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溝拳史麈談——是誰挽救了陳式太極拳?
徐震考證後認為:「按陳王廷雖創導武術於陳家溝,所遺之拳為長拳、炮捶,不名太極。」王新午在《太極拳闡宗》中說:「楊福魁(楊露禪),始播其術於燕京,即今盛行之楊氏太極拳也。陳氏之傳他姓者,固不少,第能者甚鮮」 。所以有良知的陳溝人應該對楊露禪有足夠的感謝與尊敬才對。
-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張三丰王宗嶽由此而悟出太極拳技擊之道:太極拳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傳張三丰創立了太極拳。陳鑫則從萬事萬物皆有陰陽兩面的太極之理悟出了陳式太極拳技擊之道:太極拳有剛有柔,剛柔並濟。傳陳王廷創立了陳式太極拳。因此陳式太極拳不是太極拳。
-
太極拳的創始人真的是「太極張三丰」嗎?
,甚至有「天下太極出武當」、 「太極張三丰」等傳聞,而後學界共產生五種不同說法:唐代許宣平、宋代張三峰、明代張三丰、明末陳王廷,以及清代王宗嶽等起源。17世紀中葉,陳王廷與李氏兄弟在千載寺「養生無極功」等拳術的基礎上,創編出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拳術,後經世代傳承逐漸完善,形成了陳式太極拳。陳王廷對創編太極拳有所貢獻,但非他一人之功,太極拳的雛型也非誕生自陳家溝。
-
太極拳人物
自17世紀中葉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太極拳迄今,海內外太極拳壇群星薈萃,代不乏人,一時俊彥,難以數計。在理論、實踐上,除開山祖師陳王廷外,對陳式太極拳發展有重大貢獻、裡程碑式的人物有陳長興、陳有本、陳清平、陳鑫、陳發科、陳照丕等。
-
河南這座祠堂 有罕見的太極拳實戰秘籍 是全球太極拳習練者朝聖地
自17世紀中葉,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陳家溝英才輩出、大師雲集,不僅成為當之無愧的武林聖地,還是一處生態休閒遊的理想之地,每年都吸引著眾多太極拳愛好者前來拜師學藝、參觀旅遊。 堂前矗立著一座高達6米、由2000公斤黃銅鑄造的太極拳始祖陳王廷銅像。據記載,當年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優秀拳種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經絡學,創編出一套既能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內功拳種,因理根太極,故名「太極拳」。
-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從始祖陳王廷到陳王廷創拳……(連載)
但是要說太極拳的創始人,可能就有人不知道了,說不定還會牽扯出個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人物,說什麼夜夢玄武大帝秘授拳法,一夜間就變成了太極拳大仙。這些,都是一些攀仙附道糊弄人的天方奇譚,也叫說瞎話。真正的太極拳創始人,是明末清初的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
-
陳式太極拳傳人陳錦文 練好太極拳要專一持恆
曾多次在全國、省、市太極拳(劍)大賽中獲金牌。陳錦文師徒自編太極拳套路中的「彩雲追月」近日,記者見到了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錦文老人和他的弟子曹梅女士。聊起太極拳,陳老師打開了他的話匣:「我自幼隨父輩習拳練武,在北京航空學院讀書時開始接觸到太極拳,並喜歡上太極拳,曾先後師從馬虹、張茂珍、張志俊、陳小旺等大師。
-
中國太極拳擊敗日本相撲,王戰軍太極為國爭光!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與創始人,經歷史學家考證,太極拳是由明末清初的陳王廷創造出來的,現在流傳的各式太極拳都直接或間接源出於陳式太極拳,陳家溝也被授予「太極拳發源地」稱號。陳王廷創立太極後,經歷第六代陳長興、陳有本,第八代陳鑫,第九代陳發科,第十代陳照丕、陳照奎等歷代宗師的創造性發展和大力傳播後,成為深受國內外各界人士崇拜的武術健身運動。
-
河南陳家溝因太極聞名世界,這座祖祠有太極的歷史,讓靈魂歸依
武俠熱從港澳傳入內地,真正的太極發源地是河南省溫縣境內的陳家溝, 陳家溝,因明朝洪武年間陳家祖陳卜定居而得名,至今已有800年的歷史, 陳卜第九代孫陳王廷根據祖傳拳術,根據博採眾家之長,創造太極拳,傳承於溝中,至今400年有餘,現在的陳家溝,拳館林立,祖祠高聳,可以說村裡三歲以上的人練習太極拳, 教拳的老師和家庭武校比都是慕名來學拳的人數不勝數, 其中有些外國人是金髮碧眼
-
陳氏太極拳文化挖掘與傳承
明朝初年,陳家溝陳氏始祖陳卜從山西移民到此,便帶有家傳武術。這裡溝壑交錯、兵匪出沒,經常騷擾百姓,為了保衛桑梓,村裡成立了武學社,陳家溝人習武成風。這裡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和厚重的漢族傳統文化對陳王廷創編陳氏太極拳產生了深遠影響。 陳王廷(字奏庭,1600~1680),陳家溝陳氏第九代人,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八年,明武庠生,清文庠生。
-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煉的三個關鍵
一、松胯——練好陳式太極拳拳架的關鍵「松、活、彈、抖」是太極拳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四大要領。只有「松」了,才能「順人之勢,借人之力」,達到「山重難壓我」之境界。而「松」並不等於「意不著先」。太極是一開合,人體本身也是一陰陽,「松」固然重要,《紀效新書》也說「又莫貴乎靜」,但「松」正是為了「緊」。
-
東營第三屆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講座圓滿舉行
2020年9月19至20日,為期兩天的東營市第三屆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講座在勝北體育館圓滿舉行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海外掌門人、陳式太極拳11代正宗傳人、加拿大國際混元太極學院院長陳中華先生雖遠在加拿大,也十分關注與支持,要求陳旭教練多講推手與糾正套路,每位參加者贈送100網金,進入陳中華官網學習此屆視頻無需購買,直通觀看學習。陳旭教練帶領邱迎東、宋振華,仲偉生一行四人,於9月18日下午就早早趕到了東營。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太極拳祖祠佔地200餘畝,是傳統中式建築,紅的門窗廊柱,灰的房簷院牆,門口兩尊石獅威儀十足。庭院深深。祖祠是三進院落,拳譜堂、祖師堂、揚德殿、耀武殿等建築坐落其間。走進院落,入目即是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銅像,拈鬚而立,神情肅穆,目光溫和堅毅。
-
話說太極拳|細說太極拳理到四代立家規……(連載)
陳王廷將人體經絡學說中的聯絡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就形成了太極拳技擊理論之一的「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百骸皆隨」。其二,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運輸作用相結合。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均需要氣血的濡潤滋養,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而氣血之所以暢通無阻,通達於周身,營養臟腑組織,抗禦外邪,保衛機體,必須得依靠經絡系統的傳注。
-
陳式太極拳十大要領(建議收藏)
太極拳十大要領是演練陳式太極拳最基本的知識,動作要領是學好陳式太極拳的入門和根本,必須弄通弄懂,在演練時嚴格遵守。所以,陳式太極拳術的動作雖各式各樣、千變萬化,但在絕對動的形態下進行卻又貫穿著動中有靜的自然規律,是一套無與倫比的具有無限生機的內家拳術。陳式太極拳本著動中有靜與靜中有動的自然運動規律,順其道而行,在拳路運動中自然地把動與靜有機結合在一起,該動則動,該靜則靜,既有節奏性又有規律性,並且有變化性。
-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的八大特點
陳式太極拳的特點很多,小編主要將其歸納為八個主要特點,具體請看如下。 要點分析 一、注意放鬆,不用拙力 放鬆不等於鬆懈,而是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定的情況下,使某些可能放鬆的肌肉、關節做到大限度的放鬆,動作時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太極要求上體正直
-
不可不看的「太極拳技擊解密之四」《陳式羅架太極拳散手技藝》
作者:王 駿探幽雖師古 縱橫有新意羅永平先生,著名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中國溫縣太極拳研究院終身名譽院長、南京太極拳文化研究會會長、南京樂友太極拳俱樂部主任、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傑出傳承人。始終秉承「以太極文化薰陶人,以太極技藝折服人」的理念,強調太極拳的實戰效能,經過不斷自身修習和長期教學傳人,總結和確立了「梢節領勁,主宰於腰,跌空合出」的功法密鑰,總結、提煉並創編出系統學練太極拳功法、技法,逐步形成了有別於其它太極拳風格的「羅架」以及獨特的技法招術,人稱「陳式羅架太極拳」。
-
陳式太極拳勁理拳法實鑑
傳統武術一級教練、裁判;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廈門分會會長;福建省武術協會理事,廈門市武術協會常務理事,入編《中國太極拳優秀人才名錄》。自小跟隨陳小旺、陳小興等大師習拳,習練不輟。曾多次在全國乃至國際武術比賽中獲太極拳、散打冠軍、亞軍等佳績。傳授學生超過6000人,為陳式太極拳在福建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