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文物者眾多,在如今這個和平年代,很多國家在召開大型展覽會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拿出幾個珍貴的文物撐場面,甚至有時候會向其他國家借,比如1993年新加坡舉辦文物展覽的時候就曾借過我們的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距今已經有2500多年了,是很珍貴的文物,但我國幾經猶豫後還是將劍借給了新加坡,可越王勾踐劍卻在展出的時候出現了意外,其劍身不小心卡在了有機玻璃上,導致劍身出現傷痕,國民憤怒不已,後來越王勾踐劍就很少外借展出了。
而為了保護這些珍貴文物,我們國家在2002年的時候還列出了一批「禁止出國展出文物」的名單,今天我們要說的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也是「禁止出國展出文物」之一,幸運的是它從一開始就被保護得很好,沒有受到任何損壞。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出土於1979年,是河南臨汝一個叫做李建安的人發現的。當時還是年初,春節剛過不久,李建安意外聽說有人在紙北村的蘋果地幹活時挖到一些紅陶片,李建安曾經了解過一些考古知識,所以他下意識的覺得這些紅陶片的來歷可能並不簡單。
問清楚情況後,李建安便直奔蘋果地,找到挖出紅陶片的那片地,在原來的基礎上小心翼翼的挖了5.6米長,0.8米寬,0.85米深的大坑,一路挖下來不僅挖出了很多紅陶片,還挖出了13個完整的大缸,不過前面的12個大缸看起來比較普通,只有第13個大缸上有一些彩繪,來來回回跑了三次,最終他才將這些大缸全部運回家中。
等他休息夠了去清理大缸的時候,才看到裡面裝的除了泥土之外還有人骨,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後來根據專家的研究考證,確定這些大缸是仰韶文時代人們的葬具,而繪有圖案的大缸一般用來安葬氏族首領,上面的圖案是對其生前大事的紀念,但那時候大多數人對文物並沒有太多的概念,李建安的家人也只覺得晦氣,讓他儘快將這些東西扔掉。
於是李建安就只能把這13口大缸搬去自己在紙坊公社的辦公室,這下又引起了同事得到好奇,同事不解地問他幹嘛弄這些看起來完全不值錢的東西,既費時又費力,李建安解釋說,這些東西看起來不值錢,但很可能是國家的財富。
李建安安頓好這13口大缸之後便聯繫了文化館,讓他們派人來鑑定一下,如果是文物的話儘早移走保管,因為他害怕在自己的辦公室不小心遭受損壞。但當時的工作人員一拖再拖,直到1980年的春節才將大缸運走。
經專家鑑定,這些大缸是仰韶文化時代的文物,距現在已經有6000年的歷史了,非常珍貴,其中具有彩繪的大缸價值最大,上面的圖案很像當今兒童學畫時的作品,因此專家猜測,中國話可能就是由此慢慢演變而來。
大缸被移入河南省博物館後,李建安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當時工作人員還給了他5雙線手套作為獎勵,不過對李建安來說,獎勵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物有了歸處。後來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移入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於2002年被列為「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之一。
文物是專家們研究歷史的重要輔助工具,所以具有重要的價值,但很多人會因為不認識文物將之當作廢物處理,所以身為華夏兒女,我們應該多學一些文物常識,多多了解歷史文化,因此小編想向大家推薦《中國文物常識》這本書,希望大家能通過這本書了解更多文物常識,避免更多文物蒙塵,而且這本書現在在做活動,原價108元,現在只需68.8元,戳下方連結可直接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