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黑龍江統計公報:GDP總量13613億 常住人口減少21.8萬

2020-12-27 中商情報網

中商情報網訊:2019年,黑龍江全省宏觀經濟保持總體平穩,新動能不斷積聚,民生保障持續改善,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為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612.7億元,比上年增長4.2%。常住總人口3751.3萬人,比上年減少21.8萬人。

一、綜合

國民經濟。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6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82.5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3615.2億元,增長2.7%;第三產業增加值6815.0億元,增長5.9%。三次產業結構為23.4:26.6:50.0。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6183元,比上年增長4.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

常住人口。據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省人口出生率為5.73‰,死亡率為6.7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1‰。年末常住總人口3751.3萬人,比上年減少21.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84.5萬人,鄉村人口1466.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9%,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0—14歲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10.3%,65歲及以上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13.8%。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

物價水平。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8%。其中,城市上漲2.7%,農村上漲3.2%。從商品類別看:食品菸酒價格上漲7.4%,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3.5%,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9%,醫療保健價格上漲2.0%,衣著價格上漲0.9%,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3%,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0.7%,居住價格下降0.4%。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1.8%,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3.1%,生活資料價格上漲1.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0.3%。

就業情況。全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9.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3.2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6.3萬人。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3%,同比降低0.46個百分點,創歷史同期新低。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26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其中,種植業增加值2355.1億元,增長2.5%;林業增加值101.4億元,增長5.1%;畜牧業增加值664.3億元,增長1.7%;漁業增加值61.6億元,增長4.1%;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85.0億元,增長5.5%。

全省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3.9萬公頃。農村用電量85.6億度,增長3.4%;化肥施用量(折純)223.3萬噸,下降9.1%。

糧食產量。全省糧食產量7503萬噸,連續9年位列全國第一。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別為2664萬噸、3940萬噸和781萬噸。

經濟作物種植。高值高效特色作物面積2104.2萬畝,其中大宗蔬菜453.5萬畝、鮮食玉米188.9萬畝、中藥材180萬畝。棚室蔬菜產量117.6萬噸,增長20.5%,其中蘑菇產量23.1萬噸,木耳產量26.8萬噸。瓜果類產量131.8萬噸,下降6.8%。水果產量33.2萬噸,增長12.6%。

畜牧業生產。全省生豬存欄和出欄量分別為1173.2萬頭和1701.5萬頭,分別比上年下降13.3%和13.4%;牛和羊出欄量分別為281.0萬頭和751.4萬隻,分別增長4.0%和1.0%。豬肉、牛肉、羊肉和禽肉產量分別為135.2萬噸、45.5萬噸、12.7萬噸和42.3萬噸。禽蛋和生牛奶產量分別為114.3萬噸和465.2萬噸。

綠色食品。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8120萬畝,產量1660萬噸,均位居全國第一。綠色食品認證個數2800個,比上年增長3.7%。

勞動力轉移。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60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964.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7.2%。

三、工業

工業生產。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從門類看,採礦業下降0.6%,製造業增長6.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7%。從行業看,裝備工業增長11.0%,食品工業增長8.7%,是全省工業的重要支撐力量。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快於全省規上工業7.4個百分點。從產品產量看,在重點監測的工業產品中,增長較快的有:新能源汽車15886輛,增長1.8倍;銅金屬含量14.6萬噸,增長1.8倍;化學藥品原藥2811.2噸,增長1.1倍;汽車用發動機1948.3萬千瓦,增長56.9%;電工儀器儀表352.6萬臺,增長52.6%;鋼材782.0萬噸,增長38.8%;發動機2382.6萬千瓦,增長32.7%;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46.6萬噸,增長31.1%。

2019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工業效益。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4.6%;利潤總額下降21.8%。

四、固定資產投資、建築業和房地產開發

固定資產投資。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6.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7.7%,其中工業投資增長8.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7.6%。國有控股投資增長22.0%,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增長11.1%,民間投資下降6.3%。

建築業。全省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1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的建築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71.8億元,比上年下降19.0%;利潤24.4億元,增長4.3%。全省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429.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9%。

房地產開發。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9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4%。商品房銷售面積1684.5萬平方米,下降12.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461.1萬平方米,下降12.3%。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6.2%。按地域分,城鎮零售額增長6.1%,其中城區增長6.1%;鄉村零售額增長7.0%。從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增長6.9%;零售業零售額增長6.2%;住宿業零售額增長2.7%;餐飲業零售額增長6.3%。

熱銷商品。在全省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煤炭及製品類增長1.4倍,飲料類增長26.0%,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8.1%,五金、電料類增長17.7%,中西藥品類增長13.9%,日用品類增長11.0%。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全省實現進出口總值1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出口349.4億元,增長18.8%;進口1516.5億元,增長4.2%。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1536.8億元,增長10.5%;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167.1億元,下降10.9%;加工貿易進出口96.2億元,增長2.2%。從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進出口1121.4億元,增長9.0%;民營企業進出口581.4億元,增長0.1%;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6.4億元,下降5.3%。

招商引資。全省外資投資新設立企業158個,比上年增長25.4%。合同利用外資20.3億美元,下降27.1%。全省實際利用外資5.4億美元,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657萬美元,增長34.4%;第二產業28759萬美元,下降33.4%;第三產業24908萬美元,增長6.4倍。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全省主要運輸方式共完成貨運量6.7億噸,比上年增長6.8%。其中,鐵路1.2億噸,增長8.6%;公路4.6億噸,增長7.4%;水運779.8萬噸,下降12.3%;航空14.1萬噸,增長8.3%;管道7552.4萬噸,增長3.0%。完成貨物周轉量1880.3億噸公裡,比上年下降2.0%。其中,鐵路814.3億噸公裡,增長3.9%;公路724.0億噸公裡,下降10.7%;水運5.6億噸公裡,下降8.6%;航空2.9億噸公裡,增長6.9%;管道333.5億噸公裡,增長5.5%。全省主要運輸方式共完成客運量3.2億人次,比上年下降5.2%。其中,鐵路1.1億人次,增長6.7%;公路1.8億人次,下降12.2%;水運316.6萬人次,增長3.1%;航空2508.7萬人次,增長2.6%。完成旅客周轉量874.8億人公裡,比上年增長0.9%。其中,鐵路289.3億人公裡,增長3.7%;公路139.3億人公裡,下降9.6%;水運3545.5萬人公裡,下降2.4%;航空445.8億人公裡,增長2.7%。年末公路線路裡程16.9萬公裡,比上年增長1.0%,其中高速公路4512公裡。

民用車量。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516.9萬輛,比上年增長8.0%,其中轎車287.8萬輛,增長8.7%。全省私人汽車保有量464.3萬輛,增長8.8%,其中轎車272.2萬輛,增長9.4%。摩託車擁有量34.1萬輛,下降4.5%。

郵政電信。全省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846.8億元,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1.0%。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732.1億元,增長53.4%;郵政業務總量114.7億元,增長22.4%。年末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5.0萬公裡。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39.9萬戶,下降4.1%;行動電話用戶3929.0萬戶,增長2.5%。全省電話普及率為104.1部/百人;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848.3萬戶,增長4.6%;移動網際網路用戶2901.9萬戶,下降1.8%。

旅遊收入。全省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166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0%;實現旅遊業總收入2683.8億元,增長19.6%。其中,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1554.5萬人次,增長19.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640.2億元,增長19.6%;接待國際旅遊人數110.7萬人次,增長1.4%。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62.6億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稅收收入924.3億元,下降5.8%。在稅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稅339.4億元,下降11.0%;企業所得稅103.7億元,下降3.1%;個人所得稅32.7億元,下降30.8%。全省一般公共財政支出5011.5億元,比上年增長7.2%。

金融市場。截至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7716.7億元,比年初增加2384.0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住戶存款18056.1億元,比年初增加2434.8億元,增長15.7%;非金融企業存款4377.0億元,比年初增加83.8億元,增長1.9%。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21370.0億元,比年初增加1124.0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住戶貸款5925.1億元,比年初增加459.2億元,增長10.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5184.3億元,比年初增加648.3億元,增長4.5%。

證券市場。截至2019年末,我省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8家,其中,滬市27家,深市11家。按照企業類型劃分,國有企業17家,民營企業20家,外資企業1家。上市公司總股本518.8億股,比上年增長4.1%;總市值2782.6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保險收入和賠付。全年保費收入952.2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財產險收入202.2億元,增長7.7%;壽險收入527.3億元,下降3.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222.7億元,增長34.3%。全年賠付額324.0億元,比上年增長26.0%,其中財產險賠付141.5億元,增長40.6%;壽險賠付105.0億元,下降1.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77.5億元,增長54.7%。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全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9所,招生2.8萬人,在學研究生7.9萬人,畢業生2.1萬人。普通高校81所,招生24.8萬人,在校生77.8萬人,畢業生19.5萬人。成人高校16所,招生3.9萬人,在校生9.2萬人,畢業生4.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19所,招生5.5萬人,在校生16.8萬人,畢業生6.2萬人。普通高中368所,招生19.0萬人,在校生55.2萬人,畢業生18.6萬人。普通初中1420所,招生25.0萬人,在校生91.4萬人,畢業生27.0萬人。普通小學1431所,招生21.5萬人,在校生127.9萬人,畢業生25.2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1736人,在校生11139人。幼兒園5881個,在園幼兒51.0萬人。成人技術學校培訓學員22.6萬人次。

科學技術。全省共取得各類基礎理論成果331項,應用技術成果1241項,軟科學成果52項。全省受理專利申請37313件,比上年增長7.9%;授權專利19989件,增長2.9%。全年共籤訂技術合同3799份,成交金額235.8億元,增長38.7%。

檢驗檢測。全省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364個,比上年增加124個;體系認證辦事機構6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89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096.6萬臺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產業。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0個,文化館150個,公共圖書館110個,博物館194個。全省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1%。全省有線數位電視用戶652.3萬戶,有線數位化程度約為97.9%。全省出版圖書7958萬冊,期刊3354萬冊,報紙42726萬張。

醫療衛生。全省共有衛生機構2037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118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40個。衛生機構床位數27.4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5.4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3.8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4萬人,註冊護士9.8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62個,衛生技術人員0.4萬人。鄉鎮衛生院966個,床位2.4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9萬人。

體育競賽。全省運動員在各類比賽中獲得金牌396枚,其中世界比賽50枚,亞洲比賽22枚,全國比賽324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5元,比上年增長6.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165元,增長5.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2元,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495元,增長9.4%。

社會保障。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數1364.9萬人,比上年增長4.3%,其中城鎮職工(繳費人員)765.1萬人,增長4.6%;離退休人員599.8萬人,增長4.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837.1萬人,下降2.5%,其中,職工873.6萬人,城鄉居民1963.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24.0萬人,增長1.9%;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43.5萬人,下降1.9%;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64.1萬人,下降10.8%。全省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16.4萬張,收養人員8.9萬人。各種社區服務機構3773個。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9.8萬人,下降19.3%;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0.2萬人,下降10.2%。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年末全省自然保護區222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75個,市縣級自然保護區98個;自然保護區面積740萬公頃。

安全生產。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458人,比上年下降27.4%。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34,比上年下降30.6%;煤礦百萬噸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55,比上年下降84.5%。

相關焦點

  • 2019年珠海統計公報:GDP總量3436億 常住人口增加13.26萬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16.93億元(電信業務總量為2015年不變價,郵政業務總量為2010年不變價),增長56.9%。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6.54億元,增長17.7%;電信業務總量290.39億元,增長61.9%。
  • 2019年山東統計公報:GDP總量71068億 常住人口增加467萬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3%,購進價格下降0.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8%。表1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常住人口平穩增長。全年出生人口118.39萬人,出生率11.77‰;死亡人口75.44萬人,死亡率7.50‰;自然增長率4.27‰。年末常住人口10070.21萬人,較上年增加23.01萬人。
  • 2019年江蘇統計公報:GDP總量99632億 常住人口增加19.3萬
    中商情報網訊:2019年,江蘇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產業發展基礎穩固,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邁出新步伐。201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631.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全省常住人口807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3萬人。
  • 2019年河南GDP54259億 總人口10952萬 城鎮化率53.21%
    3月10日上午,河南省統計局與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聯合發布了「2019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河南省2019年GDP達到54259.20億元,比上年增長7.0%;2019年年末全省總人口1095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21%。
  • 解讀丨2019年常住人口數據出爐 人口流動與房企布局「步伐一致」
    來源:和訊房產近日,31省份均公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常住人口數據出爐。數據顯示,廣東、山東兩省2019年常住人口均過億。廣東以1.1521億常住人口位居全國首位,山東1.007億常住人口緊隨其後,河南以9640萬常住人口名列第三。
  • 2019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常住人口949萬
    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949.98萬人,增長1.12%。其中,市區常住人口645.20萬人,增長1.57%。表1:2019年全市及區市常住人口情況全年財政總收入4089.5億元,增長1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1.7億元,增長0.8%。
  • 山東2019總人口數有多少億:常住人口數量統計
    近幾年,山東常住人口平穩增長,2017年突破1億,同比增量59.19萬人。2019年末常住人口10070.21萬人,較上年增加23.01萬人。山東常住人口增量呈現放緩的趨勢。山東常住人口數量統計
  • 廈門2019年gdp是多少?廈門2019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大關
    4月8日,廈門市統計局總統計師李薇做客廈門市人民政府網在線訪談,解讀《廈門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並與廣大網民在線交流互動,分析去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亮點。
  • 2019年四大直轄市人口競爭力圖譜:重慶常住人口增加22萬,北京科教人才優勢突出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陳潔編   輯丨李博3月19日,重慶統計局發布《2019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至此,我國四大直轄市2019年的統計公報全部出爐。
  • 2020年各省常住人口數量排名,看看每個省到底有多少人
    文:浩然哥數據來源:各省統計公報2020年各省常住人口數量排名題記:2020年最新常住人口排名,新鮮出爐!閒話少說直接上榜單:浩然哥點評首先整體數據上,全國統計公報上數據:2019年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18年年末增加467萬人,去年是增加了530萬,今年增量繼續減少,但整體上總人口還是保持正增長的。
  • 全國常住人口排行榜出爐!江西共4666萬人!排名……
    日前31省份均已公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常住人口數據悉數出爐廣東連續14年獨佔榜首數據顯示,廣東、山東兩省2019年常住人口均過億。廣東以1.1521億常住人口位居全國首位,山東1.007億常住人口緊隨其後,河南以9640萬常住人口名列第三。梳理發現,廣東自2006年以來,已連續14年獨佔常住人口榜首寶座。2019年,在常住人口增長方面,只有廣東、浙江兩省份突破百萬大關。廣東、浙江常住人口比2018年末分別增加175萬、113萬。
  • 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原標題: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 全國各地人口增量排名,浙江廣東增長最多山東黑龍江淨流出最多!
    根據國家統計局正式反饋,山東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數據修訂為66649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在各省區中GDP下調總量最大。來自東北的黑龍江和吉林跌幅也超過了20%,吉林省2018年GDP數據從之前公布的15074.62億元,修訂為11253.8億元,跌幅超過25.35%,黑龍江2018年GDP數據從之前公布的16361.6億元,修訂為12846.5億元,跌幅超過21%。
  • 銅陵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銅陵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銅陵市統計局  2020年4月17日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全市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 廣東gdp排名2019 2019年廣東省各市gdp排名表
    廣東是我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位於華南珠三角地區。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裡,下轄21個地級市(其中2個副省級市),常住人口1.1521億人。  2019年,廣東省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671.07億元,人均GDP 94172 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 13651 美元)。
  • 湖南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GDP增長7.6%
    3月17日,湖南省統計局官方網站湖南省統計信息網發布《湖南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為公報全文:湖南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安徽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安徽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常住人口6365.9萬人,增加42.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5.81%,提高1.12個百分點。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8611.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5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5706.7萬平方米,減少187.8萬平方米。
  • 各地自然人口增長圖譜:廣東人為何「很能生」?東北三省負增長
    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中,只有寧夏尚未公布統計公報,只公布了人口出生率為13.72‰的數據,其餘30個省份的數據已經出爐。從人口出生率來看,全國有21個省份(包括寧夏)超過10‰,但是吉林、遼寧、黑龍江、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人口出生率低於10‰。
  • 北京2019年統計公報:人均可支配收入67756元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北京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2020年3月2019年,全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31省份常住人口數據出爐!河南以9640萬名列第三
    日前,31省份均已公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常住人口數據悉數出爐。數據顯示,廣東、山東兩省2019年常住人口均過億。廣東以1.1521億常住人口位居全國首位,山東1.007億常住人口緊隨其後,河南以9640萬常住人口名列第三。你知道嗎?這是廣東連續13年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除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4個省市外,其餘27個省份的常住人口都呈現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