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很多時候,我們會自以為偉大的創意就是這世上最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和周圍的每個人談論廣泛,但是沒有長期執行的決心,時間一長,夢想就真的成了夢想。執行是有結果的行動,沒有好的執行力就沒有好的結果。同樣,學習演講口才也一樣需要執行力才能學好!
1,如果你想越來越更好,首先要學會執行
人們時常感慨萬千,為何全是吃粗糧長大後的,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為什麼就那麼大呢?
為何畢業於相同院校的人,數年後的差別也會越來越那麼大呢?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執行力。
那些能夠超越同齡人的人往往擁有這樣的優勢:除了有遠見之外,他們特別願意付出努力,而且他們的辛勤工作和執行力往往比同齡人多出幾個街區。
沒有執行力動力,人會焦慮,會迷茫。
執行力是改變你人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當我們感嘆老闆一直不漲工資,現在的工作不適合自己發展的時候,人們採取了多少行動?
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不管他有多想改變,如果他不去實踐,最終將很難實現偉大的目標。
馬雲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
夜裡想著千條路,早晨起來走原來的路。
說到底是一群人不去執行,只是空想,到頭來只能是黃粱一夢。
所以,想要越來越更好,首先,你要學會去執行。
寫文章最好的方法不是收集信息,而是馬上在鍵盤上打出第一個字。提升演講能力,突破演講恐懼,最好的辦法是,先衝上臺再說。
等待,默默發力,不是最好的準備。只邁出第一步就叫執行。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曾經淡出人們視野的明星,在某一時期之後,又重新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人們感慨年華流逝之後,他們依然美麗容顏,身材勻稱,仿佛殺豬刀已將他們遺忘。
其實歲月並沒有放過任何一個人,但是他們優秀的自律和執行力,讓他們堅持自我訓練,把自己塑造成人們所期待的樣子。
2,如何提升執行力
有些人會說,怎樣才能訓練這樣的執行力?
最好的執行者永遠是主動去做的人,而不是被動的等著別人安排工作自己去做的人,而是能主動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找事情做的人。
人們來看看香港的「珠寶大王」鄭裕彤是怎麼做的。
鄭裕彤出身貧寒,為了養家餬口,小學畢業後,鄭裕彤便到父親的朋友周至元所開的「周大福金鋪」去當學徒。
儘管做的是最底層的工作,但他絲毫不懈怠,每天都早早的趕到金鋪,將金鋪收拾打掃得乾乾淨淨。
往往是等他收拾完了之後,大夥計們才姍姍來遲。
店裡的夥計,大多只知道埋頭做本分事,而鄭裕彤,除了做好本分事外,還特別愛動腦筋,經常琢磨和研究怎樣做才能更有利於金鋪的發展。
一天,老闆讓他到碼頭接一位親戚。這時他看到有一位南洋僑商上了碼頭,並向人打聽哪裡可以兌換港幣。
鄭裕彤靈機一動,立即走上前去,說周大福金鋪可以兌換,價格也最公道,並立即帶路,將這位僑商帶進了周大福,之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回碼頭接那位親戚。
鄭裕彤的這一做法,讓周老闆大為讚賞。
還有一次,夥計們開工好一會兒了,鄭裕彤才氣喘籲籲地跑進來。老闆很生氣,問他到哪裡去了。
鄭裕彤回答說,自己看別人家珠寶行做生意去了。
老闆不禁有些好奇,於是問他看出了什麼名堂沒有。
「我看別家的生意,比人們店裡做得精明,只要客人一踏進店門,店裡老闆、夥計總是笑臉相迎,有問必答;無論生意大小,一視同仁。
即使這回生意做不成,給人家留下一個好印象,下回他們自然還會光顧!」
「另外,店鋪一定要開在做生意的旺地,門面裝修也要講究,特別是做珠寶生意,一定要顯得十分氣派。」
鄭裕彤的回答讓老闆不禁對這個小夥計有些刮目相看,他沒想到這些經商訣竅能夠從這個小學徒的口中總結出來。
自那以後,老闆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還將女兒嫁給了他。
後來,他成為香港金行龍頭老大「周大福」的掌門人。在鄭裕彤的經營下,「周大福」已經成為了珠寶行和金鋪的代名詞。
假如鄭裕彤面對那位兌換港元的南洋僑商,是這麼想的:
「金鋪又沒多給我工錢,我主動去管什麼閒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假如他不主動去琢磨怎麼做生意,而是想:
「我一個小夥計,就算操這份心又有什麼用?」
那麼,結果又會怎樣呢?
一流的執行者,他首先會覺得那些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要主動地創造性地去解決;
他會覺得好機會是單位的機會,也是自己的機會。
無論這件事情與自己有沒有直接關係,也無論自己的職位多麼普通,他們都會當仁不讓地去做。
而機會,往往就會因此而產生。
3,執行力,拉開人與人差別的關鍵
皇明太陽能集團創始人、總裁黃鳴,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擁有超強執行力的人。
黃鳴大學畢業後被分到了石油鑽井技術研究所,在技術裝備室工作。工作兩年後,地礦部有一個斥資幾十億元的「七五」大型設備改造項目,即為了提升鑽井勘探的技術水平而要把所有的鑽機都改造一遍。
當時部裡把這個課題交給了比黃鳴所在裝備室的級別和規模更高一級的裝備研究所,為此還專門召開了鑽機改造方案的評審會,黃鳴當時抱著學習的心態參加了評審會。
當時有幾位年齡比較大的高工(高級工程師)在會上介紹方案,黃鳴聽得非常仔細。
但聽著聽著,他覺得方案有問題。
一是方案中有很多理論依據、設計計算跟大學的專業教科書和他所看到的國內外相關文獻不符;
二是實施方案缺乏可操作性,設備改造方案與現場情況有很多不符之處。
在大學期間,黃鳴的專業課程學得非常深入,每門全是優,實習期間,他又把整個井架、鑽臺、動力系統等摸得一清二楚,寫了厚厚的實習報告,工作兩年,他特別關注專業動態,寫過幾篇專業的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由於對專業技術的深刻掌握,黃鳴很快就發現了這個方案的不足。
於是,他把自己認為不妥的地方逐條記下來,共列出了二十幾條。等幾位高工講完方案讓大家提意見的時候,黃鳴鼓起勇氣一下講了十幾條。
講的時候一氣呵成,但講完之後,他開始忐忑不安起來,畢竟在座的全是專家、司長、總工,自己不知深淺地提建議,會不會讓別人感覺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當天晚上,領導就把他叫到了辦公室。當時他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領導告訴他,聽了他的意見之後,大家都很重視,為此特意開會進行討論,認為他提的很多建議很重要,數據也很翔實,說明現在方案不成熟,存在漏洞,需要調整。
經過慎重考慮,領導決定把設備改造項目的任務分一半給他們科室,由他牽頭,與另一科室共同完成,並正式通知他加入「七五」設備領導改造五人小組。
於是,剛畢業兩年的黃鳴得到了這個想都不敢想的機會,他不負眾望,帶領課題小組順利完成任務,並獲得了部裡的科技進步二等獎。
從此,他不斷承攬科研課題,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科研室副主任,成為所裡的科研主力。這也為他以後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此,他不斷承攬科研課題,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科研室副主任,成為所裡的科研主力。這也為他以後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黃鳴的實踐,正是讓執行力和創新能力有機結合的典範。他的優秀之處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不迷信權威,即使是眾多專家的方案,如果有漏洞,他也敢於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雖然項目與自己無關,但我還是主動去想創新的解決方案。
工作中,很多人就像機器人一樣,執行中很死板,被動地遵守常規。
其實,最好的執行者往往能夠主動打破條條框框,並把創新力落實到執行中,主動為單位做出貢獻。
如果你一直圍繞著「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來思考和思考,即使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你也可以做出有價值的創新。
這恰恰是為了提高更高層次的執行力。
所以,決定人生高度的從來不是你的談吐,而是你說話做事的執行力。沒有執行力,一切為零。
執行力的不同,人與人的差距自然就拉開了,從開始的一點點到最後的相差甚遠,最後會讓你悔不當初。
【學習演講口才,去豆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