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聊電影,來吃瓜,一個關於諾蘭和華納兄弟的大瓜。
事件的起因是,12月3日,華納官宣了一份明擺著就是「搞大事」的決策。
搞事情的華納,與被華納搞的「受害者」部分名單一覽。
華納決定,明年北美上映的全部電影都將採取和《神奇女俠1984》一樣的「院線上映+流媒體」上線的發行方式。此舉被認為是對新冠疫情背景下的院線前景擔憂和院線預期收益過低,而採取的對策。
華納這個決定涉及的重頭作品一共有17部,其中包括甜茶主演的新版《沙丘》、備受矚目的《新自殺小隊》、基努·裡維斯參演的《黑客帝國4》、怪獸題材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漢密爾頓》主創林聚聚的成名作《身在高地》電影版,以及溫子仁製片的《招魂3》等等。
一句話總結,華納2021年發行的所有院線片都會在其主打流媒體平臺HBO Max同步上線。最重要是,華納發布這份聲明前並沒有和任何上述電影的參與人提前商量過這件事。
12月8日,和華納長期合作的諾蘭針對這件事在《好萊塢報導者》上發布了一份前所未見的批評聲明。
諾蘭:謝邀,已經被氣死。
"It's very, very, very, very messy."
用了這麼多個very,是個人都能看出來諾蘭已經出離憤怒,諾蘭還說這個決策是華納對所有電影人的極大侮辱(insult)。
「我們行業中一些最知名的電影人和最大的電影明星們在晚上睡覺前還認為自己是在為最棒的電影公司工作,早上醒來就發現他們是在為最爛的流媒體工作。華納兄弟有一套很棒的機制,去把電影人的作品發行到各地,包括院線上映和家庭娛樂。而此時,他們正在將此廢除,他們甚至不明白自己正在失去什麼。他們的決策從經濟上來說就沒道理,即使最業餘的華爾街投資人也懂得『中斷』和『失調』的區別。」
雖然諾蘭這段話有些長,但基本表明了他的態度:華子,諾蘭哥對你很失望,並且很生氣,不好哄的那種。
至於為什麼諾蘭這麼生氣還是首個針對這件事發聲的名人,除了要代表廣大電影人表達不滿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華納把這個「無奈之舉」甩鍋給了《信條》。
《信條》是今年9月3日在美國上映的,因為疫情原因那時美國許多影院、尤其是大影市城市的影院尚不被允許復工,或者允許的上座率很低(目前仍未全面復工)。
現在《信條》全球票房3.6億美元,北美目前報5760萬美元。北美作為諾蘭受眾最廣的目標市場,這個票房成績確實很不理想。而《信條》製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簡單來說,就是虧大了。
華納在回應批評聲明時就暗戳戳說這個決策有受到《信條》票房的影響。大意是連諾蘭電影都不能保證賣座,其他電影的院線收益只會更加慘澹,所以「為了更偉大的利益」才迫於無奈做出這種震驚業界的舉動。
針對華納這種又當又立的雙標行為,諾蘭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立馬就澄清說《信條》的北美檔期是華納的決定,諾蘭也沒有表達要讓該片在北美影院可以復工後馬上上映的願望。
諾蘭方還把矛頭直指華納的狼子野心——「這些全球頂尖的電影人全心全意努力工作數年的碩果,現在被華納當成了推廣流媒體而低價出售的廉價貨物。這是真真正正的誘餌推銷法,非常可恥,也絲毫不尊重電影人。」
面對這口迎面飛來的大鍋,諾蘭表示實力拒絕。
這種針對華納力推HBO Max的說法是有跡可循的。在八卦方面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萊塢報導者》在報導這件事時,就說華納傳媒內部和死對頭迪士尼私下溝通過,希望迪士尼也會跟隨他們,將旗下電影都放到流媒體首映。
迪士尼當然沒答應。既不會將全部電影都同步流媒,接下來亦會公布一批上映計劃片單,包括流媒體劇集,也包括院線電影,這被認為是和華納截然不同的不拋棄院線的傾向。
而且接受採訪的迪士尼相關人士還表示,即使迪士尼決定讓電影上線流媒體,肯定會先知會創作者們和其代理人,使此事進行得更順利。
反正就是,大家放心,華納這種缺德事,我們迪士尼絕對不會做。
話說回來,《好萊塢報導者》的配圖真的又好笑又精準。
目前這件事一直在持續升溫,不僅諾蘭,其餘電影人也陸續出來發聲表示抗議。因為這個消息,北美幾乎所有影院股價暴跌元氣大傷。目前最新進度是,美國導演協會已經在考慮正式抵制華納。
院線和流媒體的關係實在複雜,一時半會說不清。它們之間究竟是相愛相殺還是相輔相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其實全看你的利益偏向哪一方。
華納這個決策最致命的一點,是它實在過於殺人誅心。就像《Deadline》主編Fleming Jr.所言,他們本應該考慮疫苗出現、電影業復甦的可能性。
誰都知道未來無法預料,而華納就這樣簡單粗暴「預告」了未來一整年的行動,無非是對院線復興還心懷希望的人狠狠捅了一刀,空留一地心碎的玻璃渣。
如果這是一場不得不吵的架,不得不強硬的對立與切割,那我還是希望,諾蘭們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