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工氣動院再創佳績!FL62風洞首次承接成功,六代機方案出爐

2020-12-26 騰訊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眾所周知,我國戰鬥機的發展本身起步較晚,但卻實現了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的首飛,要知道當時中國甚至還沒有第四代戰機,可以稱得上是從第三代戰機直接躍升到第五代戰機,因此國外對殲20的性能一直有很大的疑問。隨著殲20正式加入空軍,外界對它的爭論才逐漸平息。到底什麼才能使中國的戰鬥機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固然離不開廣大科學工作者的努力,但還有一個方面的進步不可缺少,那就是中國風洞。

在現代航空工業中,風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戰鬥機的「孵化地」。在一個國家中,風洞對發展先進戰機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沒有風洞,就不可能研製出先進的戰機!除了美國以外,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立建設「風洞群」的國家。具體地說,風洞是一種用人工方式產生和控制氣流,模擬飛行器與周圍氣流關係的實驗裝置,也是進行空氣動力學實驗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

這也就是因為我國在四川建立了一系列試驗風洞,並與超級計算機一起計算流體力學模型,以驗證試驗機體的各項物理參數是否符合設計指標,這才實現「五代機」殲-20的的突破。而俄羅斯並沒有研發出真正意義上的「五代機」,而是在蘇-57 「四代半」的基礎上進行了拼接,因為它沒有大尺寸、高性能的風洞來輔助其驗證設計,並且開發這樣的「戰略武器」,是不可能去別國「借」風洞試驗的。

對我國來說,在風洞試驗中,鴨翼布局戰機的技術積累是我們能夠實現從第三代戰機到第五代戰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科學家敏銳地意識到了鴨翼戰機在第五代戰機中的獨特優勢,因此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攻關,最終取得了成功。J-20的鴨翼結構不僅沒有影響戰鬥機的隱身能力,反而大大增強了它的機動性,使它在沒有先進的航發的情況下仍然能達到第五代戰機的水平,這很不簡單。

這些年來,我國已經完成「低速風洞群」和「高速風洞群」的研究,而且專門為超音速飛行器設計的「高速風洞群」又分為連續型風洞、暫衝型風洞和脈衝型風洞。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世界上除美國以外類型最齊全、型號最齊全的「風洞群」。JF-12激波風洞也已成為該領域內的典型代表。JF-12激波風洞的最大速度已達9馬赫,儘管在速度上與美國有差距,但在維持時間上卻達到了100毫秒,遠超國外30毫秒的紀錄。

現在,中國又把一個超級風洞投入到緊密的研發和建設中,目前進展很順利,那就是著名的FL-62風洞項目,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罕見的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這個風洞項目對中國航空工業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意義重大。

具體地說,今年中旬,FL-62風洞第一次承接了某型號的試驗。並獲得成功。而在此前,又一則好消息傳來之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氣動研究院(簡稱航空工業氣動院)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報導,該氣動院設計建造的FL-62新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首次承擔了某新型飛機的研製試驗。

此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FL-62風洞已經具備了進行模型試驗的能力,大國重器已經做好準備,為我國各類飛行器的發展做出貢獻。另外,據外媒報導,FL-62風洞在試飛時就對一種尚未公布的新型飛機進行了測試,外媒推測這架飛機很可能是國內的第六代國產戰機,比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殲-20和殲-31都要先進。

事實上,連續式跨聲速風洞是現代戰鬥機研製所必需的基礎設施,美國 NASA建造了著名的4.9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為包括F--22在內的多種機型的研製提供了重要數據。我們的新一代戰機必然是超音速的,它還涉及到亞音速、跨音速、超音速等多個速度區間,其中跨音速的性能是非常關鍵的。

因為這一階段氣動狀況複雜多變,許多試驗飛機在這一階段都會出現振動、抖動、結構性能下降等問題,而持續、穩定的風洞試驗,有助於發現問題,改善設計缺陷。而且這也正是FL-62在我國實現從大尺寸風洞過渡到連續風洞的重要意義,畢竟風洞性能對測試數據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

根據我國戰機的發展規律,殲-20的早期型號目前已經定型,並已小批量生產,因此,第六代戰機的研製應該已經開始。按照戰機研製程序,第六代戰機應根據戰場設置、氣動思想,分別設計各種不同結構的氣動布局方案,然後進行風洞吹風試驗,也就是「吹風選型」。

根據FL-62風洞模型,對我國第六代戰鬥機進行了整體氣動設計預研究,進行吹風試驗的方案當然不止這一種,一般會有幾個到幾十個,最後通過長期的試驗,確定最適合目標的氣動方案。

根據飛機模型,該機機翼後掠角較大,屬高速氣動外形,機頭鋒利,與「協和」型客機具有相似性。飛機採用翼身融合設計,無水平尾翼,整體布局接近飛翼。事實上,從各國已有的六代機方案來看,取消尾翼或平尾,採用類似飛翼的翼身一體化布局,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特點,這樣的設計可以達到優異的隱身和速度性能,並將阻力降到最低。所以在FL-62風洞中所看到的模型,很可能就是新一代戰機風洞試驗方案的模型。這應該只是其中的一種。

航空業集團成都辦王海峰透露,中國的六代機主要採用的技術有:人/無人協同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超隱身技術,全向探測技術,全向攻擊技術。這就是說,我們的六代機雖然還會有人使用,但已經能夠通過先進的網絡作戰系統,指揮無人機並與之協同作戰;取消飛機平尾甚至尾翼,簡化氣動舵面,改進綜合飛控系統,採用新的隱身材料,使六代機的隱身水平遠遠超過五代機,如F-22,殲-20。通過傳感器融合和新型航空武器的研製,實現了全向探測和全向攻擊。

FL-62新型連續型跨聲速風洞的建成投運,為我國包括六代機在內的新一代航空飛行器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也為全面加快六代機研製進程吹響了號角。

FL-62風洞將在中國未來第六代戰鬥機的研製中扮演重要角色。事實上,中國的六代機早就開始了研究,但由於沒有合適的風洞試驗,目前還停留在數據收集階段,而FL-62風洞將完美地完成這項工作,通過風洞試驗,第六代機將從設計圖變成現實。這就是說,中國第六代戰機真的應運而生了。

而在此前,有報導稱,美方為了保持美國空軍技術優勢,至少打造了兩款6代機,6代機首飛後,美方認為中方離6代機首飛還有一段時間,要趕的更遠。作為回應,成飛總設計師和首席技術專家王海峰確認,中方已經開始了6代戰機的研製工作。相信解放軍第6代戰機將在2035年保衛中方領空,甚至更早。

該戰機將具有極高的隱身能力,可以進行超音速巡航,可以全方位探測,全方位打擊,王海峰透露。而中方第6代戰機則將運用無人協同、人工智慧(AI)和超視距打擊等顛覆性創新技術,並將運用可改變未來空戰模式的黑科技。

如雷射武器、自適應發動機、高超音速武器、蜂群作戰等。海峰總設計師王海峰透露的我國6代機相關信息,無疑讓國人倍感振奮,因為在6代機這一空軍戰機的最高層次,我國並沒有讓美國獨美,更不會被美國6代機訛詐。

相關焦點

  • 新一代風洞投入使用,測試翼身融合模型!會是我國六代機嗎?
    這個關鍵技術是「風洞」。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國產FL-62風洞首次進行新機試驗。不僅僅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跨音速風洞正式投入使用,人們似乎對正在進行試驗的新型飛機更感興趣。據媒體公布的圖片顯示,一架新式氣動布局的飛機被放置在FL-62風洞試驗區,外國媒體甚至猜測這是中國的第六代飛機。
  • 國之重器FL-62風洞首次承接型號試驗
    2020年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國之重器FL-62風洞(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順利完成了槽壁試驗段全部流場校測項目以及大展弦比標準模型試驗。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傳來好消息,中國六代機呼之欲出?
    而中國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除了戰機設計師們擁有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術能力外,還與一種高科技設施的幫助密不可分,這就是風洞。近日,被成為「國之重器」的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次傳來好消息。
  • FL-62風洞成功完成測試,為第六代戰機的研製創造條件
    我國國產的六代戰機也需要進入開始預研的階段了,並且在早前,早有相關報導表明,我國也已經開始展開第六代戰機的研究工作了,對於戰機的研究來說,不僅僅需要厲害的技術,還要知道戰鬥機的外形是怎麼樣的,這讓我們不僅想起我國的國之重器-風洞。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傳好消息
    ▲FL-62風洞 近日,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發布一篇文章稱:面對疫情防控和確保重點工程建設「雙線作戰」的挑戰,航空工業氣動院在確保職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礎上
  • 航空工業氣動院火星風洞技術助力火星探測之旅
    氣動院依託其在空氣動力學及特種風洞研發方面的優勢,承接了該裝置的核心試驗設施之一——中國首座火星風洞的研發任務,首次躋身國家大科學工程項目。火星風洞的研發將用於開展火星自主探測的相關研究,包括研究火星表面環境模擬、風致沙塵運動、沙塵暴的形成機理、火星大氣風蝕過程、沙礫遷移等特性。相比於其他國家的火星風洞,我國首次建造的火星風洞起點更高、難度更大。
  • 我國自主研發的FL-62風洞壓縮機組獲得初步成功
    這臺國際先進水平的風洞設備主壓縮機是風洞設備的核心部件,此次試車完成標誌著我國自主研發的FL-62風洞壓縮機組獲得初步成功,為後續的風洞流場調試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 喜訊,中國大型低噪聲風洞投入使用,未來飛機將越來越安靜
    5月26日,航空工業氣動院官方微信號發布了題為《國之重器FL-62風洞首次承接型號試驗》的文章,文中報導稱,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國之重器FL-62風洞(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順利完成了槽壁試驗段全部流場校測項目以及大展弦比標準模型試驗。風洞的流場品質和標模測力試驗數據均達到國際先進指標。
  • 國家重點工程FL-62風洞建設高效有序開展
    近日,面對疫情防控和確保重點工程建設「雙線作戰」的挑戰,航空工業氣動院在確保職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礎上,全力保證國家重點工程FL-62風洞建設項目按期復工。自氣動院2月10日復工以來,FL-62風洞建設項目工作紮實推進,現已全面進入現場聯合調試階段,這為項目按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FL-62風洞建設項目復工後,航空工業氣動院堅持把復工人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針對外省供應商無法到現場參加調試問題,利用航空工業商網平臺、微信會議等遠程視頻會議手段開展技術協調。
  • 中國超級風洞完成測試,空氣動力技術突破,六代機問世指日可待
    圖為FL-62風洞的圖片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研發的FL-62風洞在瀋北新區的測試場完成了主壓縮機最大轉速測試。FL-62風洞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連續式跨風速風洞,它的成功測試意味著中國在大型風洞上實現了跨越。
  • FL-62風洞設備:一個來自瀋陽智造的「國之重器」
    近日,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以下簡稱「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設備,在瀋北新區的測試場地完成主壓縮機最大轉速的測試,這是我國第一座大型連續式跨風速風洞,實現了我國大尺寸風洞從暫衝式向連續式的跨越。
  • FL6X風洞突破,全球第1種有人6代機5年內首飛
    剛剛突破的FL6X式風洞,內徑超過2.8米。吹風的模型可以做到和未來的實體機的比例達到10比1或者更大,比如未來的真實6代機是20米長,15米的機翼翼展,那麼這個模型就可以做到2米長,1.5米寬。看似還不夠大,其實對跨音速風洞裡的模型來說。已經足夠大了。因為過去很多吹超音速風洞氣流的模型來說,往往長寬只有幾十釐米。
  • 我國超級風洞即將完工,領先技術決定6代機設計,或將5年內出樣機
    ,從而來設計最合適的氣動布局以及評估其氣動性能。,這也為後面的測試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一旦所有測試順利完成,該風洞將直接參與六代機的研發,幫助決定六代機的設計,也就是說,將來我國六代機長啥樣,就得FL-62風洞說的算。
  • 中國跨聲速風洞全面復工,下代戰機將在此誕生
    近幾十年來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我國現代主力戰機實現了從殲10到殲20的躍變,也是國際上公認的三代半戰機到真正第五代戰機的換代,除了各項航空技術的攻克,在幾代戰機誕生的過程中,還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就是風洞。
  • 五代機被美國人帶偏了?各國紛紛押寶六代機,我國或成「先行者」
    答案就是「押寶」下一代戰機,也就是第六代戰機。 當前,國際上對於六代機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網絡上六代機設想圖也是五花八門。儘管如此,各國押寶六代機早就開始行動起來,不想再「摸著美國過河」,而是打算讓自己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 中國FL-62風洞全球領先,已進入聯合調試,下一代戰機將從此誕生
    在中國國產戰機的發展史中,除了各式戰機主角外,一些輔助設備也在研製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風洞。所謂風洞,其實是一個人工實驗室,試驗人員通過它來模擬飛行器在空中的氣體流動情況,也有人稱其為「飛機孵化場」。
  • FL62風洞的出現,能否為六代機研發搶佔先機?實現彎道超車
    風洞一直被譽為飛行器的搖籃,通過管道設備產生氣流,採用人工方式產生並控制氣流,模擬氣體流動情況,將固定好的模型或實物在完全封閉的管道空間內進行反覆吹風。從殲-10、殲-20和「神舟」系列飛船,再到磁懸浮列車;從摩天大樓到跨海大橋,都進行過此類試驗。目前我國擁有亞洲最大的風洞群,其中自主研製的JF12是世界先進的激波風洞。以獨創的反向爆轟驅動方法為核心,克服自由活塞驅動技術的弱點,可模擬5到9倍聲速的高超聲速飛行條件,風速最高可達9馬赫。在這個速度下,從北京到紐約僅需要兩小時,被國外稱為「中國巨龍」。
  • 好消息,我國新一代風洞技術突破,正式投入使用了!
    它就是「風洞」。現在這個「風洞」根據有關報導。似乎已經開始用於六代機。風洞技術具有巨大意義風洞是一個人工的,可以控制空氣流動,並且模擬飛機和周圍空氣流動關係的實驗裝置。在很久之前,我國就開始了對該技術的研究,並且在接著的幾十年裡面,在這方面技術迅速成熟,在如今已經開始用於各個領域。
  • 西方緊鑼密鼓研發下一代,中國六代機是什麼樣?
    畢竟要知道去年亮相的英國六代機"暴風雨"還號稱要使用噴氣襟翼,俄羅斯毫無誠意的五代機蘇-57起碼也用上了主翼前緣可動邊條,而現在法國人把美國的F-22拿過來,把加萊特進氣道換成F-35的DSI進氣道,再接個YF-23的V尾,最後拍扁一下就敢拿出來糊弄馬克龍,這實在是對不起其"歐洲第六代戰機"的響亮名號。
  • F-22現身國產風洞?鑄就殲-20超越基石,超級計算機立大功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進戰機與其說是設計出來的,倒不如說是風洞吹出來的。 為了滿足日益旺盛的航空研發需求,除了航空工業集團布局東北的氣動設計研究院,我們在大西南地區也建設了一座世界級的風洞群,低速風洞、高速風洞、超高速風洞各型吹風設施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