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口吃都能當國王,你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嗎?

2020-12-12 梁良公子影評

作者:赫爾

全球票房4.1億美元的好電影:口吃都能當國王,你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嗎?

《國王的演講》上映於2011年,並一舉斬獲了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等4項大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出色電影。

影片講述了二戰期間,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如何在個人醫生萊昂納爾的幫助下克服心理障礙,戰勝自我缺陷的故事。

以小見大的人類情感

在大眾眼裡,有錢人,或是出身貴族的人,一生享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不需要為生計奔波,生活必然那是無憂無慮的。

而在《國王的演講》中,我們卻可以看到,哪怕貴為統治著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大英帝國國王,卻也面臨著常人無法法案想像的煩惱。

由於小時候的陰影,出生英國皇室的艾伯特王子卻患有嚴重的口吃,由於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王子多次在公共的大型儀式上出醜,這令他十分苦惱。

對於常人,或許這份苦惱更多是個人的,然而對於擁有王子身份的他來說,這一疾病必然會給皇室,乃至整個國家帶來負面影響。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聲音應當代表著人民,但我卻說不出話來」。

父親喬治五世去世後,本應由哥哥愛德華八世繼位,然而,不愛江山只愛美人的哥哥為了與情婦結婚,不惜選擇退位,使得艾伯特不得不成為了喬治六世。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令他措手不及。

當他完成繼位儀式回到家中,想伸手抱抱兩個女兒時,等來的卻是「你好,我尊敬的陛下」和女兒恭敬的行禮;當他坐在辦公桌前,翻閱著他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公文不知如何下手時,他幾度崩潰,甚至流淚。

而當二戰即將來臨之時,人民亟需國王的發聲,一場更大的考驗還在等著他……

生而為人,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面臨著屬於自己的壓力和窘境,煩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它們伴隨著每個人的成長而生,只有經歷過才深有體會。

平淡語境下的真實體驗

為了治療自己的口吃,艾伯特和妻子伊莉莎白四處尋找名醫為自己治療,但都不奏效,直到妻子找到了名不見經傳的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

起初,艾伯特還頗有皇室的架子,並對萊昂納爾種種奇怪的治療方法不感興趣,首次治療也是不歡而散,而隨後,隨著二人的交流不斷深入,萊昂納爾逐漸走進了王子的內心,並使得王子積極配合其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令我印象個最為深刻的,便是萊昂納爾並沒有因為自己這位顧客的特殊身份而對其特殊對待,相反,他還對艾伯特提出了種種要求——治療時不許遲到、在診所不許抽菸、打賭輸的一便士下次來的時候還上,以及那句「我就叫你博迪(艾伯特的小名)吧」。

正是這種平等相待的態度,慢慢贏得了艾伯特的尊重。任何人與人的交流都是如此,唯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才能形成真正健康的合作關係,才能夠有真正有效的溝通和配合。

上升主旨的成功之處

影片的最後,成為國王的艾伯特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圓滿完成了面向全國人民的演講後,走出錄音棚的他,獲得了來自所有人的認可與讚賞。

有的時候,生活就像一場歷劫。無論是職場還是家庭,其實麻煩無處不在,悲劇無時無刻不在上演,但是我們的心態決定了事態的性質。說到底,最終我們要戰勝的還是自己。外界給與我們的無法選擇,希望是正面的,但如果就是遇到不幸,我們也可以找到陽光的一面。

那一刻,他的臉上終於出現了笑容——發自內心的笑容。

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比如國王、比如國王夫人,比如廳長、廳長夫人,老師、太空人……

可是回歸到生活,其實都是具有七情六慾、頭昏腦熱、悲歡離合的普通人。

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行為體現自己的同時,影響著他人。只不過影響也是可區分為正面與負面而已。

回想起這一路走來,過往的身邊從來不是一個人,他不僅有萊昂納爾的支持,更有其妻子的貼心關懷與朋友的鼓勵。

艾伯特最終戰勝了自己,完成了對自我的超越,更是體現了作為國王心繫國家子民的責任感。

相關焦點

  • 口吃國王演講?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到底有多震撼人心
    而此次選擇的電影《國王的演講》是第8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此外,電影《國王的演講》還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究竟是什麼讓這部電影脫穎而出,打敗當年的《社交網絡》、《盜夢空間》等諸多特色鮮明的影片?在看了電影《國王的演講》之後,有了明顯的答案。
  • 奧斯卡《國王的演講》:從三點淺析國王成功演講的人生啟示
    整個影片情節雖然平平淡淡, 沒有什麼跌宕起伏,但影片最後卻能夠抓住我們觀眾的心,不禁潸然淚下。國王之所以能夠成功演講,過程是非常值得學習的,這部有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影片,故事映照出我們每個人身上,而這也是影片最能打動人的地方。
  • 《國王的演講》:這個世界唯一的對手是你自己
    該片講述自小患有嚴重口吃的約克公爵,在妻子的幫助下,經過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克服障礙,最後在二戰前成功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的故事。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勵志故事-口吃國王的逆襲之路,但是我認為除了激勵人心的故事情節,我們更應關注醫師羅格如何幫助約克公爵直面內心的恐懼,重建信心並最終戰勝它。
  • 《國王的演講》:什麼都可奪走,但只要留下口才,其他的還可奪回
    可見演講與口才該有多麼重要!對平民百姓如此,對政治人物就更不用說了!我們必須得承認,無論對於什麼身份和地位的人,所謂的人情世故,一半兒以上都在說話裡。也許您會說,不就是說話麼?還有不會說話的?有,下面的案例講述的就是一位口吃的國王,因為工作需要,還必須得演講!
  • 《國王的演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看一個人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
    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講述的是英皇喬治五世逝世前後,繼任的愛德華八世因為愛情退位,約克郡公爵臨危受命當上國王(喬治六世),但因為嚴重口吃,無法在眾人面前演講,最終在語言矯正師羅格的幫助下,成功克服口吃,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戰前演講。
  • 《國王的演講》最好的勵志電影之一
    《國王的演講》作為一部個人戲劇,非常出色地發揮了作用,講述了一個出人意料地成為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人,他必須克服口吃,這樣他才能以英國君主的身份在公眾場合演講,當然,在一個大的公眾紛爭時期,就像二戰前夕一樣,整個英國人都會這樣做。1936年,當阿爾伯特或伯蒂,也就是他家喻戶曉的名字,在他的兄弟愛德華退位後登上英國王位時,阿內特能感覺到自己的到來。
  • 國王的演講,奧斯卡超級勵志電影,你值得觀看
    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就像一個禮拜前現在英國首相「鮑裡斯 詹森」因自己治癒新冠肺炎做出的演講。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受到好評。可是影片中的約克公爵因為從小就患有口吃並且性格內向,是一個自卑又暴躁的英國貴族。本來這王位不是他的。他可以不用演講,在公眾面前拋頭露面。可是他的哥哥退位他又不得不走到臺前。這樣他就面臨著很尷尬的境地,因為作為國王的兒子,他以前也經常要出席重要活動並且要做出演講。
  • 圖解《國王的演講》唯有直面那些傷疤,才能解決問題
    萊昂內爾:(唱起來)「我的哥哥戴維,他對我說,啦啦啦,啦啦啦……」流動的樂音能讓你講話連貫。戴維坐在王位上,你有什麼奇特的感受嗎?伯蒂:感覺解脫了……知道自己不會成為國王。萊昂內爾:你天生就用右手嗎?伯蒂:左撇子,總是挨罰。後來改成右手了。萊昂內爾:對口吃患者來說這非常普遍。還有其他被糾正的習慣嗎?伯蒂:膝外翻。
  • 蠍子精連如來都敢傷,為何不敢對女兒國國王怎樣?你先看國王來歷
    蠍子精連如來都敢傷,為何不敢對女兒國國王怎樣?你先看國王來歷縱觀整篇西遊世界中的妖魔鬼怪,要論勢力最大的肯定是牛魔王,因為他自己佔領著翠雲山和積雷山兩座山頭,而棋子鐵扇公主佔著火焰山,兒子紅孩兒有號山,所以老牛才是妖王中的最大贏家,而說道實力最強的卻不是他和孫悟空。
  • 不敢當眾發言?從英國口吃國王說起,三個技巧讓你從容開口說話
    國王對羅格的態度從最初的不信任,到後來慢慢接受,再到後來兩人共同努力,找到國王口吃的心理因素。最終,羅格幫助喬治六世完成了面向全體英國人的精彩演講。由這個故事改編的電影《國王的演講》,獲得奧斯卡4項大獎。02很多人都對公開演講有心理障礙。
  • 《國王的演講》:最後要戰勝的敵人是你自己
    《孫子兵法-謀攻》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我看完《國王的演講》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整部片子瀰漫著嚴謹莊重的英倫風,斑駁的牆壁加上舊舊的沙發,每個場景都非常美,海倫娜回歸優雅,科林菲爾斯一如既往的氣質逼人,還有不能忽視的Lizzy。最後的演講感覺整個人都懸空了,極具神聖的原聲,冷靜又沸騰。雞皮疙瘩一身啊。這是一部完美到無懈可擊的作品。你不能長大以後還畏懼五歲時犯的錯。」 我很喜歡這部裡面的鏡頭、畫面,看起來很有質感,也很舒服。
  • 經典電影劇本|《國王的演講》一
    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布朗丁·本瑟姆:就是這種經典的方法治癒了德莫斯蒂尼①的口吃。伊莉莎白:那是古希臘的事情。現在還有效果嗎?布朗丁·本瑟姆爵士:如果您不介意的話,請您照著書本朗讀吧。多讀一些詞句。伯蒂試著讀出來。這簡直就是酷刑。布朗丁·本瑟姆爵士:請努力克服彈珠的阻力,殿下。清晰地念出聲。伯蒂苦苦掙扎。
  • 從電影《國王的演講》看如何克服演講的恐懼
    電影《國王的演講》中,演講前夕,尊貴的王爺蜷縮在妻子旁,茫然四顧,絕望地像個交白卷的小孩,這一幕可以看到只要是人都恐懼當眾演講,連國王也不例外。有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人最害怕的事排在第一位的是當眾演講,第二位才是死亡。美國的教育和文化很多時候都在鍛鍊學生的演講能力,在這種環境下,人們還對公眾演講這麼懼怕,由此可見,當眾演講確實是讓人害怕但又不得不學的一門技能。
  • 《國王的演講》一個大人物通過努力取得成功,卻讓無數小人物感動
    現實生活中,喬治六世一生都和羅格保持著朋友關係,他的口吃也並沒有完全治癒。做自己生活中的「國王」很顯然,電影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結局,也是想要告訴大家:找準自己的定位,做生活的強者,有責任和擔當,點燃希望的燈火,成為自己生活的國王。電影結尾,國王艱難的完成了一件看似他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全程無結巴,這足以讓人振奮,就算是對一個普通人來說,站在那樣的場合不緊張也很困難吧。
  • 《國王的演講》美化喬治六世?
    但對於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來說,這卻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自小怯懦和口吃的他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臉。為了治癒口吃,喬治六世的妻子四處尋訪,直到遇見一位「民間醫生」……  這是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中的情節,這部電影以12項提名成為本屆奧斯卡大熱門,但也遭到不少批評,原因是電影的情節並未尊重史實。那麼,真實的喬治六世究竟是什麼樣子,電影與史實又有那些偏差呢?
  • 《國王的演講》:真正活得體面的人,都做到了這4點
    雖然他最終聖誕演講成功了,但其實他一生都沒有治好口吃的毛病,可見他真的很不容易。他在萊昂納爾的指導下,一遍遍的練習肌肉、練習發音、練習舒緩情緒,練習放鬆自己,始終堅持不懈。可愛的邱吉爾首相跟國王分享了自己把大舌頭的缺點變成優點的故事,聖誕演講完成後,喬治六世走出來,所有的人都在真誠地祝賀他,他終於成為真正的國王了。是所有人的善意和寬容,讓喬治六世努力克服了自己的缺陷,在英國面臨戰爭的時候,通過演講鼓舞了民心,提振了士氣。
  • 不敢碰觸的淚光~記《國王的演講》觀影沙龍
    相對沉重的、偏負能量的電影很多人可能覺得,這類電影比較壓抑,看完心情不太好。但我每次都能從這些電影中汲取能量,覺得它們特別的真實,人生本來就是苦的,它們還原了生活本來的面貌。而人在苦難時展現出的那種生命的狀態,是迷人的。
  • 他是印度現任「國王」,帥氣多金還有城堡,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國王」這個詞語在大家的印象裡是不是比較久遠了呢?其實現在很多國家還存在著「國王」的制度,但是這些國王大多是沒有實權的,但也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印度的現任國王。這位國王的名字叫做帕德馬納布·辛格,在他13歲的時候,時任國王的博瓦尼辛格病逝,而他膝下無子,只有迪婭 · 庫馬裡公主一個女兒,所以就讓公主的兒子,也就是13的辛格繼承王位。
  • 《國王的演講》:我們喜歡一個人不過是因為他對我們有好處
    豆瓣評分8.4分,帶你重溫歷史。這部電影是以喬治六世為創作背景,描寫了喬治六世國王因口吃問題而害怕演講,最後在治療師的幫助下逐步克服心理恐懼,在二戰爆發前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將自己的位置高於對方一等,那麼對方是以什麼感受在承受呢?這種付出分多少的關係最終都是以其中一人覺得不公委屈而草草結束的。學會冷靜溝通是維持感情的必要手段。
  • 《國王的演講》勵志而不失優雅,伯蒂和羅格的友情將在影片中長存
    但如果只是這樣,可能電影就失去很大一部分魅力,《國王的演講》在很大一部分上的魅力其實都是其身份的反差和重大歷史事件下的加持。喬治六世,拋開《國王的演講》中的口吃,他還有著數不清的頭銜電影中的伯蒂,也就是喬治六世,是因為其在幼時遭受到的一些事情導致語言發生障礙,這在當時醫生主張的療法都是一些在現在看起來錯誤的療法,而伯蒂也被這些療法弄的苦惱之極,甚至厭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