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義烏的毛偉智,或許血液中就流淌著從商的基因,從小對商業世界心嚮往之。雖然一路陰差陽錯,不斷與理想失之交臂,但是熱愛的力量,讓他仍然不斷努力向商業世界一步步靠近。本科和碩士階段七年勤勉求學,職場兩年飛速成長,他憧憬著有一天能真正印證對理想的熱愛,終於選擇復旦泛海國金,勇敢地敲響金融世界的大門。
毛偉智
本科:復旦大學
專業:計算機科學
職業:普華永道審計師
FMBA FT+ 2021級擬錄取同學
毛偉智出生在小商品之都義烏,這是一個建設在市場之上的城市。在他的記憶中,兒時的馬路川流不息,永遠擠滿了大大小小的貨車、三輪車,它們將各式各樣的貨物從市場運往世界各個角落。「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讀報紙,尤其是經濟與政治相關的文章。」毛偉智說。他每周都會將過去一周的《經濟參考報》《參考消息》以及《義烏商報》全都搜羅一遍,再細細閱讀,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
「這些文章中最吸引我的,莫過於那一個個千變萬化的數字,無論是經濟數據的增長,財政數據的變化,還是商業世界裡所發生的故事,都讓我感到由衷的興奮。」也許正是童年的經歷,讓毛偉智對商業世界有著無限憧憬,他期待有一天真正走進商業世界。
心之所向:不斷與夢想擦肩而過
高考那年,本想報考經濟學專業的毛智偉錯過機會,最終來到了復旦的計算機專業,這是毛偉智與理想中的商業世界第一次擦肩而過。
但無心插柳柳成蔭,毛偉智坦言:「回首本科的四年,我特別感恩復旦賦予我的『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在我看來,自由是思想的自由,而無用,則是對功利的疏離。」
鼓勵通識教育的復旦,給予了每一位同學極大的選擇的自由,得益於此,身在計算機學院的毛偉智,除了學習數據結構、算法、作業系統這些計算機科學的主幹課程之外,還跨專業選修了許多其他專業的課程。其中有兩門課程讓他印象頗深,一門是James C. Kralik教授開設的《商業管理的案例分析》,另一門則是謝百三教授開設的《金融市場》。這些課程,讓毛偉智學會了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理解每個商業故事,也讓初步涉足金融領域的他對二級市場有了更鮮活的認知。
在課外,毛偉智曾先後在多家IT公司實習。在技術領域的嘗試讓他發現,自己對於寫代碼的工作始終提不起興趣,他所嚮往的依然是令人心潮澎湃的商業世界。
於是,大四拿到保研資格的毛偉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管理方向,卻因自己偶然的疏忽再一次與理想中的商業世界失之交臂。最後,毛偉智通過復旦法學院的保研面試,在法學院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素履以往:在法律中靠近商業世界
「選擇法學院並不是我的一時衝動。」毛偉智解釋道。在本科階段,他就選修了法學院張廣傑教授開設的《法治理念與實踐》。在案例實踐的課程中,毛偉智漸漸了解到,法律條文和制度的設計從來都不是僵硬而冰冷的,這些規章制度的背後,都包含著立法者的價值判斷,而價值判斷本身,有時也並非易事。
因而在法學院學習的過程中,毛偉智還是偏愛與商業相關的法律課程,能夠讓他對商業世界的運行機制、經濟活動的展開規則以及價值的判斷和選擇,都有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但他終究意識到:法律所參與和規制的也只是商業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法學院距離他夢想中的那個商業世界仍然過於遙遠。因此,在律所實習過後,毛偉智最終決定不再選擇律師作為未來的職業方向,結合自己過往的背景,金融行業成為了他首選的職業目標。
願達彼方:為了夢想決定報考金融MBA
毛偉智的職業生涯從普華永道的審計部門啟航。「普華的工作充滿挑戰,但也讓我飛速成長。」毛偉智這樣回憶,財務功底薄弱的他不僅需要在短期內迅速熟悉和掌握項目中所需的財務知識,也需要學會如何通過更高效的團隊合作完成每一個項目,如何更好地與客戶打交道以實現最終的目標。在工作中,毛偉智認識到,審計這一看似重複性較高的工作,背後卻隱含著思辨性和方法論,審計報告也並非財務數字的簡單羅列,而是企業經營成果的體現,其中的勾稽關係、內在趨勢以及財務結構無不準確具體且生動地展現了企業的內在價值。
從計算機、法律到審計行業,毛偉智似乎從未真正進入過商業世界,但是他又始終嚮往,並努力嘗試著向這個世界靠近,畢竟——這才是他心中的熱愛。
工作將滿兩年之際,毛偉智計劃向金融行業轉型,但是幾次嘗試都不是很順利。他發現雖然通過了CFA的一級考試,但他對於金融行業的了解和認知還是相對匱乏,同時缺乏金融行業的實習經驗,使得其在實務方面也有所欠缺,很難獲得金融行業的核心崗位。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說道:「我確信推動我不斷向前的唯一動力,是我喜歡我做的事」。因為確信心中的熱愛,所以毛偉智選擇:再次回歸校園。他說:「我想要叩開這扇門,真正進入我所想要進入的世界。」
終至所歸:在復旦泛海國金叩開金融的大門
有人問過毛偉智,為什麼選擇復旦泛海國金,畢竟這座年輕的商學院今年是第一年招收全日制金融MBA學生,相較而言,其他商學院可能會更為穩妥保險。對此,他回答得毫不猶豫:「首先作為一個在復旦生活過7年的校友,從我個人的體驗和經歷出發,我相信如果未來希望在上海金融行業取得長遠的發展,復旦絕對是不二選擇。」
而人的因素、環境的因素在個人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因素。在和復旦泛海國金相知相識的兩個多月中,毛偉智發現無論是這裡的老師還是同學都充滿激情和朝氣,這也讓他堅定了選擇復旦泛海國金的決心。
打通金融領域的知識,獲取金融學的系統性框架是毛偉智選擇就讀金融MBA的初心。毛偉智了解到,復旦泛海國金金融MBA的課程安排非常實用且紮實,16門核心金融課程將為他在金融領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學院的教授大多具備著海外學術背景,學貫中西,除了金融知識,他相信在這裡更可以收穫遊走商業世界所必須的思考邏輯和方法。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也將愈發激烈,國際化的視野對於個人在金融領域的發展也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毛偉智希望國際化的金融教育可以讓他站在更高更廣闊的平臺來看待商業世界。在他看來,年輕的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正擁有著高度國際化的視野,可以讓他站在更高、更廣的平臺,迎接風雲變幻的金融世界,成就更為優秀的自己。
廣闊的校友資源、專業權威的資深教授、國際化的金融視野,為毛偉智叩開了金融世界的大門,這一次他將不再與理想擦肩而過。「正因如此,我選擇再次回到復旦,從復旦泛海國金重新出發,去開啟人生中一段渴望已久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