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臘月到過年

2021-02-27 活力清水河

文/高雁萍

不用問,從臘月二十三祭灶、掃塵開始,年,才正式進入倒計時。

 

其實現在市場上什麼都不缺,可按習俗,老戶人家還是要忙乎一臘月,俗稱忙年。也是,如果連年都懶得忙,那還過個啥意思。

 

忙年都忙些什麼?母親首先忙著買肉,買好肉就該燒燒、該燉燉、該醬醬。還得炸麻花、炸丸子、生豆芽、切餃子餡兒。父親也忙,忙著準備屋裡屋外要張掛的彩旗、燈籠、對聯、窗貼,忙著準備壘旺火的柴炭,忙著安排我弟弟買花炮和鞭炮。


還是老規矩,趕個禮拜天,我們和已經能頂上大用的孩子們回家,一部分跟母親蒸糕、炸糕、炸麻花兒,一部分跟父親屋裡屋外洗涮打掃。像去年,回家的時候正好趕上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麻糖一定要吃,吃了就會說順耳話了。當然,麻糖父親也早給準備好了。

 

想起三十多年前,糧站臘月裡要增供殼花生和葵花籽,這些東西都是我負責在假期裡往熟炒;此外還要做五香豆、五香花生米,還要炸一盆下酒的蓮花豆。我參加工作已是改革開放初期,瓜子花生終於能買到熟的了,也就不用自己費工夫去做了,但買的任務還歸我。現在越發是看對什麼買什麼,而且口味和品種多的讓人眼花繚亂。糖就更不用說了,基本已成擺設,但沒有不行,顯得日子不夠甜蜜。過去正月裡待客就是瓜子、花生、糖,外加一壺磚茶水。現在有些複雜,不管稀罕不稀罕,家家一擺一茶几,有乾果、鮮果、糖果、茶點、糕點,有奶茶、咖啡、鐵觀音、大紅袍、正山小種,但來客有興趣品嘗的,卻多是主人家自製的麻花、怪味豆等。


 

對了,還有花兒。早先都是自己養些草珊瑚、繡繡梅、對頭蓮,如果臘月底了還不見開紅花、結紅果,到年三十早上,女主人就會把一些用皺紋紙紮的小粉花、小紅花,一朵一朵拴到用水噴乾淨的綠葉間。現在條件好了,一般人家為喜慶,早幾天就從花卉市場買回盆栽的一品紅、杜鵑、仙客來、蝴蝶蘭等,而講究情調的,卻是一大抱鮮切花,泡在高高的水晶瓶裡,與長條花梨木飯桌上的紅酒遙相輝映。

 

衣服也一樣。不管平時買了多少好的,穿了多少新的,到年三十兒,大人孩子必須從頭新到腳,新年新氣象嘛。尤其鞋,說是穿新鞋走新路,我看這只是想再買雙新鞋的人自己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

 

如今生活不差錢,孩子們平時也不缺零花錢,可過年的壓歲錢是保留節目,不能少。現在都是大面額,一給好幾張;像我爸我媽,孫女兒外孫女兒他們老兩口都給發,發雙份兒;已經工作但沒結婚的,也繼續享受此待遇。我說我們小時候的壓歲錢論毛收,很少能上塊,她們不相信,還表示驚訝。

 

塞北農村過年的早飯也有講究,就是初一到初五的早晨,一定要煮餃子吃。鮮有資料表明其所以然,也許只是此地祖輩們傳下來的一種習慣吧。當然現在能堅持吃五天餃子的人家已少之又少,但我爸我媽還堅持煮,我們也堅持吃。


 

好日子過的快,「破五」響炮、送窮、吃餃子,除夕以來的許多禁忌也就此打破。比如之前掉了的扣子或開了的針線,一過「破五」就能縫綴了。歇下的買賣也可以開市了,上班族也得慢慢兒收心了,工作在外的也該打點行裝了。

 

然後就是初八,遊八仙、逛廟會、看紅火。遊八仙始於明朝,據說遊走一遭不僅看了紅火熱鬧,還可以去百病;反正是圖個吉利,別吝惜時間,到時候記得出去逛逛。

 

接著是被稱為「十指節」的正月初十。按習俗,我們這地方初十也有項目:吃莜麵。相傳這天老鼠娶親,人們吃莜麵是為了討好鼠爺,以求新年能交上好運。我們家年年集體吃莜麵,有時還請親戚朋友來吃。橋靠大院兒時期,吃完莜麵還要唱歌、跳舞、打坐腔,一直紅火到吃晚飯。

 

好了,正月十五到。家家戶戶大團圓,吃餃子,吃元宵,晚上出去看紅火。城裡的紅火如今已趨於表演,想看原生態的,就得到村兒裡去找。我在村兒裡轉過九曲,也看過踩高蹺、扭秧歌、耍龍燈,那感覺,比城裡有味道多了。

 

俗話說年通著二月二,等二月二理過龍頭,吃過收官餃子,這年,才算畫上了圓圓的句號。

相關焦點

  • 原創散文:過年的味道
    過年的味道文字/香襲書卷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小雨紛飛中到來。己亥豬年的臘月三十,空氣是溼潤的。街道上行人不多,公交車上空空蕩蕩,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不像原來,趕著在年三十買東西。八十年代的臘月三十,城市最繁華的地段,人潮熙攘。
  • 又到臘月了,隔壁奶奶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走。什麼意思
    今年冬天真是冷啊,凍的隔壁奶奶不敢出門了,前天難得天氣晴好,日頭暖洋洋的,從前幾天的零下十六七度,一下上升到零上七八度,隔壁奶奶終於能出門坐在朝陽的牆根下曬太陽了。我走過去跟她打了個招呼說,奶奶,到臘月了,又快過年了。
  • 臘月到,進入臘月就是年!這篇最全臘月習俗送給你,快收下~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啦!今天是進入臘月的第二天,新老人就和大家分享一篇臘月的傳統年俗,幹完這幾件大事,咱就過年啦!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自先上古起,臘八就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
  • 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陰溼到清明」,啥意思?
    導讀: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陰溼到清明」,啥意思?今天是陽曆2021年元月13號,陰曆卻是2020年臘月初一,也就是說,現在到陰曆2021年還有整整一個月,臘月是大月,有30天,今天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天,進了臘月,離過年的味道才要開始濃了,俗話說「進了臘月門,便有春節來」。
  • 「臘月忌尾,正月忌頭」 過年前後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在農村的傳統中,進了臘月也就開始過年了,人們都在忙著準備過年用的年貨。
  • 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耕牛歇」,啥意思?
    導讀: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耕牛歇」,啥意思?今天已經進臘月了,早晨老媽就在柴火灶大鐵鍋裡煎了幾塊餈粑,澆上紅糖水,紅糖色的軟綿綿的餈粑,吃在嘴裡很甜,很糯,非常可口,大人小孩都愛吃。臘月初一要吃餈粑,這是我們當地的習俗,希望在臘月裡生活過得甜實。
  • 以前的臘月......
    土炕不單是睡覺的場所還是招待客人的「宴會廳」所以那時每到過年都要到大集上買幾斤舊報紙回來挖一瓢白面打上一盆漿糊全家一起動手糊牆糊仰棚用報紙糊過的房間就像刷過塗料一樣亮堂明淨散發著油墨的清香滿牆的《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睜開眼睛就是國內國際大事
  • 臘月到,農諺:臘月初一雪淋淋,陰溼直到六九頭,啥意思?
    詩中有兩點:一是臘月中旬下雪,適合小麥生長,小麥能豐產;二是臘月溫度低,寒氣惹人惱。字裡行間是窘迫和無奈,是對民生多艱的描繪,體現了憂國憂民的情懷。 今天臘月初一,是臘月開端。臘月正在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階段;同時臘月在小寒和大寒節氣間,是溫度驟降的主要階段。
  • 臘月到了,進入臘月就是年!臘月最全習俗送給你,趕緊收藏!
    臘月民俗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幹完這幾件大事,咱就過年啦!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多少呢?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自先上古起,臘八就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
    今天是臘月初五,在農村有著進入臘月就到年的說法,畢竟這到了臘月以後,也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一個月,在農村也是有著辭舊迎新的意思,畢竟這一年中也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所以農民會在一年裡的最後一個月送走不好的事情,然後到了大年初一的時候,大家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同時在臘月裡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農民不但要忙手裡的活準備過年
  • 臘月到,九種習俗,五種禁忌,你必須要知道!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因為「塵」與「陳」諧音,在臘月裡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臘月掃塵,就是把家裡一切的「窮運」、「晦氣」都掃出去,以期盼來年運勢更好。5、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在過去,人們生活艱苦,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豬肉。人們在這一天,開始殺自己養的豬,籌備過年的肉食。
  • 農村老人常說「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有何道理?
    如今農曆2021年還有整整一個月,臘月也是大月份,有三十天,今天是進臘月的第二天,進臘月,離過年的日子才剛剛開始,俗話說「臘月初晴,天幹地清」。一進臘月,到處都是曬臘魚的場景,天氣好的時候,人們就把這些為過年準備的臘貨拿出去風吹日曬,隨便坐在陽光下曬太陽,這樣也能照看這些臘魚,不被人惦記,不被貓惦記。
  • 臘月至,欲還鄉
    一進臘月門便有過年來青山夢裡行難到,白髮愁中鑷更長。不見北堂萱草色,憂心那得暫相忘。臘月裡辛苦勞作了一年的人們急切地期待著春節的到來 過年對國人而言是隆重而不可輕怠的臘月裡的民俗十分豐富初八喝完臘八粥家家開始置辦年貨數著指頭盼著過年
  • 還有七天就過年!農曆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你家小年是哪天?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但是由於地域的影響,各個地區對小年的日期並不統一。央視新聞頻道今天播著播著就出現了豌豆黃、薩其馬、驢打滾、湯圓、花生糖、芝麻糖……網友表示:央視播新聞猝不及防變吃播。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這話啥意思呢?
    今天是2021年1月15日,農曆的臘月初三,從今天算起距離春節也還有20多天的時間,這個時候也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了,所謂的三九天和四九天也是出現在臘月裡,所以說臘月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也是到了農閒的時候,農民沒有農活可做,沒事的時候大家就聚在一起聊聊天,也是比較悠閒。
  • 臘月最全習俗 !萬用萬靈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啦!臘月民俗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 【年文化】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
  • 臘月裡的九大習俗,五大禁忌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因為「塵」與「陳」諧音,在臘月裡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臘月掃塵,就是把家裡一切的「窮運」、「晦氣」都掃出去,以期盼來年運勢更好。5、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在過去,人們生活艱苦,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豬肉。人們在這一天,開始殺自己養的豬,籌備過年的肉食。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現在已經是1月多了,也就是農曆中的臘月。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 進入臘月就是年!臘月初一 吃炒豆,這個習俗你知道嗎?
    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 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南北朝時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先民都要獵殺禽獸舉行大祭活動,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這種祭奠儀式稱為「獵祭」。因「臘」與「獵」通假,「獵祭」遂寫成了「臘祭」,因而年終的十二月被叫做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