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餘年輾轉廣州與深圳各家醫院,這是一個深圳患者艱辛曲折的求醫路線。 今年40多歲的丁叔長期居住深圳。他從10餘年前開始患上了B肝肝硬化、嚴重的糖尿病和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疾病的折磨使他苦不堪言。這些年丁叔輾轉深圳及廣州各個醫院求醫,卻一直沒有找到能解決自己一身疾病的好方法。經過多方打聽,丁叔慕名找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副院長的團隊。 何教授對這一病例高度重視。經過多次會診和討論,為了達成最好的治療效果,何教授採用了同期上腹部多器官聯合腎移植手術,「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困擾丁叔多年的疾病難題。這也是我國首例採用這項技術的病例,使器官移植這一高精尖技術又獲得了新的突破。 術後四周,丁叔康復出院。術後兩個月,丁叔複查肝腎功能結果良好。他不再受B肝困擾,不再依賴胰島素注射和血液透析治療,終於回歸了正常生活。
飽受疾病困擾十餘年,在中山一院找到「最佳方案」
丁叔十餘年前就患上B肝肝硬化失代償期,2型糖尿病合併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生活質量明顯受到了影響。走遍了深圳及廣州的各大醫院,嘗試了藥物、血液透析、胰島素治療等各種治療方法,丁叔的病情沒有緩解,反而肝、腎功能進一步惡化,還出現過消化道出血,視網膜病變等嚴重的併發症。深圳及廣州的很多醫院都建議他行肝移植和腎移植治療,但由於涉及器官較多,移植難度較大,丁叔遲遲不敢下定決心。由於長期疾病的折磨,丁叔的情緒也變得日益焦慮,家人也心急如焚,接近崩潰的邊緣。 為了治好自己的病,丁叔重新踏上了艱難的求醫之路。 經深圳市人民醫院林建偉醫生介紹,丁叔了解到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何曉順教授團隊。他們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術,可以同時解決嚴重的肝病和糖尿病。懷著一線希望,丁叔從深圳來到廣州,經鞠衛強副主任醫師評估後收入院進行和檢查評估,然後做進一步診治。
個性化定製移植方案,多學科合作破解技術難題
入院後,何教授組織進行了多學科會診討論,邀請了包括本科室腎移植團隊,腎內科,內分泌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手術室等多個科室,共同為丁叔制定個性化的移植治療方案。 術前影像學檢查顯示丁叔的肝臟已經明顯縮小,合併嚴重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也十分明顯,如果不及時進行肝移植,隨時可能再發生上消化道大出血;他的雙側腎臟也基本萎縮,合併雙側腎結石,雖然規律血液透析,但檢驗結果提示血肌酐仍高達1000 umol/L以上(正常值為80-120 umol/L),腎移植治療也是合適的適應症;丁叔每日的胰島素用量達40單位,還出現了眼底視網膜病變,胰腺的功能所剩無幾。考慮到本中心多器官移植的優勢,胰腺移植也是理想的治療方案。 何曉順教授表示,針對患者目前的病情,進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聯合腎移植手術,是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但多個器官同時進行移植,無論手術難度,還是圍術期的管理,術後抗排斥方案的調整,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因此,需要制定周密的手術方案及圍手術期的管理方案。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術,國內其他單位很少涉足,這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優勢技術,也是我國在全球器官移植領域能夠叫響的技術之一。何曉順教授團隊早在2004年就完成了全球首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術,2015年憑藉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技術創新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也從未停止繼續探索的步伐,目前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的手術例數及臨床療效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問題是,雖然腎臟移植也是一項常規移植手術,但上腹多器官移植手術與腎移植在同一臺手術中完成還沒有先例。肝臟、胰腺、十二指腸、腎臟,這麼多的器官同時移植,無論在手術技術、麻醉技術、重症監護技術等方面都是新的挑戰!經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並取得知情同意,手術方案最終達成了。 隨後團隊為丁叔完善相關術前檢查,調整胰島素及血液透析方案治療,調整好術前的基本情況。經過一個月的等待,在COTRS系統(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 機系統)的成果匹配下,丁叔終於迎來了手術機會。
高難度手術順利完成,個體化術後治療助成功康復
按照何院長的部署,先進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然後再進行腎移植。這臺手術配備了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5位教授、多名臨床經驗豐富的博士研究生,麻醉科及手術室也配備了精兵強將,輪番上陣,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首先,鞠衛強副主任醫師及陳茂根副主任醫師進行了多器官(肝、胰腺及十二指腸)的獲取及修整,包括多餘組織等去除,血管的修復以及器官的整體保存;而鄧榮海副主任醫師則進行了供腎的獲取及修整。隨後對丁叔開始手術。在術中CRRT(連續腎臟替代治療)的維持,麻醉科馬務迪及海冰寒醫師等的密切監護,以及手術室器械及巡迴護士的配合下,何曉順教授團隊有條不紊地進行了病肝的切除以及移植肝及胰腺十二指腸的植入。與普通肝移植的植入不同,多器官移植具有更高的技術難度。 在何曉順教授的指導下,鞠衛強副主任醫師帶領陳茂根副主任醫師,陳志濤、郭義文醫生等通力合作,僅耗時5小時就完成了病肝的切除以及上腹部多器官的移植,在開放血流後,新肝及胰腺隨即恢復正常的顏色。在病情平穩後,器官移植科主任王長希教授及鄧榮海副主任醫師進行腎移植,2小時就完成了異位右腎移植。在開放血流不久,尿液隨即從輸尿管流出。整個手術僅耗時7小時,麻醉師團隊寸步不離,保障了手術過程的順利。 丁叔隨後轉回重症醫學科,在蔡常潔教授團隊高度重視下進行監護治療。 手術順利完成,但團隊一刻也不敢放鬆。何曉順教授深知,術後監護和康復也是對整個器官移植團隊非常重要的考驗。「嚴密觀察,細緻護理,多學科合作,靈活調整治療方案」是團隊制定的總治療方針。 術後排斥反應,感染,血管併發症等,都是術後康復中整個團隊需要面對的嚴峻問題。術後4周的時間,器官移植科醫護團隊通過督促丁叔早期下床活動,心理疏導,指導飲食加強營養等,精心的照料和護理。丁叔的肝功能指標在術後1周就達到了正常,肌酐在術後3周也降到了正常,術後3天就不再需要胰島素治療。從術後臥床到無需陪護攙扶自主下床活動。從深受疾病困擾到恢復健康,丁叔與醫護團隊攜手順利度過了術後康復這一關。 術後4周,丁叔順利從器官移植科出院。「中山一院新技術救了我的命!」丁叔的愁眉終於舒展成了笑臉。與術前嚴重肝功能惡化,需要依賴大劑量胰島素以及頻繁的血液透析治療相比,丁叔已經能夠恢復日常生活,終於能夠不再」以醫院為家」了。 「我們根據丁叔的病情,制定了最合適他的治療方案『』。何曉順教授表示:「這是國內首例開展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聯合腎移植技術。對醫生和病人而言,創新就意味著生命!」參與丁叔治療的醫生和護士看到丁叔術後能夠回歸正常生活,都感到由衷的欣慰。
廣東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記者 黃銘萱通訊員 彭福祥 潘曼琪
報導連結:https://m.itouchtv.cn/article/9c8c7f91e83dd157618bb41772ef594b?shareId=%21tg-FZyA報導時間:2020-12-07
【來源: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