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散文】鳳翅原溯古

2021-02-21 靈臺文藝



鳳翅原溯古


鄭平

靈臺縣上良,古稱秦原,又名鳳翅原。秦原是一個古老的地名,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戎,靈臺縣的大部分版圖併入,此地應該是秦與西北少數民族分界的區域,所以稱秦原。明代開始,人們普遍稱秦原為鳳翅原。從空中俯視秦原,一條瘦長的原面南高北低,北梢頭直抵黑河,原的東西兩側分別伸出右集、朱堡兩村所在的枝叉,整個原面恰似一支頭南尾北振翅欲飛的鳳凰,所以人們以鳳翅原的美稱代替古老的稱謂。

上良原位於什字原西部。古代稱今北溝原為良杜原,明、清時實行裡鎮制,上良所在地區在良杜原之西,因此稱上良裡,設上良鎮,古上良鎮在今舊集村。傳說,明朝隆慶年間,有一群蜻蜓飛集在一起,翅膀上都寫有「天下太平」四字,認為是吉祥之兆,建了「啟祥塾堡」,以後在啟祥塾堡附近建了上良鎮,就是現在上良鄉政府所在地,原鎮就叫「舊集」。

上良原地廣田平,土質肥沃豐腴,千百年來,養育了一代代生活在這裡的勞動人民,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可謂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唐朝名將郭子儀單騎說四紇的故事及歷史上著名的西原大戰就發生在這裡。

公元765年,叛唐的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招引回紇、吐蕃30萬兵卒,侵擾涇、邠,年邁七旬的老將郭子儀臨危受唐代宗之命為朔方節度使,湊集1萬多官兵,在西屯拒敵。郭子儀初與回紇交鋒,就表現了良將風範,親率鐵騎,出入敵陣,威猛不減壯年。回紇首領藥葛羅驚詫道:「僕固懷恩說唐朝已經倒臺,郭子儀死了,原來是欺騙我們!」郭子儀是久經沙場的戰將,他深知,如果不爭取回紇反敵為友,單憑不足1萬的羸弱之卒,終歸無法戰勝強敵。於是,他派使者告訴藥葛羅:「過去,回紇幫我們平定安史內亂,功炳史冊,今天,我們也應該和睦相處,休戚與共,為什麼要助叛臣與唐朝為敵呢?」回紇首領請郭子儀親自來營中敘舊。唐營將士都認為回紇首領反覆無常,勸郭子儀不要去,即使去,也應多帶驍將猛卒,以防不測。郭子儀從國家大局出發,不顧個人安危,不披甲冑,未帶戰將,只與幾個衛兵親自去駐紮在秦原(今上良舊集)的回紇營中。回紇將士兩廂排列,刀出鞘,弦搭箭,如臨大敵,但見郭子儀單騎免胄,坦蕩無畏地進入營帳時,個個倒地跪拜。郭子儀向藥葛羅陳述利害,並贈絹3000匹,雙方盟誓罷兵,永不為敵。郭子儀又對藥葛羅說:「大唐與吐蕃本來是休戚與共的關係,今天他們做出親痛仇快之事,是違背天理不得人心的,應當給予嚴懲。回紇如能助唐軍一臂之力,將更能體現我們之間的兄弟般的友誼。」藥葛羅欣然接受合擊吐蕃的建議,並與之確定了徵戰方案,這就是歷史上傳為佳話的郭子儀單騎說回紇反正的故事。

數天後,郭子儀命部將白元光與回紇合兵一處,在今靈臺上良與朝那之間,當時稱西原的地方與吐蕃展開激戰。唐軍與回紇將士配合默契,機動靈活,勇猛殺敵,在赤山嶺(朝那幹家嶺)一帶擊潰吐蕃10萬兵騎,先後殺敵5萬,俘獲1萬多人,奪取大批戰馬、輜重、財物,解救4000多被劫百姓,截獲牛、羊、駝、馬不計其數。西原大戰是古代一個軍事與政治手段相結合、劣勢轉優勢、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楊姓、張姓是上良的名門大姓。楊家莊的楊家,據傳是北宋楊家將之後,多年來,上良的物資交流會上,前來助興的秦劇團很少唱《金沙灘》,其原因是楊莊人不忍看祖先遭受迫害的慘劇。

明朝,上良出了個名震江南、號稱「天下春秋第一」的大才子楊重。楊重生活在明成化年間,自幼聰明好學,人稱「神童」。二十二歲入南京參加科舉考試,中第三名進士,被錄入翰林院。入翰林院那天,剛好是元宵節,楊重喝過酒後,一時興起,在自己住處的門燈上寫了十二個大字,「靈臺小子楊重,天下春秋第一。」江南錦繡地,文士多自負。當下,送來挑戰書,推出幾名文採滿腹的士子秀才,要與楊重一比高下。比賽中,楊重背誦《春秋》,順被如流,倒背一字不差。眾文人終於為他的才識折服,由此,靈臺人楊重以「天下春秋第一」的美名享譽京城內外。

明朝萬曆、天啟年間,上良人楊可教、楊可立居家設館教學,研習宋儒及王陽明理學,使這裡成為關隴士人才子切磋交流研討理學的文化中心。楊可立,字止止,號澹齋,天啟年間貢生,博覽群書,少工文藝,曾任陝西藍田縣訓導、鎮安縣教諭及河北密雲縣教授,名列關中十八才子之一。他目睹明朝的腐敗局勢,急流勇退,辭官歸田,修建啟祥塾,招收學生,親自施教。與關中文士互相唱和,交流宋明理學的研究體會,晚年與其兄可教評定理學,著有《學庸統述》、《物外清音》等文,均已不存。《靈臺縣誌·藝文志》中收存其《屏陰魔文》一篇,他把不良欲望對人的誘惑喻之為「陰魔」,提醒人們摒除「陰魔」,堅定理想,與錯誤觀念作鬥爭,這些觀點具有恆久的教育意義。楊氏兄弟在家鄉扶危濟困、仗義疏財、樂善好施,至今,上良民間仍有不少關於他們兄弟晨誦午習、清心寡欲、扶助老弱的傳說。楊家莊溝有一眼全村人飲水的泉,人稱「澹泉」,表明了人們對楊氏兄弟的懷念。

明朝成化年間,上良出了一位「一廉如水」的清官「張古人」。「張古人」名張麟,字天瑞,靈臺上良右集人,以歲貢授山西榮河縣丞,在任守正奉公,個人生活極儉樸,《榮河縣誌》論張麟「一廉如水」。平日行事敬重禮法,晚年教育子弟,誨人不倦,活了七十六歲,鄉人諡號為「張古人」,並立祠廟,四季懷念。在上良右集村的六股岔,原有一冢,佔地畝餘,封土丈許,即張古人墓。今冢子被平,舊址尚可辨尋。從張氏族譜看,張麟後裔今天分別居上良右集、北張、朝那西張及獨店張坡等地。

上良是素有「隴東王」之稱的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楊子恆的家鄉。楊子恆,名渠統,字子恆,上良楊莊家人,生於貧苦農民家中,幼年堅信「讀書救國」,弱冠之年即投筆從戎,追隨馮玉祥倒曹琨,驅吳佩孚,逐清室,後結識楊虎城、于右任、杜斌丞等愛國人士,1932年,被楊虎城任命為隴東綏靖司令,統領隴東十七縣軍政大權。西安事變發生後,他拜訪過周恩來,接受中共主張,主持張、楊二將軍的愛國行動。1941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為中國大西北的解放做出過貢獻。1948年,為逃避蔣介石迫害,亡命香港,公開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宣傳民主,呼籲和平。1949年,回到北平,直接參與新政協會議的籌備工作。新中國成立,擔任首任甘肅省交通廳廳長,在甘肅省公路交通事業上做出了一定貢獻。

楊子恆一生熱愛家鄉,主政隴東期間,致力於靈臺的文化教育事業,重修靈臺,在上良創建靈臺縣第二完小,建戲樓、辦劇團,有力地促進了故鄉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他的號召和倡導下,靈臺出現了一個大辦教育大建學堂的熱潮,各鄉鎮村落士紳捐助,籌措資金,修建學校,一時成為風氣。幾年內,新增學校90餘處,全縣學校總數達到150餘所,男女學生達七千餘名,使靈臺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鄭平:20世紀60年代中期生於甘肅靈臺,現為靈臺縣職業中專教師。


出品:靈臺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監製:安傑

審核:郭軍鵬

編輯:周蘭

相關焦點

  • 基因、河流與風景:從靈臺文學傳承到文學「靈臺現象」
    據縣誌記載,自周文王伐密至靈臺解放,共發生大小戰爭四十餘次,加之以歷代國家指令強制的數次移民遷徙,致使其文化底色具有以北方農耕文明為主與遊牧文明長期深度融合的特徵。靈臺又是古絲綢之路支道必經之地,數量不少的波斯古幣在與今天縣城相距咫尺的棗樹臺等地的出土,有力地證明,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以商旅行役為載體,理所當然受到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影響。
  • 靈臺
    地域:萬骨地靈臺就是滅世之戰的核心點。
  • 靈臺百裡鎮,達溪河畔尋訪古密須國
    古密須國遺址在今靈臺縣城西20公裡的百裡鎮。密須國在商末時為周原西北部的一個強悍部族。今百裡中學後院據說是原密須國宮殿的遺址。離遺址東2裡許的爛泥灣有密須公墓,洞山有一龐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肅省最大的西周銅鼎就出土於此。商朝末年,當時的涇水流域出現過好幾個氏族小國,其中有共國、阮國(今涇川)、彭國(今慶陽)、密須國(今靈臺)等。
  • 隋唐英雄傳排名第二的武器:詳解鳳翅鎦金鏜
    鏜的形狀較多,所以種類有很多,主要有月牙鏜、四節鏜、五齒鏜、三節鏜、雁尾鏜、雁翅鏜、雁嘴鏜、鳳翅鎦金鏜、鋸翅鏜、金牛鏜、燕子鏜、鳳翅鏜、夜戰鏜、牛頭鏜、燕子鏜、雷震鏜等。 1、雁翅钂:長九尺,其中柄長七尺,柄尾有五寸長三稜鐵鐏。钂頭分為三叉,中叉形似槍頭,兩翼叉形似雁翅,所以得名。
  • 堯母故裡 · 望都古八景
    望都古八景視頻提示:一、點擊視頻右下角小方塊,可以看到全屏影像二、觀看視頻時,請把音量調小一點,以免打擾他人望都古八景之 •靈臺瑞靄堯母靈臺高三丈,周二十丈,日華東上,瑞藹蒸騰,蔚為大觀。望都古八景之 •靈臺瑞靄
  • 隋唐英雄兵器排行榜,第四位鳳翅鎏金鏜,第二名的主人是尉遲恭
    第四名:鳳翅鎏金鏜。主人是天下第二勇士宇文成都,鏜是長兵器,形似叉而重大,中間是利刃槍尖,稱為「正鋒」,兩面也有刃口,側面分出兩股彎曲向上形似月牙狀。宇文成都依靠鳳翅鎏金鏜成為了天寶大將軍,威猛難以匹敵,僅次於李元霸,鳳翅鎏金鏜重量是320斤,一般人根本無法使用。第三名:擂鼓甕金錘。
  • 【靈臺文旅】組團旅遊,擁抱靈臺五月天!
    這些承載著靈台歷史變遷、過往歲月和當代民風印相的文化景區,歡迎各地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來源:靈臺文旅
  • 「天水文學」盧月明/古白話散文
    天水文學 │571期寫作 創造 交流享美好人生天水文學 ┃ 讓文學走出天水古白話散文詩,品偶爾寫詩,偶然有詩,總覺得不夠過癮。時而立群峰遠望,見詩山雲海,情感動動,心語張馳笑若浮雲。平時愛撫好的十四詩品》等,浸夢其間……《天水文學》創刊以來,受到了很多作者的支持和鼓舞,在這裡,我們回憶父母恩情,用文字梳理過往的點滴,抒發烏鳥反哺,欲養不待的感慨,孝道成字,總能令無數讀者感嘆悲傷,無限觸動;在這裡,我們也常道古說今,說家鄉奇人奇事,一方水土,養育子孫萬代,也埋藏著無盡的文化瑰寶,等著我們去挖掘和發揚光大;在這裡,我們尋找著生活中點滴美好或憂思,情思入筆行,天南地北,
  • 靈臺民俗|採掘習俗—中草藥
    靈臺民俗|採掘習俗—中草藥 2020-10-27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靈臺,有一種幸福感是吃出來的!
    在靈臺,有一種幸福感是吃出來的!從某種角度來說,在靈臺,有一種「幸福感」是吃出來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下靈臺美食,感受下幸福感。手工面靈臺手工面的做法尤為講究:用鹼和水、水和面、揉搓成絮、成團,盤起等著面回性。反覆多次揉、搓。然後擀薄如紙,細切如線,水滾下鍋,撈到碗裡兌以做好的鮮湯即食。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點。素有「下在鍋裡蓮花轉,撈到碗裡一根線」的美稱。蒸雞肉
  • 靈臺城區及這些鄉鎮
    靈臺城區及這些鄉鎮 2020-12-31 2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靈臺文旅」組團旅遊,擁抱靈臺五月天!
    這些承載著靈台歷史變遷、過往歲月和當代民風印相的文化景區,歡迎各地遊客前來參觀遊覽!來源:靈臺文旅
  • 「靈臺」與「河圖」的奧秘:《周易》豐卦天象解析
    三、豐之靈臺文王營建豐邑,是他彰顯「受命」的系列舉動之一。這其中最能夠表現文王受命於天的標誌,是他在豐邑建造的「靈臺」。有關文王修建靈臺一事,《詩經》中也有一首專門的詩歌,叫做《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 當三伏天遇見靈臺美食,讓你清涼一夏
    當三伏天遇見靈臺美食,讓你清涼一夏 2020-07-13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靈臺縣|在靈臺,有一種幸福感是吃出來的!
    從某種角度來說,在靈臺,有一種「幸福感」是吃出來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下靈臺美食,感受下幸福感。靈臺手工面的做法尤為講究:用鹼和水、水和面、揉搓成絮、成團,盤起等著面回性。反覆多次揉、搓。然後擀薄如紙,細切如線,水滾下鍋,撈到碗裡兌以做好的鮮湯即食。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點。素有「下在鍋裡蓮花轉,撈到碗裡一根線」的美稱。蒸雞肉採用靈臺農家散養土雞蒸製而成。
  • 【靈臺方言】「土裡土氣、土味土語」
    【靈臺方言】「土裡土氣、土味土語」 2020-12-09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物薈萃丨盤點靈臺出土的館藏精品!
    文物薈萃丨盤點靈臺出土的館藏精品!,了解靈臺的文化,文物古蹟是一個極好入口。夔 紋 三 穿 銅 戈出土地點:靈臺白草坡7號墓夔紋三穿銅戈,西周,一級文物。1972年靈臺白草坡7號墓發掘出土。長28.4釐米,寬13.9釐米。直援,援鋒作弧形尖削。長胡,上有三穿,胡寬略大於援狹並向下斜出。長方形直內,內後下端角有小刺,上端略低於援部。援基部鑄一浮雕羊首,羊首雙角內卷,輪廓分明。
  • 靈臺農副產品——甘草杏
    靈臺農副產品——甘草杏 2020-10-09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袁天罡告誡李元霸,不能殺使用鳳翅鎦金钂的人,否則大禍臨頭
    李元霸武藝學成之後,就向師父袁天罡辭行,臨走之前袁天罡告誡他:「日後不可殺使用鳳翅鎦金鏜的人,否則將會大禍臨頭。」李元霸雖然不解,可是知道師父不會害他,便回答道:「師父放心,徒兒一定謹遵師命。」袁天罡這才放他下山。
  • MV | 靈臺,帶不走的只有你
    MV | 靈臺,帶不走的只有你 2020-12-19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