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將呈現五大新特徵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將呈現五大新特徵
2021-01-08 21:55: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王慶凱)「『抗疫』與『後疫情時代』形成2020年兩個不同的主題詞。疫情中,中國食品企業整體表現出色,為困居家中的人們提供了優質、安全、健康的美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8日表示,中國食品企業這種保障民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強大產能的實力,源於中國食品工業二十年磨一劍的裝備改造和健康轉型。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8日在北京召開。孟素荷表示,食品工業成為中國工業經濟在突變環境中持續發展的穩定器。疫情期間中國食品工業的出色表現,是全行業從2008年食品安全低谷,歷經12年爬坡,走向成熟、成功的厚積薄發。

  「臨危不亂,保持了較高水平」,孟素荷在對比了2014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總體情況後表示,2020年前三季度總體合格率為97.82%,總體不合格率同比下降0.06個百分點。

  孟素荷認為,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將呈現五大新特徵。

  第一,消費模式快速變化,家庭購買成主要消費重心,網購的習慣將被保持。在現有網紅食品企業中,諸多企業品牌之下有數百個不知名的代加工廠。雖然這些中小企業的生存和創新意識激活了其產品創新,為食品工業帶來活力,但它同時伴生的是,品牌企業對這些代加工企業產業鏈安全的把控尚未到位,快而不穩,有重大風險與空白。急需夯實食品安全的科學基石。對網購食品安全的管理,對半生鮮食品、餐飲店外賣產品及休閒食品的標準制定和安全體系建設,對網紅食品安全的全過程管控,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應成為2021年食品安全的重點。

  第二,以植物基肉為代表的新一代食品,因具有健康內涵已形成被全球市場追捧而快速發展的格局,大規模進入市場。在我國,功能食品、植物基肉製品等面向未來、具健康內涵的食品仍處于謹慎觀望中,對於這一類新食品的監管,相關配套的標準、法規等,需同步推進。

  第三,食品安全整體形勢依然嚴峻。個別品類食品抽檢不合格率仍較高。如餐飲食品的不合格率為5.85%,較上年升高0.34個百分點,主要是微生物汙染問題。值得關注的是,農獸藥殘留超標、微生物汙染和食品添加劑超標三大問題仍然是當前食品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且農殘、藥殘及土地汙染導致的原料汙染,短期內難以化解。

  第四,輿情認知的長期性、反覆性形勢依然嚴峻。主要體現在:一些陳年謠言仍然很有市場;對食品添加劑的認知仍存誤解;對部分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風險的問題認識不足;部分消費者迷信「純天然」「特殊」等食品;對一些早已形成科學認知的問題,如丙烯醯胺,被移植到不同行業進行新一輪炒作。

  第五,新冠疫情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但由此帶來的對冷鏈食品與新冠肺炎病毒的關聯性受到高度關注,我國在冷鏈物流環節上的疫情防控面臨巨大挑戰。冷鏈食品的安全管控與完善的可追溯體系需要加強。(完)

相關焦點

  •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我國食品行業恰逢工業化、現代化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全球食品科技界與產業界對後疫情時代可能面臨的需求與挑戰高度關注。
  • 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都有哪些新動態和新展望?
    由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任發政等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國內專家團隊,與來自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80餘位國際權威專家及相關國際組織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的系列活動並進行報告。大會圍繞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需求和新挑戰進行深入交流。
  • 十年磨一劍 做好中國食品安全的守望者
    疫情中,中國食品企業整體表現出色,為困居家中的人們提供了優質、安全、健康的美食。這種保障民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強大產能的實力,源於中國食品工業二十年磨一劍的裝備改造和健康轉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在會上回顧了2020年疫情之下的中國食品工業與中國食品安全。孟素荷理事長在會上發言孟素荷教授表示,食品工業成為中國工業經濟在突變環境中持續發展的穩定器。
  • 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質量與安全工作委員會成立會議成功召開
    2020年11月28日,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質量與安全工作委員會成立會議在濟南良友富臨大酒店成功召開。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喬旭光、副理事長崔波、李遠釗出席會議。   食品質量與安全工作委員會成立會議由山東師範大學王恬老師主持,首先由山東師範大學耿越教授向參會委員介紹委員會的籌備情況。會上宣讀了關於成立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質量與安全工作委員會的決定,並由學會理事長喬旭光院長向主任委員耿越教授授牌。   食品質量與安全工作委員會秘書處承擔單位為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將不斷增加
    然而,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湧現,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衝擊,給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帶來諸多困難,同時也給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信心帶來了影響。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 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
    12月3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繼續攜手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在北京舉辦「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會場活動。大會直面國內外食品領域面臨的新問題,探索中國食品工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為解決中國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提出更多科學路徑。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運動營養食品分會舉行十二周年慶
    3月27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運動營養食品分會成立十二周年慶典活動,北京市市昌平區康比特健康產業園隆重舉辦。
  • 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全球食品科技與產業界對後疫情時代可能面臨的需求與挑戰高度關注。12月3日,在全球食品界的共同期待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繼續攜手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在北京舉辦「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會場活動。
  • 專家:新冠肺炎不會通過食品傳播,冷鏈物流疫情防控能力亟待強化
    >;根據現有科學知識和WHO的陳述,新冠肺炎不會通過食品傳播,但是在疫情發生地區新冠病毒汙染食品是可能的,在冷凍潮溼的環境下有可能長時間存在。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在北京舉辦。
  • 廣東省食品學會承辦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之現代食品工程與...
    12月5日,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廣東省食品學會、廣州開發區食品行業協會、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的「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之現代食品工程與營養健康學術研討會」 暨2020年廣東省食品學會年會,在廣州保利假日酒店二樓報告廳隆重舉行。
  • 2019食品安全熱點發布 這些內容與你健康相關
    中國網1月3日訊(記者 蔚力 孟超 鄭偉)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本次活動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2020年伊始,以權威、專業及第三方的特徵,通過「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就公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分析,選擇十大熱詞近景解讀,彰顯科學共識,為科學肅清食品安全謠言,引導輿情正能量做出努力。
  • 冷凍食品不能吃了?這些流言別信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發布
    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針對近來公眾對冷鏈食品的擔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 食聞丨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食品安全與健康科普百名專家百校行活動...
    9月21日,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食品安全與健康科普——百名專家百校行活動」(以下簡稱「雙百行動」)在中國科技會堂啟動,本次活動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教授主持。
  • 「全民戰「疫」世界衛生組織提示:食品安全五大要點
    食品安全一直是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今年的6月7日是第二個世界食品安全日,世界衛生組織( WHO)提出的主題是「食品安全,人人有責」,進一步強調食品安全是政府、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共同責任。WHO為此曾在2001年發布了《食品安全五大要點》,提示消費者怎樣加工製備安全食物。
  • 孫寶國:用科技力量破解食品工業新矛盾
    3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際食品科技聯盟主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發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日訊 今日,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在致辭中指出,受疫情衝擊,食品工業也顯露出新的矛盾和問題,亟待通過各方協同和科技力量予以逐一破解。
  • 全球最大的食品學科群 喊你來看最in的食品科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江南大學校長陳堅教授對中國食品科技的現狀、問題、趨向進行了分析:「食品營養健康的突破,將成為食品發展的新引擎;食品物性科學的進展,將成為食品製造的新源泉;食品危害物發現與控制的成果,將成為安全主動保障的新支撐;綠色製造技術的突破,將成為食品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驅動
  • 春節還能正常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權威專家給出科學解讀
    活動上推出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認為,疫情下,人們對食品安全關注的熱度在下降,對疫情與食物安全關聯度的關注都明顯加大。與提升人體免疫力相關的食品營養健康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老問題」穿上「新馬甲」,此前已被多次解讀的安全問題,今年再成熱點。
  • 邵薇:後疫情時代 全球食品業挑戰與機遇並存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後疫情時代,全球食品業挑戰與機遇並存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疫情的傳播和防控涉及各行各業和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食品行業更是在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 後疫情時代伊利開啟中國健康食品發展新徵程
    來源:長江商報伊利集團副總裁劉春喜發言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消費者對於食品中「健康元素」的關注度持續攀升,低糖、低脂、高蛋白的產品被消費者追捧。安全與健康越發成為食品行業發展的主旋律。12月3日,以「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需求和新挑戰」為主題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伊利集團副總裁劉春喜受邀作為健康食品行業代表進行了發言。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下,消費者對於健康更加重視,這既是健康食品行業的發展的挑戰,更是機遇。
  • 《食品科學技術名詞》正式公布
    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批准,《食品科學技術名詞》於2020年10月正式出版公布。   《食品科學技術名詞》由食品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完成。本次公布的名詞共3432條,均有定義,內容包括:總論,食品科學,食品工程,食品安全和營養5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