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統計公報:人均可支配收入67756元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北京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2020年3月

2019年,全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經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3.7億元,下降2.5%;第二產業增加值5715.1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29542.5億元,增長6.4%。三次產業構成由上年的0.4︰16.5︰83.1,變化為0.3︰16.2︰83.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6.4萬元。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65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6.6%;常住外來人口745.6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4.6%。常住人口出生率8.12‰,死亡率5.49‰,自然增長率2.63‰。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1312人,比上年末減少1人。

財政收入: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17.1億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增值稅1820.9億元,增長1.6%;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為1228.5億元和544.2億元,分別下降4.6%和25.3%。

價格: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2%,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2.2%,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5%。

全年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比上年上漲9.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4%。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1%。

全年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小幅波動,二手住宅價格總體穩中有降。1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4.8%;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6%,同比下降0.5%。

二、農業

全市農業觀光園948個,實現總收入23.2億元。鄉村旅遊農戶(單位)13668個,實現總收入14.4億元。設施農業實現產值47.1億元。種業實現收入15.1億元。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1.7億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在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拉動下,林業產值增長21.6%。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24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3%和5.5%;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0%;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6%和0.6%。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19424.3億元,增長3.0%。其中,內銷產值18126.3億元,增長2.7%;出口交貨值1298億元,增長7.1%。

建築業: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1999.4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在本市完成3395.5億元,增長9.1%;在外埠完成8603.8億元,增長9.9%。全年新籤訂合同額17274.9億元,增長7.9%。

四、交通運輸和郵政電信

交通運輸:全年貨運量24462.9萬噸,比上年下降3.1%;貨物周轉量782.6億噸公裡,增長0.3%。全年客運量72149.2萬人,增長6.8%;旅客周轉量2290.8億人公裡,增長3.2%。

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636.5萬輛,比上年末增加28.1萬輛。民用汽車590.8萬輛,增加16.2萬輛。其中,私人汽車497.4萬輛,增加18.4萬輛;私人汽車中轎車303萬輛,減少4.1萬輛。

郵政電信:全年實現郵電業務總量314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4.8%。其中,郵政行業業務總量460.1億元,增長15.6%;電信業務總量2681.6億元,增長51.4%。全年發送郵政函件1.9億件,下降12.8%;特快專遞22.9億件,增長3.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為555.6萬戶,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為25.8線/百人。年末行動電話用戶為4019.7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86.7戶/百人。年末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數達到687.6萬戶,增長8.3%; 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30.6億GB,增長68.5%。

五、金融

存貸款: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171062.3億元,比年初增加13922.4億元。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76875.6億元,比年初增加6232.9億元。

證券:全年證券交易額946426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股票交易額185027億元,增長23.4%;基金交易額25041億元,下降0.4%。

保險: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076.5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54.8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621.6億元。全年各類保險賠付支出719億元,增長14.2%。其中,財產險賠付269.3億元,人身險賠付449.6億元。

六、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

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下降2.4%。基礎設施投資下降3.8%,其中,交通運輸領域投資下降9.2%,郵政電信網際網路、公共設施管理領域投資分別增長17.8%和14.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0.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9.0%;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3%,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1.6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77.0%,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27.0%。

房地產開發: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0.9%。其中,住宅投資增長0.7%,辦公樓投資下降27.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17.7%。全市房屋施工面積1251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2073.2萬平方米,下降10.7%。全年房屋竣工面積1343.3萬平方米,下降13.8%。

七、市場消費

全年實現市場總消費額27318.9億元,比上年增長7.5%。從內部結構看,服務性消費額15048.8億元,增長1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70.1億元,增長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3366.3億元,增長23.6%,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7.4%;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實現的日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25.7%、21.5%和6.4%。

八、對外經濟和旅遊

對外經濟:全年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28663.5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出口5167.8億元,增長6.1%;進口23495.7億元,增長5.3%。

全年吸收合同外資259.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8.0%。實際利用外資142.1億美元,下降17.9%;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佔37.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佔25.9%,金融業佔11.4%。

全年境外投資中方實際投資額7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42.2億美元,增長5.5%。對外勞務合作人員實際收入6.6億美元。

旅遊: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3.2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3.6%;實現旅遊總收入6224.6億元,增長5.1%。其中:接待國內遊客3.18億人次,增長3.7%;國內旅遊總收入5866.2億元,增長5.6%。接待入境遊客376.9萬人次,下降5.9%。入境遊客中,外國遊客320.7萬人次,下降5.6%;港、澳、臺遊客56.2萬人次,下降7.3%。國際旅遊收入51.9億美元,下降5.9%。全年經旅行社組織的出境遊人數484.5萬人次,下降5.2%。

九、城市建設和安全生產

道路建設:年末全市公路裡程22350公裡,比上年末增加94.2公裡。其中,高速公路裡程1167公裡,增加52.4公裡。年末城市道路裡程6162公裡,比上年末減少40.6公裡。

公共運輸:年末公共電汽車運營線路1158條,比上年末增加270條;運營線路長度27632公裡,增加8387公裡;運營車輛24627輛,增加551輛;全年客運總量31.7億人次,下降0.5%。

年末軌道交通運營線路22條,與上年末持平;運營線路長度699公裡,增加63公裡;運營車輛6173輛,增加517輛;全年客運總量39.6億人次,增長2.8%。

公用事業:全年自來水銷售量11.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0.9%。其中,工業和建築業用水1.14億立方米,下降13.0%;服務業用水4.16億立方米,與上年持平;居民家庭用水6.15億立方米,增長4.8%。

全年北京地區用電量達到1166.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1%。其中,生產用電914.8億千瓦時,增長3.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251.6億千瓦時,下降1.9%。

全年天然氣供應總量188.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0.6%;液化石油氣供應總量43.9萬噸,下降8.9%。年末共有燃氣家庭用戶879.9萬戶,下降5.0%;其中天然氣家庭用戶700.4萬戶,增長4.1%。年末燃氣管線長度達到28900公裡,增長1.5%。

全市10萬平方米以上的集中供熱面積6.4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1%。

安全生產:全年共發生工礦商貿生產安全事故、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生產經營性火災事故、鐵路交通事故、農業機械事故421起,死亡448人。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為0.0127 人;道路交通每萬車死亡人數為1.98 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7756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6.3%。從四項收入構成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1214元,增長9.4%;人均經營淨收入1201元,與上年持平;人均財產淨收入11257元,增長6.1%;人均轉移淨收入14084元,增長9.5%。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43038元,比上年增長8.0%。

社會保障:年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1651.6萬人、1682.5萬人、1294.8萬人、1242.2萬人和1164.4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長3.8%、3.3%、4.4%、4.7%和 5.5%。

年末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障的人數為204.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400.1萬人。

年末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6.5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3.7萬人。

年末各類收養性單位585家,床位11.4萬張,年末在院人數5萬人。年末共有各種社區服務機構1235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04個。

十一、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和體育

教育: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2.4萬人,在學研究生36.1萬人,畢業生9.2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15.7萬人,在校生58.6萬人,畢業生14.5萬人。全市成人本專科招生4.8萬人,在校生13萬人,畢業生5.9萬人。

全市普通高中招生5.1萬人,在校生15.3萬人,畢業生5萬人。普通初中招生11.7萬人,在校生30.9萬人,畢業生7.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18.3萬人,在校生94.2萬人,畢業生13.9萬人。幼兒園入園幼兒16.8萬人,在園幼兒46.8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學校)招生2.2萬人,在校生7.7萬人,畢業生3.4萬人。特殊教育招生1026人,在校生6962人,畢業生1386人。

全市共有民辦高校16所,在校學生5.7萬人。民辦中等教育122所,在校學生3.3萬人。民辦小學53所,在校學生4.4萬人。民辦幼兒園765所,在園幼兒17.2萬人。

科技:全年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2.6萬件和13.2萬件,分別比上年增長7.1%和6.7%。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13萬件和5.3萬件,分別增長10.4%和13.1%。年末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8.4萬件,增長17.8%。全年共籤訂各類技術合同83171項,增長0.8%;技術合同成交總額5695.3億元,增長14.9%。

文化: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24個,總藏量7000萬冊;檔案館18個,館藏案卷930萬卷件;博物館183個,其中免費開放84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20個。北京地區登記在冊的報刊總量3491種,出版社239家,出版物發行單位9623家;全年引進出版物版權9216件,版權(著作權)登記9300萬件。年末有線電視註冊用戶為598.7萬戶,其中高清交互數位電視用戶544.5萬戶,4K超高清用戶110.4萬戶。全年製作電視劇65部2762集,電視動畫片32部7275分鐘,電影310部,網絡劇944部,網絡影視類動畫片72部,網絡電影3397部。北京地區30條院線256家影院,共放映電影356.2萬場,觀眾7634.1萬人次,票房收入36.1億元。

衛生: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1311個,比上年末增加211個;其中,醫院733個。醫療機構共有床位12.6萬張,增加0.2萬張;其中,醫院11.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8.2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萬人,註冊護士12.2萬人。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2604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2%。全年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38.69/10萬,死亡率0.87/10萬。嬰兒死亡率1.99‰,孕產婦死亡率2.96/10萬。

體育:全市運動員共獲得國際性比賽獎牌45枚,其中金牌20枚,銀牌13枚。獲得全國性比賽獎牌153枚,其中金牌46枚,銀牌56枚。

十二、資源和城市環境

土地供應:全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945.3公頃。其中,住宅用地1004公頃(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356公頃),工礦倉儲用地98.1公頃,商服用地75.8公頃,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2767.4公頃。

水資源:全年水資源總量24.6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30.8%。年末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33.3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少蓄水0.9億立方米。年末平原區地下水埋深為22.6米,比上年末回升0.5米。全年用水總量41.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7%。其中,生活用水15.6億立方米,增長4.2%;生態環境用水14.5億立方米,增長16.8%;工業用水2.8億立方米,下降7.6%;農業用水3.7億立方米,下降12.2%。

城市環境:全市汙水處理率為94.5%,其中城六區汙水處理率達到99.3%,分別比上年提高1.1個和0.3個百分點。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根據垃圾清運量計算)為99.98%,提高0.04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值為42微克/立方米,下降17.6%。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值分別為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分別下降11.9%和33.3%。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18698公頃,比上年增長1.5%。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62.0%,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達到44.0%,提高0.5個百分點。城市綠化覆蓋率為48.46%,提高0.02個百分點。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6.4平方米,增加0.1平方米。

十三、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

動能轉換:全年實現新經濟增加值12765.8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5%,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32件,比上年增加20件。全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6.5萬億元,增長10.5%;其中實現技術收入13061.3億元,增長16.9%。

結構優化:全年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8630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9%;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8405.5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7.3%;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二者有交叉)。

全市高技術製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9%,佔製造業投資的比重為54.0%,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服務性消費對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2.7%,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較快增長。

提效降耗: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為50.3萬元/人,比上年提高4.6萬元/人;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人均創收250.8萬元,比上年增長14.1%。按可比價格計算,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為13.02立方米,下降0.01%。

民生改善: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5.1萬人,各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較低水平,分別為4.0%、4.2%、4.2%和4.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408.3億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用於教育、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的支出分別增長10.8%、13.8%和16.6%。保障性住房投資佔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27.8%,施工面積佔商品房施工面積的比重為41.3%,銷售面積佔商品房銷售面積的比重為37.3%。全年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7元,比上年增長20.2%,快於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5個百分點。

公報注釋:

1.2019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三次產業劃分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修訂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國統字 〔2012〕108號),行業劃分執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

3.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數據根據國家核算制度和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4.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增加值。

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單位(包括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6.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執行2010年不變價標準,電信企業的電信業務總量執行2015年不變價標準。

7.天然氣供應總量不包含對燕山石化的供應量。

8.衛生機構和衛生技術人員等相關數據均含駐京部隊、武警醫院數據,床位數不含。

9.平原地區地下水埋深是指平原地區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離。

10.部分數據合計數或相對數由於計量單位取捨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北京市財政局;機動車數據來自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證券交易額數據來源於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保險數據來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進出口數據來自北京海關;合同外資、實際利用外資、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數據來自北京市商務局;道路建設、公共運輸數據來自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自來水銷售、水資源、城市汙水處理數據來自北京市水務局;用電量數據來自北京市電力公司;液化石油氣及天然氣供應量、燃氣家庭用戶、燃氣管線、集中供熱面積、垃圾處理數據來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北京市應急管理局;醫療保險及生育保險數據來自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其餘社會保障數據及城鎮新增就業數據來自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衛生數據來自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低保、收養性單位、社區服務機構數據來自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民政局;教育數據來自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專利數據來自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技術市場數據來自北京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國內旅遊數據、入境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數據來自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檔案館數據來自北京市檔案局;博物館數據來自北京市文物局;電影數據來自北京市電影局;電視數據來自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出版數據來自北京市新聞出版局;體育數據來自北京市體育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數據來自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空氣品質數據來自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造林、綠化數據來自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其他數據來自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相關焦點

  • 統計公報:2019年廈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70元
    年發展成就的《廈門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以豐富、翔實、高質量的統計數據為畫筆,多維度、全景式勾勒出我市經濟實力穩步提升、財政收入穩定增加、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求結構加快改善、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發展質量持續提高、社會民生不斷進步的喜人圖景。
  • 2019年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人均收入接近7萬塊錢
    2019年全國居民收入水平已經出來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733元,同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全國有9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天津省、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遼寧省和山東省。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市跟北京市,2019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9442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7756元,這兩個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要比其他省高出很多,比第三名的浙江都高出了將近兩萬元。
  • 北京: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7%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0日訊 20日,北京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數據,據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資料顯示,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56元,同比增長8.7%。
  • 31省份2019年居民收入榜 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近7萬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李金磊)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31省份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上海以69442元高居榜首,逼近7萬元大關。北京以67756元位居第二名。上海人、北京人能掙能花,其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超過4萬元,同樣位居前兩名。  9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國水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與人均GDP增長大體持平。
  • 各省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發布,快來看看你拖後腿了嗎?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各省居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不負眾望以69442元高居榜首,北京以67756元位居第二名,浙江以49899元排名第三。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可見上海還是強勢的很。
  • 廣州市統計局:2019年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52元
    廣州市統計局:2019年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52元金羊網  作者:陳澤雲  2020-03-27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3月27日,廣州市統計局發布了
  • 49899元!2019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平均高出將近2萬元
    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近期公布了2019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顯示:浙江以49899元僅次於上海和北京排在全國第三位!
  •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那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存款呢?
    2019年中國人均GDP、人均收入2019年,咱們中國境內的個人、企業、機構等創造的GDP已經超過了99萬億元人民幣,按美元算約為14.36萬億美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體居民人均獲得的「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人民幣(按上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4455美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這個「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我們實際拿到手的各類型收入,除了工資外,還保留投資、做生意、補貼、福利等其他各項收入」。如果算上已經繳納的稅費,那就不止30722元人民幣了。
  • 廣州市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贏GDP
    大洋網訊 根據廣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發布的《2019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廣州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其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8%。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萬元,跑贏GDP增速。金銀珠寶消費最強勁,同比增長28.9%。
  • 上海2019年GDP總額近4萬億 人均可支配收入領跑全國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上海2019年GDP總額接近4萬億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領跑全國中新社上海1月21日電 (記者 李姝徵)上海市統計局21日下午發布上海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上海市統計局副局長湯匯浩當日在發布會現場表示,2019年上海GDP(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總量達到38155.32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6.0%。資料圖:上海。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湯匯浩以「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固穩」為2019年上海全市經濟運行總體情況作評。
  • 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富、人均存款對比
    此外,2019年中國的經濟實際增速為6.1%,完成的名義GDP約為990865億元(折合14.36萬億美元),按照14億人口計算,人均GDP接近7.08萬元人民幣(折合美元約為1.03萬)。那問題來了,同期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富、人均存款分別的是多少呢?
  • 山東農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7000元
    據通報,2019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775元,較2015年增長37.5%,增速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十三五」時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技術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
  •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超6萬
    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了2019年萬億GDP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
  • 快訊|2019年重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0元 同比增長9.6%
    1月20日,2019年重慶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市新聞發布中心舉行。記者從現場獲悉,2019年,重慶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水平持續提高。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920元,比上年增長9.6%。2019年,重慶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939元,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3元,增長9.8%。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為2.51:1,比上年縮小0.02。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774元,比上年增長7.9%。
  • 2019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破7萬,前三名很意外
    2019年全國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一共有9個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毫無懸念的是上海榜首,北京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接近7萬元,第三名竟然是浙江省,是不是有點點小意外呢,人均可支配4.9萬元,但是想想有著全國的大數據中心,杭州的計算機信息技術人才都是高薪
  • 2019年廣西14個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爐,2019年你收入了多少?
    近期,廣西各地都相繼公布了2019年的經濟主要指標統計結果,在GDP方面,基本格局沒有變化,前三強還是南柳桂。另外各地居民2019年可支配收入結果也公布了,自己經過多個小時的信息匯總,統計了廣西十四個地級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各地有關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採取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分開統計方法。
  • 義烏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8121元 工資性收入增長5.9%
    資料圖今天(1月22日)記者從國家統計局義烏調查隊了解到,2019年義烏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21元,同比增長8.6%。從收入構成看,人均工資性收入29104元,比上年增加1629元,增長5.9%,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 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這個數,就到「及格線」了,你在哪個水平?
    在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中國經濟數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而在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155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8063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3328元。
  • 2020年,中國最新人均可支配收入報告來了!看看你拖後腿了嗎?
    2020年,中國最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報告來了!看看你拖後腿了嗎?推薦語:這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家庭都擁有了自己的車子,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那麼話說回來,我國2019年的人均收入達到怎樣的水平了呢?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平均工資數據顯示,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城鎮私營單位為49575元。如果從這個來看的話,那麼我國的有錢人可真的「遍地都是」了,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1元!2019年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
    2019年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西藏自治區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西藏調查總隊2020年4月2019年,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