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曾孫從祖宅中挖出一國寶, 郭沫若贈詩表感謝, 現禁止出國展覽

2021-01-19 解讀有趣的歷史

說起清朝臺灣首任巡撫,大家很自然都會想到他是安徽合肥人劉銘傳。但是如果筆者要說劉銘傳跟一件國寶重器有關,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了。1864年5月11日,時任直隸提督的淮軍將領劉銘傳在追殺太平軍的過程中率軍佔領常州,劉銘傳在常州起居地方是太平軍將領陳坤書的護王府。

當時常州的太平軍雖然被劉銘傳打敗了,但是經常在夜晚利用常州城裡的街巷進行反抗。一天夜裡,劉銘傳在護王府的書房裡讀書,突然聽到院裡有金屬撞擊的聲音。剛開始劉銘傳意外是太平軍潛入護王府與侍衛打鬥造成的,但是在著人搜尋後發現金屬的撞擊聲是從馬廄裡傳出的。

第二天劉銘傳來到馬廄查看,最後發現原來馬廄的馬槽是金屬器物,劉銘傳讓士兵將馬槽洗刷乾淨,最後發現這是一個大銅盤,也就是後來的國寶虢季子白盤。當劉銘傳看了銅盤後,認為這一定是一件歷史極其悠久的器物,於是讓士兵運回老家安徽肥西。

劉銘傳發現銅盤的消息很快不脛而走,當時很多人前來欲觀賞,但是劉銘傳從不輕易示人。劉銘傳去世後,家人按照其遺囑小心守護著這件器物。抗戰期間,合肥淪陷後劉銘傳親人為了不讓銅盤落入日軍之手,他們將其深埋地下。抗戰勝利後,時任安徽省長李品仙著人來肥西劉家老宅掘地三尺尋找,不過最後沒能找到。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流落民間的文物保護工作逐漸重視起來。1949年冬天,政務院(國務院前身)有關機構專程給皖北行署發電報,提出要查明銅盤的下落。當皖北行署的工作人員,來到劉銘傳曾孫劉肅曾家中說明來意之後,劉肅曾立即表示,「保護國寶,責任非輕,個人力薄,盤之安全可慮;現政府如此重視,亟願獻出,從此國寶可以歸國,獲卸仔肩,亦為幸事樂事。」

1950年1月,劉肅曾從家中一間破舊不堪的屋子裡,挖出了埋藏14年的銅盤。這件國寶被劉肅曾送到北京後,董必武、郭沫若等人接見了劉肅曾,文化部頒發了獎狀。另外郭沫若先生還在當年3月設宴招待劉肅曾,並即席親筆題詩一首相贈表示感謝,「虢季獻公家,歸諸天下有。獨樂易眾樂,寶傳永不朽。省卻常操心,為之幾折首。卓卓劉君名,傳誦婦孺口。可賀孰逾此,壽君一杯酒。」

虢季子白盤鑄造於公元前816年,它是西周晚期一件具有記功、記事性質的祭祀禮器。整個器物長137釐米,寬86釐米,高約39釐米,總重量達215公斤,是迄今為止所見最大的商周青銅盤,目前收藏於國家博物館,位列國家文物局所頒發的「64件不準出境文物」名單之中。

相關焦點

  • 歷史4大珍貴的國寶:第二個似手機殼,最後一個被禁止出國展覽!
    歷史4大珍貴的國寶:第二個似手機殼,最後一個被禁止出國展覽!1、人頭壺。這件器物即是壺,也是人的身體,那寬大渾圓的腹部,暗示了古代女性的繁衍能力。 3、陶壺。
  • 這件文物是國寶中的國寶,上交者獲獎五雙手套,現被禁止出國展出
    熱愛文物的人不計其數,在今天這個和平年代,許多國家舉行大型展覽時,或多或少都會拿出幾件珍貴文物撐場,甚至有時還會向別國借,比如1993年新加坡舉辦文物展時,就曾經借過我們的越王勾踐劍。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2002年我國還制定了一系列「禁止出國展覽文物」的清單,今天我們要講的鸛魚石斧圖罐,也是其中的「禁止出國展覽文物」,所幸從一開始就得到很好的保護,沒有受到任何損害。1979年,在河南臨汝發現了一隻陶缸,這是一位名叫李建安的彩繪鸛魚石斧。
  • 歷史上4大珍貴的國寶:最後一件似現代穿越物,被禁止出國展覽!
    歷史上4大珍貴的國寶:最後一件似現代穿越物,被禁止出國展覽! 歷史上4大珍貴的國寶:最後一件似現代穿越物,被禁止出國展覽!1、殷墟嵌綠松石甲骨。我們寫出的橫豎撇捺,曾經一筆一划地刻在骨頭上記錄天意。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
    以下64件國寶級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這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覽
  • 這件文物是國寶中的國寶,現被禁止出國展出,上交者獲獎五雙手套
    愛好文物者眾多,在如今這個和平年代,很多國家在召開大型展覽會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拿出幾個珍貴的文物撐場面,甚至有時候會向其他國家借,比如1993年新加坡舉辦文物展覽的時候就曾借過我們的越王勾踐劍。而為了保護這些珍貴文物,我們國家在2002年的時候還列出了一批「禁止出國展出文物」的名單,今天我們要說的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也是「禁止出國展出文物」之一,幸運的是它從一開始就被保護得很好,沒有受到任何損壞。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出土於1979年,是河南臨汝一個叫做李建安的人發現的。
  • 國博七大鎮館之寶,全都禁止出境展覽,兩件曾被當成雞食盆和馬槽
    能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覽名單的國寶級文物,和沒有被列入這個名單的文物相比,其珍貴程度絕對是要超出一大截。比如說國家博物館的七大鎮館之寶,全部都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名單,它們的價值顯然比普通國寶要高出很多。
  • 為何禁止文物出國展覽?史學家:你看被禁的222件文物,有多驚豔
    文物乃歷史瑰寶,保護文物是全體華夏民族的責任和義務,不過文物雖然珍貴,但我們還可以在博物館辦展覽的時候一睹其風採,對現在的和平盛世來說,文物是國家文化的代表,同時也是國家的顏面。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一定要看一看!
    以下64件國寶級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這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覽。 1.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大開眼界!
    德永染白了頭,經紀公司的同事們大加讚許,因為當下觀眾看重的不是節目的質量,而是以下64件國寶級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這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覽。疑刻滾忍這什、,到帶一前又群王令這事8的煙其辦路它自歷沉我不。
  • 一件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繡著八個字,預言了中國的千年國運
    3分鐘2001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第一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凡是能列入目錄的文物,都是國寶。它們代表著中國燦爛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在首批禁止出國(境)文物中,有一件文物看起來一點都不起眼,但上面的八個字卻一度讓人以為是現代物品。這件文物就是1995年在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的織錦護臂(即護臂)。雖然是錦緞護肩,但很小,長18.5釐米,寬12.5釐米,圓角,絲邊,飾帶。
  • 【紅德智庫】國寶檔案 之 國之瑰寶--「牲口棚裡的青銅盤」(下) (文/瑞彩祥雲 鴻思學社首發)
    1891 年,劉銘傳遭朝廷勳貴反對,被迫辭職,離開寶島臺灣,回到劉老圩的家。1896年1月12日,劉銘傳離世,清政府贈太子太保,諡壯肅。劉肅曾向他們鞠躬作揖,說:「劉家今天有此大喜,多虧了各位,請受劉某一拜。」得知寶盤出土,附近數以千計的百姓從四面八方湧來,武裝工作隊將劉老圩嚴密保護起來,禁止陌生人靠近。1950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一周年,皖北行署主任宋日昌親自主持召開隆重的獻盤大會,鄭重接受劉肅曾獻出的虢季子白盤。這天,合肥城內是萬人空巷,百姓爭相一睹國寶容顏。
  • 這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禁止出國展覽,發現者獲五雙手套獎勵
    而接下來所要說的這件文物: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更是算得上「國寶中的國寶」,卻也多虧了一位河南的伯樂,才得以在數千年之後,得以重見天日,發生了什麼呢?1979年春節正月初八,河南汝州紙坊鄉紙南村的村民李建安起了個大早,前往集市趕集,正是在集市上,李建安聽到老鄉說,隔壁紙北村的農民,在自家的蘋果地發現了不少陶片,這可引發了李建安的興趣。
  • 晚清四大國寶之一:虢季子白盤
    它是迄今發現的西周時期形制最大的銅盤,因此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珍貴文物。虢季子白盤完全由青銅鑄造而成,體形碩大。銅盤重215.3公斤,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
  • 劉銘傳家族誓死守護這一國寶,後人捐獻後獲得五千斤大米
    如今,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的虢季子白盤,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現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件館藏珍品散氏盤、毛公鼎並稱為「西周三大青銅器」。不過大家有所不知的是,這件傳世神器的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經歷,它曾經是清末名將劉銘傳的祖傳物品。那麼,劉銘傳是如何獲得這件國寶的呢?
  • 1976年考古挖出的一文物卻被禁止展覽,至今秘不示人
    而我國大陸現存的大多數文物都是建國後考古發掘出的(包括民間出土),作為中華最久遠的朝代之一的「商朝」保存下來的古墓寥寥無幾,但殷墟這一商墓的發掘刷新了世人對商代的認識。 墓中出土文物共計1928件,包括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在出土的甲骨文中,考古家得知此商墓是商代一女將軍之墓,而且甲骨文還記載了諸多商代史實,是研究商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
  • 國寶「馬踏飛燕」,為何從沒有正面照?看到最後,忍不住哈哈大笑
    司母戊鼎的出土代表了我國古代最高級別的青銅鍛造技術,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現在的司母戊鼎館藏於中國博物館,已經在2002年被列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但是你們知道嗎,在我國甘肅省博物館也有一個著名的文物,考古價值極高,也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馬踏飛燕。馬踏飛燕的出土在1969年10月,這座東漢的青銅器在甘肅省武威市出土,關於它的出土還有一段趣味歷史。
  • 半夜馬槽有聲響,劉銘傳將軍聞聲趕來,發現一件國寶
    離不開淮軍將領、直隸總督劉銘傳,他是李鴻章的得意門生,更是清軍重要將領。劉銘傳對古董收藏很有興趣,對相關知識也頗有了解,因此才能在一次偶然中發現虢季子白盤。1864年時,劉銘傳和太平軍作戰攻破了常州,某日巡查護王府時,忽然聽見奇怪的響動。起初劉銘傳還以為是有敵人偷襲,但是巡查了半天並未看見人影,奇怪的聲音也一直沒有停。
  • 四川出土3000年前的「方向盤」,科學也無解,如今被禁止出國展覽
    一位名叫閻道成的老人在修理他的田地時,不小心挖出了一件石器。閻道成覺得這個石器很原始,看起來不像是普通的東西,所以他把它交給了當地的文物局。專家們立即展開調查,確定了三星堆的位置。1933年,幾位來自中國西部大學博物館的考古學家,葛韓偉和林家明,進行了第一次發掘。
  • 為什麼要規定有些文物禁止出國展覽,我國首批被禁文物有多逆天?
    這些文物不僅在中國受到重視,同樣也吸引著國外專家對此抱有極大興趣,想將其借到自己國家展覽,加強文化交流。 可並不是所有文物都被批准出國展覽,這些被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都有哪些?他們又有著怎樣的獨特魅力吸引著國內外專家學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