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如果沒有情感的溝通,智慧的交流是無法達成的。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父母越來越多地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面。從而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成長。而自卑卻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形成的。
我們今天討論一個沉重的話題,那就是關於自卑的人是怎樣的一個心理。
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這些話,例如:我不行,我做不到。我這次又失敗了。其實看似很普通很隨意的一句話,卻是自卑的人經常說的一句話。說這些話的人,他們不能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夠相信自己擁有足夠的能力,更不敢於去嘗試新鮮的事物,也很難獨自去面對生活的困難。
例如:當孩子在學校裡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成績差進而形成了人緣差,最後會使孩子變得十分的自卑。或者孩子受到了別人的欺負,沒有人幫助的時候,同時又受到了老師的斥責。會使孩子失去一定的安全感,陷入自己的世界裡面,也會形成孩子的一個自卑感。
而成年人的自卑往往會是在生活中情場的失意和職場的失意,這些情況產生自卑的情緒。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卑是暫時性的,他是會被時間所治癒的,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自卑在心理學上的定義就是自我情緒體驗的一種形式,簡單來說就是由於生理或是心理上的缺陷又或是其他原因,導致自己不自信,看不起自己,覺得別人都嘲笑自己。
兒童心理專家研究表明:孩子9歲之前是性格塑造重要事情,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正確的性格,孩子的人格很容易發生扭曲,產生心理極端。
家長如何能夠辨別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呢?如果9歲前的孩子有這3種現象,說明孩子已經在自卑的邊緣徘徊,家長要注意。
一、孩子沒有主見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沒有自己的主見。凡事都需要詢問別人的意見然後根據別人的做法還有別人的情緒去進行選擇。這樣的孩子,他們表現出的會是一種極其不自信的一個狀態。
例如,夏天到了,孩子是選決定吃雪糕呢還是喝冷飲呢。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往往會聽從別人的意見,如果別人建議他吃雪糕,那麼這些孩子就不會選擇喝冷飲。
考試時,針對這一道題孩子想選擇a,但是聽到別人在再說B,儘管孩子不知道是不是說得跟自己做的是一題,但是孩子會下意識地放棄自己的選擇,進而選擇聽到的那些答案。往往沒有主見的孩子他們是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當然這也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二、孩子突然發脾氣
很多孩子,他們不能合理的管控自己的心情緒,當孩子受到一定的委屈,或者是突然的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們不懂得如何去調節自己的情緒,也不敢向別人去傾訴。長時間的壓抑自己的怒火,當遇到某個導火索的時候,孩子就會突然的爆發。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如果你的孩子一直是脾氣溫和的,但是突然有一天發了很大的脾氣,並且之後會經常的突然性發脾氣。那麼這樣的孩子極有可能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三、孩子做事膽小
我們經常說"後生可畏",就是因為孩子做事情時,會堅持自己的想法,然後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做事膽小的孩子,總是喜歡看別人的臉色,他們很在意別人的想法。假如孩子用功讀書,卻被同學嘲笑說"書呆子",那麼孩子會立刻停止讀書,甚至對讀書產生厭噁心理,這樣的孩子太過於在乎別人的態度和情緒的變化。
正確做法:
一、多陪伴孩子
自卑的孩子,他的世界是黑暗的。他們感受不到外界給自己所帶的溫暖,以及別人對自己的關愛。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多花些心思,耐心地陪伴孩子和孩子多進行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以及家人的關愛。長期以往孩子內心就會變得逐漸的開朗活潑。
二、培養孩子自信心
有了自信心,孩子才能夠敢於和別人交談,敢於面對挫折。家長在生活中要學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告訴孩子"你可以"、"你是最棒的"。家長可以假裝無意間讓孩子幫忙做事情,孩子出色完成之後,家長要誇讚孩子聰明能幹,逐漸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內心就像鮮花一樣脆弱,家長要細心地和會和引導,孩子才能擁抱陽光,擁抱希望。有了良好的性格,孩子在將來才能更受歡迎,事業精益求精。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面對這些,父母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不妨試試通過閱讀繪本來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前段時間為自己的孩子買了一套,作為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很喜歡,尤其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行為習慣和性格養成有很大的幫助。在3-6歲可用作培養高情商、提高表達能力的工具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此套全彩繪全套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點擊下方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