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殺楚懷王?主要目的與政治無關

2021-01-19 夜讀史書

公元前206年十月,楚懷王(義帝)熊心在途經郴縣時,被項羽派九江王英布所殺。在古代,尊卑貴賤的界限涇渭分明,以下犯上往往會被視為大不敬,弒君更是天怒人怨之舉。那麼問題來了,項羽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弒殺楚懷王?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有人認為,當時項羽大權在握,所以要幹掉楚懷王,讓自己成為名義上和實際上的天下共主。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卻不是項羽弒君的主要目的。事實上,項羽與楚懷王之間的矛盾,還得從兩年前的「巨鹿之戰」開始說起。

秦統一六國後,原六國貴族死的死,逃的逃,楚王之孫熊心也藏匿到民間,以牧羊為生。後來項梁、項羽叔侄起兵反秦,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項梁採納謀士範增的建議,從民間尋找到了熊心,並擁立他為楚懷王。自此,江東及楚國故地的各路英雄豪傑們紛紛投身到項梁的反秦義軍陣營中。此時,楚懷王和項梁、項羽叔侄的關係極為密切,後者對前者有知遇之恩,前者對後者有君臣之義。

然而,權力就像毒品,一旦沾染上後,只會想要得到更多。楚懷王如此,項梁、項羽叔侄亦是如此。由於當時軍權都掌控在項梁手中,楚懷王也只能安心做好一個傀儡君主的本分。然而在一次攻打定陶的戰役中,項梁卻被秦軍打敗,自己也戰死沙場。

項梁之死對反秦義軍來說是個重大打擊,但對楚懷王卻是抓住權力的絕佳機會。於是,作為名義上最高領導人的楚懷王立即宣布全面攻秦,為項梁報仇。但在攻秦路線上,楚懷王卻玩了一個套路。他當眾與將領們立下誓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也就是說誰先攻下秦朝國都所在地的關中,誰就封王。然後任命自己的親信宋義為北路軍主將、項羽為副將,領一路軍馬北上攻打秦軍主力所在的巨鹿。再任命劉邦為西路軍主將,直取關中。

楚懷王的這個安排拉偏架的跡象就非常明顯了,首先楚軍的隊伍是項梁、項羽叔侄一手帶大的。可項梁一死,項羽直接被邊緣化,不僅不給他參與攻打關中的機會,而且在北路軍裡也只是副將,還得受制於宋義調遣。因此,項羽心中對楚懷王充滿了憤恨。

「巨鹿之戰」前夕,項羽在軍中殺掉了宋義,奪回對楚軍的控制權。之後又在「巨鹿之戰」中大敗秦軍,建立了不可戰勝的高大形象。緊接著,項羽率四十萬反秦聯軍揮師關中,雖然此時劉邦已率先佔據關中,並攻陷了鹹陽,但因不敢得罪項羽,只好絕口不提「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懷王之約。

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接受秦將章邯投降後,曾許諾將關中之地封給章邯。因此他派使者向楚懷王匯報,並請求得到楚懷王許可。但楚懷王卻只回復了兩個字:「如約。」即遵守「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封劉邦為王。楚懷王之所以堅持「如約」的目的很明顯,那就是想要藉助劉邦的力量來制衡項羽。可是當時項羽一家獨大,劉邦根本不是項羽對手,因此項羽沒有理會楚懷王的回覆。他自封西楚霸王,為天下諸王之首;封章邯、董翳、司馬欣三人為關中之地的三秦王;封劉邦為邊遠蜀地的漢王。

項羽分封事件過後,他與楚懷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這也為不久後項羽弒殺楚懷王埋下了伏筆。

項羽並沒有稱帝的想法,但由於私人恩怨的關係導致他對楚懷王極為不滿,再加上他認為自己是諸王之首,憑什麼屈居在此時已被尊為義帝的楚懷王之下呢?於是在他回到西楚國都彭城後,立即安排手下將楚懷王遷徙至長沙郴縣,同時暗令途經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沿途截殺。就這樣,楚懷王最終死於九江王英布的刀下。

值得一提的是,項羽殺楚懷王主要是出於私人洩憤,而不是出於政治目的。換句話說,項羽如果能考慮到政治方面的影響,那麼他無論如何都不該弒殺楚懷王。從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項羽目光短淺,缺乏政治智慧,以至於後來因此事遭天下諸侯圍攻,最終兵敗垓下。#項羽#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楚懷王並沒有實權,項羽為何還要殺了他呢?原因有三點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提到楚懷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楚懷王熊槐,也即戰國中期楚國的一位君主。不過,在秦國消滅楚國,建立秦朝之後,歷史上又出現了一位楚懷王,也即楚義帝熊心(?-公元前206年),羋姓,熊氏,名心。熊心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熊槐之後,在秦朝末年,項梁納範增的建議,自稱武信君,立熊心為楚懷王。
  • 項羽曾擁護楚懷王起兵,秦國滅亡後,楚懷王最終結局如何?
    項羽武力出眾,又素有鴻鵠之志,幼時跟著叔父圍觀南巡的秦始皇時,他便張揚道「彼可取而代之」,有著如此雄心壯志,他又怎甘心敗給劉邦? 項羽不願忍受大權旁落之痛,便請楚懷王作廢約定。楚懷王既然被推崇為王,自然要一言九鼎,他不願為了項羽犧牲自己的威嚴。
  • 項羽繞開楚懷王誅殺宋義,究竟是私怨?還是奪權?
    事實上,項梁死後,項羽確實進入人生的低谷,但這並非大家想像的那樣自暴自棄,而是源於權力爭鬥的迫害眾所周知,陳勝死後,項梁為了能夠成為天下義軍的領袖,他堅決扶持已故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的楚懷王。項梁的目的達到了,但是,有名無實的楚懷王卻懷恨在心。項梁死後,楚懷王迫不及待地奪回了大權,並解除了項羽的兵權。從此,項羽開始進入一個低谷期,但是,宋義的出現卻改變了一切宋義是誰?
  • 原本牧羊為生的楚懷王被項羽秘密殺害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公元前209年,大澤鄉起義反秦的「張楚王」陳勝被殺後,助長了章邯等秦將的囂張氣焰,他們利用這個好時機大開殺戒,圍剿反秦義軍,打擊反秦力量。為了應對反秦形勢的變化,項梁聯合劉邦和陳勝的原部將呂臣統領的張楚各軍緊縮至薛。重建楚國,並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推他當楚王,稱為「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
  • 從劉邦攻克項羽入手,漫談楚懷王的用人制度
    前言西入秦關對劉邦來說意義非凡,首先西入秦關,劉邦是在楚懷王的命令下進行西行的,所以他出徵有名,其次比項羽先入關,劉邦名義上成為關中王,這促使了劉邦進攻項羽,將項羽視為大敵。所以西入秦關對劉邦來說,既是關中王名義的證明,也成為他日後討伐項羽的理由。
  • 項羽如何得罪項梁,在擁立楚懷王后,非要置項羽於死地不可?
    起義過了沒多久,作為最主要起義軍首領的陳勝就被殺死了。這個時候項梁的謀士,範增就勸誡項梁說讓他擁立一個皇帝當作傀儡。可以防止像陳勝一樣率先被攻擊,項梁聽從了他的建議,擁立了楚王的後裔為楚懷王這有一些和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用了一個傀儡,把他當作擋箭牌,而自己在後面掌管實權項梁出生於貴族之家。祖上都是有名的將領。
  • 西楚霸王項羽的憋屈歲月:被楚懷王懷疑、排擠、架空、針對
    為了激起楚國人的戰意,項梁拿「楚懷王」做熊心的名號。此後,楚懷王成為了楚國名義上的統治者,項梁成為了楚國實際上的統治者。項梁還活著的時候,楚懷王還算老實,他知道自己只是個傀儡,以自己的實力無法與掌握大軍的項梁抗衡。
  • 鴻門宴之後西楚霸王項羽都幹了些什麼?為何又要殺掉楚懷王呢?
    原標題:鴻門宴之後西楚霸王項羽都幹了些什麼?為何又要殺掉楚懷王呢?鴻門宴後,項羽放火燒了鹹陽,放火燒了阿房宮,殺死了秦王子嬰,說劉邦留下了一對白牆和一對玉鬥給張良處理,張良把東西交給了項羽。來吧,這是把項羽比作猴子,罵楚人。項羽肯定不會放過他,直接做飯。自從反秦戰爭以楚懷王的名義發動以來,項羽在焚燒鹹陽後向王懷報告了他的勝利,並想問他如何安排隨後的封殺。事實上,項羽只是問你,不是真的想聽你的話,但是這個楚懷王也不合理,真的把自己當成了國王,給了項羽一句話——按照協議行事,這是指原來的協議「先入關才是國王」,意思是讓劉邦成為關中的國王。項羽自然沒有這麼做。
  • 項羽入關中後,寫信向楚懷王邀功,楚懷王回2個字,卻要了自己的命
    話說項羽雖然比劉邦晚入關,但勢單力孤的劉邦攻入暴秦的首都鹹陽後,聽從張良的建議,主動退居退灞上,而把鹹陽讓給了後入關的項羽。而項羽到了鹹陽,下令殺死了已經歸降的秦王子嬰,殺光了秦朝宗族,殺死了秦朝老將舊臣,殺死了許許多多無辜的人。同時,縱容部下強取豪奪,肆無忌憚地霸佔宮女和民女。
  • 項羽為什麼要殺義帝?項羽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楚懷王熊槐之孫,楚頃襄王熊橫堂侄。秦末諸侯王之一。  熊心本是楚國貴族,在楚國滅亡後,隱匿民間為人牧羊。後被項羽弒殺。  項羽為什麼要殺義帝呢?  首先,義帝一開始就是作為傀儡被抬上寶座的。一方面「楚懷王」的招牌比較響亮,老招牌對舊臣子還是很有些號召力的。二來透露出羋心也是借用的意思,你不是真的「楚懷王」,「項梁自號為武信君」就是一個重要佐證,你羋心雖被尊為楚懷王,但俺這個武信君卻不要你來封。項羽殺掉宋義後將領們有一句話「首立楚者,將軍家也」(《史記·項羽本紀》),便露出了端倪。
  • 鴻門宴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出土漢簡揭開內幕,日本學者:東方智慧
    此外,佐竹靖彥認為,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考慮到當時天下的政治局勢。很多人以為,在鴻門宴發生的時候,整個天下就剩下項羽和劉邦兩個大勢力。項羽只要幹掉劉邦,就可以穩穩取得天下——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那只能證明你根本不適合從事政治這一行!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項伯,名項纏,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早年行俠仗義,秦統治時期曾與張良有舊交情。曾經因犯下殺人罪,跟隨韓公子張良躲藏在 下邳 (今江蘇睢寧西北)。到了項梁在吳中起兵造反之時,項伯也跟隨他參與這件事。後來跟隨項梁北上,擁立熊心為楚懷王,被任命為楚國左尹。秦二世三年,參與北伐援救趙國,後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又跟隨項羽佔領函谷關。
  • 「打醬油」的楚懷王的歷史謎局
    項氏叔侄吳中舉事,待其聽從範增之言,遍尋故楚後裔立為懷王,又得梟雄劉邦輾轉來投,方始成為反秦各諸侯勢力中的重要一支。這新擁立的楚懷王,名喚熊心。他是那個曾放逐屈原、自己也客死異鄉的楚懷王之孫。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楚是最後所滅之國。六國亡後的各王族倖免於難者,大都散於民間,艱難求生。熊心被項梁尋到時,正「為人牧羊」。
  • 秦時明月,她是後來被項羽殺死的楚懷王羋心?
    所以下集預告裡,王離想要殺他,他馬上向王離報告了這一情況。如果羋心真是楚王后裔心,那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她,她完全可以躲過這一劫。後來項羽推翻秦朝,為了號召楚人力量,找到了楚王后裔羋心,與範增,張良一起擁立他為楚懷王,即後來的楚義帝。義帝與項羽的嫌隙越來越大,項羽認為義帝是自己立的,所以對他並不是十分尊敬,沒有定期去朝拜他。
  • 被項羽殺死的楚懷王熊心,真的是個蠢才麼?絕不簡單的放羊娃
    後世人評價項羽的時候,很大的一個汙點,便是其殺了楚懷王,不過這個楚懷王不是屈原迷戀的那位,而是歷史上的另一位楚懷王,名叫熊心,楚國王族到他這一代已經淪為要靠放羊謀生了,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不簡單的放羊娃。誰想當傀儡呢?
  • 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為什麼英布卻在關鍵時刻背叛項羽轉投劉邦
    後項羽在安陽殺宋義、奪兵權,楚懷王無奈只得封項羽為上將軍,英布遂歸入項羽麾下。項梁死後,英布又歸入楚懷王麾下,直到項羽在安陽殺死宋義、奪取軍權,英布才歸入項羽麾下。從其不斷轉投各方勢力來看,英布顯然更為重視自身利益,這點其實從他投靠劉邦也能看出來,當英布因戰敗而跑去見劉邦後,便因劉邦對其怠慢而極為惱怒,但當得知劉邦為其安排的住宿什麼與自己一樣後,便又欣然了。
  • 上將軍項羽,為什麼封「手下敗將、殺叔仇人」章邯為雍王?
    我說項羽根本沒有打敗過章邯,很多人為他叫屈,有人在留言區嘲諷我:「如果章邯屢屢打敗項羽,他為什麼要投降,他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啊,你見過一支打勝仗而投降的嗎?」事實上,前面的文章我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實在不想多費口舌,我只想反問一句:「如果真像《項羽本紀》說的那樣,項羽大破王離,然後又兩次大破章邯,那麼自己還僅僅是個上將軍的項羽,為什麼要封自己的手下敗將,還是殺叔仇人的章邯為雍王?」
  • 歷史出現的兩個「楚懷王」,命運卻各不同
    在大型歷史宮鬥劇《羋月傳》裡,被秦宮羋月騙到秦國後幽禁起來死都沒有回國的楚懷王。楚懷王熊槐之所以能被騙出使秦國遭遇囚禁,不能把天真和昏庸都按在他一個人的頭上。這種外交,一需要君王出頭陷陣,二需要朝臣們在其背後的出謀劃策。最起碼,他為國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國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籤訂盟約為藉口攻打楚國,雖最終客死他鄉,他的愛國氣節,卻保住了楚國子孫的後續發展。
  • 項梁死後,楚懷王為何恩將仇報、剝奪了項羽的兵權?
    項梁不但殺了會稽郡守殷通,還聽取範增的建議擁立了楚懷王的後人為新的楚懷王,不但恢復了楚國,也使楚懷王成為天下義軍的眾望所歸,紛紛前來臣服。要知道,雖然項梁是擁立楚懷王的核心,但是,項羽在起義軍中也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沒有項羽,那些江東義軍根本不會買楚懷王的帳。現在項梁剛死,就對項羽進行政治迫害,這也讓楚懷王的名聲受到一定損傷。
  • 為何鴻門宴上項羽放過劉邦?還有一人在喝酒,項羽根本不敢動手
    於是很多人也在批評項羽優柔寡斷,如果他能果斷一點把劉邦給消滅,那麼可能就再也沒有後來這麼多事了,但項羽真的是在猶豫要不要殺劉邦嗎?其實這件事情的背後存在第3人。 宴會上還有一人在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