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者有人看,歌者有人聽,把人生的磨難當成上帝的祝福,你就活成了上帝期待的樣子。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拯救命運的從來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讀清華大學給魏祥的回信有感
文|鄧劍英
6月28日有兩件感動朋友圈的「小事」,一件是甘肅學子魏祥給清華大學的公開信和清華大學給魏祥的回信,滿滿的都是溫暖和感動,朋友圈都在轉發:《今天清華大學專門給這位考生寫了封信: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我們看到的是身殘志堅心態陽光的魏祥同學,我更看到的是他身後疲憊卻堅強的母親。
一件是澳洲綠黨議員Larissa Waters在坎培拉國會大廈發表動議的時候,她三個月大的嬰兒哭鬧不止,於是她一邊解開衣服給孩子餵奶,一邊繼續她的演講,整個國會一下子變得非常安靜。
我們看到的是這位母親自信而堅定的演講,我更看到的是愛和自由的光芒。
在我們感慨魏祥的母親一個人培養一個身體有問題的孩子的艱難歷程,那是怎樣一部盪氣迴腸的長徵?
在窮甲天下的定西,在溫飽都難保證的定西,一個貧弱的母親經歷怎樣的日日夜夜去撫養這個孩子?
在付出辛勞之後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蹦蹦跳跳,而她付出的辛勞依然看到一個需要幫助解決最基本生存能力的孩子,那是怎樣的痛楚?
或許那些高唱歲月靜好的女人是不懂的。而魏祥的母親一心一意要把孩子培養成人,心無旁騖,這就是最大的力量。
一個人只要目標明確,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母親的堅定,是孩子無窮的力量,我們看到魏祥的眼睛裡有追求知識和智慧的亮光。他說沒有人看不起他,他一路都是遇到好人,老師們喜歡他,同學們幫助他,這孩子一定也是懂得感恩的,在他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而謙卑的笑容,是他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班集體,一個充滿愛的學校,一心一意專注學習才會遇到一個充滿愛的清華。
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這讓我想起一個強烈的對比:在地鐵上曾看見一個彈吉他的年輕人,穿雙拖鞋,背一個大袋子晃在吉他前,一路走一路彈唱,我喜歡音樂,但是這種樣子讓人無論如何談不上欣賞,無論遇到怎樣糟糕的境遇,大丈夫不受嗟來之食,不為五鬥米折腰。
當有人感嘆世間不公平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問題,人家是幾代人都在努力,才有世世代代家學淵源的積累,才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沉澱。這種精神的力量是家庭、學校給孩子成長最大的財富。人類敬畏自然而祭祀,是音樂營造的儀式感。
哭者有人看,歌者有人聽,把人生的磨難當成上帝的祝福,你就活成了上帝期待的樣子。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拯救命運的從來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這個彈吉他的男青年應該比魏祥條件好多了吧,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精神面貌呢?母親的教育何其重要!
貫穿人一生的關鍵詞:責任
再來看澳洲坎培拉這位綠黨議員年輕的母親Larissa Waters,三個月的孩子,母親應該還在休產假吧,但是,國會會議,她必須參加,他應該也能請得起保姆,但是,這麼小的孩子,說餓就餓了,該拉撒就拉撒了。
這位母親一定也是愛美的女人,但是她懂得堅持母乳餵養的重要,她懂得那是她的責任。那搭在肩上的毛巾,是最美的羞澀。那平和自信的笑容,是孩子看到最美的笑容。
她所追求的是女性的話語權,行政權,是馬斯洛五大需求的最高級:自我實現的需要。要做到這個層次,女人要走過怎樣的長徵?
人的需求大概分五個層次:1、生理需要(衣食住行等基本溫飽和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安全穩定的生存環境,沒有病患等後顧之憂),3、歸屬與愛的需要(友誼與家庭,愛與被愛的感情都能得到滿足),4、自尊的需要(自我尊重與得到別人的俄尊重),5、自我實現的需要(發揮自己潛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成為自己想做的額成功人士)。
按正常應該是從1----5逐級向上的,但現實中並非如此按部就班。人生不過是一場沒有歸程的旅行,這個過程一路有多少風景,我們要去欣賞並從中獲得能量,每一個小目標的實現就是向大目標又近了一步,始終不忘的是自己肩負的責任,是自己的初心。
這是最美的背影,孩子吃飽了,安靜了,演講做完了,收拾東西,回家,這像一個打了勝仗的將軍。
不要以帶孩子為名,而放棄自己的夢想,若干年後,孩子希望擁有的,是一個有夢想,可以緊隨時代的時尚有魅力的媽媽,而不是一個只會掃地做飯,沒有夢想的保姆式媽媽。
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一個母親的責任。這份責任是有遺傳的,魏祥給清華大學的公開信提出的要求就是給一個單間,讓母親可以和他一起生活,而厚德載物的大清華,給了魏祥一個兩居室套間。這是多大的愛呀!祝賀,祝福!
這讓我想起一幅世界名畫《自由引導人民》
《自由引導人民》取材於1830年法國的「七月革命」。作品展示了硝煙瀰漫的巷戰戰場,以一位象徵自由女神的形象為主體,她健康、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高擎著三色旗,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前進。畫面氣勢磅礡,色調熾烈,用筆奔放,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德拉克洛瓦具有浪漫的氣質,他將神話中的自由女神與浴血奮戰的人民安排到一起,她長著希臘雕塑般的輪廓,穿著樸素古典的衣著,與周圍身穿現代服裝的男士們相比,她更像一個抽象的人,代表著最高的精神與意義。
愛和自由,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女人實現了愛和自由,社會就美好了。
而很多農村的母親,還在基本的生存需要上艱難前行,中國女人,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需要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論一個家庭多麼完整和幸福,越是看似成功的家庭,父親要麼忙著賺錢,要麼忙著升職,培養孩子的責任還是落在母親身上的,一個優秀的母親,決定家族的未來,一群優秀的母親,決定民族的未來。
母親的長徵,永遠在路上。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作者簡介
鄧劍英,女,48歲,資深國際學校教學和管理導師,教育部跨界校長研修班成員,《校長傳媒》專欄作家,《母親的長徵》公眾號創始人,營火國際特聘高級專家,全國「卓越父母」平臺特聘高級導師;國際智慧教育智庫群群主,成長規劃導師,中國心理學會講師團講師,北師大華語詩歌協會理事,出版有《兒童速寫創意教學》《我的中國夢我的教育夢》《鄧劍英書畫鑑賞》等,參與國家級課題研究。
(本文為鄧劍英老師原創投稿,首發鄧劍英老師的微信公眾號「母親的長徵-ID:djychuangshiji」)
延伸閱讀:
我的請求
我叫魏祥,男,漢族,現年19歲,家住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定西一中高三畢業生。
本人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囊腫,出生後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大小便失禁,爸爸媽媽在我半歲、兩歲定時先後奔赴定西市醫院、西安西京醫院,尋求專家為我手術治療疾病,但兩次手術病情均未見好轉,身體殘疾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更不幸的是下崗多年的爸爸又身患不治之症,醫治無效於2005年去世,留下年幼無知身體殘疾的我和年輕無助的媽媽。
堅強偉大的媽媽在悲痛欲絕的日子裡,不但沒有放棄過對我細心無微的照顧,反而更加疼愛我,竭盡全力為我付出,並省吃儉用,除供我上學之外,她將少得可憐的工資多一分都捨不得花積攢下來,為我治病。於2008年6月,媽媽再次背著我踏上了北去的火車,尋求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為我實施第三次手術治療。1個多月的住院治療,我和媽媽相依為命,身心深受煎熬,我的身體幾經折磨,痛不欲生,媽媽的精神頻臨奔潰,孤零零的她沒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撐,可憐無比,更使我再次深感媽媽的艱辛不易與偉大。可是不爭氣的我,3次手術都未能改善我的身體狀況,殘疾依舊,且隨著年齡增長殘疾日趨嚴重。
鋼鐵般堅強的媽媽,擦乾了眼淚,一如既往,風雨無阻背我上學。從小學中學到高中,12年如一日,媽媽的背影穿梭於小學中學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門、教室,好像她從來不知疲倦;12年的媽媽不僅僅是一名醫院上班的護士,更是一位殘疾少年求學路上的陪讀者,守護神;12年的媽媽身教殘兒志不殘,歷盡滄桑終不悔;12年的我竭盡全力,克服身體殘障,刻苦求學,完成了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今日以648的高考成績,給了我深愛的媽媽一份殷殷的報恩之禮,同時也給了不斷關心呵護我,鼓勵我,培養我的各階段的恩師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
今有幸遇見舉世聞名的清華大學老師,且有意備錄我圓大學之夢,得此喜訊,我母子倆狂喜之餘,又新添愁雲,由於我的身體原因,無論我走到哪裡,這輩子都離不開親人的隨身陪護,以照顧我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媽媽為了陪我上學無奈放棄工作,僅有的經濟來源將要斬斷……在此,我懇切希望貴校在接納我的同時,能夠給我母子倆幫助解決一間陋宿,僅供我娘兒倆濟身而已,學生我將萬分萬分感謝!!
清華大學回信
親愛的魏祥同學:
見字如面。
首先恭喜你即將來到清華大學,繼續你的學習和生活。我們看到了你寫給清華大學的文章《一位甘肅高分考生的請求》,相信你早已具備了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品質,我們代表清華園歡迎來自甘肅定西的你!
《繁星·春水》中有這樣一首小詩:「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想來這句話應該符合你的童年記憶吧。在夢一般的年華裡,卻要承受含淚的記憶,這淚水不包含歡喜,不代表留戀。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萬幸的是,你在經歷疾病和喪親之痛後,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活成了讓我們都尊敬和崇拜的樣子。
你說「一個多月的住院治療,我和媽媽相依為命,身心深受煎熬,我的身體幾經折磨,痛不欲生,媽媽的精神瀕臨崩潰,孤零零的她沒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撐,可憐無比。」隻言片語,我們知曉你母親道阻且長的育子之路,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你作為兒子對母親深沉的愛和歉疚。但正如你所說,今日以高分佳績考入清華,就是給了媽媽一份殷殷的報恩之禮!
邱勇校長在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曾說:「我是1983年進入清華的。我知道,無論那時還是現在,能夠來到清華上學都是不容易的,你們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同樣,對於你來說,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人生或許悲苦,但是請你足夠相信,相信清華,相信這個園子裡的每一位師生,因為我們都在為一種莫名的東西付出,我想這應該就是情懷。黨委書記陳旭老師也曾寄語自強計劃的學生:「自強就要做到自主,大學能收穫什麼取決於自己怎麼去努力。」所以也請你相信自己,可以在清華園裡找到熱愛,追求卓越。
讀到你的來信後,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劉震老師在該微信文章下留言道「魏祥同學已經報考我校。我校老師已經與他取得聯繫,為他提供一切儘可能的資助!清華不會讓任何一位優秀學生因為經濟原因而輟學!」確實,清華大學多有與你有同樣經歷的學子,在家庭經濟與身體因素的雙重壓力下,依然奮發圖強。他們或攜筆從戎,守護家國平安;或回饋基層,在公益組織中施展才能;或致知窮理,一舉奪得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的殊榮......
現在,你的情況受到了清華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昨天深夜,邱勇校長專門打來電話,關心你的錄取情況和入校後的生活安排情況;陳旭老師也請學生部門第一時間對接,妥善安排解決你的後顧之憂。清華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老師也極力配合,在你被確認錄取後會立刻開始資助。清華大學多位校友也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主動提出資助和協助你治療的意願,後續學校相關部門都會跟進落實。請你相信,校內外有足夠多的支持,清華不會錯過任何一位優秀學子!
冰心贈葛洛的一首詩中說「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在清華園裡的所有學子,無論是生活困頓,抑或身體抱恙,都會有「愛」 與「情」 相伴。相信未來的你,也會和活躍在各領域的清華學子們一樣,穿花拂葉,除卻一身困頓,成就自己的不同凡響。
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對魏祥同學和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關注和關心。在此,我們想對在求學路上荊棘叢生的學子們說: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
2017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