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娃之後,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一個字"累",不僅白天要陪著寶寶玩,晚上還要應對寶寶的"起夜"行為,有的寶媽不理解,明明白天睡覺能睡好幾個小時,什麼動靜都不能驚醒他,可是一到晚上就變得敏感,一晚上要醒好多遍。
其實,寶寶睡覺"不老實",不一定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關心過度,《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調查文章,文章主要針對的全球0—3歲的嬰幼兒情況,其中大部分的中國家長覺得寶寶的睡眠狀況不好,而歐美的大部分家長則認為寶寶的睡眠非常好。
與其說是環境不同寶寶的表現不同,倒不如說是人文環境的差別,所以家長的態度有所不同。在歐美家長的眼中,即使是小寶寶也不至於將自己的全部精力花費在他們的身上,只要保證他們吃得好睡得暖就行,而在中國家長的眼中,孩子就是自己的全部,只要寶寶表現出一點不正常的反應,家長就會變得緊張。
我家兒子很小的時候,媽媽因為不放心,害怕我和老公晚上睡得比較沉。察覺不到兒子的不正常,或是翻身壓到寶寶,硬是將兒子帶到她的房間睡覺。晚上從不哭鬧的寶寶一晚上竟然要哭鬧好幾次,通過觀察我發現,只要兒子有一點動靜,媽媽就緊張得不得了。明明只是翻個身,媽媽也要伸手拍拍寶寶,甚至有幾天晚上都是抱著睡的,因為只要把寶寶放下立馬就醒。
我深知這樣不行,不僅兒子養不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老人還會因此累垮,經過商量還是決定讓兒子回到我們的房間,果然沒幾天之後,兒子的失眠習慣發生了改變。我敢肯定的是,這種長輩帶娃的情況經常出現在每一個家庭中,甚至有的寶媽也會像長輩一樣草木皆兵,生怕寶寶睡不好。
其實,不正確的哄娃睡覺方法不僅寶媽覺得累,還可能傷害到孩子的大腦,這幾種哄娃方式一定要戒掉
有動靜就哄
就像是大人睡覺會打呼、會夢遊,寶寶睡覺也會出現抽泣,驚跳的反應,這其實都是孩子的正常反應,根本不需要哄,如果寶媽一聽到動靜就趕緊把寶寶抱起來哄很可能打擾到寶寶,甚至將寶寶弄醒。
所以,如果晚上寶寶發出動靜,家長先不要著急,耐心的等待一會兒,了解寶寶是因為冷了、餓了,還是只是睡覺反應,之後再根據不同的原因做出相應的判斷。
奶睡
尤其是母乳的寶寶都會有這樣的習慣,經常吃著奶就睡著了,但是奶睡的寶寶很容易患上齲齒,如果寶媽不小心睡著還會出現呼吸不暢,窒息的可能。
家長要有意識地將寶寶睡覺時間和吃奶時間分開,吃完奶之後陪著寶寶玩一會兒,拍拍奶嗝,之後再讓寶寶進入夢鄉。
抱睡
寶寶在懷裡睡得特別香,可是一放下立馬就醒,以至於很多家長為了寶寶能夠睡一個好覺,不惜犧牲自己的胳膊,但是這樣寶寶睡得並不舒服,還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長時間如此,很可能造成他們脊柱變彎等等。
家長可以為寶寶準備一個陪伴寶寶睡覺的小方巾,或者是準備一件帶有自己氣味的衣服,寶寶感受到媽媽就在自己的身邊自然會睡得安穩。
保證充足的睡眠是寶寶快速發展的關鍵,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種方法之外,寶媽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寶寶的睡前意識,比如講故事或是唱搖籃曲,讓他們這就是睡覺的信號,除此之外,睡覺之前儘量不要讓寶寶太過興奮,安靜的入睡也是保證睡眠狀態的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