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的美國人,熱愛中華文化,希望把中國文化介紹給全世界

2020-12-23 書兜趙教授

中國有著非常長的歷史文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一種古老的美,但是中國文化又緊跟時代潮流,從中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對於外國人來說,我們中國的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還非常的神秘,所以很多外國人被中華文化所吸引,開始研究我國的歷史文明。

戴嶺,一個畢業于波斯頓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霸,他喜歡用吉他一邊彈一邊唱自己擦混工作的中國歌曲,喜歡穿著一身朋克的裝束。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波士頓颳起了一股中國文學的熱潮,在當時的戴嶺收到了老師贈送的一本英文版《道德經》,雖然對中國文化非常熱愛,但是這本書卻是他沒有接觸過的種類。

雖然非常疑惑,但是戴嶺還是很欣喜,打開書籍之後,雖然裡面的內容有些晦澀難懂,但是戴嶺還是從中感受到了中國古代人的智慧與哲理。

從學校畢業之後,戴嶺本來在波士頓有著一個令人羨慕的工作,在一次公司聚會中,一個前輩無意中說了這樣一句話「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40了」。

這句話讓戴嶺受到非常大的震撼,他被驚醒,認為這種一眼能看到頭的生活沒有意思,希望自己能夠找到真正的價值。

為了不虛度人生,戴嶺想到了自己熱愛又充滿好奇的國度,那就是中國。雖然中國這個詞對於戴嶺只是一個概念,但是他還是決定嘗試,於是不顧一切,辭掉高薪工作,踏上去中國的旅途。

戴嶺憑藉著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了解,自己本身有著不錯的中文水平,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外教的工作。來到中國之後,他除了認真教課之外,還喜歡旅行, 不斷地在中國的土地上探索,去中國的山河土地上旅遊,走過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

在一次旅程中,戴嶺偶然發現了一個山上的房子,於是自己也決定離開城市,隱居山林,戴嶺的房子有一間玻璃打造的書房,裡面放著很多他的寶貝,有中國的經典著作,還有很多筆墨紙硯。

戴嶺對於中國持有一種非常虔誠的態度,不僅孤身居住在山上,還自己種菜,抄寫佛經。如今的戴嶺可以說是一個長著白臉的中國人。

戴嶺領略中國的額風土人情,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他說,自己很想要把中國文化介紹給全世界,讓大家都能夠感受到這種五千年的文化氛圍。

總結:對於我們中國文化來說,是值得也是可以傳播到全世界的。我們的文化可能我們很多中國人也都只是了解到一點點,對於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應該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對於這件事情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關注,每日分享更多的書兜小知識。

相關焦點

  • NBA球星為什麼這麼熱愛中國文化?為了中國文化當起了孫子?
    作為世界人口大國的中國自然有很多人是NBA的粉絲,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許多NBA的球星同樣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粉絲,可能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吧!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NBA球星們喜歡的中國文化:大熊貓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自然會受到大家的喜愛,NBA球星自然也不例外,畢竟誰會對可愛的動物討厭呢?
  • 中國文化美國行對中國文化接近美國公眾起到很好作用
    中新社北京九月三日電 (記者秦朗陳靜)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劉曉明今天在此間中央電視臺舉行的網上記者招待會上說,中國文化美國行對中國文化直接接近美國普通的公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希望中國更多地主動向美國公眾介紹中國。  劉曉明說,中國文化美國行是在一個重要時刻在美國舉行的。
  • 重生文:我在全世界弘揚中華文化
    這部小說在「科學興國」主題徵文中寫的參賽解說是主角在全世界弘揚中華文化,宣傳科技進步,改變世界各地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我只想說一句話: 文化輸出很重要!國家與國家的交流其實就是文化交流,互相認識了解,進一步合作,實現共贏。
  • 中國紫薇大王宋和平助力政和中華紫薇文化旅遊節
    宋和平出席《紫薇花開》MV開機儀式   中華紫薇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政和舉行   田七向謝再鍾副廳長介紹紫薇園   領導嘉賓走進中華紫薇園   愛在政和中華紫薇園開園儀式   宋和平與領導嘉賓古紫薇樹合影
  • 紀碩鳴:世界佛光文化營造中華文化軟實力
    二十年前,佛光山的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此建寺,又將西來的佛法播散美國和西方,希望「東土佛光普照三千界,西來法水長流五大洲」。更具意義的是,佛光文化帶來的中華文化,在全球一體化中讓美國了解中國、融合中國,進而更需要中華文化。由此而見,佛光文化傳播的不是單一的宗教文化,而是中華文化,營造的更是中華軟實力,趟出中華文化輸出的祥和之路。
  • 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包華石:我是熱愛中華文化的石頭
    我是一顆熱愛中華文化的石頭——對話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包華石■本報記者 王一很多人秉持一種所謂的「常識」: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價值觀,有本質上的不同。他的中文既清晰又流利,聽起來根本不覺得是一個美國人在講課。無論是對中國的還是西方的古代文獻,包華石都駕輕就熟、旁徵博引,並做出獨立的判斷和解讀。他的講座不僅是思想的盛宴,也是視覺的大餐。他展示的豐富的圖畫和藝術品,讓原本有些抽象的理論和思想變得「栩栩如生」。「包子曰」是包華石演講的開場白,他風趣地自稱「包子」,可見其對中國文化的喜愛。
  • 傳承中華文化,助力龍舟入奧!讓世界共同見證#中國龍一路向前#
    李雲飛認為,&34;的龍舟精神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這與比亞迪&34;的企業精神高度一致;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比亞迪一直在前,卻一心向前,一貫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更將傳統文化精髓和領先科技融合,打造出一系列飽含傳統文化底蘊的產品,贏得了世界的認可。
  • 烏克蘭「洋媳婦」紮根太行:外銷中國陶瓷 傳播中華文化
    楊傑英 攝中新網廈門9月10日電 題:烏克蘭「洋媳婦」紮根太行:外銷中國陶瓷 傳播中華文化作者 楊傑英在2020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絲路投資大會(簡稱「廈洽會」)上,來自烏克蘭的南希和愛人賀鵬偉正在忙著向各地的客商推介陽城的陶瓷產品。
  • 科學網—《五維記憶》:讓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綻放
    《五維記憶》在北展演出劇照 「中國非遺藝術創意秀」memory5D+《五維記憶》經過近一周的展示,在北京世紀劇院落下帷幕。 「文化就要張揚,美就要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文化要想走出去,讓外國人接受,必須在基因上具備國際因素。中國文化不能只在自己家裡美,還要在全世界綻放。」在發布會上,《五維記憶》總導演和策劃人烏蘭雪榮說。 《五維記憶》將27項非遺藝術合而為一,共同講述了一個中國哲思與詩意的大愛故事。
  • 中國香港書法學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容浩然​為書寫中國夢•中華青少年書法公益大賽、傳承(中華)文化公益基金題字
    2015年10月22日,中國香港書法學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容浩然主席為書寫中國夢•中華青少年書法公益大賽、傳承(中華)文化公益基金題字。首屆書寫中國夢·中華青少年書法公益大賽全國總決賽暨頒獎典禮視頻傳承中華文化公益基金常務副主任李領彪,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臺灣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澳門書法家協會主席連家生,香港書法學會主席容浩然,美國史丹福大學可持續發展與全球競爭力中心執行主任王捷教授——傳承中華文化公益基金·攜手世界行啟動儀式視頻
  • 美國Discovery教育落戶深圳,中國一帶一路文化駛入全球高速公路
    此次峰會由中證併購基金聯合深圳市國際投融資商會、美國SOI最優投資控股、華盛資本集團、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福田金融+創新聯盟、上海教育報刊社、中華教育產業聯盟、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科技聯盟、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基金會等聯合協辦。
  • 紐約文化界人士呼籲把優秀民族文化介紹到海外
    中新網紐約3月30日消息(記者 麥子)一個有責任感、有良知的文藝家,應該把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介紹到海外,而不要投某些人之所好,把糟粕介紹到海外,以免對外國人產生負面影響。  這是電影《絲綢之路》在美國上映前夕,紐約華人文化界人士在華埠舉行的座談會上,與會者所發出的強烈呼聲。
  • 最早在國外傳播中華武術文化,徵服美國武術教官的人是李小龍
    1950年開始入讀小學德信學校,第二年轉讀 喇 沙書院,其附近就有所英皇佐治王世學校,學生主要是留港英國人子女,當時英皇學校的學生經常欺負喇沙的學生,其中包括李小龍在內,當時大家會認為李小龍必定會跟英皇學生發生衝突,相反小龍一直強忍心中直到一次他們說:中國仔,你去死吧。小龍無法控制怒火,出拳打下去,雖然小龍寡不敵眾,但勇猛的行為使他們為之一驚。
  • 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網絡之上,深植中華文化基因
    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現場「網際網路最大的應用是它的傳播能力,網際網路+使得我們的文化動輒受眾百萬、千萬以至於若干億來計算,這是過去任何文化產品都不可想像的。但是,流量並不能完全代替閱讀,看手機屏幕和看網也不能完全代替舞臺或者真人的表演。希望網際網路提供的信息能有更嚴格的真實性;希望網際網路能更多地體現中華文明。」
  • 文化入侵:從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看令美國恐懼的中華文明的覺醒
    還有情人節、平安夜甚至是萬聖節,這些西方文化是什麼時候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並且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部分?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其《1999年:不戰而勝》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 中國武術在大運河「揚帆起航」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2月22日,「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揭牌。該聯盟由武術界專家、學者、武術愛好者、社團組織及企事業單位自願發起成立,旨在推進運河兩岸武術文化繁榮發展。當日還舉辦了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活動基地鞏式通臂拳傳承學校授牌儀式。承載著探索和使命的中國武術在大運河揚帆起航,將開啟中華武術與世界文化的交融新篇章。
  • 文化中國,從閱讀開始
    文化和智性的光輝昭示了代表最高文明的生活方式,詩人引領的西方人文主義打破封建神學的世界觀,打開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大門。無論是古老的中華文明,還是源於古希臘思想的歐洲文明,都十分重視人的精神生活。在文化耕種的土地上,閱讀帶來源源不斷的給養。在聯合國2019年《世界幸福報告》中,北歐五國佔據前10名的半壁江山。這和北歐人熱愛閱讀有著必然聯繫。
  • 中華文化海外傳播者:在倫敦推廣中國美食的重慶女孩
    原標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者:在倫敦推廣中國美食的重慶女孩 她的父親唐沙波一生專注於美食文化研究,是重慶中華食文化研究會會長,退休前在重慶電視臺做美食專題節目,與美食有著不解之緣。唐詩從小就跟隨父親「吃遍大江南北」,潛移默化地受到父親影響。在英國留學期間,唐詩就當起了美食博主,她在新浪開通了「食在英國」的微博帳號,粉絲有8萬多人。 2014年,唐詩在英國華威商學院念完了第二個碩士學位,到倫敦尋找創業機會。
  • 美國奧本大學舉辦全球文化嘉年華 中國留學生參加
    美國奧本大學舉辦全球文化嘉年華 中國留學生參加     國際學生協會會長黨鵬(右)和中國學生協會會長尹聖(左)在中國攤位介紹中華文化。
  • 讓世界感受中華文化,中國朱子文化交流中心落地廈門
    12月5日,中國朱子文化交流中心在位於篔簹湖畔的熹茗茶業廈門文化旗艦店開幕現場正式揭牌。中國朱子學會、廈門大學人文學院與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的領導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動。  如今,中國朱子學會聯合熹茗集團在廈門設立中國朱子文化交流中心,希冀合力打造一個研究交流普及朱子學的全新平臺、傳播朱子文化與中華茶文化的文化之窗,今後將通過開展形式多樣、高質量的相關活動,進一步助推朱子文化與茶文化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