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新希望今年銷售額預計超兩千億,網際網路要顛覆傳統企業很難

2020-12-15 中國企業家網

在經濟轉型的新格局裡,新希望的銷售、利潤、稅收和市值,每年大概有超過20%的增長。最近劉永好跟很多企業家朋友交流,發現凡是把「傳統企業+組織再造+數位化」轉型做得好的企業,都得到了進步和成長,很多企業也都成為行業引領者。

文丨《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豔豔

編輯丨米娜

圖片來源丨中企圖庫

「網際網路企業要顛覆傳統企業?難!因為傳統企業護城河太深。研發、市場、生產、機器,供產銷這個體系,不是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做到的。」12月6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永好現身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並發表了開幕主題演講。

「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很多實體企業家和傳統企業家們的壓力特別大,總覺得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會把我們顛覆掉。但是今年以來,特別是現在,大家非常清醒地認識到,網際網路企業流量逐步見頂了,雖然還有空間,但不大了。」劉永好解釋稱。

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陳東升、劉永好、宗慶後、宋志平、王石、楊元慶、沈南鵬、張磊、周鴻禕、張文中、王玉鎖、王文京、閻志等上百位企業家出席年會,熱議新發展格局下的公司力量。

在劉永好的觀察中,過去十多年內,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迅猛發展,成為今天最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之一。不過,由於傳統產業護城河很深,並不容易被網際網路企業「吃掉」。在其看來,當前疫情影響加之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的形勢下,「雙循環戰略」為企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實體經濟自身必須通過轉型升級,在這個新格局下謀求新發展。

劉永好認為,「新商業=傳統產業+組織再造+數位化轉型」。這種轉型不是簡單地將企業與數位化疊加,而是基因的融合。簡單移植會有「排異反應」,因此一定要做好融合。「轉好了市場還是你的;轉不好,油鍋是你的,你在油鍋裡面煎熬。怎樣才能保證不『轉』到油鍋裡,『轉』到市場上去呢?這中間要加一個『組織再造』。」

今年兩會期間,劉永好提出,2020年新希望集團將會新增300億元投資和新增2萬人的就業,主要為冷鏈物流、現代農業發展招募人才。此次年會上,劉永好表示,「我們做到了超過300億元的投資,新增員工超過了3萬人。」此外,他還表示,新希望今年的銷售額預計將會超過2000億元。

「在經濟轉型的格局裡面,我們的銷售、利潤、稅收和市值,每年大概都有超過20%的增長。」劉永好稱。

 

 

以下為劉永好的現場演講實錄(有刪改):

我是一個創業近40年的民營企業家,我也參與了幾乎每一屆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感觸很多。今天大會的主題是「新格局下的企業力量」,作為老一代的民營企業家,我想從自身出發,談談新格局下的企業精神。

首先,我要講講什麼叫新格局:

第一、新冠病毒的影響超乎想像。中國第一季度很多企業關門停產,但是國家迅速反應,應對得當,組織有力,現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影響越來越小。而全球範圍的新冠疫情影響依然非常大,導致多數國家的GDP是負值。

第二,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導致出口受挫,「三駕馬車」中的外向型經濟受到影響。這種情況下國家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思路,我覺得提的恰逢其時,這是新的格局。

之前有段時間,我在浙江、江蘇、廣東走了一圈,做了一圈調研,發現國內的外向型企業壓力很大,企業經營非常困難。但是今天的格局又大不一樣了,我看到這些外向型企業,特別是實體企業都開足了馬力在生產,很多產品都排到了明後年。最近這段時間中國的出口也在大幅提升,為什麼?因為基本生活、基本需求是必需的,而國外都停產了,只有我們在生產,所以說壞事變成了好事,這是一個新格局。

還有一段時間,自行車的生產企業一塌糊塗,後來共享單車風潮起來了,自行車的生產形勢一片大好,供不應求。國外疫情一來,國內的自行車兩三年內都訂不到貨,我們現在拿一個貨櫃特別難,得加價,所以航運業也到了最好的時候。看一個國家和經濟體究竟如何,看航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一個新格局。

其次,我要談談在新格局下,企業人怎麼去做的問題。

過去這十多年來,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迅猛發展,湧現出一大批非常優秀的企業,他們的影響力、估值以及服務迅猛上升,成為今天最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之一,非常了不起。

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很多實體企業家和傳統企業家們壓力特別大,總覺得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會把我們顛覆掉。但是今年以來,特別是現在,大家非常清醒地認識到,網際網路企業流量逐步見頂了,雖然還有空間,但不大了。

網際網路企業要顛覆傳統企業?難。因為傳統企業護城河太深,研發、市場、生產、機器,供產銷這個體系,這不是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做到的。網際網路企業做數位化的東西有優勢,但想深入實體製造業,還需努力。而傳統企業一定要轉型升級,能夠跟上這個新的發展格局,這就是說,我們傳統企業要迎來轉型升級的新格局。

怎麼轉型升級呢?最近大家注意到,各行各業都在大集中,集中是大勢所趨。集中就意味著有的企業要關門,有的企業要成為配套附屬企業、體系內的企業。過去1000家電視機廠,最終集中到的只有幾家。這1000家企業,一部分關掉了,一部分被整合了,一部分成為零部件供應商了。我們有這方面的準備嗎?這是擺在我們企業人面前的大問題。

第一,網際網路企業不太可能顛覆我們所有的實體經濟;第二,我們自己的實體經濟必須要轉型、要升級,在這個新格局下謀求新發展。

這種情況下,我們準備好了嗎?我們該怎麼做呢?很多的企業都說壓力好大,員工工資也在增長。雖然稅收有所減少,但減少的並不多,現在出口也有很大壓力,錢很難掙。但是,仍然有很多企業在高歌猛進,我們怎樣保證自己還能生存下去,成為整合者,而不是被整合者呢?

這就需要轉型。

最近相當長時間,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是向新經濟轉型。簡單來說,就是傳統企業+數位化,結合起來就是新的企業。這種說法對不對?理論上是對的。但是實施起來很難,好多企業轉型就轉死了。轉好了市場還是你的;轉不好,油鍋是你的,你在油鍋裡面煎熬。怎樣才能保證不「轉」到油鍋裡,「轉」到市場上去呢?我覺得這中間要加一個「組織再造」。

傳統企業原來的整個生產運營體系、組織體系,是過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內打造出來的,他們已經適應了原有的KPI、研發體系、產供銷體系,但是今天社會經濟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網際網路年輕人的消費習慣都大不一樣了。

比如,以前很多房地產開發商修房子的時候修個大廚房,現在到大城市看,哪裡還要那麼大的廚房,廚房都是擺設品,特別是九零後、零零後,他們幾乎不怎麼進廚房,很多人連微波爐怎麼用都不知道。既然如此,如何去適合這些連微波爐都不知道怎麼用的人的消費習慣呢?這是房地產商必須考慮的,也是家電製造業必須考慮的。我們了解這些年輕人嗎?了解社會市場的變化嗎?

另一方面,我們要轉型,首先就要進行組織的再造。所謂組織再造,就是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企業文化、企業格局要發生根本變化,而不是簡單的將原有組織體系與數位化相加,就變成了新企業。大概在六年前,新希望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去年領袖年會上我曾講過新希望的「五新」轉型,這就是組織再造。

我們比較早的提出了「五新」:第一「新」,新機制。在激勵方式上,我們廣泛地實施合伙人制度,共享共建共擔共創,現在我們有100多家合伙人企業,有四五百個合伙人,這四五百個合伙人的利益、想法、心態,跟公司完全一致,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第二「新」,新青年。一定要啟用年輕人,我們今天有超過12萬名員工,今年我們還定下了要新招2萬個員工。今年兩會,我參加了一個政協的活動,在會上我提出,我們今年困難大、壓力大,但作為一個老的民營企業家,我要新增300億元投資、新增2萬個就業崗位,我是做了承諾的。

今年馬上要結束了,可以高興地跟大家講,我們做到了超過300億元的投資,新增員工超過了3萬個。人家說都在減員工,你怎麼會增加3萬個員工呢?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組織再造的需要,我們生產業務發展的需要。當然客觀來講,事關我們養豬業大發展的格局,我們更多招的是食品加工、冷鏈物流、調味品的員工,而且大部分都是大學生。

第三「新」,新科技。用信息科技、數字科技、生物科技、製造科技來武裝我們。我們成立了幾個研究院:比如,生物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院等等。我們承擔了很多國家級項目、省級項目、企業自身的項目,由此我們榮獲了七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作為一個民營企業榮獲七個二等獎,這是不容易的。而科技帶來的進步和成長,那就更多了,特別是我們圍繞農村產業的發展,幫助農民朋友解決產供銷、融資難問題,我們成立了供應鏈金融公司,成立了新網銀行,我們用大數據的能力幫助農民朋友、家庭農場主獲得金融支持、產業支持。我們用這些大數據的能力幫助農民養好豬、養好雞,在手機上,農民朋友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拍照片上傳,然後由專家答疑,告訴你該怎樣處理。

第四「新」,新賽道。我們原來生產飼料做到了全中國第一,現在很快就世界第一了。但我們要注意新賽道,所以我們在養豬業、養牛業、牛奶業方面全面發展。並且圍繞消費升級,我們在供應鏈和冷鏈物流上做文章,現在我們的新生活冷鏈物流可以說是城市配送裡面的一個優勢企業了,它在全國建立了40多家合夥制分子公司。我們在健康領域也做了不少投資,在上海的藍生腦科醫院集團有4000個病床。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圍繞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新賽道上做一些布局。此外,我們也成立了幾個從事投資的專項公司。

第五「新」,新責任。所謂新責任就是要有擔當,對家庭有責任、對自己也有責任,對社會、對企業要有擔當。我們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光彩扶貧事業「萬企幫萬村」,我們兩千多個中層以上的管理幹部,每個人必須要幫助一個相對貧困戶。現在脫貧攻堅任務基本完成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走的路很長,我們有社會責任。

新機制、新青年、新科技、新賽道、新責任——這「五個新」在我們看來,就叫組織轉型,組織轉型做好了,再加上數位化能力,激勵起來就會容易,組織也會更加適應。

以前有人說,人的肝壞了要換,但要找人的肝很難找,就把豬肝嫁接過來,還真有人做了嘗試,結果發現成活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因為基因不一樣,兩個完全不同的組織、不同的生物體合在一塊會排異。同樣,我們傳統企業原有的營銷管理、激勵體系,要加上數位化的體系,這是兩個不同的組織,很難結合。怎麼結合?我們將傳統組織和現代組織再造,再和數位化結合,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正因為這樣,我想我們算是一個案例,新希望今年銷售預計將會超過2000億元,在經濟轉型的新格局裡,我們的銷售、利潤、稅收和市值,每年大概都有超過20%的增長。最近我在跟很多企業家朋友交流,凡是把傳統企業+組織再造+數位化的轉型做得好的企業,都得到了進步和成長,很多企業也都成為行業引領者。所以,企業要用這種新的方式求得新的發展,企業才能在新格局下做好轉型,成為新企業的新商業人。

 

值班編輯:李薇  審校:陳睿雅  製作:崔允琰

 

 

相關焦點

  • 新希望集團今年銷售額將突破2000億,豬價明年或先高后低
    當外界普遍認為網際網路「猛虎」將顛覆傳統行業之際,日前,「內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放出驚人言論:網際網路顛覆傳統行業很難,因為傳統企業的護城河很深!劉永好同時傳遞出新希望集團昂揚向上的發展勢頭,今年銷售額將突破2000億元,新增投資300億。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包括天邦股份、牧原股份等在內的養豬行業上市公司近期均釋放出基本面向好信號。
  •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新希望今年銷售將超2000億 已完成超300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的領袖年會以「商業向上——新發展格局下的公司力量」為主題,作為新希望集團的董事長,劉永好在活動的開幕主旨演講環節展開了詳細分享。劉永好表示,今年以來,新冠病毒的影響超乎想像,疊加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以及國家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上幾個方面構成了當前商業環境的全新的格局。
  • 雷軍:今年至少收穫8個IPO;京東徐雷稱95後對品牌忠誠度低;劉永好...
    雷軍:今年至少收穫8個IPO;京東徐雷稱95後對品牌忠誠度低;劉永好:今年銷售兩千億,網際網路顛覆傳統企業很難;京東健康香港IPO 2020-12
  • 行業8卦|首推保健品羊奶粉,這家羊乳企業劍指萬億大健康市場!
    第2卦新希望劉永好:新希望今年銷售額預計超兩千億12月6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永好現身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他表示,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很多實體企業家和傳統企業家們的壓力特別大,總覺得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會把我們顛覆掉。
  • 劉永好: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是新的希望所在
    為了過上好日子,1982年劉永好和自己的兄弟們正式開始創業。當時中國還沒有公司法,新希望不叫公司,叫專業戶。劉氏兄弟的創業之路充滿了崎嶇和坎坷。為了養雞,他們要去成都周邊各個縣收購散養的良種雞蛋。有一天劉永好騎著車跑了一天終於收齊了一筐,共計200個蛋,卻因被狗追咬不慎摔倒在田埂上,一筐雞蛋只剩下兩個是好的。
  • 劉永好:外向型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產品訂到明年
    來源:新浪財經12月5日-7日,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本屆主題為「商業向上——新發展格局下的公司力量」。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永好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新冠病毒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呢?
  • 劉永好:為什麼很多企業轉型轉死了轉到油鍋裡?
    12月5日-7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會上進行了精彩分享。他表示,在新格局下,實體企業必須要進行轉型升級,而轉型最重要的是進行組織再造,即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企業文化、企業格局,要發生根本變化。
  • 劉永好「川劇變臉」收長女股權,新希望地產負債800億
    要說劉永好的「變臉」是基於擔心女兒的巨額財富和新希望股權受到損害,也不無道理。2. 為兒子繼承家業鋪路:鮮為人知的是,劉永好除了長女劉暢,還有個至今隱身的兒子,喊作「DD」。對脫胎於家族企業的新希望集團來說,劉永好一直有明確規劃:不僅企業傳承要早,不能等到繼承人20多歲再接班;還要給繼承人一個年輕化的管理層。
  • ...上騰飛的翅膀——訪「農民朋友的朋友」、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為了過上好日子,1982年劉永好和自己的兄弟們正式開始創業。當時中國還沒有公司法,新希望不叫公司,叫專業戶。劉氏兄弟的創業之路充滿了崎嶇和坎坷。為了養雞,他們要去成都周邊各個縣收購散養的良種雞蛋。有一天劉永好騎著車跑了一天終於收齊了一筐,共計200個蛋,卻因被狗追咬不慎摔倒在田埂上,一筐雞蛋只剩下兩個是好的。
  •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新商業文明體系下的製造業依然具備高競爭力
    劉永好表示,之前有觀點認為新型的網際網路企業將會逐步進軍傳統製造業,很多傳統製造業會被網際網路企業合併收購。但是最近一年多,大家發現並非如此。他表示,一方面,中國的GDP、稅收以及社會產品絕大多數還是實體經濟製造的,而實體經濟裡絕大多數是傳統企業製造的,新經濟製造的產品極少。這些傳統企業即實體經濟企業,貢獻了國家GDP的大多數,稅收的大多數,解決就業的大多數。另一方面,傳統企業有很深的護城河,有產供銷、科研人才、團隊培育等,由於基因與格局不同,網際網路企業要進入這些企業很難。
  • 新希望劉永好:養豬要做到5個90%,要做大投資!
    在今年9月份國新辦企業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種豬像晶片一樣嚴重依靠進口,這種格局必須要改變,必須自己解決「豬晶片」。在這方面,新希望已經向國家申請投入資金進行研究。
  •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川商總會會長劉永好:企業轉型 走向「五新」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川商總會會長劉永好圍繞「新經濟 新科技 新希望」演講主題,闡述了新時期企業為何必須進行創新與變革,也分享了自己通過數位化轉型推動商業創新都有哪些收穫和心得。在劉永好看來,在新希望的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創新不足的現象,但隨著近幾年不斷地推進創新和變革,探索出了新機制、新青年、新科技、新賽道、新責任這「五新」範式,讓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 新希望劉永好:公司海外員工或超1萬人,當地人佔比超95%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作為企業家代表與記者交流。在談到中國企業應對國際局勢挑戰時,劉永好表示,新希望集團在海外的員工可能超過1萬人,海外收入差不多200億,分布在大概30個國家。1萬多名海外員工,95%以上都是當地人,提倡員工本土化在所在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希望,全球化的步伐不要停,全球繼續保持互相分工協作、提高效率的做法。
  • ...奮進力量 |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是第一目標
    作為亞布力論壇輪值主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作開幕致辭。此次論壇以「開放中創新改革中轉型」為主題。劉永好特別提到「新商業文明」,他說:「民營企業要成為社會的企業,不能把追求利潤最大化當作我們的第一目標。」什麼是「社會的企業」?
  • 中國企業扶貧故事|記者探訪大山深處的新希望養豬場:今年貧困戶...
    每期生豬出欄後,我們會對當地的村民實行分紅,今年的分紅標準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分紅3000元人民幣,非貧困戶1500元。對於當地的村民來說,這已經是很高的收入了。」新希望六和涼山新六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杰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說。其實,這只是新希望集團在全國上百處「光彩事業」扶貧工廠的一個縮影。
  • 樂視樂極生悲的故事告訴我們:傳統企業沒那麼好顛覆
    從高速增長到急速下滑,網際網路電視的命運轉折之快幾乎不需要過渡,有媒體用「網際網路電視已經走到生死存亡階段」來形容。事實上,今年年初我既預測「2017年將是網際網路電視的轉折年」。我的預測基於四個基本事實:1、沒有任何產業可以長時間高速增長,網際網路電視也不例外。
  • 劉永好談二代接班:傳承的是體系
    在她背後,是2000多位30歲上下的新希望中層以上管理者的成長和進步。」劉永好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二代接班新希望是國內較早作出傳承接班安排的民營企業之一。將新希望交由女兒打理的那一年,劉永好62歲,而劉暢僅33歲。
  • 湖南日辰系列科技項目在望城啟動 助力商超和農業企業發展
    長沙晚報10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華)19日,望城區舉行湖南日辰科技項目籤約暨項目啟動式,該系列科技項目將秉承「科技助農、科技興商」的理念,有效助推望城區商超和農業企業發展,實現品牌價值的全面提升。
  • 地產、養豬大突圍,四川民企「一哥」新希望還能跑多遠
    毋庸置疑,張明貴這位深受劉永好喜愛的80後年輕幹將,在新希望地產規模擴張的過程中,可以說是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數據顯示,在張明貴接手前,新希望地產的銷量才20億元左右,但近幾年來,地產業務開啟加速跑模式,銷售額從2016年的145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735.9億元。
  • 地產、養豬大突圍,四川民企「一哥」新希望還能跑多遠_產業經濟...
    新希望地產,進還是退?》中有過分析。  毋庸置疑,張明貴這位深受劉永好喜愛的80後年輕幹將,在新希望地產規模擴張的過程中,可以說是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  數據顯示,在張明貴接手前,新希望地產的銷量才20億元左右,但近幾年來,地產業務開啟加速跑模式,銷售額從2016年的145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735.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