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榮 | 從《絲路山水地圖》到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2021-03-01 上海書畫出版社

春華秋榮: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文物集萃

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編

定價:480.00元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洛神賦》

2018年春晚,萬家燈火團圓,節目進行到中段的時候,時任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向全國觀眾展示了一幅故宮收藏的震驚世人的山水繪畫長卷——《絲路山水地圖》,30餘米的手卷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的遼闊地域範圍。而這件作品的捐贈人就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先生。

 

絲路山水地圖(局部)

許榮茂先生熱心公益,關注中國傳統文化,長期以來致力於絲綢之路主題文物和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收藏。在2019年更是成立了世茂文化公司,計劃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打造一座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博物館,宣傳燦爛的海絲文化。

四大開館展覽👇👇👇

世茂珍藏展廳,巧奪天工者,敬之,守之。

駝鈴古道絲綢路,絲路山水地圖數字展看文化的千古交融

港為眼,海為路,開啟船行看潮生: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展探尋之旅

宮牆柳梢,歲月悠長,探故宮異地展

本月21號,由世茂集團創建的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就要正式對公眾開放了,世茂文化公司與上海書畫出版社合作的《春華秋榮: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文物集萃》一書也正式出版。該書厚達320頁,採用進口藝術紙,雅昌全程製版印刷。書中重要作品宣德御製《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原經卷為泥金寫經,在本書的印刷中,書畫社和雅昌專業團隊試驗十餘次,採用特種印刷工藝,在保證畫面線條的情況下,增加作品原有的泥金質感,原汁原味地展現了這件絕世作品的風貌。全書集結了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收藏的文物精品,依據題材,分為青銅、陶瓷、中國古代書畫、中國近現代書畫、絲綢、雜項、明清時期海絲藝術等七個板塊,並附有四篇研究論文。書中收錄的館藏精品,特別是 「絲綢」和「明清時期海絲藝術」部分,以專題的形式,向公眾展示了館藏中的絲綢和海絲文化相關的文物,獨具特色,極具研究價值。

青銅方面,有多件羅振玉、陳夢家、梅原末治、林巳奈夫等名家著錄的作品,其中丙鼎、壴鼎、無敄簋等都是流傳有序、有大量著錄的名品。

商晚期 丙鼎

西周晚期 龍鳥紋匜

陶瓷方面。這個部分是世茂收藏的重點,包含了天民樓、玫茵堂、埃斯塔納齊、十面靈璧山居、鴻禧美術館、臨宇山人、繭山龍泉堂等重要藏家、機構的舊藏。其中就有中國大陸拍賣首件過億瓷器——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花卉紋內青花六方套瓶,為御窯督陶官唐英所制最巧奪天工瓷器之一,為乾隆重器之重。此件鏤空套瓶設計巧妙典雅,造工精湛無比,跨越三個世紀,依然完好無缺,實屬極為難得。

西晉 越窯青釉騎獸胡俑燭臺


明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古代書畫方面,有多件石渠寶笈著錄的作品,例如明宣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以泥金在磁青紙上書寫館閣體《大般若經》,並有細筆勾勒填金的佛說法圖和韋陀護法像,乃典型的宮廷御製泥金佛典,堪稱「國寶佛經」,也保持著中國佛經拍賣的世界紀錄。

董誥《金陵十景圖冊》1775年

藍瑛《山水雙冊》1642 年

錢維城《仿元四家山水卷》1766年

明宣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六十一至六十五,卷二百二十六至二百三十)

近現代繪畫方面選擇以「渡海三家」(即張大千、溥儒、黃君璧)為基礎,初步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近現代繪畫名家收藏。還收藏有傅抱石、吳冠中、徐悲鴻、陸儼少、黃永玉等現代著名畫家的部分代表作。

張大千《白描觀音》

張大千《接天蓮葉無窮碧》

溥儒工筆重彩《佛祖聖像圖》

溥儒《〈唐五律佳句類選〉書畫合璧冊》

黃君璧《東坡賞梅》

黃君璧《飛沫凌空》

作為古代對外貿易和交往中的大宗產品,絲綢卻不易保存。世茂有幸集中收購到一批來自歐洲著名古代絲綢藏家數十年珍藏中的典型性、代表性者藏之。這批絲綢時代上起戰國,歷經漢晉、北朝、唐、遼、宋、西夏、元、明各朝,下至清代,形成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古代絲綢藝術發展序列,絲綢發展重要時期的作品均有體現。

東漢 雲氣動物紋錦

唐 彩繪蝶雁花枝紋絹裙

10-11世紀 平繡蓮花紋羅裙

福建泉州既是世茂的發源地,又是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故該書及博物館以「海上絲綢之路」來命名。世茂收藏內容並不僅限於海上絲路,而是輻射到「絲綢之路」的各個方面。收藏旨在以此為特色,逐步構建比較完整的絲路文物收藏體系。目前這一收藏在數量上已初具規模,種類上有絲綢、瓷器、銅胎畫琺瑯、外銷畫等。

清康熙 青花花卉龍紋三節葫蘆瓶

約1740年 粉彩描金獵人圖盤

約1800年 制瓷圖

全網限量首發

特惠價418元

博物館建築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

世茂海峽發展公司設計管理部

世茂藝術收藏概述

李仲謀

向海而生——中國 · 泉州 · 石獅的海絲故事

黃洋

策展手記:一眼千年 續寫絲路

——《絲路山水地圖》數字藝術展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與創新

師丹青

春華秋榮: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文物集萃

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編

定價:480.00元

全網限量首發

特惠價418元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一鍵直達上海書畫出版社官方微店


相關焦點

  • 曠世奇珍《絲路山水地圖》春晚驚豔亮相(手機橫過來看)
    這幅氣勢恢弘的《絲路山水地圖》又名《蒙古山水地圖》,約繪製於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間,是一幅屬於明朝宮廷的皇家地圖。該圖地理範圍從嘉峪關到天方(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共211個西域地名。整幅地圖寬59釐米,長30.12米,用中國傳統的青綠山水畫法繪於縑帛之上。     《絲路山水地圖》原藏於明朝內府,20世紀30年代流出國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機構藤井有鄰館收藏。2000年,該地圖由收藏家易蘇昊先生斥巨資購回國內。
  • 曠世奇珍《絲路山水地圖》春晚驚豔亮相!
    《絲路山水地圖》繪於絹本之上,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是一幅繪製於明代中後期的,應為內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它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聖城麥加)的遼闊地域範圍。這幅地圖負載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現以實物證明了在西方地圖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對世界地理,特別是對於絲綢之路沿線已有清晰的認識。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首發
    《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19日,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新書《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成功舉行,書中展示唐代鼎盛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往來中東與非洲海上貿易的重要見證。
  • 心動邂逅 絲路寶藏 ——「從地中海到中國:絲路寶藏——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文物展」長沙博物館展出實況
    6月12日,來自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珍藏的絲綢之路沿線文明古國的192件(套)文物精品,亮相長沙。「從地中海到中國:絲路寶藏——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文物展」是長沙博物館首個大型國際文物展覽。展覽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日本國駐華大使館、長沙市文旅廣電局指導,日本黃山美術社策劃,長沙博物館、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主辦。
  •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寫好海上絲路新篇章
    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自黃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雲。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最早記載了海上絲綢之路。龐大公司積極響應,「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搭建義利並舉、且善且利的柴聯平臺,以合浦海上絲路文化和漢文化為紐帶,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舉辦了法國中國漢郡(合浦)茶文化展、英國墨夫人茶文化展,參加了中國—東協博覽會泰國展、德國歐洲國際食品展、匈牙利中國品牌商品中東歐展,還到美國、日本、柬埔寨、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商貿、文化活動,廣結碩果。
  • 30米巨幅明代絹本《絲綢之路大地圖》
    為助力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描繪了古代絲綢之路全貌的30米巨幅絹本青綠山水地圖手卷明代《絲綢之路大地圖》於5月13日起亮相於新保利大廈一層大堂
  • 以物述史,解讀長江文明|海上絲綢之路|長江|湖北省博物館|展覽
    據張家港博物館館長錢峻介紹,此次文物展,從「話說長江文明」的角度,從「文明曙光」「青銅時代」「兼收並蓄」「文化勃興」「走向海洋」五個單元,通過來自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江西省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張家港博物館等珍藏的70件文物,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結合多媒體、電子地圖、全景沙盤等手段,深入解讀和詮釋了長江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影響、長江文明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聯等一系列學術問題
  • 甘肅地圖為啥又細又長 ,絲路文化因何冠絕天下?
    甘肅是古絲綢之路的黃金段,甘肅博物館館長俄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人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來鑿空並且開通的,過去以長安為起點,經過甘肅、新疆到中亞和西亞,並且連接到了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而西方視角下的「絲路」是等待神秘的東方打開大門。
  • 陸上絲路的衰退與海上絲路的興盛
    直到隋唐統一中國以後,與西域各國的關係才又得到恢復和發展,使這條陸上絲路重放異彩,再度輝煌。  漢武帝時就已開通了南海海上絲綢之路,開展了以今斯裡蘭卡島為中介港的東西方絲綢貿易活動;以後在南北朝時期又有了新的發展,已能越過印度洋到達阿拉伯海、波斯灣,可以與阿拉伯國家直接進行絲綢交易。與此同時,早在東漢時,西方羅馬帝國就已派遣使臣來到中國。
  • 從「網紅館長」到世茂文化「掌門人」——李仲謀:贏得年輕人才能...
    長三角文博會期間,世茂集團助理總裁、世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世茂文化」)總裁李仲謀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如是說。    初心不改 從「網紅館長」到世茂文化「掌門人」    提起李仲謀,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網紅館長」。在《國家寶藏》節目中,李仲謀儒雅的氣質、淵博的學識曾「圈粉」無數。
  • 絲路山水圖地名研究
    《絲路山水地圖》又名《蒙古山水地圖》,原藏於明朝內府[1],20世紀30年代流入國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機構藤井有鄰館收藏。由於圖上題款被人裁去,原名不得而知。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頭包首題寫了《蒙古山水地圖》幾字[2],便由此得名。該畫繪於絹本之上,幅寬1.77尺、卷長90.36尺,繪於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間,類屬明朝宮廷的皇家地圖。
  • 首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開幕 于偉國:畫好海上絲綢之路的「工筆畫」
    開通「絲路海運」,就是落筆畫好海上絲綢之路的「工筆畫」。于偉國指出福建是綿延千年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千年前,一艘艘帆船從福建揚帆起航,開啟了中國與世界海上互聯互通的歷史畫卷。如今,乘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這一現實畫卷正在波瀾壯闊地展開,把中國經濟的大海和世界經濟的汪洋緊緊融匯在了一起。
  • 許榮茂:雪中送炭 三十載大愛繪就世茂公益藍圖
    從鄉到距離家最近的縣城醫院要整整5個小時的路途。世茂愛心醫院在這裡建成後,多年腦溢血患者、年已八旬的李阿婆終於不用以生命為注和時間賽跑, 無數鄉民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的願望也得以實現。 多年來,世茂愛心醫院逐漸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從「醫院建設」到「設備捐贈」,從「送醫下鄉」到「鄉鎮醫生培訓」,許榮茂和他帶領下的世茂集團,在醫療扶貧的道路上從未停歇。
  • 絲綢之路: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上篇)
    這是自 1988 年開始歷時 10 年的大型學術活動,共進行了五次考察:1990年從西安到喀什的沙漠絲綢之路,1990-1991年從威尼斯到大阪的海上絲綢之路,1991年中亞草原絲綢之路,1992 年蒙古遊牧絲綢之路,以及1995年尼泊爾佛教絲綢之路。
  • 令川普印象深刻的這幅古地圖證明了一段歷史
    那是故宮最新的一件藏品,名為《絲路山水地圖》。這幅繪於明代的地圖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有211個地理坐標,再現明代古絲路風貌。這幅地圖刷新了中國人使用世界地圖的歷史。很久以來,大家都認為是利瑪竇為中國帶來了世界地圖,《絲路山水地圖》刷新了中國人使用世界地圖的歷史,該圖向世界證明了我國在明代就已經擁有認識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形地貌的歷史,說明了十六世紀前期中國人對世界地理知識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還首次揭示中國地理學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
  • 海上絲路遊徑串聯大灣區文化歷史肌理 古港名鎮向海興
    6月13日,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正式發布了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位列五大主題遊徑之一。遊徑上星羅棋布的史跡點,也與港澳地區的文化遺存遙相呼應。海上絲路背後,潛藏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蓬勃生長的密碼。
  • 今天起,「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在遵義美術館展出
    今天(5月29日),「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在遵義美術館展出,此次展出,由遵義市文體旅遊局指導,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與遵義市美術館聯合主辦,展出時間為5月29—6月28日。此次展覽從600多張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的影像作品中,挑選出超過162張精品展出,是越眾歷史影像館近年來收集到的老照片中,關於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上的城市、地區、國家的人文地貌等主題的影像匯集。
  • 為海上絲綢之路賦新 多益網絡與廣東省博物館達成戰略合作
    該館收藏有南宋沉船「南海I號」和明朝萬曆時期沉船「南澳I號」的出水文物精品,通過策劃「牽星過洋」「大海道」等國內知名展覽,向世人展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曾經的繁盛景象。可以說,粵博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守護者。廣東省博物館館長肖海明表示,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更新穎、更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大眾,一直是粵博人不斷探索的課題。
  • 從廣州眺望海上絲綢之路
    眾所周知,中國諸多城市,如廣州、泉州、寧波、南京、澳門等20餘城聯合起來,正在積極申報「海上絲綢之路」為世界文化遺產。對於這樣一個涉及多個國家、多個文明體的大型國際間的合作,顯而易見,釐清其中的諸多問題,有助於我們從今人的角度去遙望曾經繁忙的海上通道,這條促進了東西方貿易、文化、藝術、商業、宗教交流與傳播的大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