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1 11:08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吉吉 攝影 魏志陽 通訊員 樓航燕
傳統與時尚,一直是西子湖畔的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兩大金名片,新的一年,這家享譽海內外的專題型博物館又有些什麼樣的好展覽、好活動呢?在1月10日的新年媒體見面會上,中國絲綢博物館對外公布了2020年的展覽計劃和社教活動,可以稱得上是驚喜不斷、亮點紛呈。
前不久剛落下帷幕的迪奧展,想必已讓不少人眼前一亮,對大師之作一飽眼福,也進一步走近了大師的傳奇一生,是不是還看得不過癮,或是還沒來得及看?好消息是,又一場重磅的國際時尚展將在3月登場了。這便是將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展出的 「巴黎世家:型風塑尚」展,據了解,此次展覽由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呈現,將展出102套/組巴黎世家相關展品,年代主要集中在其設計鼎盛時期的1950-1960年。本次展覽也是其全球巡展的最後一站。巴黎世家先生備受香奈兒以及紀梵希等同時代大師尊敬,以出眾的工藝、創新的布料以及大膽前沿的剪裁,為20世紀後半葉時尚的現代性發展奠定了基調。展覽除展示巴黎世家先生親自參與的服裝設計、帽子設計以外,還囊括了30餘件受其影響及啟發的當代設計師作品,包括三宅一生、亞歷山大·麥昆、聖羅蘭等國際一線大牌設計師作品。展覽不僅將呈現服裝設計的成果,更將開創性地以X光片等高科技手段展現服裝內部結構,展示方式很獨特。
圖片由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提供
為紀念和慶祝2014年6月22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申遺成功這一歷史性事件,每年6月,中國絲綢博物館都會舉辦一場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重磅展覽,2020年的6月19日至6月25日,首屆「絲綢之路周」將在此舉行。展覽有兩個,都各有特色。絲綢之路,這條中西方交流之路為什麼會產生,如何產生,又如何維護等一系列問題將在絲路專題展「眾望同歸: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展上得到呈現,展覽旨在介紹絲綢之路研究的理念與保護的實踐,繼而弘揚絲路之精神內涵。涵蓋歷史上的東西交通路線、李希霍芬時代及其後的學者、UNESCO的五次考察及跨國申遺成功三大板塊,說明絲綢之路從一個學者提出到成為世界遺產的人類共識的過程。文物邀請展「一花一世界:一件文物講述絲路故事」則將視角對準了絲路沿線的文物,將邀請絲路沿線20家文博單位,各送一件文物參展,詳細講述其與絲路相關的故事,做好遺產的保護、活化、傳承,提供讓文物活起來的經典案例,成為絲路周中的互動項目。此外,絲路周上還將發布《2019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年報》,年報將對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進行綜合性梳理,主要包括本年度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大事綜述、陳列展覽、考古發現、學術著作及相關研究等主要內容。
李希霍芬的絲綢之路 國絲館供圖
絲路之夜、絲路之旅、國絲漢服節、全球旗袍日……在新的一年裡,這些社教品牌活動也將如期而至。
2020年,也是中國絲綢博物館一年一度時尚回顧展的第十個年頭,如何來慶祝這個歷史時刻?2020時尚十年回顧展將註定與眾不同。自2011年以來,中國絲綢博物館每年關注中國時尚的發展進程,通過收藏當年的典型服裝和流行面料,梳理代表性時尚指標,剖面式展示當年的時尚生活,策劃了以服裝服飾和面料為中心的年度時尚回顧展。九年來,已收錄入藏國內著名服裝設計師作品、時裝設計大賽獲獎作品、新銳原創設計師作品、時尚商業品牌服飾、家居面料產品等4000多件/套。2020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將詳細梳理近十年來中國時尚設計的發展變化脈絡,收藏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時裝和流行面料,籌劃舉辦有關十年來時尚教育、時尚設計、時尚產業發展變化的學術論壇,以及大型時裝秀活動,打造一場生動、絢爛的十年時尚文化盛宴。
作為每年的跨年展或者春節假期中的展覽,2019年的時尚回顧展也將於今日正式登場了,本次的展覽將做足「新」的文章,新形式、新教育、新國潮、新中式、新材料、新面料、新時代、新生態、新價值……「初·新——2019年度時尚回顧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國絲館供圖
【浙江新聞+】2020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其他展覽一覽
展覽名稱:島夷卉服:Barbara捐藏
展覽時間:2020年1月1日-3月29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二樓
展覽內容:2016年,居住在中國香港的芭芭拉·帕克女士把自己在過去30年裡從亞洲不同地區收集的128件帽子捐贈給了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從芭芭拉的帽子藏品中精選了66件,從帽子的來源、材料、工藝技法和文化故事進行解讀。配合地圖、旅遊紀念品、圖表、材料樣本,以突出它們的來源和出處。在這個展中,可以看到來自中國、不丹、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緬甸、印尼、柬埔寨、寮國、越南等國家的帽子,材質涵蓋了禾杆、露兜樹葉、棕櫚樹纖維、藤蔓、竹子、葫蘆、椰樹葉、芭蕉樹杆皮、沙草蕨科藤蔓、玉米皮、馬尾毛等纖維材料。通過這些貌不驚人的帽子,讓我們再次思考,人類如何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而進行創造,文明又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的。
國絲館供圖
展覽名稱:戶外纖維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0年5月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園區
展覽內容:國絲館每年會推出一組戶外纖維藝術作品展,創作者為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纖維藝術系的師生,他們會採用各種材料,編織成一件件充滿藝術氛圍的纖維作品。有些是配合展覽主題的,有些是營造園區氛圍的。裝置纖維藝術圍繞絲綢纖維主題,色彩豔麗活潑,互動性較強,深受觀眾喜愛。這些作品讓人沉浸在藝術的世界裡,暢遊在編織的時空中。
展覽名稱:絲玉至衣——時裝藝術國際展2020 中國杭州(暫定)
展覽時間:2020年6月12日-9月12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二樓
展覽簡介:時裝藝術是時裝與藝術的交織互溶,以時裝為載體,以當代藝術為語法,是時尚與藝術的跨界融合,時裝藝術國際展是探索當代藝術邊界的實驗平臺,也是服裝設計及相關行業的時尚盛會。時裝藝術國際展一直注重國際性交流,展覽將邀請中國、韓國、英國、法國、德國、挪威、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作品參展。
國絲館供圖
展覽名稱:19世紀至20世紀俄羅斯民族節日服裝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8日-12月8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內容:節日傳統服飾是一種極具象徵意義的文化遺產,體現了人們的審美意識和倫理經驗。在俄羅斯的邊遠地區,直到20世紀中葉傳統服飾一直是節日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許多民族至今仍保留著它的原始意義。
在1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俄羅斯國立歷史博物館成為擁有代表俄羅斯民族服裝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此次展覽將首次在國內展出俄羅斯國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俄羅斯民族節日服裝60餘件/套,包括傳統俄羅斯民族套裝;伏爾加地區、北高加索、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民族服裝;傳統民間藝術典型代表服裝;傳統編織、刺繡裝飾藝術品。這些展品呈現俄羅斯民族節日服裝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展示了18世紀至20世紀俄羅斯傑出的藝術成就。
國絲館供圖
展覽名稱:如詩·2020全球旗袍邀請展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8日開展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二樓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
展覽內容:本次邀請賽預計邀請美、英、法、韓、日本、義大利、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東歐及東南亞多國在內的十餘個國家的時尚設計院校學院及獨立設計師設計製作三十餘件旗袍作品。展覽以旗袍為設計主體,「詩歌」為設計思路,啟發發掘時尚設計學院學生的靈感和才能,結合各個國家的傳統面料及設計,創造創新融合的時尚作品。展覽將展示傳統旗袍的新可能性,為傳承及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探索新方式。
國絲館供圖
展覽名稱:婚紗藝術展(暫定)
展覽時間:2020年12月4日-2012年3月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二樓
展覽內容:婚紗,現在已經成為普通的嫁衣,所有的新娘都會選擇一件心儀的婚紗,伴隨自己走進婚姻的殿堂。那麼,婚紗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它是怎麼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形式呢?19世紀以前,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沒有統一顏色規格,直到1840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結婚時穿上了中國織錦緞製成的白色禮服,拖尾長達18英尺,並配上白色的頭紗,至此開始身穿白色的婚紗禮服成為了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本次展覽將從館藏西方藏品中挑選精品,以從19th到20世紀婚紗結合當時的文學藝術及道德觀念的等背景的聯繫,展現婚紗在19至20世紀的西方時裝史中的地位及經典設計。
157871209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