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清末民初天津衛的風俗畫卷,勾勒出天津的城市性格

2020-12-26 李子讀書

早些時候,在2020年第3期《小說月報》上看到了馮驥才的中篇小說《俗世奇人·叄》,一下子被吸引了。然後,趕緊找來《俗世奇人》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飽餐一頓。

《俗世奇人》系列是作家馮驥才描摹天津風俗畫卷和天津城市性格的作品之一,有著"從人的集體性格去記錄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的精神"的初衷。每部小說均由18個短篇構成,各自獨立,可讀性強,記錄了天津衛的奇人異事,讓人體味天津的城市文化和性格特點。

一、小人物的精彩傳奇

小說雖然寫的都是俗世中的小人物,但個個精彩、個個傳神。之所以具有極強的故事性,一方面是作者深諳古典傳奇小說精髓,另一方面則是極強的地方特色。

先說古典特色。作者借鑑了馮夢龍"三言二拍"和蒲松齡《聊齋志異》等小說的筆意,善於通過極簡的筆觸,描繪出人物的典型特徵,同時又極具傳奇色彩。

馮驥才在談及小說創作方法時曾說:"這類小說深受馮夢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傳奇,古小說無奇不傳; 二是雜學,它要求寬廣與地道; 三是語言,中國小說語言受散文影響。"

小說中奇人輩出,他們有著各自的傳奇和故事,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典型,也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奇人異事的縮影。

再說地域特色。作為"津味"小說,作家善用天津方言,不避俚語、俗語,讓本地人說本地話;另外,除了人物對白,小說的客觀敘述也充滿了濃鬱的"津味"。當敘述語言與人物對白融為一體時,就強化了鮮明的地域特色。整部小說99%都採用不超過十個字的短句來表達,講究對稱和韻律,讀來極富韻律之美。

二、小人物的聲音值得傾聽

自古以來,王侯將相自有史家作傳,而平民百姓則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處於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們的聲音同樣值得傾聽。

馮驥才多年來一直在做兩件事:一是民間文化遺產搶救,一是傳統村落保護。這種具有文化擔當的使命也同樣體現在小說創作中,那就是對民間小人物以及背後民間文化的關注。

馮驥才曾說:"我覺得生活的本色就在普通人身上,大人物的傳記有人去寫,或者人們爭著去寫,但普通人的命運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需要有作家為他們去寫作。我覺得最可愛的、最千差萬別的,往往是這些最普通的人,每個小人物都有自己的心靈,如果你真接觸他的心靈,你從生活裡獲得的那種情感上的、生活上的回報要豐富得多。"

《俗世奇人》系列小說中都是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記錄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這裡有小買賣人(賣藥糖的、賣包子、賣年畫的)、有手藝人(刷子李、古玩鑑賞家、神醫王十二、蘇七塊)、有怪人(冷臉不笑的人、做好事不留名的人、用腳心醒酒的人),記錄的是普通人吃喝玩樂的生活瑣事(看皇會、聽相聲、街頭賣藝等)。

雖有傳奇色彩,但這些精彩生動的人物故事記錄下當年的市井生活,讓人們多年之後能夠重溫中國人曾有的生活記憶。

三、 小人物故事中的"大智慧"

中國文學講究"文以載道"的傳統。《俗世奇人》雖然不講究宏大敘事,但在傳奇故事字裡行間卻傳達著樸素的價值觀。

1.對手藝人工匠精神的肯定

馮驥才刻畫了許多身懷絕技的手藝人,這些手藝人對手藝精益求精,體現出難能可貴的工匠精神。比如,刷子李在粉刷時,絕不讓黑衣黑褲黑鞋上落一個白點,讓小徒弟在剛學徒的時候,學到了人生重要一課"你以為人家的名氣全是虛的?那你是在騙自己。好好學本事吧!"

又比如,神醫王十二不僅醫者仁心,而且能隨機應變、隨地取材,僅僅用吸鐵石治眼睛和毛巾憋氣救人兩個小事例就將神醫的形象烘託出來。

泥人張彩塑

2.對坑蒙拐騙等行為的否定

馮驥才一方面對那些有著工匠精神的手藝人大加讚賞,另一方面也對那些希冀通過坑蒙拐騙等行為獲取勞動果實的人進行了否定。比如,黃金指通過歪門邪道陷害同行、 "賽時遷"的小偷偷雞、陳四通過送禮步步高升、賀道臺巴結上司……

以勢利眼的賀道臺為例,巴結上司雖然官做得越來越大,但是一個正常人的人性卻越來越少。這樣的代價到底值得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3.對傳統情誼的頌揚

中國歷來有急公好義的傳統。出家在外,人們難免會遇到困難,互相幫助算是一種傳統美德。在《小楊月樓義結李金鰲》中,一個唱戲的老闆,一個混混頭兒,一來一往,雙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又比如,在《毛賈二人》中,兩人不吝錢財,互相救助對方,成就了一對好友,留下了千古美名。

在這裡,作者肯定了"不以利結"的交友原則,頌揚了中國傳統的情誼。

4.對時代變革的文化反思

小說描繪的是清末民初的天津風俗畫卷,那個時代是風雲變幻的時代。小說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複雜性,既有保守、落後的一面,又有開放和先進的一面。作家也通過短小的故事表達了對歷史的關照和時代變革的文化反思。

比如,《背頭楊》中一個追趕維新潮流的女士留了背頭,卻因此惹出各種啼笑皆非的事情,折射出群眾的愚昧;《黃蓮聖母》通過義和團紅燈照的故事,將國人的自大和保守放在歷史的顯微鏡下一一檢視。

《俗世奇人》通過一個個奇人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近代天津的城市風俗畫卷,既是對天津人集體性格的記錄,也是對天津這個城市的歷史記錄。在供後世賞玩之餘,還能讓人有所思考,我想作者的創作初衷也就實現了吧。

相關焦點

  • 《俗世奇人》:看市井煙火下,天津衛的勁兒
    《俗世奇人》便是以清末民初時期的天津衛為背景,寫了當時天津衛生活的各色奇人奇事:眨眼間給人接骨,卻讓人絲毫不覺疼痛的奇人蘇七塊,刷牆不粘絲毫灰漿的匠人刷子李,舉起石鎖昂天長笑離去的張大力,用嘆為觀止的法子救人於危難的神醫王十二,這一樁樁奇事,一個個奇人,構成了一幅天津衛的奇人畫卷。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
  • 《俗世奇人》再續新篇 馮驥才續寫天津衛的故事
    人民網北京1月16日電 「我在《俗世奇人全本》小說裡慢慢找到了一種自己的方式。一篇小說寫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後面依託著一個很巧妙的、甚至於很絕妙的故事。」2019年,馮驥才又創作了《大關丁》《彈弓楊》《孟大鼻子》《齊老太太》《旗杆子》等18篇「俗世奇人」新作,構成了今天的《俗世奇人全本》。《俗世奇人全本》新書發布會現場。實習生李爽爽攝在剛結束的第三十三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知名作家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正式發布。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一直備受廣大讀者推崇和喜愛。
  • 《俗世奇人》:能人「死」在能耐上了!天津衛的能人,一人一故事
    清末、民國初年的天津衛。01一個叫大回的能人特別會釣魚,別人釣魚靠運氣,大回釣魚靠能耐。能耐到什麼程度:釣魚已經完全不能展示自己的能耐,於是釣王八,他想釣什麼王八,無論是大王八還是小王八,準逃不過大回的魚竿。
  • 馮驥才聊《俗世奇人》:不是要讓它有天津味兒,得讓它有天津勁兒
    而他本人又爽朗好結交,「我當過教師,當過工人,當過業務員,當過美工,做過畫家,我還做過古畫的臨摹,我做了太多的工作,在這個城市認識了太多的人。生活的積累一定是很深厚的。」 在已出版的三卷《俗世奇人》裡,馮驥才為「吾鄉之奇人」搭了一個臺,任那些精彩的凡人英雄借筆墨「還魂」,上演一出得意又悽愴的人生故事。
  • 馮驥才「俗世奇人」裡的天津性格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鹹土鹼,風習強悍。百餘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衝,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這也一直成為著名作家馮驥才的靈感來源、作品素材。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馮驥才先後創作了五十四篇「俗世奇人」系列短篇小說。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俗世奇人》讀後感
    前不久重讀了馮驥才的《神鞭》與《三寸金蓮》,到女兒家又翻出一本馮老師寫的《俗世奇人》,薄薄的小冊子,故事引人入勝,一鼓作氣半天讀完。  《俗世奇人》的短小故事,都是市井民間的奇人趣事,反映了天津衛水陸碼頭五方雜處的眾生相與「集體性格」。
  • 碼頭、市井、傳奇,鬼才馮驥才「津味」小說中的「老天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天津這塊土地孕育了馮驥才這樣一位語言俏皮活潑,靈動的作家。天津與北京,上海等不同,北京孕育的是政治文化精英,上海孕育的是商業奇才,而天津是市井城市,也就是俗世,俗世必少不了俗人。馮驥才先生筆下的很多故事都發生在清末民國時期,是因為清末民初時,天津具有極其明顯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除此之外,這個時期社會正處於維新時期,人們都想著要改變,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也誕生了一個個奇人。
  • 俗世奇人:打假的遭遇造假的,看誰比誰能耐,結局絕了!
    在《俗世奇人》這本小說集裡,因為故事的背景是天津衛這個地方,所以語言也充滿天津色彩,人物形象更是符合天津衛的時代特徵。在作者的筆下,天津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不論上流還是市井階層皆有手眼通天的人物,或俠或盜,有奸有義,明明暗暗之間都是人性和人心。
  • 馮驥才《俗世奇人》推第三輯 精彩書摘搶先試讀
    【環球網文化頻道報導】近日,作家馮驥才推出《俗世奇人》第三輯,書中刊載的還有馮驥才繪製的十八幅插圖。延續《俗世奇人》前作風格,本書由十八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描寫天津衛的鄉土異士和市井奇人。他們中絕少精英,都是活在你我身邊的凡人,但其言談舉止又有非凡之處。
  • 俗世奇人全本:令人拍案叫絕的,不只是本事,還有人的「精神」
    俗世之人一沾「奇」,便有了口口相誦、廣為流傳的資本。而在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裡,竟是這樣的一類「奇人」。他們與眾不同,多是長在本事上的,比如本領高超,無人能及;身懷絕技,只此一家;當然,本事背後總要回溯到「人」上。
  • 《民初奇人傳》殺出重圍 奇人江湖「乘風破浪」
    周末綜藝強檔殺出重圍 「奇人傳」大受好評《民初奇人傳》開播檔期可謂「危機四伏」,原本周末兩天就是各大綜藝節目喜聞樂見的強力檔,更不用說撞上《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一爆款綜藝,不免令人擔憂。然而憑藉著反轉不斷的快節奏和新奇豐富的故事設定,《民初奇人傳》在一眾大熱綜藝中殺出重圍,取得了不俗的收視和口碑。
  • 從馮驥才的《俗世奇人》裡看芸芸眾生相
    《俗世奇人》是現代作家馮驥才寫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其中寫遍了天津衛的各色市井奇人,也寫盡了俗世的熱鬧與情義。讀完讓人感覺世人真可愛,同時也覺的世事盡如戲。一:值得尊重讚賞的人物。這樣的「奇人」對自己的事業精益求精是值得讚揚和推崇的。泥人張:捏泥人的泥人張和鹽販子海張五發生了一場小衝突。財大氣粗目中無人的海張五拿泥人張找樂子,說他在褲檔裡捏泥人。泥人張沒有回擊,而是左手伸到桌子下邊,從鞋底摳下一塊泥巴,飛快捏弄,隨後手一停,原來是把海張五的腦袋捏了丟在桌上。第二天,北門外的幾個小雜貨攤全是海張五的泥像,旁邊貼著白紙條—賤賣海張五。
  • 又在創作長篇 馮驥才:躲進書房寫天津往事
    前者以書房中的一物一景起興,用77篇精妙短文串聯起人生的細節;後者則以十八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描寫天津衛的鄉土異士和市井奇人。「不是我想寫小說,是小說找我寫它。」新長篇用另一套筆墨寫天津「作家的骨子裡帶著城市的性格,就像王安憶的上海,方方的武漢,城市的文化精神是不自覺地滲透在文字中的。」也正因為如此,天津這座城市的性格,不僅體現在馮驥才的個性上,更生動地跳躍在他的文字間。《俗世奇人》,正是其中的代表作。
  • 天津「大耍兒」最初沒有混混兒含義,單指市井奇人的絕技表演
    很多人對於清末民初時的天津有個誤解,以為天津的混混兒是市井奇人,只是因緣際會不得不「委身為賊」,其實市井奇人在天津有個稱呼,叫「耍兒」。「耍兒」是天津獨有的詞語,「耍兒」與「混混兒」有很大的不同。天津是漕運、海運交匯之地,上下九流為名為利而來,可是在這個碼頭不會耍兩下真本事,是難以立足的。有老先生記述了自己在河北鳥市見過的「耍兒」。河北鳥市,因原處南運河北岸而得名,後來南運河被人為改道,鳥市實際位於南運河南側了,但河北鳥市已成為固定稱呼流傳至今。
  • 天津衛、津門虎沒戲,天津泰達最可能的新名是這個
    和河南建業類似,擁有20餘年歷史的天津泰達隊名,也被要求更改。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天津泰達可能更名天津衛或者津門虎,而今天,《東方體育日報》報導稱,這兩個名字都不在泰達更名之列。其實,小編也非常不看好這兩個名字,尤其是天津衛,雖然這是一個很多天津人耳熟能詳的名字,也承載著天津這座城市的歷史。不過,天津衛,「衛」哪裡?
  • 天津,讓一切歸哏(gén er).
    >天主教堂和媽祖娘娘並行西裝革履同長袍馬褂擦肩亦洋亦土亦莊亦諧如果說城市像人每座城都有它的個性那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性格像天津一樣鮮明基因像天津這般複雜不論是小夥子還是大姑娘都熱衷於抖包袱的城市裡舊時光的入口就在眼前
  • 國華書院「閱讀課」第241期:《俗世奇人(三)》
    列位,又到了一周推薦一本書的時候,前兩個禮拜,我們推薦的是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這套書一共有三冊,今天咱們推薦的是最後一冊,也就是《俗世奇人(三)》。第一冊我選了個角度,從說話或者說溝通的藝術講開去。第二冊,從看圖寫話的角度講了講。第三冊,從哪個角度說起呢?
  • 《好嘴楊巴》:個性獨特的奇人奇事,妙趣橫生的文化小說
    《好嘴楊巴》是一本短篇小說合集,分俗世奇人和怪事奇談兩個部分。從奇出手,講在天津的奇人奇事。他本是天津人,對當時社會的頗有研究,寫作手法偏幽默,人物形象與性格從外貌與行為處盡顯真實,可謂是栩栩如生的一副人物動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