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宏是五大男雙的鑽石組合,搭檔kkk,非常穩當的一位男雙運動員。但是因為年代有些久遠,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他。
亨德拉,世界頂級男雙之一,前期搭檔基多拿走了奧運冠軍,後期找到新搭檔阿山也是十分牛逼的組合。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兩位不同國家的選手曾經組合在一起成為男雙搭檔。2016年年底,陳文宏正式在其社交媒體上宣布:2017年1月1日起,自己將與亨德拉·塞蒂亞萬正式開始搭檔。
在此之前,國際羽壇雖然有過跨國組合參賽的先例,但如陳文宏和亨德拉般赫赫威名震動羽壇者,這還是第一次。不過,亨德拉開始與陳文宏搭檔參加國際賽事以後,成績一直不理想。2018年重新和阿山搭檔,衝擊亞運會金牌。
這就讓大家很疑惑了,「陳文宏/亨德拉這對跨國組合,理論上說怎麼看怎麼都是技戰術層面的黃金搭檔,為什麼成軍大半年,愣是沒有啥特別拿得出手的表現呢?」
兩位的技術是沒有問題的,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心態。很多人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忽略了一點——這二位組隊的時候,都已經年逾而立,又榮耀滿身了。
對於羽球運動員而言,三十歲一過,運動能力大幅下滑就是很致命的一個問題。別看12年倫敦奧運林丹李宗偉也還是第一第二,但從此就下滑得十分明顯。
那時候陳文宏單拍的進攻還行,但也就剩三板斧,三板斧過後,如果拿不下分,那就沒有然後了……
目前二位的主要得分手段,只能是憑藉「各自」遠超大部分男雙選手的經驗和技術,爭取膈應對手,騷擾對手,消耗對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蹭分。
蹭回來的分數,通常都小於丟掉的,所以跪得多,成績不突出。
然後男雙不比男單,講究配合。
而這兩位從頂級男雙拆分後重新組合的搭檔,實在是沒默契。
在雙打的賽場上,默契遠比技術重要。如果都是各打各的,你不知道我發高遠還是小球,展位不準,防守不當,那甚至還不如一個人來得愜意。
我就說一點起碼的,日常習慣的語言通不通?兩個人組合打起來就像是業餘俱樂部裡臨時組隊的老球皮。技術和意識都是頂尖的,可彼此不熟,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尤其這二位,一個平日裡變幻莫測神出鬼沒的面癱人精,另一個多年來被胖子搭檔帶浪了畫風的左撇子。培養默契?想想就很辛苦。
另外兩人退出國家隊以後,失去了身後國家隊強大的教練、後勤和團隊支持,單憑自己,在這個年紀想出成績,確實要艱難得多。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陳文宏和亨德拉在榮譽上,已經沒有什麼追求了。
到了職業生涯晚期了,亨德拉是男雙歷史前三,單項上能拿的榮譽基本都拿了,團體上拿不到的湯姆斯杯和蘇迪曼杯,恐怕這輩子也指望不上了。
至於陳文宏,和古健傑搭檔的年月裡,能拿的榮譽除了亞運和全英,基本都沒拿,至於拿不到的,到這個歲數也指望不上了……
二位的合作,我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但肯定已不是為了追求榮譽。而無論什麼項目的運動員,不管曾經多麼偉大,當下如何了得,只要失去追求榮譽的心,就再無可能重現巔峰。
所以,你應該很能理解這種1+1<2的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