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8月7日消息,在今天舉行的第十四屆(2020)SNEC全球光伏大會上,全球綠色能源聯合會主席、亞洲光伏產業協會主席、本屆SNEC全球光伏大會執行主席朱共山發表了對於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光伏產業發展態勢的看法。他表示,2020年上半年,雖然受疫情擾動,但光伏產業基本面不改,依然堅強。「後疫情時代」的光伏產業雖然會有短暫波動,但基本態勢是穩中向好,邁向新的戰略機遇期。未來的大能源系統將呈現出清潔主導、電力泛在、多能合一、儲能聚合、一網連天下的新格局,為全球光伏產業帶來發展新契機。
朱共山表示,上半年,由於受疫情影響,全球光伏投資同比降低了25%左右,但中國光伏作為全球光伏的主力軍,扛住了疫情的重壓,一季度雖有影響,二季度強勢恢復。產業鏈上下遊,多晶矽、單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產量均保持同比增長,充分反映了光伏產業在發展前期,已經積累了紮實的基礎,擁有了較強的發展韌性。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152萬千瓦。在今年極其特殊的情況下,這個數據令人鼓舞。
他還提到,上半年光伏產業「逆勢走熱」。國外,特斯拉高調宣布進軍光伏發電領域。國內,中石油表示進一步加大光伏發電和風能的規模,並將其納入企業自身發展戰略;中石化繼續加大發展光伏產業的籌碼,推出加氫、加油、充電、非油、光伏發電等「五位一體」的綜合能源銷售站。中海油、殼牌、道達爾、BP等石油巨頭,包括國內的神華、同煤、山煤、陝煤、平煤、晉能、潞安等煤炭企業紛紛進入光伏領域。
「光伏行業熱度不減,並迎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形式並存、『國民共舞』的新時代,表明行業的新風口已經到來」,朱共山說。
他表示,當前,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逐步邁入負利率時代,相關政策利率和存準率下調,光伏發電的經濟性與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光伏行業告別補貼、平價爆發,需求全球共振,裝機規模再攀新高的大拐點已經到來。
朱共山對行業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從長遠來看,光伏產業確定性因素遠遠大於不確定性因素。雖然補貼、消納等問題對光伏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但是在「政策之手」與「市場之手」的相互作用下,光伏產業的免疫能力日漸提升,市場化生存能力越來越強。平價上網在今天已經基本上成為現實,光伏行業趕在「補貼退坡」之前,已經贏得了主動。
他說:「光伏產業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互動越來越暢通,國家和行業都在努力解決問題、推動發展,531的陰霾逐步褪去。因此,對於光伏行業,要『做一年,想三年,看十年』,研判大勢,眼放長遠,不必計較一時的得失和暫時的問題。」
目前,光伏的經濟性優勢越來越凸顯,光伏電站單瓦造價已降到4塊錢以下,光伏發電「一度電一毛錢」也不再稀奇。
朱共山認為,光伏「平價上網」之後的下一站,是「低價上網」,然後是清潔替代。「雖然在此過程中,以風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之間,還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還需要『新老共處』,甚至是『拉鋸戰』一段時間,但能源變革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他還強調,未來的大能源系統將呈現出清潔主導、電力泛在、多能合一、儲能聚合、一網連天下的新格局,為全球光伏產業帶來發展新契機。
朱共山主要提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光伏+儲能是必不可少的「標準配置」和中堅力量。在大型儲能、工商業及戶用儲能、5G基站儲能、數據中心儲能等全場景儲能應用中,光伏都是「最佳伴侶」。源、網、荷、儲互動,風、光、儲、充、用一體化,將推動光伏產業廣泛地融入能源大系統。
他認為,在未來五年,單是中國的光伏+儲能,很有可能將實現每年2000-4000億美元的出口創匯能力。此外,特高壓+清潔能源+能源網際網路+儲能+能源大數據+電動汽車一體化發展的模式,將打破光伏發電在空間分布、時間限制方面的不均衡性,讓光伏消除短板,放大長板,插上翅膀,拓展發展的空間和載體。
二是光伏產業將從集中走向分布,從分布走向嵌入,與5G通訊等產業完美地跨界共舞。朱共山表示,特別是5G時代的到來,讓光伏產業可以與其他行業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光伏可以和5G基站、特高壓、大數據、AI 智能、新能源充電樁、工業網際網路、城際鐵路等緊密地擁抱,參與5G綜合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過程。」
此外,光伏+汙水處理廠、大數據園區、智慧家居、物流雲倉、綠色港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等也會越來越普遍。因此,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達到1721GW,到205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4670GW,這是很有可能的。
三是光伏產業將進入以科技迭代帶動全面創新的新通道。光伏新一代高新材料與技術、光伏智能製造等「黑科技」會逐步登場,伴隨著光伏產業從快速生長,轉向健康生長、高質量生長的步伐,帶來光伏開發布局、建設時序、消納應用等方面的變化,在多電源聯合優化運行、多場景創新應用中,獲得更高的發展自由度。
最近黨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光伏行業如何才能更好地雙循環?朱共山表示,必須更多依靠科技創新、模式創新、系統創新和應用創新。一方面立足國內,平價與競價兼顧,集中與分布齊飛的同時,在多場景創新應用中尋找春天;一方面放眼全球,通過屬地化、本土化的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聚焦創新,服務發展。
「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就要到來。朱共山認為,光伏產業將在「十四五」上演「二次起跳」,呈現出「要素價格下降,平臺資源擴容」,技術核心化、平臺協同化、資產輕量化的特點。
他表示,要按照資源互補效應最大,協同成本最小,一體化發展的原則積極推動行業重構,尋求協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特別是要把光伏放置在綜合能源、泛能產業的大背景下發展,打造「泛能產業」光伏聯合體,讓「泛能聯合經營體」和光伏產業項目分別成為「航母艦隊」和「艦載機群」。(新浪財經 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