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在為孩子做檢查。
紅網時刻12月15日訊(通訊員 姜旭彬)發現孩子站姿或坐姿不正常,肩膀或臀部一高一低,家長往往會怪罪孩子,有些家長乾脆買個「背背佳」來自行校正。殊不知孩子極有可能得了一種叫脊柱側彎的疾病。寒假就要來了,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及時去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期。
脊柱側彎與孩子不良坐姿、不良走路姿勢以及書包過重有關嗎?華醫金良脊柱健康中心主任、德國施羅斯脊柱側彎矯形體系SBP國際認證治療師範志奇認為關係不大。「引起脊柱側彎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的、特發性的、神經肌肉性等。」範志奇表示,姿勢錯位一般不會直接導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發生。多年來,人們一直致力於特發性脊柱側彎病因的研究,但至今仍不能找到確切的病因。大部分的脊椎側彎都是不明原因的,臨床上80%的脊柱側彎,因發病原因不明稱之為「特發性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有哪些表現
孩子早期脊柱側彎通常無症狀,穿上衣服不易被發覺,容易被家長所忽略,因此家長應該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細微的異常表現,例如頭總是偏向一側、高低肩、背部摸上去有不對稱凸出、下肢長度高低不對稱等,如有這些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排查,儘早矯正治療,否則不僅影響了孩子的體形,還會嚴重導致其心肺功能、胃腸系統以及神經系統受損。
如何自測兒童脊柱側彎
「孩子穿衣時領口不平、背雙肩包時總有一側容易滑落、一側後背隆起、腰部一側有褶皺、骨盆傾斜、雙下肢不等長;女孩子雙側乳房發育明顯不對稱等,這些都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症狀。」範志奇建議家長通過以下方式自查。
自查方法:孩子脫掉上衣及外褲,光腳自然站立,雙手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家長站在後面進行觀察。
觀察內容:一、孩子雙肩是否等高,雙側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二、孩子雙手與軀幹之間的間隙大小是否一樣;三、左右兩側的腰部是否出現褶皺;四、用中指和食指夾著脊柱棘突劃下來,觀察劃痕是否為一條直線;五、髂脊(系褲腰帶的位置)是否在同一水平線;六、讓孩子雙腳與肩同寬、直立,雙手合十向前彎腰至90°,觀察背部是否有不對稱的凸起。
在門診部,華醫金良的醫生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家長:發現了孩子左右肩不一樣高,以為可以通過糾正坐姿來矯正,直到發現孩子脊柱側彎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才帶到醫院來,也就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範志奇特別提醒,這六步當中只要有一步發現異常,都應儘快帶孩子進行脊柱專項檢查,進一步確診,一旦確診就應該及時、系統地治療。
脊柱側彎如何治療
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大部分的脊柱側彎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來制止其進一步進展,恢復脊柱的生理彎曲,方法包括運動療法(主要是矯形體操)、推拿手法復位、懸吊牽引、佩戴支具等。國際脊柱側彎協會保守治療方案選擇指南指出,需要對患者評估「進行性因子」和「側彎惡化率」來確定是觀察、物理治療還是支具治療。
範志奇表示,當側彎角度Cobb角在25度以下時,可暫時觀察。平素需注意姿勢調整、形體訓練即康復鍛鍊,發育成熟者無需隨訪,發育未成熟者必須密切隨訪,4-6個月重新評估;Cobb角在25-45度或每年進展超過5-10度的小朋友,需要支具治療,每天固定時間不少於18小時,固定至孩子骨骼發育成熟為止;當Cobb角超過45度,孩子可能需要面臨手術治療。
「簡單來講,就是需要根據患者年齡、骨骺發育情況、側彎的cobb角度大小等情況來確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範志奇提醒,一般而言,年齡越小、cobb越小保守治療的效果越明顯。
挺腰端坐不可少
範志奇表示,挺腰端坐是最為科學、合理、有效的伏案學習姿勢。孩子在學校要聽課,回到家要寫作業,一天24小時裡面至少有8小時待在書桌前。從早到晚,作業還沒寫完,肩頸疼痛可能會先找上門來。若不注意,就會增加孩子頸椎、脊椎側彎的風險。
挺腰端坐狀態下,脊柱處於直立狀態,最為契合脊柱的生理狀態,脊柱自身的曲度得到較好的保持,椎間盤的應力無明顯的偏倚,後方結構亦沒有受到拉伸,頸椎亦因脊柱的直立而無需通過「前屈」代償的方式來保持平視。整體來說,挺腰端坐狀態下脊柱的力學環境是最符合脊柱力學特點的坐姿,對脊柱的損害能減少到最低。
除了上述的要點之外,長期伏案學習,還應養成每1小時左右就起身活動的習慣,稍微走動一下,讓緊繃的頸部肌肉得到休息和放鬆,減少勞損風險,身體的健康才是拼搏的本錢。
0—10歲和青春期是孩子發育最快的兩個階段,也是脊柱側彎度數增長最快時期,會對孩子造成終身影響。因此,孩子伏案學習的姿勢不對,引起的頸椎勞損和誘發脊柱側彎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