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華網
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考察調研,首站來到了北海市的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習近平詳細了解文物的年代、特點、來源,詢問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文化交流有關情況,說這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嶺南名剎東山寺。張淦侑攝
在廉州城東的東山寺,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是合浦最古老的寺廟。秦漢始為南越王趙佗駐軍合浦港之行宮,三國湮沒、晉建靈覺寺,南朝有天竺高僧達摩渡海來禪贊「佛光雲霞」,隋唐以達摩之言改作雲霞寺,宋寶山成禪師因聞達摩聖跡而重修擴建為東山寺,自大學士蘇東坡到東山寺留題後,遂成欽廉勝景、嶺南名剎,為歷代名人雅士、官宦謫臣、居士僧侶寄情抒懷和禪悟人生之所。
這是佛祖達摩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中國的留存,也是展現深厚的海上絲路文化底蘊的重要標誌之一,而且像這樣的名勝古蹟在合浦隨處可見。
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網絡圖
古代合浦港是「兩粵通交趾之咽喉」,「秦徵西甌,必由合浦」,趙佗治越、馬援南徵而通水道,史稱「扼塞海北,遠鎮交南,嶺外諸郡之莞樞也」,這裡位於內河和海洋航運的結合點,是北上中原、南下外邦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足見其地位之重要。
漢武帝時國家空前統一、國強民富,實施開放政策,陸上絲路在西域打通,海上絲路則在嶺南的合浦開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合浦郡,郡治合浦,就這樣,在南中國第一次代表長安的漢船,南下向西駛去:
「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可二十八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餘,有黃支國。……自黃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雲。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最早記載了海上絲綢之路。
2008年12月合浦寮尾M13b出土,口徑8.2、最大腹徑19.2、足徑10.8、高34.4釐米。壺黃白色陶胎,釉成青綠色,表面光滑,均有細開片,器內亦施一薄層淡青色釉。細長頸、橢圓形腹、矮圈足。頸至腹上部附有一曲形手柄,柄上飾有兩道凸稜,肩部飾兩周寬帶紋。這種壺在漢墓中還是第一次出現,造型與我國漢代的綠釉陶壺明顯不同。該壺屬古代波斯釉陶,應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合浦的中亞器物。
兩千多年前的那次航行,也成就了合浦這座繁華的大都市。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經兩廣考古大發現,一個分布面積68平方公裡的萬座漢墓群,如座座起伏的小山丘,集中於合浦縣城東南郊,全國唯獨,舉世矚目。
那麼,封土堆下的他們,是什麼人呢?中原人!從萬裡遠的中原,來合浦與海外國家經商貿易的漢人,他們親身經歷了這條海上絲綢之路,並用琳琅滿目的隨葬品,回答了合浦是怎樣的繁華大都市:「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
合浦漢墓考古發掘現場。網絡圖
海上絲路,千帆競發,逐浪前行,多少人的中國夢,竟在合浦開始。
習近平總書記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看到的波斯陶壺,就是見證漢代合浦繁華景象的出土文物之一,也是中原地區、嶺南地區融合統一與海外自由貿易的物證,象徵著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誼。
2014年10月,合浦企業在英國倫敦舉辦墨夫人茶文化展。張淦侑攝
習近平總書記說,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並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走出去的合浦企業,也以茶和酒品味生命、解讀世界,建立了中華文化的「朋友圈」。
2015年春節,廣西龐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應邀參加了倫敦春節活動,向300多位英國朋友推介了合浦海上絲路文化和豐富物產,受到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英國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賈維德、英國上議院韋鳴恩勳爵、西敏市國會議員菲爾德(Mark Field)和華人保守黨主席葉謀迪等高度讚揚。其實,他們這次主要為開拓歐洲市場而來,產品還進入了英國華人首富、英國榮業行董事長葉煥榮的大超市。此前的2014年10月,他們就到倫敦亞洲之家舉辦了墨夫人茶文化展,經過市場調查,英國人對中國的文化、茶葉表現了極大興趣,所以這家合浦企業下定決心,要帶著合浦的文化走出去。
曾經貿易多繁忙的廉州西門江。網絡圖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發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龐大公司積極響應,「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搭建義利並舉、且善且利的柴聯平臺,以合浦海上絲路文化和漢文化為紐帶,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舉辦了法國中國漢郡(合浦)茶文化展、英國墨夫人茶文化展,參加了中國—東協博覽會泰國展、德國歐洲國際食品展、匈牙利中國品牌商品中東歐展,還到美國、日本、柬埔寨、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商貿、文化活動,廣結碩果。
2012年4月,法國建築設計專家到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考察交流。網絡圖
近年來,龐大公司紮根家鄉合浦,「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幹起來」,相繼建設了漢閭文化園、七裡香茶莊園、槐園、清水江墨夫人生態工業園和蟠龍居特色農業基地等實體經濟項目。尤其是漢閭文化園(含漢代文化博物館)的建成,填補了合浦縣無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空白,並作為廣西唯一的海上絲路文化展館和遊園而備受關注,合浦從此有了向大眾開放遊覽和了解歷史的窗口,也帶動了文化旅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這些都是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合浦企業依託海上絲路人文優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並加快發展的一個縮影。
由漢代文化博物館區、漢文化體驗區組成的合浦漢閭文化園。張淦侑攝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廣西行的「首站」,選在了反映海上絲路歷史的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考察了北部灣開放開發前沿的鐵山港,他說,這都與「一帶一路」有著重要聯繫,北海具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底蘊,我們現在要寫好新世紀海上絲路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北海把脈,以海上絲路談古論今,首次提出「向海經濟」,這不僅是對北海發展定位的把握,更是指出要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推動中國大開放大開發,進而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
槐園是近代合浦開放的標誌建築。老李攝
對於北海來說,有過漢代主動對外友好交流的「海上絲路」、近代西方堅船利炮下的「畸形繁榮」,到了改革開放被列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眼看大港再興、大城再起,怎奈狂熱過後,一落千丈。三起三落,輝煌過,也沉寂過,直至十八大後,北海才完全從歷史舊帳中走出來,各項指數井噴式增長,綜合實力迅速回歸廣西前列。
騎樓老城見證了北海的歷史發展。梁祝攝
所以,我們應該要放置在更大的格局下審視自己,如何繼承和發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承擔起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的使命,廣泛調動和服務各類企業參與建設,為共同寫好新世紀海上絲路新篇章、迎接新的發展大潮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