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聶琳
面對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嚴重衝擊,有投資者開始押注美聯儲會實施負利率以刺激經濟,美國總統川普本周也在推特上發言稱,美聯儲應像歐洲、日本等國家一樣大方地接受負利率。
從理論上說,當利率降至零以下時,商業銀行存入央行的錢會出現縮水,因此,負利率可以促使商業銀行更積極地向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從而提高企業支出和消費者支出,達到提振經濟的目的。
不過,分析師普遍認為,負利率究竟會給美國帶來多大經濟收益尚不確定,但它很可能會對美國金融市場造成長期且致命的打擊。因為負利率不但會傷害儲戶、侵蝕銀行利潤,還會損害廣大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者的利益。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是美國金融系統的基石。目前,美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高達4.8萬億美元。這些基金從評級較高的公司、銀行或政府購買短期債務,為它們提供資金來源,由於風險較低,基金收益率一般也比較低。假如實施負利率,基金收益率也會跟著下降,如果將手續費考慮進去,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者可能連保本都成問題。
「考慮到這點,美聯儲裡應該沒有人希望把聯邦基金利率降到負值。」美國投資諮詢公司Evercore ISI副總裁克裡希納·古哈(Krishna Guha)在接受MarketWatch時說。
此外,美國銀行短期利率策略主管馬克·卡巴納(Mark Cabana)表示,負利率實際上是在對儲戶徵稅,美國人不喜歡這樣。
「如果一個儲蓄者努力工作賺錢,並希望通過銀行來謹慎累計財富,當局如果對這一批公民徵稅,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負面含義。」他還指出,多數負利率國家並沒有從中獲得太多好處,其經濟依然疲弱。
此外,分析師表示,在美聯儲已開啟無限量化寬鬆(QE)的情況下,實施負利率沒有必要,假如未來美國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美聯儲更可能會加大QE力度,而非實施負利率。
「實施負利率的可能性不能說不存在,但在目前美聯儲已經實施無限量換寬鬆的情況下,再實施負利率意義不是很大。」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張一平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稱。
一位不願具名的美資券商首席經濟學家也對界面記者表示,他認為美聯儲實施負利率的可能不大,因為在美聯儲實施了一系列寬鬆政策後,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已經顯著緩解,而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並非負利率所能解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沒有在負利率道路上走得更遠。
「如果未來經濟不好,我認為美聯儲大概率更多是加大QE的力度,而不是負利率。」他說。
美聯儲此前多次強調,將會應用更多其他工具來幫助美國市場和經濟,而不是負利率。分析師認為,這裡的更多其他工具可能包括超額準備金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
今年2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當利率為負的時候,銀行業將會面臨壓力,這會限制信貸擴張。」
5月13日,鮑威爾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辦的在線演講中再次重申,負利率並非是當前美聯儲的政策選項之一。「美國聯邦市場公開委員會對負利率的看法實際上並沒有改變,」他說,「這不是我們正在考慮的東西。」
對於鮑威爾對負利率的最新回應,一些市場人士表示了不滿,他們認為,鮑威爾必須儘快決定是否要徹底否決負利率的可能性,如果這個事情拖得太久,美聯儲就可能會冒著日後進一步打壓市場預期的風險,屆時其行動會受到更大的限制。
截至北京時間周五8:3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聯儲觀察」最新數據顯示,僅有1.4%的交易員認為美聯儲會在6月議息會議上進一步降息25個基點至-0.25%-0%,這一比例較上周下降了2.9個百分點。
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美聯儲在3月3日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聯儲首次在非政策會議期間降息。3月15日,時隔不到兩周,美聯儲再次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下調1個百分點至0%-0.25%。
除了大幅調降政策利率外,美聯儲還推出無限量化寬鬆、商業票據融資機制等一系列非常規手段為實體經濟注資。本周,美聯儲又啟動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措施,購入投資企業債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以支持市場流動性。
對於美聯儲接連出臺刺激措施,分析師普遍持肯定態度。
美國財政部前助理部長、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卡倫·戴南(Karen Dynan)上周在「浦山論壇」線上講座發言時表示,這是應對突發疫情的必要手段,有助於避免個人和中小企業破產。但她同時指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越來越具政治性」,大規模擴表可能會讓比特幣地位上升。
張一平認為,面對百年一遇的疫情,相應地也需要採取百年一遇的措施去應對,各國都是如此。但他同時指出,貨幣政策不是萬能藥,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應對疫情還需要更大力度的財政政策。
「美聯儲釋放太多流動性會出現兩種狀況,一是刺激資產價格泡沫,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那樣,二是通脹。從過去十年間的經驗來看,只靠貨幣政策恐怕會弊大於利。」張一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