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並沒有實權,項羽為何還要殺了他呢?原因有三點

2021-01-19 騰訊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提到楚懷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楚懷王熊槐,也即戰國中期楚國的一位君主。不過,在秦國消滅楚國,建立秦朝之後,歷史上又出現了一位楚懷王,也即楚義帝熊心(?-公元前206年),羋姓,熊氏,名心。熊心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熊槐之後,在秦朝末年,項梁納範增的建議,自稱武信君,立熊心為楚懷王。在秦朝滅亡後,項羽佯尊熊心為義帝,徙於長沙郴縣,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將其弒殺。對此,在很多人看來,在秦朝滅亡後,楚懷王熊心並沒有實權,也即其地位類似於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劉協。那麼,問題來了,秦朝滅亡後,項羽為什麼要對楚懷王趕盡殺絕呢?

首先,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陽尊懷王為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裡,必居上遊。」乃徙義帝於江南,都郴。冬,十月,項王密使九江、衡山、臨江王擊義帝,殺之江中。由此,雖然項羽沒有直接殺了楚懷王熊心,但是,楚懷王熊心之死,顯然就是項羽指使的,這在正史中是沒有爭議的事情了。那麼,問題來了,楚懷王並沒有實權,項羽為何還要殺了他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有三點。就第一點來說,不管是項羽還是項梁,在內心深處都沒有將楚懷王熊心視為自己的主公,也即楚懷王熊心,只不過是自己消滅秦朝的一個棋子。

在此基礎上,等到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鹹陽,也即秦朝正式滅亡之後,楚義帝熊心的歷史作用,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而這,顯然和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劉協有所不同。當然,更為關鍵的是,楚懷王在手無實權的背景下,想要掙脫項羽的控制,甚至站到了項羽的對立面。比如在項梁戰死沙場之後,楚懷王熊心破格提拔宋義,顯示出要親自掌握兵權的態度。在此之後,楚懷王熊心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鹹陽者為王,並同意劉邦收集項梁、陳勝餘部西行攻秦。對於楚懷王熊心來說,並不甘願做一個傀儡,而是希望利用宋義、劉邦等人來牽制項羽。

由此,從項羽的角度來看,楚懷王熊心多存在一天,始終就是一個隱患。所以,暗中令英布等人將其弒殺,顯然是為了斬草除根,解決自己的心頭大患。就第二點來說,通過項羽自封自己為「西楚霸王」,顯示出項羽想要扮演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的角色。對於想要稱霸天下的項羽,楚義帝熊心成為形式上的最大阻礙。也即項羽、劉邦等人都是稱王,而熊心則已經稱帝,自然在形式上高人一等,換而言之,楚義帝熊心扮演者東周時期周天子的角色,這和項羽的目標是相衝突的。

最後,就第三點原因來說,項羽殺楚懷王熊心,直接原因就是為了發洩私憤。在秦朝滅亡之前,楚懷王熊心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鹹陽者為王。眾所周知,結果是劉邦捷足先登,率先攻入了鹹陽。對此,雖然項羽希望楚懷王封他為王,但楚懷王的答覆是「如約」,也即依然按照之前的約定。而這,讓項羽非常憤怒,於是,項羽不願繼續聽命於楚懷王,隨後自行分封天下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項羽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並且,因為楚懷王熊心不願意冊封自己為王,憤怒的項羽暗中令英布等人將其弒殺。進一步來說,作為秦末漢初之際的最強諸侯,項羽可謂意氣用事,這在其殺害楚懷王熊心一事上得到直接的體現,甚至成為其最終敗給漢高祖劉邦的重要原因。

文/情懷歷史

相關焦點

  • 項羽為什麼殺楚懷王?主要目的與政治無關
    公元前206年十月,楚懷王(義帝)熊心在途經郴縣時,被項羽派九江王英布所殺。在古代,尊卑貴賤的界限涇渭分明,以下犯上往往會被視為大不敬,弒君更是天怒人怨之舉。那麼問題來了,項羽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弒殺楚懷王?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 鴻門宴之後西楚霸王項羽都幹了些什麼?為何又要殺掉楚懷王呢?
    原標題:鴻門宴之後西楚霸王項羽都幹了些什麼?為何又要殺掉楚懷王呢?鴻門宴後,項羽放火燒了鹹陽,放火燒了阿房宮,殺死了秦王子嬰,說劉邦留下了一對白牆和一對玉鬥給張良處理,張良把東西交給了項羽。秦朝的宮殿被燒毀了,渭水南岸的阿爾方宮、鹹陽宮北側的北漢曲宮和渭水北岸的宮殿都被「縱火之王」項羽燒毀了。這些宮殿規模非常大,歷史記錄顯示「大火不會在三月份熄滅」。這還沒有結束。項羽還掠走了大量被劉邦封印的珍寶和美女。他還殺死了投降的秦子·英。其他秦貴族和公主被項羽殺死,搶劫了整個鹹陽城。這才得意洋洋的撤出了鹹陽。(難怪劉邦如此討厭項羽,這也可能是焚燒阿房宮的原因。)中。
  • 從劉邦攻克項羽入手,漫談楚懷王的用人制度
    但是楚懷王跟傀儡還是有區別的,楚懷王有心計,他大力扶植自己的勢力,劉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除了劉邦之外,楚懷王扶植的人還有宋義以及其他能夠代替項羽的人。果然在楚懷王的一眾扶植的人當中,最後卻只有劉邦獲得勝利,那麼為何楚懷王將劉邦設為自己的扶植力量之一呢?劉邦身上有什麼值得楚懷王注意的呢?項羽對楚懷王擴大勢力的做法,又是作何反應呢?
  • 項羽曾擁護楚懷王起兵,秦國滅亡後,楚懷王最終結局如何?
    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不復立楚之後也。」 於是項梁採納範增建議,擁立前楚國國君,楚懷王之後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借他之名徵討天下,天下英雄紛紛響應。
  • 項羽如何得罪項梁,在擁立楚懷王后,非要置項羽於死地不可?
    他們的領導人是陳勝和吳廣,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在起義的過程中,各地紛紛響應,其中兩支力量最為強大,分別是項羽和劉邦。他們也是日後楚漢爭霸的主人公。而在項羽的起義軍中,最開始的中堅力量是項羽的叔父:項梁。項梁在統領大軍的時候擁立楚懷王。為何楚懷王在項梁死後與項羽水火不容,非要致項羽於死地呢,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恩恩怨怨呢?
  • 原本牧羊為生的楚懷王被項羽秘密殺害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楚懷王任命陳嬰為上柱國,項羽為長安侯,任魯(今山東省)公,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呂臣為司徒。經過這次整合,許多反秦力量合為一處,壯大了反秦的聲威。那麼,原本流落在民間以牧羊為生,後來被項梁等人擁立為楚王的楚懷王熊心,究竟是什麼原因被西楚霸王項羽殺害的呢?
  • 楚國歷史上怎麼會出現兩個「楚懷王」呢?
    當你看過楚國(春秋戰國)的這段歷史,你會發現:楚國有兩個楚懷王。一個是戰國後期的楚懷王熊槐(約公元前355年—前296年);另一個是他的孫子秦末的楚懷王熊心(?-公元前206年)。按理說,楚懷王屬於諡號,也就是說,是他們死後,其臣子根據其生平事跡而取的一個比較中肯的稱號。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項伯,名項纏,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早年行俠仗義,秦統治時期曾與張良有舊交情。曾經因犯下殺人罪,跟隨韓公子張良躲藏在 下邳 (今江蘇睢寧西北)。到了項梁在吳中起兵造反之時,項伯也跟隨他參與這件事。後來跟隨項梁北上,擁立熊心為楚懷王,被任命為楚國左尹。秦二世三年,參與北伐援救趙國,後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又跟隨項羽佔領函谷關。
  • 項羽繞開楚懷王誅殺宋義,究竟是私怨?還是奪權?
    事實上,項梁死後,項羽確實進入人生的低谷,但這並非大家想像的那樣自暴自棄,而是源於權力爭鬥的迫害眾所周知,陳勝死後,項梁為了能夠成為天下義軍的領袖,他堅決扶持已故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的楚懷王。項梁的目的達到了,但是,有名無實的楚懷王卻懷恨在心。項梁死後,楚懷王迫不及待地奪回了大權,並解除了項羽的兵權。從此,項羽開始進入一個低谷期,但是,宋義的出現卻改變了一切宋義是誰?
  • 西楚霸王項羽的憋屈歲月:被楚懷王懷疑、排擠、架空、針對
    項梁在定陶之戰中讓楚國喪失了主力部隊,這讓項家在楚國的威望和影響力大減,項梁死後,還未建立起威望的項羽無法繼承大權。項梁死後,楚懷王想要接手大權。而楚國內部有很多勢力對專權的項梁不滿,他們是楚懷王的支持者。
  • 為何鴻門宴上項羽放過劉邦?還有一人在喝酒,項羽根本不敢動手
    於是很多人也在批評項羽優柔寡斷,如果他能果斷一點把劉邦給消滅,那麼可能就再也沒有後來這麼多事了,但項羽真的是在猶豫要不要殺劉邦嗎?其實這件事情的背後存在第3人。 宴會上還有一人在飲酒
  • 項羽推翻秦朝後,為何不在鹹陽定都,而是返回彭城當王?
    項羽與劉邦相比,有著太多的優勢。本來毫無敗績的他,最終卻栽在了劉邦的手中。事後,人們在分析項羽失敗的原因時,總結了很多。有說他剛愎自用的,有說他優柔寡斷的,還有說他不珍惜人才的。而在諸多的原因中,有一條一定不能忽視,那就是項羽推翻秦朝後的定都問題。
  • 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為什麼英布卻在關鍵時刻背叛項羽轉投劉邦
    曾為驪山刑徒的英布,早年也是反秦義軍一員,後投靠楚地反秦先鋒項梁,成為楚軍陣營的一員戰將,項梁戰死定陶之後,英布在「巨鹿之戰」期間投入項羽麾下。因在反秦戰爭中屢立戰功,項羽大封天下時獲封九江王,然而在「彭城之戰」後,卻被劉邦的使者隨何策反,就此投入劉邦陣營。按理來說,項羽對英布也算是情深義重,英布為何還要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呢?
  • 項羽分封時為何未分封他的嫡系部隊為王,而且家族人也沒封王的?
    項羽進入秦國都城鹹陽,殺了秦的降王子嬰,然後開始封王。因為曾經和楚懷王有約:「先入關者為王」,不好公然違約,就把劉邦封為漢王。因懷疑劉邦志在奪取天下,對其不放心,為了徹底打掉劉邦圖謀天下的念頭,又三分關中,封了秦國的三個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和翟王,以堵住劉邦的東歸之路。
  • 宋義沒什麼名氣,項羽等人為何要歸他指揮?這是有原因的!
    秦末漢初,最早造反的是陳勝、吳廣,最大的受益者是劉邦,活的最轟轟烈烈的項羽,可處在過渡階段最有權勢的還要說是項梁。
  • 項梁死後,楚懷王為何恩將仇報、剝奪了項羽的兵權?
    按說,楚懷王有權力這麼做,但是,對於呂臣和項羽的處置卻有太大的差別:楚懷王封呂臣為司徒,封他的父親為丞相,雖然沒了兵權,但是,表面上看呂臣的地位還是提高了,這也能夠安撫一下呂臣;楚懷王甚至封劉邦為武安侯,繼續統領自己的軍隊,可對項羽就沒有那麼客氣——項羽被閒置了,既沒有兵權,又沒有任何明確的職務。
  • 項羽沒有虧待英布,英布為什麼還要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呢?
    他年輕的時候,因為觸犯了秦國的律法被判刑,但是他並未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自嘲的對眾人說,我小時候有人為我看過相,只有在受了刑法之後才能稱王,聽後所有人都嘲笑他白日做夢。秦末天下大亂,英布看準時機, 帶領一幫無業游民發動起義,因勢單力薄,投奔了反王吳苪,吳苪非常器重英布本領,就讓他做了自己的女婿,可見他對英布的喜愛程度。
  • 項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為何天下諸侯還要群起反對?
    當然項羽也可以效仿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制,自己當皇帝,但是項羽卻沒有,他走的是周武王的老路,論功行賞,與功臣共享天下。由此看來項羽的分封應該是公平公正的,只要滅秦有功,都可以得到封賞。一位如此慷慨的領導,為何在他分封完諸侯以後,會引起諸侯群起反抗呢?
  • 被項羽殺死的楚懷王熊心,真的是個蠢才麼?絕不簡單的放羊娃
    後世人評價項羽的時候,很大的一個汙點,便是其殺了楚懷王,不過這個楚懷王不是屈原迷戀的那位,而是歷史上的另一位楚懷王,名叫熊心,楚國王族到他這一代已經淪為要靠放羊謀生了,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不簡單的放羊娃。誰想當傀儡呢?
  • 為何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而不是周天子?
    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 項梁聽了範增的建議,在民間尋找楚懷王的後代,結果將楚懷王的一個孫子熊心給找了出來,重新將其立為楚懷王,在熊心的領導下,反秦的隊伍越來越大,最終將滅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