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甩鍋」,表面上甩的是「責任」,本質上甩的是「利益」、甩的是「威信」、甩的是「擔當」、甩的是「人格」。這樣的領導,員工打心眼裡不認可、不信服、不放心。
相反,那種工作中出現問題、出現失誤,領導敢於擔當、勇於扛責,不逃避、不退後、不甩鍋,員工對其往往敬佩有加,從內心願意跟隨這樣的領導、真心想為這樣的領導付出。這就是擔當的價值、人格的魅力,無需在口頭上引導,行動往往是無聲的力量,最有說服力。
員工如何對待這類甩鍋的領導?五種方法應對,很有效果:
(1)領導甩鍋,你要「接鍋」。不接,就是你的不對,因為黑白都是由領導說了算。
(2)領導甩鍋,你要「綁鍋」。將領導也綁在你的船上,綁不住,就真是你的責任了。
(3)領導甩鍋,你要「碎鍋」。運用「雙贏」策略,將鍋直接碎在你的手裡,不要繼續甩給同事,否則,也容易得罪人。
(4)領導甩鍋,你要「補鍋」。補得好,領導可以原諒;補不好,就真是你的責任。
(5)領導甩鍋,你要「扛鍋」。一定要有人來擔責的話,你不扛,誰來扛,「啞巴吃黃連」,可以忍。但是,你和領導內心都清楚,都有一桿秤。
一、領導甩鍋,下屬如何「接鍋」?
職場中,經常會發生工作出現問題,需要有人在檯面上承擔責任,或者給大家一個教訓,需要有人來接替這個角色時,或者需要有人挨批評,或者受處分時,領導就會進行甩鍋。
關鍵是,作為下屬,如何更好地「接鍋」?既不讓領導難堪,也不讓自己受損?
很多此類情況,其實都在領導的掌控範圍內,除非是部門領導,只要是公司領導,基本都由領導說了算,領導來決定。所以,員工「接鍋」時,只要將領導說服了,即使領導甩鍋過來,又何妨!所以,一切都靠「話術」來解決。
【話術推薦】:「不好意思,領導,一切都是我疏忽大意導致的。」(分析:承認錯誤,給領導消氣,讓領導下臺階)
「出現此次結果,您也知道,是有一些客觀原因的,當然是我提前沒有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沒有做好預案,才會導致出現這類情況。」(分析:指出問題的根本原因,間接進行申辯,不是我的錯,是有客觀原因的)
「您放心,我馬上按照您的最新安排,確保在兩天之內,不耽誤任何工期的進度下,將工作重新進行部署和改進。」(分析:表明態度,讓領導還想誇你一番)
【小結】:這種「接鍋」方式,目的就是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將領導心中的那股氣給壓下去,到最後還得讓領導誇獎自己。
二、領導甩鍋,下屬如何「綁鍋」?
既然是領導甩鍋,那就證明工作出現問題,肯定是和領導有著很大關係的。但是,出現問題了,員工還能說這工作,領導也參與了,我們是按照領導的命令來進行安排和執行的。
員工在這裡可以使用「捆綁」戰術,以「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理念,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的思維,來很好地進行「綁鍋」!
肯定不行,員工在這裡需要用到一種方法,那就是「打太極」!
什麼意思?就是領導甩鍋時,不要很明確地將責任歸咎於誰,而是就問題說問題,不要延伸到責任人。
【話術推薦】:領導,您批評地對,確實在執行過程中,方案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才導致問題出現。(分析:不說是誰的責任,只說是方案本身出現問題)
您放心,今後在執行過程中,我一定會及時將工作思路跟你進行實時溝通和交流,確保執行方案能夠在落地過程中,基本吻合實際情況。(分析:暗示工作思路,不是我能決定的,需要領導您點頭同意才是,所以今後我會隨時對思路進行調整的,到時你可要理解)
【小結】:綁鍋,能夠給領導一種「鈍感」,使得領導不會再生多大的氣,因為出現這種結果,員工基本都是依據領導的思路來執行的。
三、領導甩鍋,下屬如何「碎鍋」?
領導甩鍋,下屬想要「碎鍋」,談何容易!問題出現,員工如何才能將問題「跳脫」出去,而不至於在領導或員工身上來打量。
何謂「碎鍋」?碎鍋,就是將問題推出去,運用的是一種「雙贏」策略,將鍋直接碎在員工的手裡,不要繼續在領導和自己身邊打轉。
碎鍋,靠得是什麼?靠得就是員工的口才和思維,靠得就是員工如何從不同角度,讓領導對工作問題改變既有認知和看法。
俗話說:改變一個人最難的,就是他的思想。所以,「碎鍋」這種解決辦法,是有一定難度的。
【話術推薦】:領導,您說得對。在來之前,我已將問題進行了分析,也溝通交流了一下。(分析:順著領導,透露出你來之前是有準備的)
此次問題之所以出現,其實並不是咱們內部的疏忽或失誤導致,而是銷售一線因為對政策把握不準,沒有及時進行對接,才導致的錯誤。(分析:話鋒一轉,將矛盾推出去,讓領導的思維跟著你走)
我已經給銷售部的王經理進行了聯繫,他也間接承認,這次失誤是他們的責任。(分析:指出問題的直接責任人,並且已經過證實的,讓領導有信服力)
當然,以後工作中遇到此類事情,我們這裡一定也要把好關,跟進好。(分析:不能讓自己有推卸責任的意思,輕描淡寫地說一下自己的責任所在)
【小結】:「碎鍋」這種解決領導甩鍋的辦法,是比較有難度的,需要員工具有很強的口才能力、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當然,效果也是最好的。
四、領導甩鍋,員工如何「補鍋」?
問題出現,領導甩鍋,大多數員工都會被動地採用一種「補鍋」的辦法。
如果員工提前獲知問題出現,那麼可以事先對問題進行快速梳理;如果提前不了解,到了領導辦公室才獲知,那麼員工需要做得只有兩件事:
(1)承認錯誤,不要推卸,否則,就是火上澆油,領導會更生氣;
(2)樹立一種解決問題的理念,不要糾結於這個問題到底是不是你的,而是要臨場發揮,找出可行性的辦法來進行補救。
想說一點:願意按照「補鍋」的理念來解決問題的,基本都是有間接責任的。
【話術推薦】:您好,領導,這件事情,我確實有責任。(分析:承認錯誤,給領導一種端正態度)
不過您放心,這個問題,已經有對策了,能夠確保在不影響工作進度的情況下,給予順利解決。(分析:讓領導安心,你已有對策,而且正在實施當中)
我保證,今後不會再犯此類性的錯誤。(分析:給一種口頭保障,讓領導更加對其信任)
【小結】:補鍋思維,是大多數下屬都會首選的應對辦法。因為但凡領導甩鍋給你,無疑就代表著,你與這種錯誤是有關聯的,具有直接的責任。
五、領導甩鍋,員工如何「扛鍋」?
扛鍋,對員工來講,是「下下策」。或許是工作錯誤,已沒有任何補救的辦法;或許是員工沒有能力,只能被動等待「鍋」到來。
儘管員工在被動思維中,不懂得碎鍋、綁鍋等辦法,但是扛鍋也是有條件的,或者說是有規定的,不是領導說讓扛,或者本人被動扛就算完事的,如果將扛鍋的責任降到最低,是有一定方法。
【話術推薦】:領導,這次錯誤,是我疏忽導致的,我願意接受任何處罰。(分析:扛鍋態度認真,讓領導一下子內心放下了擔子)
但是,此次錯誤的原因,其中有一條就是我的崗位職責和對方有了交叉。因為對方對這個系統不熟悉,經常不運用,所以感覺陌生。(分析:指出問題所在,自己也有責任,但是責任要如何劃歸,員工要給出實打實的定論)
如果能夠將這一塊資源集中進行整合,我相信此類工作錯誤,一律都會得以根本解決。(分析:擔了責,就要有相應的利益補償,這是板上釘釘的事)
【小結】:言外之意,領導甩鍋,員工就要「扛鍋」。如果說,一定要有人來擔責的話,員工不扛,誰來扛。所以,員工只有「啞巴吃黃連」,但是可以忍。
為什麼?因為員工和領導內心都清楚,都有一桿秤。所以,員工可以適當根據擔責的大小,採用「迂迴」或「曲線」辦法,讓自己活得別的利益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