不直接滅了巴勒斯坦以色列從一開始就推行兩國政策,是被約旦和埃及主導的巴勒斯坦不同意,他們想佔領整個巴勒斯坦東部地區(西部巴勒斯坦已經被約旦佔領並且成立了約旦這個國家)。
  • 川普牽頭達成沒有巴勒斯坦的和平協議,「新中東」真能迎來黎明?
    但不同的是,彼時站在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旁的是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如今,巴勒斯坦缺席了這份事關中東和平的協議籤署。川普及隨後出場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均未在講話中提及巴勒斯坦人,但是兩個阿拉伯國家仍然強調了巴勒斯坦建國的重要性。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稱,「巴林仍將與巴勒斯坦站在一起」。
  • 如果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妥協,那麼兩個國家可以和平相處嗎?
    不過想要讓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妥協,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因為巴勒斯坦內部本身就不統一,有主戰派和主和派,有人願意用妥協來換取和平,也有人願意抗爭到底。而且在巴勒斯坦人以及大部分阿拉伯人眼裡,以色列的建立本身就「非正義」的,畢竟在以色列未建立之前,巴勒斯坦的土地上生活著的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