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這個世界唯一的對手是你自己

2020-12-23 悠悠陽光清晨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由湯姆.霍伯指導,科林.費斯、傑弗裡.拉什等主演的傳記劇情片。豆瓣評分8.4,2011年,該片收穫第8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等四項大獎,還獲得了24屆歐洲電影獎-觀眾獎和第6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獎。

該片講述自小患有嚴重口吃的約克公爵,在妻子的幫助下,經過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克服障礙,最後在二戰前成功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的故事。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勵志故事-口吃國王的逆襲之路,但是我認為除了激勵人心的故事情節,我們更應關注醫師羅格如何幫助約克公爵直面內心的恐懼,重建信心並最終戰勝它。

約克公爵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到各個地方去演講,但是苦於嚴重的口吃問題,甚至連一個常規的演講都無法完成。約克的妻子伊莉莎白很愛自已的丈夫,找了很多的名醫,希望能治好丈夫的口吃,但是無一例外全部失敗,這些名醫的傳統療法令約克的身心感到非常痛苦,約克對於治好自已的口吃幾乎已經不報希望了。

伊莉莎白不願放棄,經人介紹找到了語言治療師羅格,在哪個時代,羅格的療法是屬於另類和頗具爭議的,羅格要求治療要在信任和平等的關係中進行並且要在他的診所按他的要求進行,我認為心理疾病不同於身體疾病,不能用傳統的儀器和藥物來治療,患者和醫師二者必須在信任和平等關係的基礎上來幫助患者打開心結,因此羅格提出上述要求為後續做一鋪墊。或許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伊莉莎白居然同意了,在妻子的勸說下,約克願意再試一次,見見醫師羅格。

1.當失敗成為慣性時,成功就很難被人所相信了。

約克公爵夫婦來到了醫師羅格的診所,但羅格似乎並不著急立刻對約克進行治療,而是先詢問了約克一些私人問題,並請約克不要稱呼他羅格醫師,直接叫他的名字萊納爾,他也會像家人一樣直接稱呼約克公爵的名字博迪,羅格的行為讓約克覺得被冒犯了,因此大為惱火。羅格告訴約克沒有人是天生的口吃,約克不相信,羅格讓約克戴著耳機聽著音樂朗讀了一段文字並且錄在了一張碟片裡,但此時的約克已經對羅格的怪異行為忍無可忍了,強忍著讀完就準備閃人了,臨走羅格把這張碟片送給了約克。

此處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在魚缸中間位置叉一個透明的玻璃板,小金魚雖然能看到對面的水,但遊不過去,剛開始小金魚會嘗試去撞玻璃板,但日子長了,小金魚不再嘗試了,遊到這裡會自動折返,這時撤去玻璃板,發現小金魚依然不會再向前遊了,遊到以前玻璃板的位置會自動折返。當失敗成為慣性時,成功就很難被人所相信了。

回到家後,由於口吃約克在一次演講中再次失敗,被他的父親也就是國王喬治五世嚴厲斥責,心煩意亂的約克忽然想起了在羅格診所那張錄音的碟片,他把碟片放到唱片機,驚喜地發現自己在朗讀時居然沒有口吃。約克再次返回羅格的診所。

2. 童年遇到的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它會通過身體在行為中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

羅格指導約克放鬆嘴部肌肉,練習繞口令及舌頭顫音等,但似乎對治療約克的口吃收效不大,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關係越來越親近了。我認為此時羅格的治療並未真正開始,沒有人是天生的口吃,對於約克來說演講中技巧的訓練並不起決定作用,而彼此之間的了解以及建立信任和平等的關係是需要時間的,這對於治療約克的口吃是非常重要的。

老國王喬治五世去世了,失去父親的約克很難過,來找羅格,他告訴羅格:「父親臨終前說他是幾個兄弟中最勇敢的,遺憾的是這句話沒有當著他的面說。」這一次約克在羅格的面前敞開心扉聊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家人,原來約克從小就缺乏家人關愛,他的第一個奶媽不喜歡他,喜歡他的哥哥愛德華,而且這個奶媽也不好好餵奶,3年後才被他的父母發現,導致約克得了胃病,現在還有後遺症,而第一次與羅格見面時,約克就提到他的口吃是從四五歲開始的。

出生皇家,排行老二,我認為約克從小就缺乏家人的關愛,面對哥哥愛德華,他是自卑的,父親臨終前的話讓他倍感鼓舞,可惜不是當著他的面說的而且來得有點晚,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軌跡不同,但是在童年遇到的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它就會通過身體在行為中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

此時,約克的哥哥愛德華繼位,就是英國史上著名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那位,他愛上了離過兩次婚的辛普森夫人並要娶她為妻,這在當時的英國是決不允許的。羅格問約克為什麼自己不當國王,你到底在害怕什麼,在恐懼什麼?約克聽後暴跳如雷,大罵了羅格,認為這是大逆不道的,兩人關係陷入僵局。

3.這個世界最需要面對的人是自已,最需要超越的人也是自己

約克的哥哥愛德華選擇退位,約克順位當上了國王,史稱喬治六世。羅格來找約克,二人盡釋前嫌,和好如初。雖然後來約克知道羅格是個無照醫師,沒有經過培訓,沒有文憑,沒有資質,靠實踐出真知的羅格醫師就是不走尋常路啊,但是我認為約克還是非常信任羅格的,因為羅格幫助約克認識了自已,約克平時就關注國家時局,是完全有能力當好國王的,而且老國王也評價約克是幾個孩子中最勇敢的,只是在哥哥愛德華面前,患有口吃的約克是自卑的,他不願意面對自己軟弱的部分

這時,二戰即將爆發,約克需要進行一次演講以鼓舞人民的士氣,這對於剛當上國王的約克來說非常重要。又是在羅格的幫助下,兩人把自己關在一間房間裡,羅格讓約克全神貫注於演講,什麼都不要想,只是看著他,就像平時練習一樣,好像只是在對他一個人演講,這一次約克的演講成功了。

由於自卑,恐懼,我們往往不敢去嘗試,因為我們在意失敗後外界對我們的態度,我們害怕被比較,害怕面對自己的弱點,但其實外面哪來的對手,面對自己,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勝利。

相關焦點

  • 《國王的演講》:最後要戰勝的敵人是你自己
    我看完《國王的演講》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部電影的劇本很正統,節選了歷史的一小段,將歷史的真實和戲劇的虛構結合到一起,以患有口吃的喬治六世如何準備一場必須要在群眾面前作出的演講為線索,將演講這件事情從備案到實際發生在電影之中娓娓道來。喬治明知自己口吃,但是還是執意要發表聖誕演講。因為這對於鼓舞士氣,穩定民心,戰勝法西斯德國很重要。
  • 國王的演講,奧斯卡超級勵志電影,你值得觀看
    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其實在一開始的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是他的哥哥愛德華八世。但是因為他的哥哥愛上了一位美國寡婦也就是著名的辛普森夫人。遭到大主教以及內閣的反對,最後自己退位把王位禪讓了給了他的弟弟約克公爵,也就是二戰時期英國著名的結巴國王喬治六世。不管是在那個時期還是現在時期,政要官員進行演講,鼓舞民眾。
  • 奧斯卡《國王的演講》:從三點淺析國王成功演講的人生啟示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有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於2011年播放以來,一直受到我們的喜愛,經典影片之所以是經典影片, 它會隨著時間的流轉變得越來越有價值,觀《國王的演講》,看到影片中的國王從口吃一步步走向成功演講,這個過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電影《國王的演講》由導演湯姆·霍珀導演,科林·費斯,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影。
  • 從電影《國王的演講》看如何克服演講的恐懼
    電影《國王的演講》中,演講前夕,尊貴的王爺蜷縮在妻子旁,茫然四顧,絕望地像個交白卷的小孩,這一幕可以看到只要是人都恐懼當眾演講,連國王也不例外。有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人最害怕的事排在第一位的是當眾演講,第二位才是死亡。美國的教育和文化很多時候都在鍛鍊學生的演講能力,在這種環境下,人們還對公眾演講這麼懼怕,由此可見,當眾演講確實是讓人害怕但又不得不學的一門技能。
  • 《國王的演講》:口吃都能當國王,你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嗎?
    作者:赫爾全球票房4.1億美元的好電影:口吃都能當國王,你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嗎?《國王的演講》上映於2011年,並一舉斬獲了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等4項大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出色電影。
  • 《國王的演講》:什麼都可奪走,但只要留下口才,其他的還可奪回
    也許您會說,這也不怪伯蒂,他自己才不想這樣,他是因為先天性的口吃啊!可是,我卻認為,這個世界不存在先天性的口吃,要說口吃,不敢說話,那是因為你內心膽怯、軟弱造成的結結巴巴,然後又因為結結巴巴促成了自己更加自卑和懦弱,使自己更加口吃了。
  • 口吃國王演講?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到底有多震撼人心
    而此次選擇的電影《國王的演講》是第8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此外,電影《國王的演講》還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究竟是什麼讓這部電影脫穎而出,打敗當年的《社交網絡》、《盜夢空間》等諸多特色鮮明的影片?在看了電影《國王的演講》之後,有了明顯的答案。
  • 《演講的力量》:為何要學習演講?告訴你,這對你的未來至關重要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國王克服口吃的問題,發表了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演講,成為二戰時期國家抵抗的象徵。最後,當電臺裡傳來國王鏗鏘有力的聲音,大家都在認真地聽著,臉上的表情分外莊嚴。聲音像水一樣流淌在每個人耳邊,激起的是內心的層層漣漪。
  • 《國王的演講》美化喬治六世?
    電影《國王的演講》劇照。科林·費斯扮演的喬治六世(左)要克服口吃的毛病對公眾作演講。但對於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來說,這卻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自小怯懦和口吃的他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臉。為了治癒口吃,喬治六世的妻子四處尋訪,直到遇見一位「民間醫生」……  這是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中的情節,這部電影以12項提名成為本屆奧斯卡大熱門,但也遭到不少批評,原因是電影的情節並未尊重史實。那麼,真實的喬治六世究竟是什麼樣子,電影與史實又有那些偏差呢?
  • 《國王的演講》最好的勵志電影之一
    《國王的演講》作為一部個人戲劇,非常出色地發揮了作用,講述了一個出人意料地成為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人,他必須克服口吃,這樣他才能以英國君主的身份在公眾場合演講,當然,在一個大的公眾紛爭時期,就像二戰前夕一樣,整個英國人都會這樣做。1936年,當阿爾伯特或伯蒂,也就是他家喻戶曉的名字,在他的兄弟愛德華退位後登上英國王位時,阿內特能感覺到自己的到來。
  • 《國王的演講》:從自我發展心理學看一個人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
    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講述的是英皇喬治五世逝世前後,繼任的愛德華八世因為愛情退位,約克郡公爵臨危受命當上國王(喬治六世),但因為嚴重口吃,無法在眾人面前演講,最終在語言矯正師羅格的幫助下,成功克服口吃,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戰前演講。
  • 《國王的演講》:我們喜歡一個人不過是因為他對我們有好處
    豆瓣評分8.4分,帶你重溫歷史。這部電影是以喬治六世為創作背景,描寫了喬治六世國王因口吃問題而害怕演講,最後在治療師的幫助下逐步克服心理恐懼,在二戰爆發前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影片中除了對國王的克服困難的勵志印象深刻,其中國王和治療師羅格的友誼關係更令我感到動容。他們初次見面交談,在國王看來是不歡而散的,因此在第二次找到羅格時他甚至有點小尷尬,羅格並不在意,開始幫助艾伯特,他告訴艾伯特是是厲害的,他是一個King,最終艾伯特在羅格的幫助下發表了完美的演講。
  • 《國王的演講》勵志而不失優雅,伯蒂和羅格的友情將在影片中長存
    但如果只是這樣,可能電影就失去很大一部分魅力,《國王的演講》在很大一部分上的魅力其實都是其身份的反差和重大歷史事件下的加持。喬治六世,拋開《國王的演講》中的口吃,他還有著數不清的頭銜電影中的伯蒂,也就是喬治六世,是因為其在幼時遭受到的一些事情導致語言發生障礙,這在當時醫生主張的療法都是一些在現在看起來錯誤的療法,而伯蒂也被這些療法弄的苦惱之極,甚至厭惡治療。
  • 不丹人的TED演講,讓世界沉思,思考繁華的意義
    不丹,是位於喜瑪拉雅山下人口僅70萬的一個小國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碳排放為零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提出「國民幸福總值」要比「國民生產總值」更重要的國家,全民享受免費教育和醫療,不僅這些,還有許多... ...  小小的國家有大大的責任和夢想!
  • 你是我唯一的對手
    記得小的時候,無論做什麼,都想拿第一,那時候的我總是認為因為我的存在才有了這個世界,那時的我只要想做一件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到。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已漸漸長大,經歷了許多的成功,也經歷了許多失敗,接觸了許多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漸漸意識到,對於這個世界而言,我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我的存在與否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影響。
  • 圖解《國王的演講》唯有直面那些傷疤,才能解決問題
    1925年,國王喬治五世統治著這個世界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他要求他的次子,約克公爵,在倫敦溫布利體育場舉行的帝國博覽會閉幕式上發表演講。導演:你的發音非常好,可是。。可是,洛格,我沒有聽到這個渴望成為國王的畸形人發自內心的吶喊。更沒有感受到理查三世是一位殖民地的國王。
  • 《國王的演講》一個大人物通過努力取得成功,卻讓無數小人物感動
    原來國王也結巴影片《國王的演講》是改編自馬克·羅格的同名著作,在《國王的演講》一書中,馬克·羅格講述了自己祖父,就是在影片中的羅格醫生與喬治六世之間的故事。這部取材於真實歷史故事的影片,主角有兩個人:羅格醫生和喬治六世。國王也是有血有肉的,這是很多人看完電影後的第一個感覺。
  • 《國王的演講》:真正活得體面的人,都做到了這4點
    喬治六世從小在父親的嚴苛管教和哥哥光環的陰影下,一直很自卑,屢屢在很多重要的場合演講時囁嚅半天,尷尬失聲。王室御醫讓他含著玻璃球練發音,顯然這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好在他遇到了萊昂納爾,他開始直面自己的缺陷,竭盡全力地去扮演好一個國王。
  • 慶祝二戰勝利,馬克龍被罵上熱搜,英國女王出演新版「國王的演講」
    還記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嗎?在這部電影裡,許多中國觀眾對那個一度嚴重口吃、卻領導英國民眾打贏二戰的國王喬治六世有了最直觀的認識。在那篇著名的對納粹德國宣戰的戰時演說裡,喬治六世戰勝自我,以鏗鏘有力的聲調鼓舞英國軍民直面強敵,英勇戰鬥。電影《國王的演講》海報。
  • 他怯弱易怒,被弟弟推上王位,無奈克服口吃,勇於《國王的演講》
    少年時期的大衛·塞德勒言語結巴,令他困擾,直到他看到一則國王克服結巴的勵志故事,大受鼓舞,一番努力下,很快克服了結巴的毛病,這位國王便是喬治六世。機緣巧合之下,大衛把國王的勵志故事搬上屏幕,便是《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還為他贏得了第8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