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出現以下表現,嚴重可能是患上孤獨症譜系障礙了,家長長點心吧!
興趣異常狹窄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而玩具是孩子們的最愛。自閉症兒童卻不愛跟同齡孩子玩,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對玩具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研究表明,大約有75%的患兒會表現出遠比正常孩子狹窄的興趣和行為。比如,他們常常會對周圍的玩具視而不見,對周圍的音響聽而不聞,沉湎於自己的活動之中。
自閉症兒童也有他們獨特的興趣和愛好,只是興趣和愛好不僅狹窄,而且異常。比如,很多患兒對於和數字相關的事物特別感興趣,有的孩子甚至能背出許多電話號碼,或是根據某個生日推算出那是星期幾等。有些患兒把大量時間花費在整理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上,比如一遍又一遍地把拖鞋碼放得整整齊齊;或是不厭其煩地把桌上的盒子擺放的井然有序。一部分學者認為,自閉症兒童這種古怪的興趣和行為傾向,或許是為了滿足他們對特殊視覺刺激的需要。
模仿是人類的天性,然而,自閉症兒童很難自然進行想像性的或模仿性的玩耍。大多數正常孩子在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會跟大人學著伸舌頭或揮手再見。他們通過模仿進行交流,收穫情感的滿足;也通過模仿進行學習,獲得技能的提升。而自閉症兒童很少模仿別人的動作,這一特徵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在一歲左右的時候,他們不會像其他孩子那樣跟大人學揮手告別,好像注意不到大人的示範。有時,他們卻能活靈活現的模仿物體或機器的運動狀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星田兒童發展中心,致力於幫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能夠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幫助他們儘快康復到能夠融入到正常孩子中一起生活學習。本中心保證教學質量。給孩子們最好最專業的康復,讓康復更有效。
正常兒童可以從模仿性的玩耍發展到想像性的玩耍,比如,他們會「假裝」用玩具當工具去「修理」一樣東西。而自閉症兒童的想像力很少,也很少進行想像性的玩耍。比如,他們會用真的杯子喝水,但卻不會「假裝」用玩具容器當杯子去「喝水」。
也就是說,自閉症兒童可以做很多具體動作,但這些動作缺乏想像性,也沒有什麼代表意義。就像他們在溝通上總是愛鸚鵡學舌般地重複一些語言,他們在玩耍時也總是重複一些行為。他們的玩耍中缺乏自己的想像,僅僅是對已經機械地重複一些動作的重複。
重複性肢體動作
重複性的肢體動作是自閉症兒童區別於普通孩子的最明顯的表現之一。有的患兒總是不停地翻動手掌或搖晃身體,有的患兒總是擺動腦袋和脖子。這些動作開始時,會被人當成是癲癇,因此,對孩子作神經病學的檢查測試就十分必要。但在更多個案中,這種重複性的肢體動作並不是像癲癇那樣完全不可自控,只是自我感官刺激與自我感覺調節的表現而已。
有些自閉症兒童出現重複性肢體動作,是為了滿足自己對聽覺與視覺的需要。而對於另一種患兒,當周圍環境的噪音較多時,就會更容易發生那些重複性肢體動作。他們出現這些動作,可能是想把自己和外界刺激隔絕,從而起到自我安寧和自我保護的作用。還有一些自閉症兒童特別容易發生自傷性行為,比如撞頭、咬自己的手等。自傷性的撞頭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專家意見不一,最常見的一種意見是這種行為和患兒的感覺調控障礙有關。比如,有些患兒在面對刺激性環境與困難的時候,會自傷性的撞頭;也有些患兒對於痛覺的忍受能力遠遠高於常人,感受不到由撞頭行為造成的痛覺,反而可能體驗到一種感覺上和社會性的滿足。
自閉症兒童這些異常的重複性肢體動作,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強迫症,因為有些行為實在太相似了。因而有專家推論,自閉症和強迫症可能具有相似的病因基礎。但這點觀點是否客觀屬實,還有待臨床試驗的進一步證實。
執著於生活中的同一性
正常發展的嬰幼兒遇到環境中的一些改變時,會感到害怕並做出強烈的行為反應。比如,當媽媽離開時,他們會哇哇大哭,這也就是我們說所的「同一性」。通常來說,等到孩子長大之後,這種現象會逐漸減少最終消失。而自閉症兒童則相反,年齡大一些的患兒對生活中同一性的執著不僅不會減少,反而可能會加強,他們對生活中外界變化的反應尤為強烈。有些患兒會因為生活用品擺放位置的變動或公共汽車的晚點而變得異常暴躁,甚至引發一些危機。有些患兒會堅持使用同一種顏色與同一種形狀的生活用具,比如只用白色的碗吃飯,黃的杯子喝水等。國外就報導過一個自閉症少年因為使用多年的藍色塑料水杯壞了而拒絕喝水、只能被送到醫院去打點滴的事件。
自閉症兒童為什麼那麼執著於生活中的同一性?原因在於同一性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他們很可能無法分清事物的本質與屬性,比如,水杯的本質是用來喝水,而藍色只是水杯的一種屬性。但自閉症兒童則不然,以國外那個少年為例,藍色被誤認為是本質,變成了與喝水相聯繫的、無法更改的東西。如果別人讓他用其他顏色、其他材質的水杯,他就會拼命反抗。這雖然只是個例,但對于堅持事物的同一性與重複性,缺乏與排斥生活中的多樣性與變化性,在自閉症兒童中是非常普遍的,這種情況甚至比弱智兒童還嚴重。
自閉症兒童的興趣和行為有哪些特徵?上面就是專家的介紹。當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些舉止或行為異常的孩子,他們很可能就是自閉症患者。希望大家能消除對自閉症的偏見,允許並包容這種群體多樣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