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居民收入水平已經出來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733元,同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全國有9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天津省、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遼寧省和山東省。
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市跟北京市,2019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9442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7756元,這兩個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要比其他省高出很多,比第三名的浙江都高出了將近兩萬元。
對於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7萬塊錢這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上海和北京作為我國兩個GDP體量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眾多知名企業紮根的基地,在城市擁有大量的國企央企及眾多的金融機構、網際網路企業,這些行業和企業都是目前社會收入水平最高的。
比如下圖是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各城市人均工資排名情況。
目前北京和上海的人均工資都超過了1萬塊錢,這個工資水平要比全國其他城市高出很多。
也正因為工資水平比較高,所以目前北京跟上海高收入人群是非常多的,根據2019年4月份騰訊做過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北京跟上海月薪過萬的人數比例都超過了35%。
從各種數據統計來看,目前北京跟上海的收入水平確實是非常高的,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7萬塊錢終究是人均,我相信目前有很多北京跟上海居民的人均收入肯定要比平均工資低很多,因為不同的行業以及同一個行業不同的人,收入水平差距是比較大的。
比如北京跟上海作為我國的兩大金融中心,金融行業的人收入水平肯定是非常高的,有些金融企業的高管一年的年薪就可以達到幾百萬,即便是某一個銀行,年平均薪酬也有可能達到三四十萬以上。比如2019年上半年總部位於北京的中信銀行人均薪酬達到23.19萬,年人均薪酬至少達到45萬以上;總部位於上海的浦發銀行,2019年上半年人均薪酬達到20.96萬,全年人均薪酬至少達到42萬以上。
但是跟那些金融行業,網際網路企業,還有央企國企相比,很多小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的工資其實並不怎麼高。對於上海北京來說是如此,全國其他城市那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