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62風洞設備:一個來自瀋陽智造的「國之重器」
近日,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以下簡稱「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設備,在瀋北新區的測試場地完成主壓縮機最大轉速的測試,這是我國第一座大型連續式跨風速風洞,實現了我國大尺寸風洞從暫衝式向連續式的跨越。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傳好消息
我國空軍近幾年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初中國能自主研製出隱身五代機殲-20令很多國家都沒有想到的。而中國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除了戰機設計師們擁有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術能力外,還與一種高科技設施的幫助密不可分,這就是風洞。近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次傳來好消息。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傳來好消息,中國六代機呼之欲出?
我國空軍近幾年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初中國能自主研製出隱身五代機殲-20令很多國家都沒有想到的。而中國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除了戰機設計師們擁有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術能力外,還與一種高科技設施的幫助密不可分,這就是風洞。
-
FL-62風洞成功完成測試,為第六代戰機的研製創造條件
我國國產的六代戰機也需要進入開始預研的階段了,並且在早前,早有相關報導表明,我國也已經開始展開第六代戰機的研究工作了,對於戰機的研究來說,不僅僅需要厲害的技術,還要知道戰鬥機的外形是怎麼樣的,這讓我們不僅想起我國的國之重器-風洞。
-
FL62風洞首次承接成功,六代機方案出爐
而俄羅斯並沒有研發出真正意義上的「五代機」,而是在蘇-57 「四代半」的基礎上進行了拼接,因為它沒有大尺寸、高性能的風洞來輔助其驗證設計,並且開發這樣的「戰略武器」,是不可能去別國「借」風洞試驗的。 對我國來說,在風洞試驗中,鴨翼布局戰機的技術積累是我們能夠實現從第三代戰機到第五代戰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科學家敏銳地意識到了鴨翼戰機在第五代戰機中的獨特優勢,因此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攻關,最終取得了成功。
-
新一代風洞投入使用,測試翼身融合模型!會是我國六代機嗎?
我國的現代科技成果中,有一項長期居世界首位,不僅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且為交通、建築、能源等行業提供了優質的試驗數據。這個關鍵技術是「風洞」。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國產FL-62風洞首次進行新機試驗。
-
國之重器FL-62風洞首次承接型號試驗
2020年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國之重器FL-62風洞(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順利完成了槽壁試驗段全部流場校測項目以及大展弦比標準模型試驗。
-
中國FL-62風洞全球領先,已進入聯合調試,下一代戰機將從此誕生
在中國國產戰機的發展史中,除了各式戰機主角外,一些輔助設備也在研製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風洞。所謂風洞,其實是一個人工實驗室,試驗人員通過它來模擬飛行器在空中的氣體流動情況,也有人稱其為「飛機孵化場」。
-
我國超級風洞即將完工,領先技術決定6代機設計,或將5年內出樣機
我國自主研發的FL-62風洞就在不久前,作為我國自主研發規模最大全球最先進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的FL-62風洞,已經順利地完成了主壓縮機最大轉速的測試,其性能完全滿足設計要求,各項數據數值都領先於國際水平
-
國家重點工程FL-62風洞建設高效有序開展
近日,面對疫情防控和確保重點工程建設「雙線作戰」的挑戰,航空工業氣動院在確保職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礎上,全力保證國家重點工程FL-62風洞建設項目按期復工。自氣動院2月10日復工以來,FL-62風洞建設項目工作紮實推進,現已全面進入現場聯合調試階段,這為項目按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FL-62風洞建設項目復工後,航空工業氣動院堅持把復工人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針對外省供應商無法到現場參加調試問題,利用航空工業商網平臺、微信會議等遠程視頻會議手段開展技術協調。
-
我國研發成功拉伸流變螺杆
28443次閱讀 作者:蘆迪 張一峰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2月09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由科技部立項的重點研發項目拉伸流變技術轉化而成的新型螺杆在大慶石化生產現場獲得應用
-
國內首套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安全DCS在銀河麒麟平臺成功投運
2020年中國火電歷史翻開的新一頁上,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安全DCS 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助力其投運的麒麟軟體功不可沒,也將載入史冊。自主安全DCS 投運標誌中國電力技術實現了新突破,是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縮影。
-
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可控DCS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
11月23日16時,中國華電自主研發的「華電睿藍」自主可控智能分散控制系統(DCS)在華電蕪湖電廠660MW超超臨界機組成功投運,控制範圍覆蓋鍋爐、汽輪機(DEH)等主輔設備,實現國內自主可控DCS在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上的首次示範應用和全廠一體化控制,標誌著中國華電再一次實現發電領域自主可控重大突破。
-
我國JF-12激波風洞,居世界領先地位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代風洞,一代飛行器」,風洞實際上是研究空中飛行器最可靠的實驗方法!在航天大國中,高速風洞是發展高水平飛行器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目前美俄都有高超音速風洞存在。 像我國C919大型客機機翼的建造就是靠風洞試驗,才掌握了飛機在各種狀態下的氣動特性,而我國高鐵也是靠風洞來進行大量的模擬試驗,通過不斷改進外形,使全國高鐵每年可節約三億度電力。
-
好消息,我國新一代風洞技術突破,正式投入使用了!
我國在經濟政治迅速發展開始,一個個科研成果也不甘落後,接連問世,使得我國擁有了很多現代科技成果。在這些豐碩的成果之中,有一項技術對於我國的各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航天、交通、建築等等,都有著他的聲影。那到底是什麼,如此重要呢?它就是「風洞」。現在這個「風洞」根據有關報導。
-
FL62風洞的出現,能否為六代機研發搶佔先機?實現彎道超車
風洞一直被譽為飛行器的搖籃,通過管道設備產生氣流,採用人工方式產生並控制氣流,模擬氣體流動情況,將固定好的模型或實物在完全封閉的管道空間內進行反覆吹風。從測控儀器和設備取得實驗數據,可以了解其性能並加以改進,是研發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只有經歷過這種試驗後,飛行器才能進行下一步研發。不僅是航天航空領域,在交通運輸、房屋建築、風能利用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殲-10、殲-20和「神舟」系列飛船,再到磁懸浮列車;從摩天大樓到跨海大橋,都進行過此類試驗。
-
我國自主研發全球首臺百萬千瓦級發電機轉子今日吊裝
18日下午,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臺機組的發電機轉子完成吊裝,這意味著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投產進入了倒計時階段。白鶴灘水電站位於川滇交界處,是我國目前在建的最大規模的千萬千瓦級水電工程,總裝機容量達到1600萬千瓦。
-
航空工業氣動院火星風洞技術助力火星探測之旅
中國航空報訊: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邁出我國火星探測第一步。與此同時,中國首座火星風洞也進入到實施階段,相關建設正有序推進中。
-
國內汽車科研單位與企業的風洞建設情況盤點
2010年之後,耗資5億人民幣,建設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的國內首個1:1整車風洞實驗室(又稱"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則大大降低了自主品牌的汽車開發成本。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項目(以下簡稱"風洞中心")是上海"科教興市"首批重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之一,由同濟大學承建,並獲得國家教育部科研平臺建設及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新華社福州11月27日電(記者張華迎、高敬)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11月27日,工作人員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主控室慶祝併網成功。11月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