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給孩子壓歲錢,年三十晚上還是初一給,大有講究

2021-01-19 騰訊網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馬上快過年了,往往這個時候孩子們是最開心的,特別是大年三十,初一跟初二這幾天。

孩子不僅可以不寫作業,想玩什麼玩什麼,往往還能收到一大筆壓歲錢。

而現在加上疫情的影響,過年的氛圍也不是很濃烈很熱鬧了。

想想兜媽那會,過年之前都會給買一套新衣服新鞋子,就盼望著過年那天穿上全新的一身,開開心心地去拜年。

而如今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孩子們也不缺衣服穿,過年穿一套新衣服這一習俗也慢慢的沒了,被看淡了,但是過年收壓歲錢這一習俗還是有的。

過年為什麼要給壓歲錢呢?

兜媽原本以為孩子收點壓歲錢會開心。

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壓歲錢在古代是用來壓住邪祟保護平安的。

父母在新的一年給孩子包好壓歲錢放在枕頭下,可以讓孩子驅邪,來年會平安的度過,會有好運的到來。

而孩子也會給父母準備壓歲錢,希望父母身體健康,能夠長壽。

總之,給壓歲錢實際上是一種美好的祝願。

那麼到底什麼時間給孩子這個壓歲錢合適呢?

先來聽兜媽說一個故事。

在古時候,相傳有一個妖怪,這個妖怪叫「祟」,專門喜歡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出來作怪。

等孩子都入睡了,開始跑到每戶人家孩子的房間裡,把孩子拍醒,嚇唬孩子,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之後一連好多天都開始發燒。

而且有一戶人家的孩子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原來是因為這位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枕頭下面放了壓歲錢,妖怪看見後因此被嚇跑了。

後來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平安,每到年三十的晚上都會給孩子壓歲錢,就這樣這一習俗慢慢的流傳了下來,一直到現在。

可見給壓歲錢也是有講究的。

應該是在三十的晚上,父母把壓歲錢包好給到孩子,而並非等到大年初一或者初二初三。

而「壓歲錢」這3個字,簡單的解釋就是壓著歲數的錢,在孩子長大一歲之前給。

而大年初一意味著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了,這個時候給孩子壓歲錢,可能就不叫壓歲錢了。

家裡的親戚,大姑大媽們在拜年的時候看見孩子,都會給孩子錢,而這個給的紅包錢,也不能稱之為壓歲錢,更多的是拜年錢。

孩子每到過年往往都會收到很多紅包,父母通常怕孩子還小,身上裝那麼多錢容易丟了,或者給孩子亂花了,都會讓孩子把錢交給自己保管。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相信父母說的這些話,乖乖地把錢交給父母。

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了,知道父母幫自己管錢,最後錢都落在了父母的口袋裡,怎麼說都不願意把錢交給父母。

有的時候還會反駁,說這是自己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父母該怎麼處理孩子收到的錢呢?

懂得孝順

孩子有了壓歲錢,也要讓孩子知道回報。

平時都是爸爸媽媽買東西給孩子,也要讓孩子捨得用自己的錢,買點禮物去孝順長輩,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東西,也能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

滿足孩子的願望

孩子有了壓歲錢之後,都會有自己心心念想的東西。

對於孩子一直想買的東西,父母可以滿足同意,畢竟孩子想要用自己的錢買東西,父母這個時候還加以阻止,難免有些說不過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要孩子想要買什麼就想買什麼,要有節制,做到不浪費。

用銀行卡存儲起來

孩子不願意把錢交給父母,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的錢給了父母之後,就不是自己的了,不相信父母以後會把錢再還給自己。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銀行,把剩下的錢自己存起來,這樣孩子也會放心,家長也能安心。

兜媽寄語

大部分父母都覺得孩子還小,不會管錢,其實適當的讓孩子管理一部分錢,也能很好的讓孩子知道金錢的概念。

各位家長,你們過年都是什麼時間給孩子壓歲錢的呢?歡迎評論區交流討論。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過年壓歲錢是「年三十」給,還是「大年初一」呢?有什麼講究嗎?
    過年為什麼要給壓歲錢?在歷史上,壓歲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壓歲錢是長輩給晚輩的,他曾經表示「壓祟」,表達的長輩對晚輩的一些關切和真誠的祝福。那麼第2種就是晚輩給老人壓歲的這個寓意,也是期盼著老人能夠更加長壽,讓年歲慢些長的寓意。但是跟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無論「壓歲」還是「壓祟」,也都統稱為壓歲錢了,而且很多的一些意義還都是更加傾向於小孩子的。
  • 過年壓歲錢是「年三十」給,還是「大年初一」給?有什麼講究嗎?
    壓歲錢是大年三十晚上給?還是大年初一早上給? 作為中國比較重要的傳統習俗,壓歲錢的給法也是有講究的,就比如何時給壓歲錢? 不同地方對於給壓歲錢的時間有不同的規矩,有人認為應該在年三十晚上給,也有人認為應該在大年初一早上給,那麼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說法一:在年三十晚上給 壓歲錢的由來,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民間故事。
  • 過年壓歲錢什麼時候給?年初一還是年30,有講究的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馬上快過年了,往往這個時候孩子們是最開心的,特別是大年三十,初一跟初二這幾天。孩子不僅可以不寫作業,想玩什麼玩什麼,往往還能收到一大筆壓歲錢。而現在加上疫情的影響,過年的氛圍也不是很濃烈很熱鬧了。
  • 給孩子壓歲錢什麼時候給最合適?年三十還是大年初一?答案在這
    在歷史上,壓歲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長輩給晚輩的,表示「壓祟」,表達長輩對晚輩的關切和真誠的祝福;第二種是晚輩給老人「壓歲」的,寓意期盼老人長壽,讓年歲慢些長的寓意。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無論是「壓歲」還是「壓祟」,都已經統稱為「壓歲錢」了,而且更多的含義都是傾向於小孩子的。壓歲錢是大年三十晚上給?還是大年初一早上給?
  • 南北方過年差別大 看看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無論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人們都要開始掃塵,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徹底地進行大掃除,做到窗明几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也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 春節習俗大盤點,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不同
    在青海,「有錢沒錢,光光頭兒過年」, 表明過年前要講究衛生,男的要剃個光頭。現在就很少有人剃光頭了,但是頭髮還是要理的。剃好光頭,小孩子穿好新衣,大門口上紅紙春聯,庭院中壘好井字形的「松篷」,堂屋裡供桌前貼上一張繪有龍、風、錢、馬的大型圖案紙,謂之「貼龍鳳錢馬」。
  • 滿滿的回憶 細數湖南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過年,天南地北各有各的風俗,就拿湖南來說,14市州年俗也千差萬別,不盡一樣。除了我們熟悉的掃新、守歲、貼春聯、放鞭炮、封壓歲錢、開財門、舞龍舞獅等風俗以外,還有很多奇異有趣的年俗。回想起兒時過年的情景,滿滿的都是回憶。那麼湖南人過年有哪些習俗?湖南過年要吃什麼菜?有哪些講究?又有哪些好玩的?
  • 【春節習俗】春節習俗大盤點,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不同
    在青海,「有錢沒錢,光光頭兒過年」, 表明過年前要講究衛生,男的要剃個光頭。現在就很少有人剃光頭了,但是頭髮還是要理的。剃好光頭,小孩子穿好新衣,大門口上紅紙春聯,庭院中壘好井字形的「松篷」,堂屋裡供桌前貼上一張繪有龍、風、錢、馬的大型圖案紙,謂之「貼龍鳳錢馬」。
  • 【甘肅民樂●沈富民】追尋「年」味(六)《給長輩拜年祝平安寄予新年美好祝願,發兒孫壓歲錢願來年健康快樂福有餘》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小偷,兩人將錢幣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於是祟不敢再來侵擾了。因「歲」「祟」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 過了臘八就是年,忙忙碌碌又一年
    本質上,過年是對遠古圖騰崇拜的延續。「年」走路是快還是慢?不快不慢地勻速地走了。再來,又是過年。我想不通的是,平時,年待在那兒?它有沒有自己的家?還是一直在路上?因為它等時間地出來,又成了記年的工具。它走後,又是春天。過年,怪獸「年」去,大家又安全三百六十五天。
  • 春節已至,初一到初七都有啥講究?不妨留意,為一整年開個好頭
    春節已至,初一到初七都有啥講究?不妨留意,為一整年開個好頭新的一年,新的開始。近段時間咱們國家都籠罩在過年的氛圍當中,春節作為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不僅在曆法上寓意著新的輪迴,在人們的心中也是夢想和願望的重新起航,故而一年開個好頭至關重要。
  • 《過年都是新的》這本繪本藏著孩子不該忘記的民俗記憶
    說到過年,發現自己都快忘了春節真實的模樣。如今的年似乎總少了一些年味,孩子們不再期盼著過年的新衣和滿滿一桌的團圓飯,沒有了壓歲錢的儀式感,取而代之的是捧著手機搶紅包,城市裡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因此大街小巷也少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童年漸行漸遠,年味兒越變越淡。
  • 年味滿滿的潮汕過年習俗.
    在我們大潮汕會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呢,在過去的歷史發展中,潮汕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那麼,過年都要做什麼呢?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後面3天就不能動掃帚拖把,以表敬意。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我知道的,一般是木耳、花生米、豆乾、針菜/黃花菜、香菇。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乾。
  • 全球人民過年 都躲不過春晚和壓歲錢
    到底應該給二伯家的熊孩子多少壓歲錢?別著急,這就帶你看下地球上其他國家的"春晚"是什麼樣的,別人都給多少壓歲錢,非(jin)常(gong)重(can)要(kao)。  日本:紅白歌會陣仗大"年玉"一般為1000-5000日元  每到過年,我相信總有人在思考:既然同受中華文明影響,日本和韓國到底過不過春節?
  • 過年太沒意思,還不如玩遊戲?一本3D書讓你體會過年的幸福感
    每年過年,一家老少歡聚一堂,吃罷團圓飯,然後就是一人一部手機,或聊天、或玩遊戲,連春晚都被拋在一旁。孩子們說過年太沒意思,還沒遊戲好玩。小時候,我特別盼著過年,因為那時候條件不太好,過年可以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可以放鞭炮、走親訪友,還有壓歲錢可以拿。
  • 【春節特輯】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比拼
    更有「秦樓楚館偏笙歌,寶馬香車遊士女」,也是舊京年節一景。 2.各地春節習俗——廣東潮汕地區的過年習俗除夕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送壓歲錢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 2021年春節是幾號星期幾 春節時間
    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合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庭宴會。  壓歲錢  史書《清嘉錄》中「長幼度歲,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記述的就是古代的大人們在春節時給孩子壓歲錢的情景。
  • 正月初一的講究,不是每個人都懂的……
    正月初一,有的地方會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為「搶春」。有的地方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講究的,先擺好酒和茶,事先要準備好雞、雞血、魷魚、豬肉等食物,雞血要擺放在雞身上。上三炷香後就開始祭祖了,祭祖完後,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 【原創】臘月到過年
    還是老規矩,趕個禮拜天,我們和已經能頂上大用的孩子們回家,一部分跟母親蒸糕、炸糕、炸麻花兒,一部分跟父親屋裡屋外洗涮打掃。像去年,回家的時候正好趕上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早先都是自己養些草珊瑚、繡繡梅、對頭蓮,如果臘月底了還不見開紅花、結紅果,到年三十早上,女主人就會把一些用皺紋紙紮的小粉花、小紅花,一朵一朵拴到用水噴乾淨的綠葉間。現在條件好了,一般人家為喜慶,早幾天就從花卉市場買回盆栽的一品紅、杜鵑、仙客來、蝴蝶蘭等,而講究情調的,卻是一大抱鮮切花,泡在高高的水晶瓶裡,與長條花梨木飯桌上的紅酒遙相輝映。
  • 2018春節拜年禮儀常識_給紅包技巧_禁忌與講究
    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3.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嶽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