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高盛(Goldman Sachs)全球外匯、利率和新興市場策略聯繫主管Zach Pandl周四表示,若新冠疫情二次爆發,美聯儲可能會重新考慮負利率。
「如果經濟再次遭受重大挫折……如果出現第二波感染,並確實使復甦偏離軌道,那麼我認為,這開啟了採取一系列額外行動的可能性,」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如果經濟真的在一段時間內陷入困境,決策者可能會想要嘗試新事物。因此,在那種情況下,或許他們會考慮,但目前看來這種可能性很小。」他補充說。
此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周三重申,美聯儲目前沒有考慮負利率,儘管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等其他央行似乎對這一想法持開放態度。
Zach Pandl指出,在美聯儲採取任何進一步的行動之前,國會將會率先採取更多的財政刺激。「不過降息至負值也不會有多大幫助」他強調稱。
「更糟糕的是,」他補充說:「這一政策甚至可能會加劇經濟不景氣,因為它並未經過任何測試,而且可能會削弱其他形式的貨幣政策。」
此外,Pandl還認為,隨著未來幾年全球經濟的復甦,美元的強勢將會消退。「過去幾年,美國的利率一直是美元得到良好支撐的主要因素,而現在已經沒有了。據估計,美元被高估了約20%,這意味著當美元的下跌最終到來時,將『相當可觀』。」他解釋說。
對「負利率」看法不一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當地時間5月12日)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其他國家正在享受負利率的好處,美國也應接受這樣的『禮物』。這是很大的經濟好處!」
事實上,關於美聯儲是否要實行負利率的討論由來已久。
早在美聯儲今年3月連續兩次降息共150個基點之後,市場就猜測美聯儲可能會像部分歐洲國家一樣實行負利率。不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當時明確回應稱不會考慮負利率。
有分析認為,從政策本身來看,各國央行實施負利率的初衷是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信貸投放、提振消費和投資。而目前影響美國經濟前景的核心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而非貨幣政策,雖然負利率政策對緩解投資者恐慌情緒有一定意義,但解決不了美國面臨的經濟困境,市場需要的是美國儘早控制住疫情,實施有效的財政政策,從而穩定經濟、提振市場信心。
此外,負利率的副作用也頗大:
1.損害銀行業。推行負利率國家的商業銀行是很慘的,既不能收利息,又要給央行管理費。德國銀行協會的統計表明,自從歐元區實行負利率以來的5年時間內,銀行業損失了250億歐元。
2.催生房產泡沫。一旦利率落入負值,傳導到貨幣市場後,商業按揭貸款一般也會變為負值。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免費借錢買房,還能賺到利息,這樣一頓免費的午餐誰不樂意?於是投機行為增加,大量房產泡沫就會產生。
最後還有分析指出,從美國自身的現實情況出發,「負利率」想法還受到了立法問題、債市動蕩等因素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